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cMyBP-C) by a phospho-specific PKD antibody in contracting rat cardiomyocytes 被引量:1
1
作者 Ellen Dirkx Freek G. Bouwman +5 位作者 Didier Vertommen Edwin C. Mariman Sakthivel Sadayappan Jan F. C. Glatz Joost J. F. P. Luiken Guillaume J. van Eys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uscle contractio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to study these processes.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uscle contractio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to study these processes.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cMyBP-C) is one of the proteins that make up the contractile apparatus of cardiomyocytes. Phosphorylation of cMyBP-C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since dephosphorylation of this protein leads to its degradation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ardiomyopathy. One of the upstream kinases, which phosphorylate cMyBP-C, is protein kinase D (PKD). While studying the role of PKD in cMyBP-C phosphorylation, we tried to analyze phosphorylation of PKD with a phospho-specific PKD-Ser744/748 antibody. Contrary to the expected 115 kDa, a signal was found for a 150-kDa protein. By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we identified this protein to be cMyBP-C. These data were confirmed by immunostaining using the p-PKD-Ser744/748 antibody, which displayed a striated pattern similar to the one observed for a regular cMyBP-C antibody. To our knowledge there are no antibodie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phosphorylated cMyBP-C. Thus, the p-PKD-Ser744/748 antibody can accelerate research into the role of cMyBP-C phosphorylation in cardiomy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Kinase D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phospho-Specific ANTIBODY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下载PDF
“Three Methods and Three Points” regulates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in a rat model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被引量:8
2
作者 Xin Guo Tian-yuan Yu +8 位作者 Wong Steven Wen-duan Jia Chi Ma Yan-hong Tao Chao Yang Tao-tao Lv Shuai Wu Meng-qian Lu Jia-li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018-2024,共7页
Tuin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treatment for sensory disturbances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related diseases.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uina regulates relevant regions and indices of the spinal dor... Tuin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treatment for sensory disturbances caused by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related diseases.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uina regulates relevant regions and indices of the spinal dorsal horn using the Dian, Bo, and Rou method in Yinmen(BL37), Yanglingquan(GB34), and Weizhong(BL40). Treatment prevents muscle atrophy, protects spinal cord neurons, and promotes sciatic nerve repair.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tuina for treat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established rat model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using the crushing method. Rats received Chinese tu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ree Methods and Three Points," once daily for 20 days. Tuina intervention reduced paw withdrawal latency and improved wet weight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as well as promoting morphological recovery of sciatic nerve fibers, Schwann cells, and axon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1β also decreas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ree Methods and Three Points" promoted morphological recovery and improved behavior of ra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uina Three Methods and Three Points 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ciatic nerve injury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1β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复方芩柏汤调控ERK/JNK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高勇 李克亚 +3 位作者 王真权 陈大光 吕照文 张晓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4-770,共7页
目的 研究复方芩柏汤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 目的 研究复方芩柏汤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利用3%葡聚糖硫酸(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肠)、美沙拉嗪组(以0.196 g/kg美沙拉嗪药液灌肠)、复方芩柏汤组(以1.092 g/kg复方芩柏颗粒剂药液灌肠),每组20只,每天保留灌肠2次,连续3周。另取20只正常饲养小鼠作为空白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天,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且于给药结束后进行麻醉取血并取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p9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9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90RSK)、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 p-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 ERK 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p-ERK 1/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治疗的第7、14、21天,美沙拉嗪组、复方芩柏汤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光镜下,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复方芩柏汤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呈不同程度的恢复,炎症浸润减轻。给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90RSK、p-JNK、p-ERK 1/2蛋白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芩柏汤组p90RSK、p-JNK、p-ERK 1/2蛋白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抗炎因子IL-22、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复方芩柏汤可能通过抑制ERK/JNK信号通路,促进抗炎因子IL-22、IL-10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少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改善肠黏膜屏障,促进UC小鼠肠道黏膜组织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芩柏汤 炎症因子 p9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下载PDF
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4及BDNF/TrkB/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张雄 李嘉 +2 位作者 赵小锐 张晟杰 任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MTHE)戒断后抑郁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4(AQP4)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THE戒断后抑郁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 目的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MTHE)戒断后抑郁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4(AQP4)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THE戒断后抑郁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PP)复制小鼠MTHE成瘾模式,自然戒断后制备戒断后小鼠抑郁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给予电针干预,选用连续波,频率2 Hz,1次/d,15 min/次,连续治疗28 d。分别于戒断后和干预后对各组小鼠进行强迫游泳试验和开放旷场试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AQP4、BDNF、TrkB、CREB和p-CREB等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AQP4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海马AQP4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CPP值均升高(均P<0.01),模型组、电针组C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水中自主不动状态持续时间均增加(均P<0.01)、中央区活动持续时间均减少(均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水中自主不动状态持续时间增加(P<0.01)、中央区活动持续时间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水中自主不动状态持续时间减少(P<0.01),中央区活动持续时间增加(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AQP4、BDNF、TrkB、CREB、p-CREB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QP4、BDNF、TrkB、CREB、p-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AQP4阳性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QP4阳性表达增加(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AQP4 mRNA表达减少(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QP4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电针可改善METH戒断后小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QP4表达,以及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 海马 水通道蛋白4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 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缓解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冰冰 丁惠娟 +3 位作者 程智刚 宋宗斌 肖丹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柠檬酸钠溶液10 mL/kg;模型组(M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干预组(T组),单次腹腔注射STZ 65mg/kg建立模型,且在造模后第1,3,7,10天分别单次腹腔注射抗VEGF抗体10 mg/kg。C组和M组分别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钠溶液。注射STZ前1 d(基础值)、注射STZ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第1,3,5,7,10,14天分别测定大鼠体重及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腰段脊髓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蛋白表达。结果:注射STZ后,M组及T组大鼠与C组大鼠各时间点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体重增加(P<0.01)。与C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及T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P<0.01)。3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足底皮肤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M组(第3,5,7,10,14天)及T组(第5,7,10,14天)PWMT和PWTL降低(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第10和14天PWMT和PWTL升高(P<0.01或P<0.05)。与C组比较,M组和T组大鼠脊髓p-Akt和TRPV1表达升高(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p-Akt和TRPV1表达降低(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TRPV1的表达参与大鼠DPNP,抗VEGF治疗可能成为DPNP治疗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磷酸化蛋白激酶B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下载PDF
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磷酸化信号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梅 曾意茹 +5 位作者 陈福雄 吴丽萍 卫凤桂 陶佳 卢慧敏 吴梓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76-117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phospho-specific flow cytometry,phospho-flow)检测白血病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实验方法,探讨Phospho-flow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取白血病患儿的骨髓,分别采用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 本研究通过建立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phospho-specific flow cytometry,phospho-flow)检测白血病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实验方法,探讨Phospho-flow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取白血病患儿的骨髓,分别采用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和Phospho-flow直接固定法进行处理。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为:骨髓经提取单个核细胞并固定破膜处理后,加入磷酸化抗体(P-AKT,P-ERK1/2)孵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为:骨髓经固定/裂解液和90%甲醇破膜细胞处理,然后加入细胞表面CD抗体及P-AKT,P-ERK1/2孵育,然后上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结果表明,26例白血病患儿骨髓经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46.2%和30.8%,经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50.0%和38.5%。经统计学分析,两种phospho-flow的骨髓处理方法在检测P-AKT和P-ERK1/2的阳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的磷酸化蛋白,可用于白血病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流式细胞术 磷酸化信号蛋白 白血病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昊 赵伟 石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又称p-Akt)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116例为研究组,选取116例相对应的瘤旁正常胃肠...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又称p-Akt)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116例为研究组,选取116例相对应的瘤旁正常胃肠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PTEN、p-Akt的表达水平;分析PTEN、p-Akt表达水平与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PTEN、p-Akt表达水平与胃肠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状况的关系;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TEN在研究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而p-Akt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低表达、p-Akt的高表达与胃肠间质瘤组织的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PTEN阳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TEN阴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阴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Akt阳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核分裂象、浸润深度、PTEN阴性表达、p-Akt阳性表达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组织中PTEN、p-Akt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磷酸化蛋白激酶B 预后
下载PDF
pAKT、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晓萌 卢雪峰 +4 位作者 王慧 付金栋 季锐 姜大磊 雒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缺氧诱导因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AKT/HIF-1α途径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蛋白和HIF-1α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 目的:研究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缺氧诱导因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AKT/HIF-1α途径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蛋白和HIF-1α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AKT呈阳性表达48例(75%),HIF-1α阳性表达42例(65.6%),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分别为26.936、15.950,P<0.05);pAKT、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及癌旁组织MVD分别为43.5±12.7、26.2±12.3,P<0.05(t=5.614);pAKT、HIF-1α均阳性患者MVD显著多于pAKT、HIF-1α均阴性者(t=3.947,P<0.05),pAKT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r=0.583,P<0.05)。结论:pAKT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AKT蛋白的磷酸化可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胃癌的转移,又可以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促进胃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AKT、HIF-1α和MVD的表达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胃肿瘤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异丙酚通过抑制p38激活下调氨处理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QP4的表达并减轻细胞水肿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彩飞 祝胜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氨处理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5...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氨处理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的细胞备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氯化铵(5mmol/L)处理24h组(NH4Cl-24h)、p38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预处理组(SB)、异丙酚(10μmol/L)预处理组(P)和溶剂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C)。p38抑制剂、异丙酚和溶剂均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30min后再加入氯化铵作用24h。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水肿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4、p38和磷酸化p38的表达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氯化铵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肿胀明显,异丙酚和p38抑制剂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水肿。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总p38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和SB预处理组磷酸化p38蛋白和AQP4蛋白表达均较氯化铵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QP4蛋白表达受p38信号途径的调节,异丙酚可通过抑制p38信号途径的激活,降低氨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AQP4蛋白表达上调,减轻细胞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异丙酚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文敏 张岭 +6 位作者 李林子 张丽婧 胡志航 陈建国 刘冬英 刘臻 王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一种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油红染色观察分化结果,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诱导成熟后的脂肪细胞,测定培养液甘油含量;分别用染料木黄酮(30μmol/L)、染料木黄酮(30μmol/L)和ICI182780混合物干预细胞成脂分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ER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蛋白表达量。结果:3T3-L1细胞存活率随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50-200μmol/L染料木黄酮能抑制细胞生长(P〈0.01);染料木黄酮能负向调节成脂分化后细胞胞浆内TG含量,在0-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雌二醇(100 nmol/L)能下调TG含量;染料木黄酮能促进成熟脂肪细胞脂解,提高细胞培养液甘油浓度;染料木黄酮(30μmol/L)能上调p-AMPK、HSL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P〈0.01),对ERK、p-ERK、AMPK表达量无明显影响(P〉0.05)。ICI182780(1μmol/L)能部分阻断染料木黄酮(30μmol/L)对p-AMPK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是染料木黄酮一方面下调FAS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激活AMPK-HSL途径促进脂肪分解;染料木黄酮还可能通过非雌激素受体途径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3T3-L1细胞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肪酸合成酶
下载PDF
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玉珍 梁禹 刘海根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脊液氧化应激标记物和tau蛋白的影响,探讨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方法择期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脊液氧化应激标记物和tau蛋白的影响,探讨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方法择期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浓度为2~4μg/mL,S组吸入七氟烷(MAC 1.0~2.0),两组同时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2~4 ng/mL,阿曲库铵(肌松监测下使用)维持麻醉平稳。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6 h(T1)、24 h(T2)、48 h(T_3)、72 h(T4)时收集脑脊液2 mL,测定脑脊液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tau(T-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_1,T_2,T_3,T4时的PGF2α、T-tau、P-tau蛋白浓度均有明显升高,SOD活性P组无明显变化,而S组明显降低;与S组比较,P组T_1,T_2,T_3,T4时8-iso-PGF2α、T-tau和P-tau蛋白水平均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脊液内8-iso-PGF2α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氧应激 TAU蛋白 磷酸化TAU蛋白
下载PDF
宫颈病变组织中CDC7和PHH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燕 丁燕 《癌症进展》 2019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H3)的阳性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宫颈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CDC7和PHH3...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H3)的阳性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宫颈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CDC7和PHH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析CDC7和PHH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CDC7和PHH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CDC7和PHH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无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Spearme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C7阳性表达与PHH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DC7和PHH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估、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宫颈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 磷酸化组蛋白H3
下载PDF
两种关键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状态与K562细胞对DNR、Ara-C敏感性的关系
14
作者 曾意茹 陈福雄 +2 位作者 李华梅 卢慧敏 吴泽霖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0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关键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状态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对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将K562细胞分为5个组,经U0126、LY294002、雷帕霉素处理的细胞分别为抑制剂A、B、C组,经佛波酯(PMA)刺激的细胞为激活... 目的观察两种关键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状态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对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将K562细胞分为5个组,经U0126、LY294002、雷帕霉素处理的细胞分别为抑制剂A、B、C组,经佛波酯(PMA)刺激的细胞为激活剂组,未作处理者为对照组。采用磷酸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p-Akt T308、p-Akt S473及p-ERK1/2。将各组细胞分别与DNR、Ara-C作用48 h,采用AnnexinⅤ/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抑制剂A组p-ERK1/2表达及抑制剂B组p-ERK1/2、p-Akt T308、p-Akt S473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激活剂组p-ERK1/2、p-Akt S473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抑制剂C组p-ERK1/2、p-AktT308、p-Akt S473表达及激活剂组p-Akt T308与对照组相近(P均>0.05)。DNR和Ara-C作用后激活剂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NR作用后,抑制剂A、B、C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ra-C作用后,抑制剂B、C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抑制剂A组与对照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状态下,K562对DNR、Ara-C的敏感性降低,抑制Ras/PI3K/PTEN/Akt/mTOR通路能增强K562对DNR、Ara-C的敏感性,Ras/Raf/MEK/ERK通路激活可能与DNR耐药有关,但抑制该通路对Ara-C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无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通路 磷酸化信号蛋白 药物疗法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细胞凋亡 白血病
下载PDF
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 ORF3对 HEK293细胞 MAPKs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丽 成鹰 +9 位作者 史巧芸 焦寒伟 荣辉 张珈宁 贾晓晓 郭莳雨 朱华培 赵天靖 徐开莲 王凤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8,共3页
为了分析戊型肝炎病毒ORF3蛋白对于靶细胞MAPK磷酸化的影响,应用人磷酸化MAPK抗体微阵列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磷酸化MAPK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磷酸化MAPK。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 为了分析戊型肝炎病毒ORF3蛋白对于靶细胞MAPK磷酸化的影响,应用人磷酸化MAPK抗体微阵列比较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和稳定表达EGFP的HEK293细胞的磷酸化MAPK表达谱,筛选获得显著上调/下调的磷酸化MAPK。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EGFP-ORF3的HEK293细胞,p-Akt2、p-Aktpan、p-ERK1、p-ERF2、p-RSK1的表达水平升高,而p-P38б表达水平降低。结果表明,ORF3蛋白影响了HEK293细胞的p-Akt2、p-Aktpan、p-ERK1、p-ERF2、p-RSK1、p-P38б等MAPKs的磷酸化水平,为HEV ORF3对于靶细胞磷酸化MAPK表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戊型肝炎病毒 靶细胞 MAPK磷酸化 表达
下载PDF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PTPr含量分析
16
作者 王天然 马布仁 +1 位作者 陈莉 曾祥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PTPr含量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患者血清PTPr,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48例肺癌PTPr含量(36.4±27.8)ng/ml,阳性(>30ng/ml)32例(66.7%),十分显著高于以下各组(P<0.001);肺结核病48例PTPr含量(... 目的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PTPr含量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患者血清PTPr,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48例肺癌PTPr含量(36.4±27.8)ng/ml,阳性(>30ng/ml)32例(66.7%),十分显著高于以下各组(P<0.001);肺结核病48例PTPr含量(7.9±14.1)ng/ml,阳性4例(8.3%);肺炎56例PTPr含量(11.6±16.6)ng/ml,阳性4例(7.1%);其他疾病54例PTPr含量(8.1±15.6)ng/ml,阳性4例(7.4%)。结论肺癌患者血清PTPr含量显著增高。提示肺癌发生发展中信号传导分子活化增强;测定PTPr对肺癌诊断可能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酪氨酸蛋白(PTPr) 酶联免疫检测 肺癌 肺结核病 肺炎
下载PDF
DARPP-32与脑功能障碍
17
作者 赵卿 鲁东志 刘持善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2期3409-3412,共4页
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的磷蛋白(DARPP-32)是在多巴胺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分子,其通过自身不同位点的磷酸化对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挥着双向调控的作用,整合多种胞内信号转导,调节神经元的电学和化学性质以及动物... 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的磷蛋白(DARPP-32)是在多巴胺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分子,其通过自身不同位点的磷酸化对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挥着双向调控的作用,整合多种胞内信号转导,调节神经元的电学和化学性质以及动物的生理行为反应,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本文就DARPP-32的结构、功能和其调节作用及其在脑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PP-32 蛋白磷酸酶1 蛋白磷酸化 多巴胺受体
下载PDF
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PI3K/Akt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彦令 刘长胜 +8 位作者 赵锐 王林林 李姗姗 刘敏 张淼 姜述堃 田志岭 王檬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损伤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Akt,p-Akt)的表...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损伤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Akt,p-Akt)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皮肤损伤不同时间段PI3K、Akt、p-PI3K及p-Akt的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皮肤损伤后,PI3K、p-Akt阳性染色出现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峰值出现在组织修复期。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PI3K、p-PI3K、Akt、p-Akt的阳性条带,其中p-PI3K、p-Akt表达的峰值出现在炎症期和增生期,PI3K、Akt表达的高峰出现在组织重建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I3K m RNA的峰值出现在炎症期和组织重建期,Akt m RNA的峰值出现在组织重建期。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PI3K、Akt、p-PI3K及p-Akt的表达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性并有较好的时间依赖性,PI3K/Akt通路的表达规律可以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皮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小鼠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Ⅲ和Ⅳ调节气管平滑肌环腺苷酸的区域化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伟琳 陈季强 周汉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Ⅳ(PDEⅣ)抑制剂咯利普兰(Rol,30μmol·L-1)对30μmol·L-1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犬气管平滑肌环腺苷酸(cAMP)积聚的增强作用比PDEⅢ抑制剂氰胍哒嗪(SKF94836,3... 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Ⅳ(PDEⅣ)抑制剂咯利普兰(Rol,30μmol·L-1)对30μmol·L-1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犬气管平滑肌环腺苷酸(cAMP)积聚的增强作用比PDEⅢ抑制剂氰胍哒嗪(SKF94836,30μmol·L-1)要强,但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犬气管平滑肌松弛的增强作用比SKF94836要弱.30μmol·L-1Rol或SKF94836对30μmol·L-1福斯科林所致的犬气管平滑肌松弛与cAMP积聚的增强作用程度几乎相等.异丙肾上腺素,福斯科林单独或与SKF94836,Rol合用都仅引起犬气管平滑肌的可溶部cAMP积聚,对颗粒部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犬气管平滑肌存在着cAMP的区域化分布,它受PDEⅢ,PDEⅣ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平滑肌 环腺苷酸 磷酸二酯酶 同工酶
下载PDF
大豆叶片57kD钙依赖蛋白激酶自磷酸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弘巍 宋爽 +2 位作者 朱亮基 王勇 王宁宁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9,110,共5页
本实验证明大豆叶片质膜上 5 7k D钙依赖蛋白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外自磷酸化活性 ;并且其体外自磷酸化水平受到人工诱导衰老处理的明显促进及外源 6-BA预处理的有效抑制 ,暗示该激酶可能参与外源细胞分裂素对大豆叶片衰老的调控过程 .进一... 本实验证明大豆叶片质膜上 5 7k D钙依赖蛋白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外自磷酸化活性 ;并且其体外自磷酸化水平受到人工诱导衰老处理的明显促进及外源 6-BA预处理的有效抑制 ,暗示该激酶可能参与外源细胞分裂素对大豆叶片衰老的调控过程 .进一步的生化分析表明 ,其自磷酸化位点可能发生在丝氨酸和苏氨酸等残基上 ,而在酪氨残基上未发生磷酸化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 57kD 钙依赖蛋白激酶 自磷酸化 磷酸化氨基酸 衰老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