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可能侧翼序列的筛选、克隆以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广策 孙海宝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 采用RT PCR的方法从酵母中成功地得到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cDNA基因 ,分别用32 P和地高辛 ddUTP标记以用作探针。以32 P标记的探针筛选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文库 ,获得了 4kb的阳性DNA片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 4kb片段的真正阳性区域是位于片段端部的30 6bp的序列 ,因此认为该序列为三角褐指藻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的侧翼部分。克隆该30 6bp的DNA片段 ,并且测定其序列。结果表明 ,该 30 6bp的DNA片段包含两个同向重复序列 ,每个重复序列的大小为 1 1 6bp ,在每个重复序列中均含有GGTTCAATGT区域 ,这与一般常见的真核基因 5′端的CAATbox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克隆 三角褐指藻 基因组文库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 侧翼序列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殷丽天 王芬 +4 位作者 孟晓丽 王海龙 刘红丽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转化至E.coli BL21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750 bp。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PGAM2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0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其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TgPGAM2基因片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该可溶性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功能丧失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劲 刘筱娣 郭丽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sugar mutasegene,psm)功能丧失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变形链球菌psm功能做准备。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 psm内部上、下游2段序列分别克隆至自杀质粒pFW5的2个多克隆位点(MCS-I和MCS-I...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UA159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phospho-sugar mutasegene,psm)功能丧失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变形链球菌psm功能做准备。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 psm内部上、下游2段序列分别克隆至自杀质粒pFW5的2个多克隆位点(MCS-I和MCS-II),构建重组质粒,并经酶切和测序证实。利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原理,采用自然转化的方法,实现重组自杀质粒和变形链球菌UA159同源序列的等位交换(allelic exchange)。结果:经过PCR和测序分析,证实变形链球菌UA159基因组中的psm被重组质粒的基因(含有壮观霉素抗性)取代。结论:成功构建了变形链球菌UA159psm功能丧失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磷酸蔗糖变位酶基因 同源重组 自然转化
下载PDF
1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昭樱 王朝 +3 位作者 黄金月 舒剑波 蔡春泉 李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分析1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为家系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例先证者MMA患儿,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63 h~11岁,中位年龄2岁;cblC型12例(1个月~11岁,中位年龄1岁6个月),mut型... 目的分析1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为家系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例先证者MMA患儿,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63 h~11岁,中位年龄2岁;cblC型12例(1个月~11岁,中位年龄1岁6个月),mut型3例(年龄63 h、3 d和3岁)。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对患儿尿液和血液代谢物进行筛查,应用Sanger测序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分析。结果15例MMA患儿临床表现各异,累及全身多系统,常见临床表型主要为癫痫、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粒细胞缺乏和呼吸性/代谢性酸中毒等。在12例cblC型患儿钴胺素代谢相关C基因(MMACHC)中共检测出8种基因突变,包括7种错义突变和1种缺失突变,其中最常见的为c.658-660delAAG、c.609G>A和c.80A>G,分别占25%(6/24)、20.83%(5/24)和20.83%(5/24)。在3例mut型患儿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中共检测出5种基因突变,包括3种错义突变、2种剪接位点突变。结论MMA亚型cblC型与表型存在一定相关性,mut型临床表现比cblC型更为严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MMA相关基因突变谱,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 钴胺素代谢相关C基因(MMACHC)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 cblC型 mut型 基因表型 基因型 儿童
下载PDF
大肠杆菌苯丙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he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云 梁学颖 +2 位作者 刘志红 刘耀清 徐琪寿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增加苯丙氨酸的生物产量,利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中克隆了抗反馈抑制突变型及野生型的pheA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利用高效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对pheA基因编码的突变型及野生型分支酸... 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增加苯丙氨酸的生物产量,利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中克隆了抗反馈抑制突变型及野生型的pheA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利用高效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对pheA基因编码的突变型及野生型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CM/PD)进行了表达。序列分析表明突变型基因碱基第580位由T变为C,相应氨基酸由Val变为Ala,SDS-PAGE图谱扫描分析表明目的蛋白CM/PD的表达量占全菌体蛋白的43%,占上清总蛋白的57%。酶活性测定表明其CM和 PD活性分别提高了 15.5和6.7倍,产酸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构建产苯丙氨酸的生物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反馈抑制 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葡萄果实分支酸变位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晨 陈灵婧 +1 位作者 李小溪 王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4年第1期6-11,16,共7页
莽草酸途径是连接糖代谢和次生代谢的主要桥梁,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是控制碳同化物由莽草酸途径进入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入口酶,在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cv.Cabernet Sau... 莽草酸途径是连接糖代谢和次生代谢的主要桥梁,分支酸变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是控制碳同化物由莽草酸途径进入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入口酶,在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电子克隆和分子克隆相结合技术,获得两个编码分支酸变位酶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VvCM1和VvCM2。这两个基因分别定位于4号和14号染色体上,其编码区全长分别为741 bp和963bp,编码蛋白含246和320个氨基酸。VvCM1和VvCM2与其他植物中的同类酶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广泛的同源性。Real-time PCR分析显示,VvCM1和VvCM2基因在葡萄的各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VvCM1在果实中表达丰度最高,而VvCM2在茎中表达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酸变位酶 基因克隆 葡萄果实
下载PDF
半巢式PCR技术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缚鲲 张林 +4 位作者 冉向阳 冯子坛 陈兴 安黎云 王宪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 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以了解口腔中Hp与胃粘膜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利用半巢式PCR方法(HeminestedPCRAssay)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 -saminemutaseg... 目的 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以了解口腔中Hp与胃粘膜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利用半巢式PCR方法(HeminestedPCRAssay)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 -saminemutasegene、glmM )内部片段,并对82例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进行检测。 结果 5 6例确诊Hp感染的患者中胃粘膜半巢式PCR检测全部阳性,2 2例(3 9.3 % )牙菌斑Hp阳性,3 4例(60 .7% )唾液Hp阳性;2 6例胃粘膜Hp阴性的患者中3例(11.5 % )牙菌斑Hp阳性,3例(11.5 % )唾液Hp阳性。 结论 Hp不仅存在于胃粘膜组织中,也存在于口腔牙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 牙菌斑 唾液 胃粘膜
下载PDF
PCR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与其他四种方法的比较
8
作者 王缚鲲 张林 +4 位作者 冉向阳 冯子坛 陈兴 安黎云 王宪灵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1B期143-14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 samine mutase gene、glm M)内部片段,从而特异性地检测临床消化道标本中低拷贝数的Hp。并对其特异性和... 目的:建立一种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 samine mutase gene、glm M)内部片段,从而特异性地检测临床消化道标本中低拷贝数的Hp。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常用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1 4C尿素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 %和80 .8%,采用PCR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1 4C尿素呼气试验、细菌培养检测Hp的阳性率分别为73.2 %,6 1 .0 %,5 3.7%,6 7.1 %,4 8.8%。结论:PCR检测是一种简便、较准确检测Hp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 快速尿素酶试验 特异性 胃黏膜 细菌培养 PCR方法 PCR检测 涂片镜检 敏感性
下载PDF
Pectate lyase is a factor in the adaptability for Heterodera glycines infecting tobacco 被引量:3
9
作者 TIAN Zhong-ling SHI Hong-li +1 位作者 Munawar Maria ZHENG Jing-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18-626,共9页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ara glycines, is a serious pathogen of soybean, and reported to be the host of a wide range of Fabacea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host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tivity of two populati...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ara glycines, is a serious pathogen of soybean, and reported to be the host of a wide range of Fabacea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host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tivity of two populations of H. glycines collected from soybean and tobacco wer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omparative identity between β-1,4-endoglucanase, pectate lyase and chorismate mutase of H. glycines parasitizing on soybean and tobacco were 99, 97 and 98%, respectively. The qR T-PC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ectate lyase 2 ge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econd-stage juveniles of H. glycines Henan population parasitizing on tobacco than that of H. glycines Shanxi population parasitizing on soybean. In addition, the pectic acid content of cell wa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45%) in the roots of tobacco than the roots of soybea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s in transcript parasitism genes may be a result of long-term evolution illustrating how a plant-parasitic nematode adapts to the host environment for optimal infestation and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HETERODERA GLYCINES TOBACCO parasitism genes β-1 4-endoglucanase pectate LYASE CHORISMATE mutase pectic acid
下载PDF
长沙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EsD和PGM_1的分布
10
作者 喻向阳 沈安乡 +1 位作者 彭继恒 匡叶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43-544,548,共3页
采用琼脂糖、水解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同时分析人血红细胞酯酶D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Ⅰ二种酶型。调查了该二种酶的表型分布和基因频率及其识别能力,并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进行比较。
关键词 红细胞 酶酶D 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 法医
下载PDF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斐 韩连书 +6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张雅芬 高晓岚 王瑜 杨艳玲 顾学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MMA)患儿MUT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酰基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以及维生素B12负荷试验等,诊断21例单纯MMA... 目的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MMA)患儿MUT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酰基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以及维生素B12负荷试验等,诊断21例单纯MMA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这些患儿进行MU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在21例单纯MMA患儿中14例检测到17种MUT基因突变,其中8种为未报道突变。以c.323G〉A(R108H)、c.729_730insTT(D244LfsX39)与c.630_1631GG〉TA(G544X)较为常见,突变频率分别为14.3%、10.7%及14.3%,以错义突变多见(64.7%)。14例MUT突变患儿中10例为早发型,1例为迟发型,3例由新生儿出生筛查检出;11例为维生素B12无效型,3例为有效型。结论揭示了中国MMA患儿中MUT基因的部分突变谱,MUT基因突变患儿发病较早,多为维生素B12无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 MUT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植物寄生线虫分支酸变位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文坤 彭德良 贺文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中表达的寄生基因编码的分泌蛋白在线虫侵入寄主植物、建立取食位点和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削减cDNA文库及基于同源克隆等方法,鉴定了这些过程中起作用的分支酸变位酶(CM)基... 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中表达的寄生基因编码的分泌蛋白在线虫侵入寄主植物、建立取食位点和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寄生线虫食道腺削减cDNA文库及基于同源克隆等方法,鉴定了这些过程中起作用的分支酸变位酶(CM)基因。带有氨基酸末端信号肽的根结线虫CM、孢囊线虫CM与细菌CM的蛋白质序列非常相似。mRNA原位杂交表明,CM基因专门存在于植物寄生线虫的亚腹食道腺中。RT-PCR分析表明,它们的转录丰度在线虫寄生的早期丰度较高,在后期较低或者难以检测到。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些CM基因为多基因家族。CM的蛋白质在专性内寄生线虫中广泛存在,表明这种多功能的酶在控制线虫侵染植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孢囊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 分支酸变位酶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TaUAM3的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雪玲 何付新 +1 位作者 裴国亮 王建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187-4194,共8页
为解析小麦UDP-Ara变位酶在胁迫应答和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本研究获得了一个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命名为TaUAM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aUAM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UAM3基因定位于小麦3B... 为解析小麦UDP-Ara变位酶在胁迫应答和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本研究获得了一个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命名为TaUAM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aUAM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UAM3基因定位于小麦3BL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通过对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TaUAM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单子叶植物UDP-Ara变位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大麦HvUAM3的同源性最高,达95.1%。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TaUAM3在小麦根、茎、叶和穗部均有表达,其中在茎部表达量最低,在根部表达量最高。植物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和乙烯(ETH)及NaCl盐胁迫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量迅速增加,表明TaUAM3可能参与了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小麦对盐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为深入探讨UDP-Ara变位酶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UDP-Ara变位酶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表达
14
作者 常会波 朱彦丽 +4 位作者 王立文 李尔珍 刘卓 欧阳胜荣 吴建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3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突变对功能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并与pET32a构建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蛋白表达诱导条件;经SDS-PAGE、WesternBlot... 目的:克隆表达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突变对功能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并与pET32a构建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蛋白表达诱导条件;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并经测序证实获得全长2210bp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并成功构建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在102 kDa处获得目的条带,Western Blot检测确定为MCM表达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出MCM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 MUT基因 表达
原文传递
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磷酸甘油酸变位酶gpm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东柱 李慧 +2 位作者 孔汉金 郭锐 吴斌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探索糖酵解关键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功能,采用PCR方法从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中扩增出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gpm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测序验证后转入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菌可表达... 为探索糖酵解关键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功能,采用PCR方法从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中扩增出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基因gpm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测序验证后转入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菌可表达出分子质量约为32ku的重组融合蛋白,在终浓度为20mmol/L IPTG诱导3h的情况下表达良好。表达的蛋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Ni柱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经过Western-blot分析,所纯化的蛋白能与抗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阳性血清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印迹反应,证实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gpmA基因 原核表达 纯化 免疫印迹
原文传递
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雪玲 何付新 +2 位作者 赵国森 裴国亮 王建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546-4555,共10页
UDP-Ara变位酶是阿拉伯糖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在植物形态建成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 UDP-Ara变位酶是阿拉伯糖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在植物形态建成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分布以及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到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12个UDP-Ara变位酶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分为3个进化分支,第二类群为一个独立的分支,两类群基因在保守基序分布和基因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别。小麦UDP-Ara变位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较多与胁迫响应和植物激素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UDP-Ara变位酶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受逆境胁迫条件的诱导上调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UDP-Ara变位酶家族基因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均受诱导表达,但是TraesCS3A02G303200、TraesCS3B02G333100和TraesCS3D02G298600在互作过程的前期被诱导表达,而其他基因被诱导表达相对滞后。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植物UDP-Ara变位酶研究内容,为深入探讨UDP-Ara变位酶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UDP-Ara变位酶 基因家族
原文传递
发菜磷酸葡糖胺变位酶(glmM)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基因克隆
17
作者 王猛 严奉坤 +5 位作者 李晓旭 丁苗苗 张筝 石晶 王玲霞 梁文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4-692,共9页
glmM编码的磷酸葡糖胺变位酶是肽聚糖合成前体的关键酶。为探究发菜glmM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调控机制及明确其分子信息,本研究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菜glmM在转录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对glmM的表达水平、磷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和琥... glmM编码的磷酸葡糖胺变位酶是肽聚糖合成前体的关键酶。为探究发菜glmM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调控机制及明确其分子信息,本研究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菜glmM在转录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对glmM的表达水平、磷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和琥珀酰化修饰水平进行了检测,克隆了发菜glmM,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菜glmM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glmM上调表达,glmM的磷酸化修饰水平逐渐增加,乙酰化修饰水平相对稳定,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有明显变化。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glmM基因,获得全长1416 bp发菜glmM基因,与肺衣(5183)glmM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glmM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51.45 kD的外源蛋白,MALDI-TOF-TOF/MS分析证明该蛋白为磷酸葡糖胺变位酶。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发菜glmM的分子信息、生物学功能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干旱胁迫 磷酸葡糖胺变位酶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分析脐血单个核细胞MUT、ASS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青铮 任红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基因(MUT)、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ASSI)突变与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6743例新生儿,均采集脐带血行单个核细胞MUT、ASS1基...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基因(MUT)、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ASSI)突变与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6743例新生儿,均采集脐带血行单个核细胞MUT、ASS1基因检测,且行遗传性代谢病筛查,根据筛查、确诊结果将所有新生儿分为遗传性代谢病组(疾病组)与无遗传性代谢病组(对照组)。对比2组MUT、ASS1基因突变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脐血单个核细胞MUT、ASS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6743例新生儿中共检测出有28例伴有MUT基因突变,有24例伴有ASS1基因突变;16743例新生儿最终确诊为45例发生遗传性代谢病,发生率为0.27%,其中有22例伴有MUT基因突变,有17例伴有ASS1基因突变;疾病组早产、过期产、足月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正常体重的占比与对照组对应各指标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MUT基因突变、ASS1基因突变、有家族史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对应指标占比(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UT基因突变、ASS1基因突变、家族史均是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易感性的风险因素(OR=3.889、3.501、2.986,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MUT基因突变、ASS1基因突变均可增加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发病风险,临床中可在孕期通过检测MUT、ASS1基因情况而加强产前筛查,以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基因 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 新生儿 遗传性代谢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