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 N1发光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海平 吴亚梅 +1 位作者 张亮 王华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0-231,279,共3页
对从海鱼(鲻鱼)表面分离到的1株发光强度很高的细菌N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知,该菌株为兼性厌氧发酵型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 对从海鱼(鲻鱼)表面分离到的1株发光强度很高的细菌N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知,该菌株为兼性厌氧发酵型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rDNA核苷酸序列测定与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鰒发光杆菌)的同源性达99.8%,系统进化树也显示,菌株N1与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构成一个分支;其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特性与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鰒发光杆菌)完全吻合。确定此发光细菌为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鰒发光杆菌),命名为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 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boicterium leiognathi N1 发光细菌 分类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利用发光细菌进行褐牙鲆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兰兰 林洪 +2 位作者 王静雪 王亚群 梅册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5-159,共5页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1株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试验得出,鳆发光杆菌YL对氨零素最敏感。在浓度0~1.0μ...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1株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试验得出,鳆发光杆菌YL对氨零素最敏感。在浓度0~1.0μg/L,氯霉素的浓度与鳆发光杆菌的抑制发光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褐牙鲆加标回收试验中,鳆发光杆菌检测氯霉素残留的方法检出限为0.14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鳆发光杆菌 发光细菌 褐牙鲆
下载PDF
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发光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兰兰 王静雪 +3 位作者 林洪 王亚群 王晶 梅册霞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4-760,共7页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5株发光细菌,经过16SrDNA 测序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属明亮发光杆菌(DB)、鳆发光杆菌(YL)、哈维弧菌(BA)、灿烂弧菌(GQ)、费氏弧菌(GX)。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和明亮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5株发光细菌,经过16SrDNA 测序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属明亮发光杆菌(DB)、鳆发光杆菌(YL)、哈维弧菌(BA)、灿烂弧菌(GQ)、费氏弧菌(GX)。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和明亮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所得鳆发光杆菌、哈维弧菌、灿烂弧菌、费氏弧菌的发光规律曲线国内未见报道。进行了各菌种的氯霉素抑菌圈实验,发现5株发光细菌对氯霉素都敏感,鳆发光杆菌 YL 最敏感。用发光细菌 YL 检测了南美白对虾中的氯霉素,其前处理方法比水产行标气相色谱法简便省时,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发光细菌法检测南美白对虾的方法检出限为0.16μg/kg,低于气相色谱的0.3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鳆发光杆菌 发光细菌 16SrDNA
下载PDF
发光细菌JMU07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生物毒性测定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利君 杨秋明 +2 位作者 翁士强 陈子超 杨远帆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41-545,共5页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发光细菌JMU07为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生长发光曲线测定表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最高出现在对数中后期,相比明亮发光杆菌,JMU07具有发光强度高,持续发光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国标GB/T15441-1995研究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率的关系得到: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呈良好线性关系;JMU07 EC50为0.11 mg/L,略低于明亮发光杆菌的0.14 mg/L,表明JMU07对HgCl2的毒性更敏感。因此新分离得到的发光细菌JMU07有希望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综合毒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分离 鉴定 生长发光规律 毒性测定 鳆发光杆菌
下载PDF
利用发光细菌N1株开展珠江入海排污口水质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海平 陈成桐 +3 位作者 林颂雄 李刘冬 黄珂 徐润林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9个监测站位污水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依据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排序,其中6个监测站位的排序结果相一致。利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排污口水质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理化指标的尼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与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在水质状况和污染效应评价中,可以相互补充。本研究为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开展排污口有毒污染物污染效应和生态损害风险监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所建立的方法与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N1株 Microtox(R)毒性检测系统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尼梅罗污染指数
下载PDF
自黑鲷肠道分离一株发光细菌的种类鉴定及其发光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毛芝娟 杨季芳 +1 位作者 王晶 黄桔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1-446,共6页
从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肠道分离到一株发光细菌LB0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这株菌属于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a leiognathi)。同时对这株菌的发光条件和发光特点进行... 从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肠道分离到一株发光细菌LB0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这株菌属于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a leiognathi)。同时对这株菌的发光条件和发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B01在470 nm左右出现最大发射波长,在pH值5.0~6.0,温度20℃左右,NaCl浓度3%左右等条件下发光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 鉴定 发光特性
下载PDF
鳆发光杆菌荧光素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2
7
作者 俎聪 李明 +1 位作者 鲁晓东 王静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3-245,250,共4页
建立了从鳆发光杆菌中提取纯化荧光素酶的方法。鳆发光杆菌25℃培养12h,经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等步骤后得到粗酶液,再通过DEAE Sepharose CL-6B、DEAE Sephadex A-50进一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荧光素酶,通过SDS-PAGE测得其有两个亚基,... 建立了从鳆发光杆菌中提取纯化荧光素酶的方法。鳆发光杆菌25℃培养12h,经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等步骤后得到粗酶液,再通过DEAE Sepharose CL-6B、DEAE Sephadex A-50进一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荧光素酶,通过SDS-PAGE测得其有两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6、41ku。经过硫酸铵沉淀以及两步层析后,荧光素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00倍以上,证明该实验过程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为荧光素酶性质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 荧光素酶 纯化
下载PDF
一株与鳆发光杆菌最相似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明儒成 商文东 +2 位作者 侯继斌 杜景顺 王丽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88-90,共3页
对从海鲜食品中分离到的1株少见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见,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16SrDNA核甘酸序列测定与鳆... 对从海鲜食品中分离到的1株少见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见,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16SrDNA核甘酸序列测定与鳆发光杆菌最为相似,生理生化特征与发光杆菌属、弧菌属相近,但都不完全相符,而与鳆发光杆菌相似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鲜食品 分离培养 分类鉴定 鳆发光杆菌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Kinetics of Photo Catalysis, Characterization, Antibacterial and Antimitotic Property of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ZnS and Nano Photocatalysts
9
作者 Hosaholalu Balakrishna Uma Sannaiah Ananda +1 位作者 Vittal Ravishankar Rai Kiana Alasvand Zarasvand 《Modern Research in Catalysis》 2017年第1期30-46,共17页
Zinc sulphide is one of th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I-VI semiconductors having a wide band gap, rendering it a very attractive material for optical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nanocrystalline form. Nanocomposites of ZnS... Zinc sulphide is one of th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I-VI semiconductors having a wide band gap, rendering it a very attractive material for optical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nanocrystalline form. Nanocomposites of ZnS and ZrS2/ZnS were prepared by simple electrochemical method;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had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property of the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E-SEM (EDAX), UV-VIS and IR techniques. The UV-VIS spectra exhibited a blue-shift with respect to that of bulk material due to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Kinetic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Indigo Carmine dye has been studied. The photocatalytic decolourization of the dye follows first order kinetics. The antimitot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BIOLUMINESCENCE 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 ALLIUM CEPA
下载PDF
细菌荧光素酶体外发光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于NADH定量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梅册霞 王静雪 +1 位作者 林洪 王晶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并对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应用于NADH的定量检测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利用从鳆发光杆菌提取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并对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应用于NADH的定量检测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利用从鳆发光杆菌提取并经部分纯化的荧光素酶和FMN-NADH氧化还原酶,通过优化体系中各底物的添加量,实现荧光素酶的体外发光。【结果】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为:1mL酶液中添加100μL十二烷醛(27mmol/L)、0.5μLFMN-Na(10mmol/L)、300μLNADH(0.14mmol/L)。NADH与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系的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0×10-10~1.0×10-8mol/L。【结论】荧光素酶:FMN-NADH氧化还原酶体外发光双酶体系可以简便、灵敏、快速的定量检测NADH,为其进一步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活细菌数量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 荧光素酶 FMN—NADH氧化还原酶 NADH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