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tophysic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A brief overview
1
作者 刘晴硕 余俊宏 胡建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which are self-assembled porous coordination materials,have garner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optoelectronics,photovoltaic,photochemistry,and photocatalysis due to their 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which are self-assembled porous coordination materials,have garner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optoelectronics,photovoltaic,photochemistry,and photocatalysis due to their diverse structures and excellent tunability.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MOF-base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urrently falls short of the industry benchmark.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MOF materials,it is imperative to undertak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aimed at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hotophysics and sequentially optimizing properties related to photocarrier transport,recombination,interaction,and transfer.By utilizing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to excite MOFs,time-resolved optical spectroscopy offers a means to observe and characterize these ultrafast microscopic processes.This approach adds the time coordinate as a novel dimension for comprehe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ght and MOFs.Accordingly,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the photophysics of MOFs and additionally outlines potential avenues for exploring the time domain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MO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ultrafast spectroscopy photophysics carrier dynamics
下载PDF
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材料的合成、理论计算及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鹤然 陈凯 +5 位作者 伏硕 王晧暄 袁加轩 胡星奕 许文娟 密保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吩噻嗪及其衍生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材料,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苯并噻嗪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在吩噻嗪的1,2-、2,3-和3,4-位引入苯基,制备了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化合物D-PTZa、D-PTZb... 吩噻嗪及其衍生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材料,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苯并噻嗪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在吩噻嗪的1,2-、2,3-和3,4-位引入苯基,制备了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化合物D-PTZa、D-PTZb和D-PTZc,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并与双吩噻嗪化合物(D-PTZ)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D-PTZb和D-PTZc的HOMO和LUMO分布与D-PTZ的类似;对于D-PTZa,其1,2-位引入的苯基与中间的苯环空间张力较大,造成空间结构极度扭曲,性质比较特殊。并苯的引入可以有效增加分子的共轭长度,使得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在2,3-位引入苯基可以有效地稳定HOMO能级,使基于π→π*跃迁的能隙稍有增大,呈现蓝光发射,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1.7%;而在3,4-位引入苯基使LUMO分布更加趋向于线型,从而使LUMO更加稳定,使基于π→π*跃迁的能隙降低,其最大发射峰位于520 nm处,呈现黄绿光发射,溶液荧光量子产率为13%。此外并入苯环之后,空间张力增大,化合物的分解温度降低。我们的分子设计和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设计新的吩噻嗪材料提供基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吩噻嗪 有机光电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空穴-电子分析 前线轨道分布 光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一种联吡啶类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
作者 黄光英 张柯 +1 位作者 常桥稳 晏彩先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9-175,共7页
本文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作为环金属主配体,2,2'-联吡啶为N^N辅助配体,六氟磷酸根为抗衡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联吡啶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4-叔丁基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dtbuppy)_(2)(bpy)]PF_(6),dtbuppy=2... 本文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作为环金属主配体,2,2'-联吡啶为N^N辅助配体,六氟磷酸根为抗衡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联吡啶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4-叔丁基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dtbuppy)_(2)(bpy)]PF_(6),dtbuppy=2-(2,4-叔丁基苯基)吡啶,bpy=2,2'-联吡啶),通过多元化的表征技术验证了其化学结构。随后,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光致发光光谱测量技术,深入探究了其光物理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在常温条件下,当该物质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时,其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73nm处,展现出鲜明的黄色光发射特性,这一特性预示着它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铱配合物 2 2'-联吡啶 光物理性能
下载PDF
两种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4
作者 张柯 黄光英 +3 位作者 陈祝安 晏彩先 常桥稳 冯洋洋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2-187,共6页
钌配合物凭借其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在光氧化还原催化、细胞成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等重要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5,5'-二(三氟甲基)-2,2'-联吡啶(CF_(3)-bpy)配体的异质... 钌配合物凭借其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在光氧化还原催化、细胞成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等重要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5,5'-二(三氟甲基)-2,2'-联吡啶(CF_(3)-bpy)配体的异质钌配合物研究较少。本文以2,2-联吡啶和5,5-三氟甲基取代的联吡啶为第一配体,以壬烷取代联吡啶为第二配体,成功合成出两种异质钌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探索了三氟甲基取代对配合物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甲基的引入使钌配合物在450 nm附近出现额外不同的吸收带,对应于不同配体与钌金属中心间的电荷转移的MLCT态。同时,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强度明显降低,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了50 nm,表明三氟甲基修饰使配合物^(3)MLCT态能显著改变,对配合物发光性能有重要影响。两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电化学性质,但引入三氟甲基会使钌配合物的氧化电位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三氟甲基 合成 光物理性能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Sensitizers with a Bipyrimidine Acceptor
5
作者 Shiling Liu Kun Gong +2 位作者 Wei Li Dongzhi Liu Xueqin Zhou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24年第5期406-418,共13页
Molecular engineering is a crucia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 Despite the common use of the donor-π bridge-acceptor architecture in designing sensitizers... Molecular engineering is a crucia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 Despite the common use of the donor-π bridge-acceptor architecture in designing sensitizer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remain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ree sensitizers: MOTP-Pyc, MOS_(2)P-Pyc, and MOTS_(2)P-Pyc, all featuring a bipyrimidine acceptor. Absorption spectra, cyclic voltammetry, and transient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reveal a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 process in the excited sensitizer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charge-separated states. The varying donor and π-bridge structures among the three sensitizers led to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jugation effect, influencing light absorption abilities and PET processes and ultimately impacting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Among the synthesized sensitizers, MOTP-Pyc demonstrated a DSSC efficiency of 3.04%. Introducing an additional thienothiophene block into the π-bridge improved the DSSC efficiency to 4.47% for MOTS_(2)P-Pyc. Conversely, replacing the phenyl group with a thienothiophene block reduced DSSC efficiency to 2.14% for MOS_(2)P-Pyc. Given the proton-accepting ability of the bipyrimidine module, we treated the dye-sensitized TiO_(2) photoanodes with hydroiodic acid(HI), significantly broadening the light absorption range. This treatment greatly enhanced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DSSCs owing to the enhanced electron-withdrawing ability of the acceptor. Consequently, the HI-treated MOTS_(2)P-Pyc-based DSSCs achieved the high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12%,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N719 dye at 7.09%. This work reveals the positive role of bipyrimidine in the design of organic sensitizers for DSS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yrimidine accept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Photophysical processes Charge separatio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cidichromic property
下载PDF
新型吡啶甲酸类铱磷光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6
作者 陈祝安 张柯 +3 位作者 黄光英 晏彩先 钱昱霏 常桥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6-521,共6页
铱磷光材料由于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发光颜色易调控等优点,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C^N)2(L^X)型铱磷光配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铱磷光发光材料,通过调控配体的化学结构,如引入供/吸电子基团、增大共轭程度... 铱磷光材料由于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发光颜色易调控等优点,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C^N)2(L^X)型铱磷光配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铱磷光发光材料,通过调控配体的化学结构,如引入供/吸电子基团、增大共轭程度等来达到改变发光颜色、发射波长和性能等目的。本工作从辅助配体着手,选用N^O型的吡啶甲酸衍生物为辅助配体,通过不同性质的基团对其结构进行调控;分别以3-三氟甲基-2-吡啶甲酸(Tricid)和异喹啉-1-甲酸(Qicid)为辅助配体,以2-(2,4-二氟苯基)-5-甲基吡啶(Medfppy)为主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吡啶甲酸类铱磷光材料Ir1和Ir2。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并确定了Ir1和Ir2的晶体结构,Ir1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Ir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均呈现出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热重分析测试了材料的热稳定性,Ir1和Ir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19℃和364℃;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光物理性能,Ir1和Ir2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82 nm和607 nm;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并计算得到材料的HOMO-LUMO能级。研究结果表明:与吡啶甲酸(Pic)上引入吸电子基团(-CF_(3))相比,增大共轭程度对铱磷光材料的发射波长作用程度较大;增大共轭程度不仅使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了红移,还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对设计新型的铱磷光材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磷光材料 辅助配体 吡啶甲酸衍生物 结构修饰 光物理性能
下载PDF
3种具有D-A-π-A构型化合物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宇 杨静 +3 位作者 汪捷 李嘉乐 胡磊 王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78-383,共6页
分别以三苯胺、咔唑、香豆素为构筑单元,设计合成了3种具有D-A-π-A构型的化合物A1、A2、A3,并通过质谱、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3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理论计算,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系统研究了化合物 A1、... 分别以三苯胺、咔唑、香豆素为构筑单元,设计合成了3种具有D-A-π-A构型的化合物A1、A2、A3,并通过质谱、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3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理论计算,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系统研究了化合物 A1、A2 和 A3 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光学性质良好.MTT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成像实验表明,3种化合物细胞毒性低,可用于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物理性质 理论计算 有机发光材料 细胞成像
下载PDF
新型磺酰基吲哚萘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
8
作者 胥红 汪蓓 +3 位作者 李福裕 肖瑶 黄东伟 王继宇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活性和光物理性质的重要化合物。以吲哚萘醌和磺酰基肼为底物,经历碘化亚铜/过氧化叔丁醇介导的氧化自由基历程,简单、高效地以22%~67%的收率获得了8种取代的磺酰基醌类化合物(6a~6h),产物结构经过^(1)H NM... 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活性和光物理性质的重要化合物。以吲哚萘醌和磺酰基肼为底物,经历碘化亚铜/过氧化叔丁醇介导的氧化自由基历程,简单、高效地以22%~67%的收率获得了8种取代的磺酰基醌类化合物(6a~6h),产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初步探究了化合物6a~6h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取代基的变换来调节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亚铜/过氧化叔丁醇介导 氧化自由基反应 合成 磺酰基吲哚萘醌化合物 光物理性质
下载PDF
非天然碱基dB和dS光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
9
作者 郭雅琼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70,共9页
本文采用高精度多参考态的完全活化空间多组态二阶微扰方法(MS-CASPT2),研究了2个非天然碱基(UNB)dB和dS的光物理机理.具体来说,分别计算了这2个结构的基态和激发态上的极小能量结构、势能面交叉结构以及连接这些交叉结构的线性内插路径... 本文采用高精度多参考态的完全活化空间多组态二阶微扰方法(MS-CASPT2),研究了2个非天然碱基(UNB)dB和dS的光物理机理.具体来说,分别计算了这2个结构的基态和激发态上的极小能量结构、势能面交叉结构以及连接这些交叉结构的线性内插路径,同时得到了这些结构相对应的能量.基于这些计算结果,我们推测dS和dB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均跃迁至S1电子态.随后,dS可以通过dS-S1T1和dS-S1S0锥形交叉结构发生解离,因此该结构作为非天然碱基的光稳定性可能较弱.相反,对于结构dB,被激发到S1态后,其表现出的光稳定性相较于dS更强.本工作不仅对由dB-dS组成的两个非天然碱基的光诱导过程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未来设计性能更好的新型非天然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天然碱基 光物理过程 电子态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吸电子基团调控苯基吡啶类铱配合物的光物理和氧敏感性能
10
作者 于洪翠 于波 +1 位作者 宋亚娇 李佳伟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8,45,共7页
以1,10-邻菲罗啉为N^N辅助配体,2-苯基吡啶为C^N主配体,在2-苯基吡啶主配体中苯基的2,4位引入吸电子基团氟原子、在2-苯基吡啶主配体中苯基的2,4位引入氟同时3位引入吸电子的二苯基膦氧基团,合成出3个阳离子型苯基吡啶类铱配合物Ir1-Ir... 以1,10-邻菲罗啉为N^N辅助配体,2-苯基吡啶为C^N主配体,在2-苯基吡啶主配体中苯基的2,4位引入吸电子基团氟原子、在2-苯基吡啶主配体中苯基的2,4位引入氟同时3位引入吸电子的二苯基膦氧基团,合成出3个阳离子型苯基吡啶类铱配合物Ir1-Ir3并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法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配合物Ir1-Ir3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配合物Ir1-Ir3置于不同氧气浓度的乙腈溶液中测试了氧敏感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Ir1-Ir3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70、506和470 nm,量子产率分别为23%、35%和56%,起始氧化电位分别为1.20、1.51和1.87 V。与Ir1相比,吸电子的氟和二苯基膦氧基团的引入降低相应铱配合物Ir2和Ir3的HOMO能级更显著,从而表现为能隙增大,发射峰蓝移。配合物Ir1-Ir3的发射光谱可被氧气猝灭,而且Ir3猝灭效果最好,可作蓝绿光氧敏感探针,猝灭常数K_(sv)=0.14 Tor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吸电子基团 光电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 氧敏感性
下载PDF
二茂铁苯基衍生物的综合化学实验设计
11
作者 鄢剑锋 肖雅婷 +2 位作者 左鑫 林彩霞 袁耀锋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29-337,共9页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涉及二茂铁苯基衍生物的合成、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该实验难度适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将大学基础化学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与金属有机领域的学术研究相结合。采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了“一...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涉及二茂铁苯基衍生物的合成、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该实验难度适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将大学基础化学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与金属有机领域的学术研究相结合。采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了“一锅法”水相合成路线,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验运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并结合量化计算手段详细比较了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对分子电荷分布带来的影响。通过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本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训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验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苯基衍生物 水相合成 光物理 电化学 量化计算 综合化学实验
下载PDF
噻吩[3,2-b:4,5-b′]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12
作者 杨云 岳二林 +3 位作者 高源 姬宝宝 张玉琦 王记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噻吩[3,2-b:4,5-b′]双苯并呋喃稠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用于有机光电材料的并五苯的衍生物,该类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廉价的2-碘苯甲醚、4-叔丁基-2-碘苯甲醚或2,4-二叔丁基-2-碘苯甲醚为原料,通过经典的Sonogash... 噻吩[3,2-b:4,5-b′]双苯并呋喃稠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用于有机光电材料的并五苯的衍生物,该类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廉价的2-碘苯甲醚、4-叔丁基-2-碘苯甲醚或2,4-二叔丁基-2-碘苯甲醚为原料,通过经典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脱保护基反应、Glaser-Hay偶联反应、碘亲电环化反应和噻吩合成反应五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稠合杂环类化合物噻吩[3,2-b:4,5-b′]双苯并呋喃。关键的中间体双苯并呋喃二碘化合物(6a)和噻吩[3,2-b:4,5-b′]双苯并呋喃化合物(1a)均由单晶衍射分析确认了结构。该反应路线原料成本低,反应操作简单,总收率较高(1a:54%;1b:40%;1c:47%)。该合成策略为获得这类稠杂环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方法,所制备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有望用于光电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3 2-b:4 5-b′]双苯并呋喃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Glaser-Hay偶联反应 碘亲电环化反应 噻吩合成反应 光物理性质
下载PDF
光和热驱动金催化邻炔基酚与芳基重氮盐的反应:两种机制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论研究
13
作者 金蕊 郭昕怡 +3 位作者 彭灵雅 刘向洋 方维海 崔刚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7-99,I0036-I0092,I0118,共71页
实验上发现,邻炔基酚与芳基重氮盐在热催化和光催化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然而反应机理尚不清晰.本文采用MSCASPT2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热和光驱动反应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热催化和光催化反应的初始历程相同,都是在HCO3-协... 实验上发现,邻炔基酚与芳基重氮盐在热催化和光催化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然而反应机理尚不清晰.本文采用MSCASPT2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热和光驱动反应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热催化和光催化反应的初始历程相同,都是在HCO3-协助下由Au(Ⅰ)催化剂和邻炔基酚反应得到乙烯基Au(Ⅰ)中间体.在此过程中,Au(l)催化剂与邻炔基酚反应克服14.8 kcal/mol的能垒生成结构扭曲的配合物,此时邻炔基酚的C≡C三键被活化.随后,乙烯基Au(Ⅰ)中间体和芳基重氮盐形成复合物,热催化和光催化反应开始分叉.在黑暗条件下,反应克服15.7 kcal/mol的能垒后生成最终的热催化产物,此时芳基重氮盐的末端N原子直接与乙烯基Au(Ⅰ)中间体的C原子成键.在光照条件下,复合物首先弛豫到激发单重态,经9.8×10^(9)s^(-1)的高效系间窜跃过程衰变到T_(1)态.在T_(1)态,克服7.8 kcal/mol的能垒完成脱氮反应,产生与乙烯基Au(Ⅰ)中间体的Au原子具有相互作用的芳基自由基,随后发生系间窜跃过程到达基态.在基态形成最终的光催化产物.本研究为理解Au(Ⅰ)催化剂与芳基重氮盐的热催化和光催化反应提供了重要的机理见解,发现了无辐射跃迁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氧化还原催化 过渡金属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Au(Ⅰ)催化剂 光物理 芳基重氮盐 邻炔基酚
下载PDF
有机给体-受体结构光诱导过程的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方法与应用
14
作者 刘向洋 刘莎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38-649,共12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组成是有机给体-受体(donor-acceptor,D-A)结构.探究有机给体-受体结构的光激发后的动力学过程对设计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常重要.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是研究该过程的重要理论方法.然而,相比于小分子体系,有机给体-受...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组成是有机给体-受体(donor-acceptor,D-A)结构.探究有机给体-受体结构的光激发后的动力学过程对设计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常重要.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是研究该过程的重要理论方法.然而,相比于小分子体系,有机给体-受体结构通常较为复杂,计算量大,难以采用高精度的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方法.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介绍了课题组所发展基于线性响应-含时密度泛函(LR-TDDFT)理论的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探究有机给体-受体结构光诱导的动力学过程,如电荷转移过程\,能量转移过程\,激子动力学等.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解释现有的实验结果,还可以为后续设计新型有机给体-受体结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给体-受体复合物 光化学与光物理 非绝热动力学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共轭刚性苯并二噁唑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沛瑛 王山峰 +2 位作者 雷晖 吴平平 韩哲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2,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共轭高分子———聚亚苯基苯并二唑 (PBO) ,聚亚乙烯基苯并二唑 (PBOV)和聚亚丁二唑 (PBODV) ,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聚合物的溶液和薄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中...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共轭高分子———聚亚苯基苯并二唑 (PBO) ,聚亚乙烯基苯并二唑 (PBOV)和聚亚丁二唑 (PBODV) ,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聚合物的溶液和薄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中双键的引入可以降低聚合物的光带能隙 ,λmax从PBO溶液的 4 2 8 5nm (Eg=2 76eV) ,到PBOV溶液的 4 80 5nm (Eg=2 4 6eV) ,再到PBODV溶液的 4 96 0nm (Eg=2 38eV) .共轭程度的增加使得聚合物溶液更容易发生集聚从而导致荧光自熄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 聚合物 合成 乙烯基 共轭高分子 双键 性能研究 光物理 能隙 溶液
下载PDF
稀土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25
16
作者 阎冰 张洪杰 +1 位作者 王淑彬 倪嘉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1-675,共5页
合成了几种新型的稀土(钆,铕,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的二元、三元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以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24330cm-1,研究... 合成了几种新型的稀土(钆,铕,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的二元、三元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以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24330cm-1,研究了配体与稀土离子的能级匹配.详细讨论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如发光性能和配体与稀土离子之间以及有机配体之间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结果发现,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邻菲咯啉衍生物 发光材料
下载PDF
富勒烯掺杂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铸德 陈万喜 +3 位作者 冷拥军 许小平 李文铸 汪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96-298,共3页
富勒烯掺杂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徐铸德,陈万喜,冷拥军,许小平,李文铸(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系,杭州,310027)汪茫(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键词富勒烯,光化学,光物理,光电导体光电导材料在现代静电成像... 富勒烯掺杂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徐铸德,陈万喜,冷拥军,许小平,李文铸(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系,杭州,310027)汪茫(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关键词富勒烯,光化学,光物理,光电导体光电导材料在现代静电成像领域中有极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光电导体 OPC 聚乙烯卟唑 酞菁锌
下载PDF
Zn-Ln(Ⅲ)(Ln=Eu,Tb)杂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兆龙 牛淑云 +4 位作者 金晶 吕春欣 迟玉贤 杨光弟 叶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1-81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d-f异核金属配合物EuZn(C8H7O3)5(phen)(H2O)(1)和TbZn(C8H7O3)5(phen)(H2O)(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构的,在配合物中,Zn为五配位,Ln(Ⅲ)[Ln(Ⅲ)=Eu,Tb...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d-f异核金属配合物EuZn(C8H7O3)5(phen)(H2O)(1)和TbZn(C8H7O3)5(phen)(H2O)(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构的,在配合物中,Zn为五配位,Ln(Ⅲ)[Ln(Ⅲ)=Eu,Tb]为八配位.金属间通过对甲氧基苯甲酸根的羧基(—COO)基团成桥联结.测定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讨论了配位环境对荧光性质的影响以及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L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光物理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及其在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被引量:49
19
作者 汤鹏 肖坚坚 +2 位作者 郑超 王石 陈润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以微机械力剥离、锂离子插层和液相超声法等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剥离法,以及以高温热分解、水热法等为主的"自下而上"的合成法;介绍了其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等;概述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荧光发射等基本光物理性质及其相关机理;总结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在二次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电存储等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这类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 二维层状化合物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光物理性质 光电子器件
下载PDF
新型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立 万玉春 +6 位作者 王艳菊 米晓云 孙海英 臧春雨 司振君 王春刚 王一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4-1029,共6页
合成了新型质子给体的荧光探针化合物2,3-双(4-二甲胺基苯基)喹喔啉(QBDMA)。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红外吸收和氢核磁共振等光谱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分子结构表征,同时分析其电化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条... 合成了新型质子给体的荧光探针化合物2,3-双(4-二甲胺基苯基)喹喔啉(QBDMA)。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红外吸收和氢核磁共振等光谱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分子结构表征,同时分析其电化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致发光光谱。最后在B3LYP1/6-31G*水平上优化其基态结构,并对其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理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理论计算 喹喔啉 荧光探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