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率下羊草和芦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颖 王德利 +3 位作者 韩士杰 程志茹 杜娟 王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67-2170,共4页
在松嫩草原羊草草地上通过小区围栏放牧 ,对不同放牧率下羊草和芦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羊草和芦苇在生长季初期茎基部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 ,分别为 7.12 %和 3.95 % ,随着季节推移逐渐增加 ... 在松嫩草原羊草草地上通过小区围栏放牧 ,对不同放牧率下羊草和芦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羊草和芦苇在生长季初期茎基部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 ,分别为 7.12 %和 3.95 % ,随着季节推移逐渐增加 ;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季节推移的变化不大 ;羊草返青比芦苇早 ,从而造成 5月份实验开始时两种禾草茎基部和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差异 ;一定程度的放牧 (本实验条件下为P4和P5小区 )有利于牧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提高 ,促进牧草再生 .氮素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大 ,随季节推移逐渐降低 ,与其物候期相一致 ;适当放牧能够刺激根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 ,使其向地上部分转移 ,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羊草 芦苇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氮素
下载PDF
放牧后羊草和芦苇叶组织转化的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颖 王德利 +2 位作者 王旭 巴雷 孙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73-576,共4页
运用组织转化理论与分析方法 ,对羊草与芦苇在放牧后的叶组织转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内 ,除 5月份外 ,芦苇的绿叶数大于羊草 ,羊草的绿叶长大于芦苇 ;2种禾草的叶片发生率和伸长率均在生长初期最大 ,以后逐渐降低 ,... 运用组织转化理论与分析方法 ,对羊草与芦苇在放牧后的叶组织转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内 ,除 5月份外 ,芦苇的绿叶数大于羊草 ,羊草的绿叶长大于芦苇 ;2种禾草的叶片发生率和伸长率均在生长初期最大 ,以后逐渐降低 ,萎蔫率正好相反 ;芦苇叶片寿命短 ,叶组织转化快 ,叶组织物质积累呈抛物线型增长 ,如果不及时利用 ,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羊草叶片寿命较长 ,叶组织转化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羊草 芦苇 叶组织转化 比较 天然草地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滕星 王德利 +2 位作者 程志茹 房健 王亚秋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对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对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主。具体表现为,羊草的去顶率,8月以前随放牧强度减小、季节推移而降低,8月后则相反;摘叶率随放牧压增加和时间推移大致是先增加后减少;拔芯率随放牧压的增加而增大,6月最高,9月最低;总体上,未被采食的羊草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大,在生长季后期相应增加。芦苇去顶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增加;拔芯率在6月随放牧压减小而降低,其它月份里主要随放牧压减小而升高,从整个生长季看,芦苇拔芯率在6月初最大;芦苇摘叶率的变化受前2种采食方式制约;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加,但在7月后中牧要比轻牧和重牧低,在放牧干扰下,生长季里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在8月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芦苇 放牧强度 采食方式 绵羊
下载PDF
松嫩平原优势种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芦苇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芦苇 混生群落 交错区 空间分布格局 竞争
下载PDF
不同刈割时间收获后的羊草、芦苇水分和呼吸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香 王立 +1 位作者 周道玮 闫修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羊草和芦苇为实验材料,研究1d中不同时间(9∶00、13∶00、17∶00)刈割后含水量、气孔导度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羊草、芦苇刈割后水分散失均经历三个阶段:快速失水1d,缓慢失水2~3d,平稳期1d。芦苇叶片呼吸速...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羊草和芦苇为实验材料,研究1d中不同时间(9∶00、13∶00、17∶00)刈割后含水量、气孔导度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羊草、芦苇刈割后水分散失均经历三个阶段:快速失水1d,缓慢失水2~3d,平稳期1d。芦苇叶片呼吸速率下降快,刈割5h后呼吸微弱,接近死亡;羊草叶片呼吸速率下降慢于芦苇,刈割7h后仍存在生理活动;(2)依据水分散失和呼吸代谢指标,三个刈割时间中,9∶00刈割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干草调制过程中的养分损失,有益于制作优质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芦苇 收获后生理 含水量 呼吸速率
下载PDF
吉林西部退化草原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迟春明 王志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4-1537,共4页
对吉林西部退化草原六种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0~20 cm)盐渍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碱化度(ESP)和pH分别表征土壤的盐度、钠质化和酸碱程度。土壤盐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四个等级,对... 对吉林西部退化草原六种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0~20 cm)盐渍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碱化度(ESP)和pH分别表征土壤的盐度、钠质化和酸碱程度。土壤盐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四个等级,对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4~8、8~16、>16 dS m-1;土壤钠质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四个等级,对应的ESP范围分别为:5~10%、10~20%、20~40%、>40%;土壤酸碱性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对应pH范围分别为<6.5,6.5~8.5、>8.5。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盐度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按土壤盐度由高到低排列,植被类型的顺序依次为:无植被(碱斑)、碱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碱斑地、碱蓬地、碱茅地和虎尾草地的盐渍土类型均为盐化钠质土(ECe>2 dS m-1,ESP>5%),其中碱斑地和碱蓬地土壤盐化程度为极度(26.54≤ECe≤176.80 dS/m)、钠质化程度为极度(50.22≤ESP≤94.54%);碱茅和虎尾草植被下土壤盐度分别为10.70≤ECe≤27.62 dS m-1和6.86≤ECe≤13.88 dS m-1,钠质化程度分别为30.97≤ESP≤60.26%和16.21≤ESP≤58.11%;芦苇地的盐化程度为1.56≤ECe≤3.37 dS/m,钠质化程度为轻度(7.82≤ESP≤15.88%);羊草地的土壤盐度和钠质化程度分别2.43≤ECe≤6.66 dS m-1和1.43≤ESP≤8.34%。就土壤pH而言,羊草地为中性(7.44≤pH≤8.23),芦苇地为中性和/或碱性(8.18≤pH≤10.02),虎尾草地、碱茅地、碱蓬地和碱斑地均为碱性(8.83≤pH≤1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 碱茅 虎尾草 芦苇 羊草 盐土 钠质土
下载PDF
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秀丽 姜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5期236-240,共5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之间进行碳交换的关键途径。以莫莫格湿地内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为样地,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利用ACE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羊草草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之间进行碳交换的关键途径。以莫莫格湿地内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为样地,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利用ACE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羊草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单峰曲线,芦苇沼泽的日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二者土壤呼吸速率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7月和2014年5月14:00前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23:00前后。生长季是该两种群落土壤中CO_2主要释放时期。影响因素中,土壤5cm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分别可以解释羊草草甸和芦苇沼泽土壤呼吸作用的72%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环境因子 芦苇沼泽 羊草草甸 莫莫格湿地
下载PDF
三种耐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士华 左明 +2 位作者 刘志国 刘艳芬 王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2057-12058,共2页
介绍黄河三角洲地区常见的3种盐生植物——柽柳、翅碱蓬和芦苇的种植方法。其中,柽柳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种植,翅碱蓬采用播种种植,芦苇采用植苗种植。该研究为改良盐碱地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盐生植物 柽柳 翅碱蓬 芦苇 种植方法
下载PDF
盐地碱蓬、柽柳和芦苇生长的水盐阈值对类圆形植被斑块形成机制的解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庆生 黄翀 李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05-2313,共9页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离海向陆25 km左右的区域内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类圆形植被斑块,其演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高,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水盐交互作用和植被演替的理想对象,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于黄河三角洲盐碱滩地植被恢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离海向陆25 km左右的区域内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类圆形植被斑块,其演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高,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水盐交互作用和植被演替的理想对象,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于黄河三角洲盐碱滩地植被恢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类圆形植被斑块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发育的水盐阈值和生活习性,以及黄河三角洲缓平低地盐生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类圆形植被斑块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缓平低地的积水地形导致的局部水盐再分配是类圆形植被斑块形成的基础。盐地碱蓬分布在类圆形植被斑块的最外缘,为局部高盐分(1.0%~2.1%)、湿润地带;向斑块中心,分布着矮小的芦苇,为局部中高盐分(0.12%~0.79%)、低水深地带;再向斑块中心,柽柳散落分布在积水线附近,为局部低水深、中等盐分(0.16%~0.70%)地带;斑块中心区分布着芦苇和白茅,为局部高水深、低盐分(0.1%~0.32%)区域。春季和冬季,灰白色的高含盐量盐斑出现在盐地碱蓬外侧,为局部高盐分(1.6%~3.4%)、干燥地带,由蒸发引起的盐分迁移积累所致。由此,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圈层结构的类圆形植被斑块。依据该规律,可构建微地貌营造结合水盐控制的生态修复模式,促进植被的正向演替,为黄河三角洲盐碱滩地植被恢复提供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柽柳 芦苇 水盐阈值 类圆形植被斑块 形成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