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珍珠囊体外预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汀 沈亦平 +4 位作者 郑俊英 王亚平 张锡元 闫冰 陈晓汉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802-804,共3页
0.3%胰蛋白酶液(25℃)消化外套膜组织的第5~15min时间段所收获的细胞产物中,表皮细胞具有最高的纯度和贴壁活性;细胞悬液的体外短期培养过程中小牛血清和珠母贝组织提取物对于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在珠核表面的贴附具有... 0.3%胰蛋白酶液(25℃)消化外套膜组织的第5~15min时间段所收获的细胞产物中,表皮细胞具有最高的纯度和贴壁活性;细胞悬液的体外短期培养过程中小牛血清和珠母贝组织提取物对于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在珠核表面的贴附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珍珠囊 体外预培育 珍珠贝 养殖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Aneuploid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in Tetraploid Induction
2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2 位作者 沈琪 胡建兴 姜卫国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1年第1期63-68,共6页
Aneuploidy embryos of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are produced during tetraploid induction by inhibiting the first polar body in eggs from triploid fertilized with haploid sperms with cytochalasin B treatment. Chromosom... Aneuploidy embryos of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are produced during tetraploid induction by inhibiting the first polar body in eggs from triploid fertilized with haploid sperms with cytochalasin B treatment. Chromosom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are 88.18 ±6.79% aneuploidy embryos, and 28.70% aneuploids in pearl oysters of one-year age These aneuploids have five chromosomal conditions, such as 2n + 1(29), 2n + 2 (30), 3n-2 (40), 3n-1(41) and 3n + 1 (43). Results of growth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euploids (as a group) and diploids in body size and weight (p > 0.10), but the aneuploid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riploid (p < 0.01). The mean body size and weight of aneuploids in diploid condition (2n ± 1 and 2n ± 2) a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diploids (p < 0.01),but aneuploids within triploid condition (3n ± 1 and 3n ± 2) are not smaller than diploids in body size and weight (p > 0.1).This study indicates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could tolerate aneuploidy by 7 ~ 14% of the haploid genome, and that aneuploids of this species are via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ploid triploid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下载PDF
Cd^(2+)与Zn^(2+)的联合效应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云翠 王辉 +3 位作者 李艳红 朱晓闻 罗明明 王亚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2+与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Cd2+、Zn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0mg/L、0.100—20mg/L。结果表明:Cd2+与Zn2+两因子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一次效应极显著(P<0.01);Cd2+与...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2+与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Cd2+、Zn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0mg/L、0.100—20mg/L。结果表明:Cd2+与Zn2+两因子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一次效应极显著(P<0.01);Cd2+与Zn2+两因子一次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经响应曲面法分析,随着Cd2+与Zn2+浓度的增加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当Zn2+浓度在最低浓度(0.100mg/L)时,受精率随着Cd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当Cd2+浓度在最低浓度(0.030mg/L)时,受精率随Zn2+浓度的上升而先下降后升高。本实验建立了马氏珠母贝受精率与Cd2+、Zn2+间关系的模型方程(R2=0.996,Adj.R2=0.987,Pred.R2=0.887,P<0.01)并可用于预测Cd2+、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受精率 Cd2+ Zn2+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何毛贤 史兼华 +1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因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 选育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经济性状对体重决定效应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2 位作者 孙小真 杜晓东 李雷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5-20,共6页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养殖区马氏珠母贝各分性状对体重的决定效应。结果表明:流沙养殖群体分性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与体重间呈正相关(P<0.01),对体重的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091、0.072、0.029、0...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养殖区马氏珠母贝各分性状对体重的决定效应。结果表明:流沙养殖群体分性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与体重间呈正相关(P<0.01),对体重的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091、0.072、0.029、0.002、0.089和0.001,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319、0.284、0.183、0.03、0.304和0.004,总决定效应分别为0.41、0.356、0.212、0.032、0.393和0.005;6个经济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在抽样断面上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达0.939(P<0.01)。6个性状3类决定效应按大小排列均为壳长>软体部重>壳宽>壳高>铰合线长>闭壳肌重。迈陈养殖群体作为验证群体,各效应值与前者有差异,但3类决定效应大小排序与前者完全相同。基于决定效应大小及性状易测性,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策略为首选壳长,二选壳高,三选壳宽。研究还发现壳宽对软体部重具有最大的决定效应,提出加大壳宽选择强度以培育大型珍珠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经济性状 通径系数 决定系数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和自体受精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梅芳 余祥勇 +2 位作者 刘永 谭亚聪 杨珍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成体的性腺进行外观和切片观察,可把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的个体分为2种类型,其中A类型可以从性腺外观特征上辨别,而B类型需性腺穿刺或组织切片来确认。对试验群体的性腺的类型进行的初步统计表明...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成体的性腺进行外观和切片观察,可把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的个体分为2种类型,其中A类型可以从性腺外观特征上辨别,而B类型需性腺穿刺或组织切片来确认。对试验群体的性腺的类型进行的初步统计表明,雌雄同体个体比例A类型为4.6%,B类型为3.4%,其中雌雄生殖细胞均接近成熟的个体分别约为1.8%和2.1%。通过解剖、0.07‰的氨海水处理,对雌雄同体个体的自体授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自体授精的受精率低于异体授精,同时在发育过程中有较多的卵裂球解体,但仍有部分胚胎可以发育成D型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雌雄同体 自体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快速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佟广香 闫学春 +4 位作者 匡友谊 梁利群 孙效文 王爱民 王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0-176,共7页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爱民 邓凤姣 +4 位作者 张锡元 阎冰 叶力 毛勇 张木先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采用 OPM组 2 0个碱基随机引物对海南三亚 (SY) ,海南洋浦港 (YP) ,广西涠洲岛 (WZ)的 3个天然群体和广东雷州人工养殖群体 (L Z)的马氏珠母贝进行了 RAPD分析 .其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 (similarity,S)分别是 0 .5 86 6 ,0 .6 5 14,0 ... 采用 OPM组 2 0个碱基随机引物对海南三亚 (SY) ,海南洋浦港 (YP) ,广西涠洲岛 (WZ)的 3个天然群体和广东雷州人工养殖群体 (L Z)的马氏珠母贝进行了 RAPD分析 .其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 (similarity,S)分别是 0 .5 86 6 ,0 .6 5 14,0 .6 6 6 6 ,0 .715 8,由低到高依次为 SY<YP<WZ<L Z;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度 (variability,V)分别是 0 .4134 ,0 .34 86 ,0 .3334 ,0 .2 842 ,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 SY>YP>WZ>L Z.结果表示 :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RAPD 遗传多样性 贝类 珍珠贝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行个体生长测量,到16月龄结束。经t检验,大个体组贝在各个测量阶段4个性状(壳长、高、宽和体重)都显著大于小个体组(p<0.01),大个体组日增长幅度在3—9月龄也大于小个体组;经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个体测量的3个亚组间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1),顺序为Ⅰ(Ⅰ’)<Ⅱ(Ⅱ’)<Ⅲ(Ⅲ’),但其日增长量为Ⅰ(Ⅰ’)>Ⅱ(Ⅱ’)>Ⅲ(Ⅲ’),同时显示出初始值较大的个体在后期仍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个别初始值较小的个体增长快,在生长后期个体也很大。3—9月龄贝的大小平均增长率大于11—16月龄贝,而体重增长要小于11—16月龄贝。该研究结果对选择育种中亲本的选留、珍珠生产中植核贝的选留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特性 个体大小 选择育种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兼华 何毛贤 +1 位作者 黄良民 袁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AFLP 遗传变异 选择
下载PDF
珠母贝糖胺聚糖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雪琼 吴红棉 +2 位作者 范秀萍 金晓石 蒋巧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珠母贝糖胺聚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珠母贝糖胺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和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模型检测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对荷L1210小鼠生命延长... 目的:初步探讨珠母贝糖胺聚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珠母贝糖胺聚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和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模型检测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对荷L1210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珠母贝糖胺聚糖PGI、PGII在25~10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三种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在100μg·mL^-1时PGI、PGII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达到48.2%与40.4%;PGII与抗癌药物(5-Fu、DDP)合用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增敏作用;珠母贝糖胺聚糖具有延长荷L1210小鼠生命的作用,其中100mg·kg。剂量组的生命延长率达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糖胺聚糖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大亚湾和三亚野生种群内自繁及种群间杂交一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爱民 丁小雷 +2 位作者 邓凤姣 叶力 阎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9-25,共7页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大亚湾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DD1群体和海南三亚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SS1、两野生种群间杂交一代DS1群体各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8个含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其中11个随机引物可产生稳定和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大亚湾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DD1群体和海南三亚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SS1、两野生种群间杂交一代DS1群体各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8个含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其中11个随机引物可产生稳定和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共检测出86个位点,其中DD1群体有74个基因位点,其中56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75.68%;SS1群体79个基因位点,其中57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是72.15%;DS1群体有72个基因位点,其中6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8.89%。用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态性指数量化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DD1、SS1和DS1 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分别为0.2280,0.2115和0.2456。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能够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文广 林坚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自2010年7月1日至3日,在pH值为8.1、7.7和7.4条件下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对不同pH值下马氏珠母贝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H8.1、pH 7.7和pH 7.4试验组幼虫的壳... 自2010年7月1日至3日,在pH值为8.1、7.7和7.4条件下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对不同pH值下马氏珠母贝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H8.1、pH 7.7和pH 7.4试验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逐渐增大,pH 8.1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大于同期其他两组的值,且在实验的第24、36、48小时与其他两组同期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差异显著,这表明海洋酸化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幼虫的生长。实验期间,pH 8.1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和畸形率没有显著变化,而pH 7.7和pH 7.4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 8.1组。pH 7.4组幼虫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同期pH 8.1和pH 7.7组幼虫的畸形率,表明在海洋酸化的环境中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本文将为海洋酸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受精 发育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劳赞 邓陈茂 梁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29,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经术前处理后的插核贝休养期存活率为95 2%,育珠期存活率达85 5%,每贝只插1个核,休养期留核率为0 86,育珠期留核率达0 71。珍珠的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珍珠的生成率高达34 6%,比对照组高出27 5%。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术前处理 珍珠 人工插核育珠 休养期存活率 育珠期存活率 休养期留核率 育珠期留核率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四倍体诱导过程中非整倍体的产生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2 位作者 沈琪 胡建兴 姜卫国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59-64,共6页
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 (Dunker)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以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四倍体 ,得到胚胎期非整倍体占 (88.1 8± 6 .79) % ,1龄贝中非整倍体约占 2 8.70 %。成贝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有 2 9,3 ... 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 (Dunker)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以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四倍体 ,得到胚胎期非整倍体占 (88.1 8± 6 .79) % ,1龄贝中非整倍体约占 2 8.70 %。成贝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有 2 9,3 0 ,40 ,41 ,43条 5种类型。非整倍体作为一个群体其壳长和体重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 ,但与三倍体有显著差异 (p<0 .0 1 ) ;二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的壳长和体重明显小于二倍体 (p <0 .0 1 ) ,而三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浦珠母贝能耐受约单倍体染色体数目 7%— 1 4%的增加或减少 ,且表明合浦珠母贝非整倍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整倍体 三倍体 合浦珠母贝 四倍体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饥饿补偿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毛贤 袁涛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采取饥饿处理时间不等(3、6、9和12d)、但总持续时间相等的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稚贝在饥饿处理后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S12组(饥饿12d)的存活率最低,恢复期的壳长和体重最小,表明饥饿强度大会对其生长和存活... 采取饥饿处理时间不等(3、6、9和12d)、但总持续时间相等的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稚贝在饥饿处理后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S12组(饥饿12d)的存活率最低,恢复期的壳长和体重最小,表明饥饿强度大会对其生长和存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饥饿处理后的稚贝都表现出补偿生长现象,S9组(饥饿9d)的特定生长率最高,S3组(饥饿3d)的最低,但饥饿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其壳长和体重大小排列为S3>S6>S9>S12,恢复期延长,其生长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生长 饥饿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下载PDF
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毛贤 姜卫国 潘金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 (3n♀× 2n ,2n× 2n)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CB抑制第一极体改变了正常的染色体分离行为 ,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极分离 ,主要有二极分离 (2 8.6 7% )... 对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 (3n♀× 2n ,2n× 2n)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CB抑制第一极体改变了正常的染色体分离行为 ,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极分离 ,主要有二极分离 (2 8.6 7% )、三极分离 (40 .5 6 % )及四极分离 (2 3.78% )三种模式 ,不能确定的占 6 .99%。均等的二极分离可能导致四倍体的产生 ,而部分四极分离也能产生四倍体 ,三极分离主要产生非整倍体。未处理组的染色体仍按正常的二极形式进行分离 ,释放两个极体 ,但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通常存在极大差异 ,导致大量的非整倍体产生。二倍体组 (抑制第一极体 )也存在同样的多极分离模式 ,二级分离占 2 5 .0 0 % ,三极分离占2 1.5 1% ,四极分离占 34.30 % ,不能确定的占 19.19%。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染色体分离 三倍体 极体 细胞松弛素B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不同世代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红玉 何毛贤 管云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3,共7页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第一代到第三代(F1、F2、F3)及回交家系(BC1)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7对SRAP引物共产生6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平均每对引物...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第一代到第三代(F1、F2、F3)及回交家系(BC1)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7对SRAP引物共产生6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86条多态标记。在F1,F2及F3三代中,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显示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相邻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世代内遗传相似性逐渐增加。BC1与F1的遗传相似度高于F3与F1间,表明回交能使后代个体更趋向轮回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自溶面包酵母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饵料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雷斌 刘志刚 王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在实验车间内利用120L的塑料箱作为实验容器,采用自溶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藻的辅助饵料,研究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育苗中的饵料效果,以期解决该贝育苗过程饵料供应不稳定、易培饵料品种... 在实验车间内利用120L的塑料箱作为实验容器,采用自溶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藻的辅助饵料,研究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育苗中的饵料效果,以期解决该贝育苗过程饵料供应不稳定、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Chlorella sp.)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30.0±0.5)℃、NaCl质量分数3%、pH6.5~7.0的自溶条件下,用经过18h自溶的酵母投喂D形幼虫,其平均日壳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自溶时间酵母投喂组效果,单独投喂非自溶酵母时D形幼虫不能存活;(2)D形幼虫期单投自溶酵母,幼虫成活率与金藻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速度比金藻组提高8%(P<0.05),说明自溶酵母可以完全替代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Hu﹠Liu),但在壳顶幼虫期和稚贝期单投自溶酵母不能使幼虫和稚贝正常发育和存活;(3)壳顶幼虫期及眼点幼虫至稚贝期投喂"自溶酵母+小球藻(Chlorella sp.)"或"自溶酵母+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其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或稚贝育成率均显著高于单投扁藻或小球藻(P<0.05),单投小球藻的饵料效果最差;(4)自溶酵母与小球藻混投对眼点幼虫至稚贝培育效果较单独投喂影响显著,可显著(P<0.05)提高稚贝的育成率、生长速度和耐干露能力。研究表明,使用自溶酵母可以优化马氏珠母贝健康苗种规模繁育中的饵料供应工艺及提高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的利用价值,从而提高该贝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D型幼虫 稚贝 自溶面包酵母 小球藻 饵料效果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阎冰 叶力 +3 位作者 邓凤娇 毛勇 张锡元 王爱民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用 OPM组 2 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 RAPD分析 ,其中 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 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 5 2条和 5 8条。每一... 用 OPM组 2 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 RAPD分析 ,其中 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 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 5 2条和 5 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 3~ 16条 ,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 (OPM19除外 ) ,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 (实验个体为 10个 ) 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 ,表明在同一群体中 ,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 ,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解氏珠母贝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