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被引量:78
1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张凤荣 商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2-242,共11页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及其决策因素解析,进而综合农户的自身状况及其对整治的需求与偏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民兼业行为已经成为京郊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其整治意愿的决策因素包括共同型和特定型两类;从生存-经济-社会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主导型农户以生存理性为主导,农工兼具型农户侧重于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农户则追求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不同类型农户适宜不同整治模式,农业主导型农户适于中心村整合模式,农工兼具型农户适于村内集约模式,非农主导型农户适于城镇转移模式和产业带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农户意愿 模式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商冉 高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7,共11页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居环境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化3个维度的系统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将要素特征通过矩阵组合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特征表现及其限制要素,从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空间重构3个方面设计出11种差别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表明,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构成要素与地域特征差异显著,全区55.64%的村庄处于产劳失衡状态,52%的村庄处于相对不宜居状态,44.36%的村庄处于相对不集约状态,整体上以产劳失衡–不宜居–相对集约化农村居民点类型为主,农村居民点持续发展的改进要素较多;产业优化升级与劳动力转移、人居环境要素更新与重组以及城乡体系重构与空间集聚的单要素专项整治和多要素综合整治,是平谷区农村土地管理与富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系统分类 整治模式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BP模型和Ward法的北京市平谷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50
3
作者 唐林楠 刘玉 +1 位作者 潘瑜春 任艳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揭示平谷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异特征;运用Ward法划分功能区,服务于平谷区乡村转型发展和功能区布局。结果表明:1在多项功能综合作用下,平谷区基本形成了"平原地区... 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揭示平谷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异特征;运用Ward法划分功能区,服务于平谷区乡村转型发展和功能区布局。结果表明:1在多项功能综合作用下,平谷区基本形成了"平原地区生产功能较强、镇中心及周边村域生活功能明显、山地区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功能分布格局。2基于评价结果和空间属性,平谷区划分为西部平原生产区、东部山地生态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中部近郊平原生活区、东部丘陵生态生活区和北部山地生态区。其中,西部平原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北部山地生态区是平谷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优势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强功能重优化、中等功能重提升、弱功能重改善"的原则提升乡村地域功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评价 BP模型 Ward法 平谷区
下载PDF
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现实模式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海波 何冲 《西部论坛》 2014年第5期52-58,共7页
我国商业保险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行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的探索,各地的实践先后形成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共保联办模式"等,每种模式均有其特色与优势,也存在... 我国商业保险自21世纪初期开始进行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的探索,各地的实践先后形成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合同模式""共保联办模式"等,每种模式均有其特色与优势,也存在瑕疵与不足。未来的"政保合作"方向应是"双重一体化委托管理模式",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以"委托管理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模式"参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基本+大病"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保险 社会医疗保障 政保合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本医疗保险 大病医疗保险 江阴模式 湛江模式 平谷模式
下载PDF
基于GMS的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媛媛 郭高轩 +2 位作者 辛宝东 许亮 刘久荣 《城市地质》 2015年第2期67-71,共5页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提供了基于钻孔资料的三维地层生成模块,借助于GMS软件中地层模拟模块,利用钻孔数据、地层剖面资料、地质图和DEM数据,结合虚拟钻孔方法,构建了复杂地质结构区—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模型包括太古宇密云...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提供了基于钻孔资料的三维地层生成模块,借助于GMS软件中地层模拟模块,利用钻孔数据、地层剖面资料、地质图和DEM数据,结合虚拟钻孔方法,构建了复杂地质结构区—北京顺平地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模型包括太古宇密云群,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侏罗系、深层第四系和浅层第四系等9组地层,刻画出了各层分布的空间范围,模拟了山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断层产生的地层错动等情况,为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北京顺平地区 地质结构模型 可视化
下载PDF
城市郊区耕地入选基本菜田的综合质量评价(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1 位作者 任艳敏 胡月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71-279,共9页
合理划定基本菜田是提升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城市蔬菜均衡供应的基础。该研究在界定基本菜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平谷区耕地入选基本菜田的综合质量评价模型,以期为大城市郊区基本菜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田块质量、生态适宜... 合理划定基本菜田是提升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城市蔬菜均衡供应的基础。该研究在界定基本菜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平谷区耕地入选基本菜田的综合质量评价模型,以期为大城市郊区基本菜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田块质量、生态适宜性、空间稳定性、交通区位与蔬菜种植习惯等4方面构建耕地入选基本菜田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蔬菜生产对耕地质量的基本需求以及国家和农业部对基本菜田的政策要求,包含了水资源供需状况和重要水源保护区等指标,使得该研究的评价方法更合理;2)平谷区耕地的田块质量、生态适宜性、空间稳定性、交通区位与蔬菜种植习惯等评价结果呈现差异性分布。基于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将平谷区耕地图斑划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是基本菜田的首选区域,主要分布在平谷新城周边的东高村镇、夏各庄镇、山东庄镇和大兴庄镇,面积为3 472.33 hm2,占平谷区耕地总面积的28.25%;其次是较适宜区,面积为5 186.28 hm2;一般适宜区的面积为2 860.86 hm2,可作为基本菜田储备区域;不适宜区的土壤表土质地差、有机质含量低,加之远离平谷新城、交通不便等因素,不适宜划为基本菜田。3)建议围绕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基本菜田的分级建设与保护,形成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和蔬菜园区相互补充的蔬菜生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评价 模型 基本菜田 空间布局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系统外部性和内部性特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典型村域模式 被引量:18
7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商冉 高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486,共12页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治 村域模式 乡村地域功能 人居环境质量 平谷区
下载PDF
浅析北京平谷地区片麻岩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帅 《城市地质》 2020年第2期201-208,共8页
本文搜集了11个水样点的水化学数据,其中p1-p5取自北京平谷地区的5个片麻岩地热井。通过对比,片麻岩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且地热水中氟、偏硅酸、偏硼酸普遍偏高,大部分能够达到有医疗价值的浓度。p1-p5均为半腐蚀性、不结垢... 本文搜集了11个水样点的水化学数据,其中p1-p5取自北京平谷地区的5个片麻岩地热井。通过对比,片麻岩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且地热水中氟、偏硅酸、偏硼酸普遍偏高,大部分能够达到有医疗价值的浓度。p1-p5均为半腐蚀性、不结垢的地热水,推测北京平谷地区片麻岩地热水为半腐蚀性、不结垢的地热水,地热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有效防范腐蚀性问题。从p1-p5水化学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平谷地区片麻岩地热水中有冷水混入的可能。通过硅-焓模型分析,推测平谷地区片麻岩地热水的热储温度在98℃~207℃,水样中混入的冷水比例大部分在77%~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谷 片麻岩 地热水 水化学 硅-焓模型
下载PDF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化与模拟——以北京平谷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阎姝伊 李嘉艺 +1 位作者 王瑶函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12-6921,共10页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使用有序加权平均算法(OWA)模拟多种决策风险下脆弱性情景。研究表明:(1)平谷浅山区2007—2017年总体脆弱性呈现中度脆弱水平,局部呈现上升态势,10年间中等以上脆弱乡镇面积比重由73.09%上升到80.74%。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处于高脆弱水平乡镇应进行严格控制,增加水土保持林面积等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注重低脆弱乡镇的高暴露风险源及时进行生态修复。(3)通过设定不同决策风险系数预测不同发展导向下区域系统脆弱性差异,在倾向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优先生态环境治理,在经济发展导向下应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可满足不同决策思路下指导区域发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 浅山区乡镇 北京市平谷区
下载PDF
适用于市域快线特征的交通衔接与TOD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山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3,共7页
分析市域快线基本特征及乘客诉求,将站点交通衔接纳入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用枢纽锚固的方式助力综合治堵、慢行系统改善等诸多交通问题。依托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实践,遵循TOD规划理念,通过交通先行的方... 分析市域快线基本特征及乘客诉求,将站点交通衔接纳入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用枢纽锚固的方式助力综合治堵、慢行系统改善等诸多交通问题。依托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实践,遵循TOD规划理念,通过交通先行的方式推进站点周边用地调整。综合交通和土地开发价值两方面因素,得出结论:每个市域快线站点都将成为该区域的交通换乘中心;在站点周边打造开放、友好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因地制宜地确定TOD发展模式,客观分析周边的土地价值及产业布局,促进规划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平谷线 交通衔接 外围新城 TOD模式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量:37
11
作者 何新 姜广辉 +2 位作者 张瑞娟 马雯秋 周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7-2068,共12页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著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应着眼于三个重点区域:维持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系统健康,加强生态廊道建设,避免产生保护区"孤岛效应";对于丘陵山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趋坏的区域,应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维护关键性生态用地;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心区域,应限制建设用地拓展,推行生态型土地整治,缓解土地生态系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平谷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