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s
1
作者 郭明辉 陈广胜 +1 位作者 王金满 赵西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s of initial planting densities, thinning intensities, exposures and slope sites on physical property (wood den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modulus of elast...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s of initial planting densities, thinning intensities, exposures and slope sites on physical property (wood den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bending strength, impact strength, compression strength along grain and hardnes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in Mao'ershan Forest Farm,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initial planting densities (1.5 m×1.0 m, 1.5 m×2.0 m and 1.5 m×2.5 m)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wood density and MOE, and the highest mean wood density and index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ccurred in the stand with an initial planting density of 1.5 m×1.0 m. The index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hardness of end, bending strength, MOE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along grain of wood increased after mild thinning, but decreased after violent thinning. The exposures (sunny slope and shady slop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E, and the highest mean MOE occurred on sunny slope. The slope sites (upper site and lower sit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wood density and m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xcept hardness. The highest mean wood den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ccurred at lower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plantation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 被引量:43
2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许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86-4095,共10页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特征,从森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所需条件的系列试验,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障碍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特征,从森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所需条件的系列试验,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障碍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土壤的干旱胁迫使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天然下种的种子很少有萌发的机会,尤其是在春季;(2)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季节(秋季),樟子松种子能够萌发,但萌发产生的更新幼苗数量极少,即便这些更新幼苗得以存活,但由于沙地表层(0~5cm)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菌几乎不能存活而导致幼苗根系无法形成菌根,从而致使存活的樟子松幼苗抗旱、抗病能力非常弱,不能越冬,即不能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人工林 衰退 天然更新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orest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ZHU Jiao-jun TAN Hui +1 位作者 KANG Hong-zhang XU Mei-l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7-184,共8页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n sandy land, the foliar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and 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field grown P. sylvestris v...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n sandy land, the foliar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and 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field grown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trees from two provenances (natural forests and plant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tree needles had lower N, P and C concentrations, and higher K concentrations than those of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For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ratios of N: P, P. K and N: K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before 45 years old; but they were not clear for the natural tree needles. Compared with the conclusions reported on Pinus spp., we found that the folia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N or P might not be the absolute limit factors in plant nutrient for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However, foliar K concentrations in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on Pinus spp. (〉4.80 g kg-1).The N: P ratio of natural needles was in the adequate ranges, but N: P ratio of plantation needles was out of the adequate rang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better 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in the natural forest than in the plantations. If only considering the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it might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gradation phenomenon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was not induced by nutrition deficiency of absolute nutrients of N and P, but might be induced by other mineral nutrients or by the effectiveness of N and P nutrients. The un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and relatively quick decomposition of needles in the plantations migh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phenomenon Forest ecosystem on sandy land N: P ratio Natural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Mongolian pine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2 位作者 崔建垣 张铜会 赵学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量枯梢;林木生长已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林分开始衰败;林下草本层发育良好,盖度较高。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在不适宜的密度下造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存在着由乔木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的规律,对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密度控制、树种选择等措施可以进行调整,延缓土壤水分的耗竭速度,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要建立稳定性更高和维持时间更长的人工林,从根本上改变草本植被代替乔木植被的规律,需要借鉴天然稀树草原植被的乔木密度,大幅度降低人工林的密度。在有地下水存在和植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人工林的稳定性可以维持一个世代甚或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群落结构 土壤水分 稳定性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49
5
作者 吴祥云 姜凤岐 +2 位作者 李晓丹 薛杨 邱素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1-2224,共4页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子千粒重为 6 96~ 7 39g ,种子空粒、涩粒较多 .生长季内 2年生针叶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但N、P含量下降 ,K含量明显增高 ,表明养分循环失调 ;衰退林分 2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健康林分 1年生较高且增幅较大 .松枯梢病的侵害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最明显标志 .林分衰退后 ,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下降明显 ,林分胸径分布结构“左移”(径级小的株数增多 ) ,衰弱 (亡 )木数量增加了 15 9%~ 2 7 2 % ;根量分别减少了 2 2 9%~ 2 8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衰退特征 松枯梢病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87
6
作者 曾德慧 尤文忠 +1 位作者 范志平 刘明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试验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主要有郁闭度、枯枝落叶层、植被盖度和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引种地降雪覆盖少 ,温度偏高等原因 ,使土...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试验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影响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主要有郁闭度、枯枝落叶层、植被盖度和立地条件 .天然更新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引种地降雪覆盖少 ,温度偏高等原因 ,使土壤蒸发大、苗木蒸腾大 ,造成水分的亏缺 ,从而导致 1~ 2年生更新幼苗死亡 .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及其更新特点 ,提出在适宜立地上采取人工促进措施 ,如埋土、灌水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法 天然更新 更新障碍
下载PDF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的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3 位作者 范志平 陈广生 于占源 赵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1,共6页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  N、NO- 3  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  N、NO- 3  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  N和矿质...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  N、NO- 3  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  N、NO- 3  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  N和矿质N比未围栏林地高(P <0 0 0 1) ,土壤NO-3  N的结果则相反(P <0 0 0 1) ,而土壤微生物体N差异不明显(P <0 0 5 ) .方差分析表明,土壤NH+4  N、NO-3  N、矿质N和微生物体N均存在明显的月份之间差异(P <0 0 0 1) ;土壤NH+4  N、NO-3  N和矿质N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的单峰变化;土壤微生物体N并不是完全随季节波动,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强的相关性(P <0 0 0 1) .林分和月份对土壤NH+4  N和矿质N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P <0 0 0 1) ,对土壤微生物体N作用明显(P <0 0 5 ) ,而对土壤NO- 3  N作用不明显(P <0 0 5 ) .可见,与未围栏相比,围栏对提高樟子松林N养分有效性、林分生产力和稳定性以及保护环境都是有利的.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N 樟子松人工林 放牧 凋落物收集 章古台沙地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被引量:59
8
作者 曾德慧 尤文忠 +1 位作者 范志平 刘明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 .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 ;在空间上主要有 3种更新方式 :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 采用比较分析与野外调查的方法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 .能够进行天然更新的引种地区天然更新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与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关 ;在空间上主要有 3种更新方式 :林隙更新、林缘更新、阔叶林下更新 ;天然更新幼树生长情况与人工林的生长差异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天然更新 更新特点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 被引量:48
9
作者 曾德慧 姜凤岐 +1 位作者 范志平 杜晓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林分在自然稀疏过程中 ,与密度相关的死亡是由林木大小的增加引起的。因此 ,很自然地要选择反映林木大小的指标 ,来表示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选取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大小的指标 ,建立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 林分在自然稀疏过程中 ,与密度相关的死亡是由林木大小的增加引起的。因此 ,很自然地要选择反映林木大小的指标 ,来表示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选取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大小的指标 ,建立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 ,旨在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对自然稀疏 -3 / 2法则进行的评述 ,认为尽管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斜率 -3 / 2存在的精确性 ,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常数 ,并且考虑到各种现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自然稀疏 沙地
下载PDF
陕西榆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水文效应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谦 孙保平 +5 位作者 丁国栋 赵国平 邓继峰 高广磊 王新星 李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方法】以陕西榆林不同密度(550,800,1 250,1 750,2 050,2 250,3 85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设置标准地采集土壤及枯落物,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密...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及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方法】以陕西榆林不同密度(550,800,1 250,1 750,2 050,2 250,3 85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下设置标准地采集土壤及枯落物,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量及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7种林分密度樟子松人工林中,密度为800株/hm2林地土壤的含水率最大(6.88%),土壤体积质量最小(1.51 g/cm3),总孔隙度最大(42.99%),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最强(147.55 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不断增加,其值为16.23~27.99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3 850株/hm2>2 250株/hm2>2 050株/hm2>1 750株/hm2>1 250株/hm2>800株/hm2>550株/hm2,其中以林分密度为3 850株/hm2林地的最强,达45.14 t/hm2,是林分密度为800株/hm2林地的1.8倍。不同林分密度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樟子松人工林分密度越大,枯落物总蓄积量越高,持水能力越强;但其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持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因此,人工林水文功能的充分发挥应综合考虑土壤含水率、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林地枯落物蓄积量等持水特性,从而确定最适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 枯落物 水文效应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林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露露 李丽光 +5 位作者 陈振举 周永斌 张先亮 白学平 常永兴 肖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508-4517,共10页
基于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人工林樟子松年轮宽度年表网络,研究人工林樟子松树木年轮生长变化,探讨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人工林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变化呈现... 基于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人工林樟子松年轮宽度年表网络,研究人工林樟子松树木年轮生长变化,探讨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人工林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变化呈现较为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P<0.05),并且下降趋势由西北至东南降低。空间上水平上,研究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与研究区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空间梯度变化吻合(P<0.05),均呈西北至东南增加的特点;各采样点樟子松年轮宽度变化的平均敏感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各样点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月降雨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多呈正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温度多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区域水分因子对人工林樟子松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樟子松 年轮宽度年表 径向生长 水热梯度
下载PDF
樟子松节子的大小及分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东升 金钟跃 +1 位作者 李凤日 贾炜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1,共3页
以不同树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块标准地中30株样木树干解析和节子剖析数据,揭示节子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林分条件下节子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的垂直... 以不同树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块标准地中30株样木树干解析和节子剖析数据,揭示节子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林分条件下节子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的垂直分布趋势是从伐根到大约树高的45%处逐渐增加,然后向上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趋于平缓;节子的水平分布服从均匀分布;不同林分条件下,樟子松节子的垂直分布状况不相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节子直径的最大值逐渐减小,而且最大节子在树干上的位置也逐渐升高;随着林分树龄的增大,节子直径的最大值也逐渐增大,但是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变。节子直径最大值可以通过林分密度、胸径和枝下高建立的模型来描述;节子的频数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节子 直径 分布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燕娜 廖超英 +1 位作者 李晓明 杨晓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9,共6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流沙地为对照,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及土壤酶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增大...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流沙地为对照,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随栽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及土壤酶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增大,到32a时达到最大,分别是CK的5.38、2.24、3.07、3.22倍;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到32a时酶活性达到最低,仅占CK的16%;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不仅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较强,相互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指数(SEI)作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以全面的反映土壤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龄 樟子松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降水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魏天凤 任艳林 +1 位作者 曾辉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3-540,共8页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平均值分别为260.7 mg/kg和1.84%,二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的生长季内平均值影响不显著,但穿透雨减少30%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的变幅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43.1~354.3 mg/kg和1.43%~2.16%,5月最高,7月最低,表明生长季内穿透雨减少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较大波动,从而可能改变地下碳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生态系统地下过程 穿透雨 塞罕坝 樟子松人工林
下载PDF
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祥云 卢慧 王晓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78-982,共5页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年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年、2年、3年和...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年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年、2年、3年和5年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ie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5年后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t·hm-2增加到9·745t·hm-2,撂荒2年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恢复2年时的0·824t·hm-2增加到5年时的1·403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固沙林 采伐迹地 自然恢复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恢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祥云 雷泽勇 +3 位作者 卢慧 王晓娇 孙海红 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固沙林 采伐迹地 自然恢复 多样性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模型及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兆刚 李凤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1,共8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2和2003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2002年设置7块,2003年设置8块),...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2和2003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2002年设置7块,2003年设置8块),共获取解析样木53株,实测2298个一级枝活枝条变量因子(包括总着枝深度、方位角、着枝角度、基径、枝长、弦长、弓高)数据资料。基于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静态模型及树冠动态生长模型。采用VC++6.0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开放式图形库,将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结合,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动态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基于实测数据和生长模型的静态、动态单木和林分的可视化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树冠结构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可视化模拟
下载PDF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大勇 康宏樟 +3 位作者 裘秀群 王科 郭晓敏 张金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9-543,共5页
通过应用电导率法,对不同密度和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分内土壤盐分总量和各种阳离子含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各标准地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都很小,且在7~9月变化幅度较小,波动范围在5%~27%之间;表层土壤盐分... 通过应用电导率法,对不同密度和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分内土壤盐分总量和各种阳离子含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各标准地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都很小,且在7~9月变化幅度较小,波动范围在5%~27%之间;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份,其它层次土壤盐分含量季节变化各标准地间差异很大。各标准地土壤剖面盐分垂直变化幅度均不大,但在整个观测季节基本表现出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中K^+含量很低,变化幅度小;土壤中其它阳离子的含量及变化趋势与K^+相似。因此,综合可以推断,在目前密度和年龄条件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阳离子与林分密度和年龄几乎无关;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与土壤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人工林 土壤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林樟子松发热量与碳氢含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游祥飞 《森林工程》 2008年第4期11-12,15,共3页
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人工林樟子松发热量和碳氢含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樟子松发热量平均值为20.03 kJ/g,碳含量平均值为47.63%,氢含量平均值为6.39%;人工林樟子松各器官中,发热量和碳氢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 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人工林樟子松发热量和碳氢含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樟子松发热量平均值为20.03 kJ/g,碳含量平均值为47.63%,氢含量平均值为6.39%;人工林樟子松各器官中,发热量和碳氢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树叶各项值最高,树干木质部次之,其它依次为树枝木质部、树枝皮和树干皮;人工林樟子松各器官中,发热量与碳氢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樟子松 发热量 碳含量 氢含量
下载PDF
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辽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邓继峰 李景浩 +5 位作者 宋依璇 井艳丽 李晓宇 刘骐鸣 王先俐 马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2-529,共8页
为研究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桓仁、清原和本溪3个地点共计18块样地的油松和樟子松林分进行调查,... 为研究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桓仁、清原和本溪3个地点共计18块样地的油松和樟子松林分进行调查,按照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下),分上、下两层(0~15cm和15~30cm)采集土壤样本,并在每层钻取周边4个点,混合成1个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结果表明:两树种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上层>下层,其中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坡位和土层呈现出明显差异;两树种坡下的各土壤养分元素间相关系数高于坡中和坡上,其中,油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880,樟子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91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树种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相关性结果,除油松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与冠幅呈显著的负相关,坡中的土壤全磷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以及樟子松林地坡上和坡中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外,两者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养分与各生长性状间的关系不紧密,而坡下的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高于坡中和坡上,且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两种造林树种坡下表层土壤养分能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状况,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据此进行针对性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樟子松 人工林 坡位 土壤养分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