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itrogen in a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 using a stable isotope approach 被引量:9
1
作者 Jingtao Ding Beidou Xi +5 位作者 Qigong Xu Jing Su Shouliang Huo Hongliang Liu Yijun Yu Yanbo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98-206,共9页
The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itrogen(N)processing introduces large uncertaint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 sources and quantifying N cycles i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 The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itrogen(N)processing introduces large uncertaint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 sources and quantifying N cycles i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s. By combining isotopic data with chemical and hydrologic measurements, we deter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 sources and biogeochemical N processes in the Taige River in the East Plain Region of China. The river was polluted more seriously by anthropogenic input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Manure and urban sewage effluent were the main nitrate(NO-3) sources, with the nitrification of N-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serving as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NO-3. In the downstream, with minor variations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nitrification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ssimilation for the decreasing ammonium(NH+4-N) concentrations.The N isotopic enrichment factors(ε) during NH+4utilization ranged from- 13.88‰ in March to- 29.00‰ in July. The ratio of the increase in δ^18O and δ^15N of river NO-3in the downstream was 1.04 in January and 0.92 in March. This ratio indicated that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δ^15N and δ^18O values of NO-3in wint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15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indicated that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 Taige River probably utilized NH+4preferentially and mainly in summer, while in winter,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ate Stable isotopes Nitrification Assimilatio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
原文传递
基于MIKE HYDRO River模型的轨交交通施工期防汛安全影响论证
2
作者 陆娴 《价值工程》 202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轨交交通施工期间,受车站结构设计、周边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河道需要断流施工,断流会对区域的防洪除涝安全及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分析排涝及引调水工况下水位及水质变化... 轨交交通施工期间,受车站结构设计、周边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河道需要断流施工,断流会对区域的防洪除涝安全及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工程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分析排涝及引调水工况下水位及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平原河网地区个别河道断流对于区域防洪除涝安全影响较小,会严重影响河道断流处的水环境;通过增设导流措施可以减轻断流的影响,为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断流影响分析及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交通 平原河网 MIKE HYDRO river 防汛安全 水环境改善
下载PDF
Method for calculat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distribution in plain rivers 被引量:7
3
作者 Long-xi HAN Fei HUO Juan SU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1期83-91,共9页
The land area in a river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certain-scale square cells for the sake of precision, and, based 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 and runoff pollution,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 The land area in a river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certain-scale square cells for the sake of precision, and, based 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 and runoff pollution,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cells is estimated using the export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a land cell should all go into the closest fiver reach, so it is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of the plain river network area and the positions of land cells and river network reach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ingle land cell and its pollution-receiving reach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this system. In view of the above, a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the rainfall runoff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reaches of a plain river network area was established. This model can provide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effect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n wate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ollution loads export coefficients plain river network
下载PDF
Water level updating model for flow calculation of river networks
4
作者 Xiao-ling WU Xiao-hua XIANG +1 位作者 Li LI Chuan-hai W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0-69,共10页
Complex water movement and insuffici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flow calculation of river networks. A water level updating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was set up base... Complex water movement and insuffici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flow calculation of river networks. A water level updating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was set up based on a three-step method at key nodes, and model correction values were collected from gauge stat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forecasts for the entire network, the discrete coefficients of the Saint-Venant equations for river sections were regarded as the media carrying the correction values from observation locations to other cross-sections of the river network system.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the updating model was applied to flow calculation of an ideal river network and the Chengtong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omparison of the forecast results with the observed data demonstrates that this updating model can improve the forecast accuracy in both ideal and real river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in river network cyclic looped channel network water level updating model hydrodynamic model error correction
下载PDF
基于河网水动力模型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文文 王晨波 +3 位作者 邓宇 陈黎明 刘承磊 汤云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4,共9页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以水龄作为水系连通性的一种时间尺度参量,建立了跃进联圩水动力-水质-水龄的河网水环境模型,模拟了5种引调水方案下,圩内水系连通性及水质改善情况,并构建了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引调水连通效果评估体系,实现了对水系连通性变化与水环境改善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水体交换时长来看,研究区域主要河道水体交换时间在5天以内,水体连通性越好的河道,水龄越短;从水质指标变化来看,调水实验中圩内的水环境氨氮变化最为明显,对引调水响应度高,模拟结果显示水龄与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连通性越好,水龄越短,有利于氨氮的削减;从引调水方案来看,单一调度方式对圩内水系连通性改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河网内水体流动性弱的区域,同时使得圩区内水体流动性差异增大,更容易造成河网内水系连通性以及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的滞水区或死水区。因此,采用多源引水与多区域排水相配合的调度方式,可以加强水系连通性,改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系连通 水龄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南方平原河网河流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仕明 江宇琪 +1 位作者 丁兵 范达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199,共8页
生态需水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科学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维系平原河网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加速发展及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网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床地貌演变规律,可能导致河流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 生态需水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科学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维系平原河网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加速发展及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网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床地貌演变规律,可能导致河流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生态需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归纳总结了我国南方平原河网河流生态需水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重难点,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等计算方法在南方平原河网典型河流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探究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针对南方平原河网河流条件复杂多样的情况,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持续完善河流生态需水分区分类研究,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南方平原河网 计算方法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引调水工程水质响应关系分析
7
作者 夏文文 邓宇 +2 位作者 范帆 刘承磊 陈黎明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2期80-86,120,共8页
为提升引调水工程的环境改善效果,须对水体的自身连通水平、水质现状、水环境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太湖流域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利用图论连通度理论对研究区域静态基流连通性进行评价,探索圩内水系连通性的空间差异及变化特性。同时... 为提升引调水工程的环境改善效果,须对水体的自身连通水平、水质现状、水环境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太湖流域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利用图论连通度理论对研究区域静态基流连通性进行评价,探索圩内水系连通性的空间差异及变化特性。同时,开展短期引调水实验,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评价引调水带来的圩内水质变化情况及规律,研究圩内水环境和水系连通性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引调水环境改善分析中具有适用性,可实现对圩内各监测点位水质变化的全面分析;水体流动性是影响圩区内水质的重要环境因素,高锰酸盐指数是导致圩内水质恶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引调水工程对圩区水环境具有一定的持续改善性作用,但对基流连通性较差的区域,改善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引水试验 图论连通度 模糊综合分析法
下载PDF
治涝导向的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实施路径探索——以宿迁市国家海绵城市示范系统化实施方案为例
8
作者 魏锦程 程小文 +1 位作者 陈诗扬 任梅芳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特征与问题,在梳理构建治涝片区排水格局的基础上分类提出了针对性的治涝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坡度。在多数时期可以实现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上蓄+中分+下排”模式,分段缓解排涝压力,提高城区排涝标准对于整体地...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特征与问题,在梳理构建治涝片区排水格局的基础上分类提出了针对性的治涝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坡度。在多数时期可以实现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上蓄+中分+下排”模式,分段缓解排涝压力,提高城区排涝标准对于整体地势低洼,在多数时期很难自排的治涝片区,采用“建闸营圩,蓄排并举”模式,将雨水排口分散建设小型雨水泵站的模式调整为片区排涝主干河道末端建设大型排涝泵站的模式,充分利用片区内部河网的输送和调蓄能力,增强城区应对暴雨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平原河网 治涝 系统化方案
下载PDF
城市河网工程群多目标联合调度优化模型
9
作者 杨帆 黄玄 +4 位作者 范子武 贾本有 乌景秀 李子祥 朱沈涛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9期38-46,共9页
城市河网工程群联合调度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闸、泵、堰等水利工程,是多时段、多对象、多约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面向河网水环境改善目标的水工程群多目标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综合运用了“水量水质模型... 城市河网工程群联合调度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闸、泵、堰等水利工程,是多时段、多对象、多约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面向河网水环境改善目标的水工程群多目标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综合运用了“水量水质模型—优化调度模型—优化求解算法—方案优选方法”耦合方式,构建面向河网水环境改善的工程群多目标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并采用EMMOPSO算法的优化模型求解、基于AHP-TOPSIS的联合调度方案优选,以实现对河网水工程群联合调度的优化与决策支持,选择了长三角地区某城市河网开展了优化模型关键技术的数值试验与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水工程常规调度方式,本优化模型可以减少河网生态引水量23.9%~28.5%、提升河网水体水质达标度11.8%~90.4%,优化模型能够支撑平原城市河网地区取得显著的防洪除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网 工程群 多目标联合调度 优化模型 AHP-TOPSIS
下载PDF
考虑水动力条件及水系连通的平原河网圩区畅流活水方案
10
作者 王军 蒋煜 +3 位作者 张兰 李扬 孟楠 秦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2,61,共5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条件不足等问题,以嘉兴市新塍镇为例,探究不同畅流活水方案对河道水质的改善效果。构建MIKE11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分析“引水/水系连通—水质”驱动响应规律,以NH3-N浓度为主要指标,分析不同活水方案的水质改...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条件不足等问题,以嘉兴市新塍镇为例,探究不同畅流活水方案对河道水质的改善效果。构建MIKE11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分析“引水/水系连通—水质”驱动响应规律,以NH3-N浓度为主要指标,分析不同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并提出优化调控方案。结果表明,集中引水对区域水质改善影响较小,分散设置多个引水点可明显提高水质;直接对水质较差河道进行补水,污染物消减率在8%~30%之间,水质改善效果较明显;合理的水系连通工程可进一步增加畅流活水方案水质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动力学水质耦合模型 MIKE11 优化调控方案
下载PDF
江苏河网区地表水沉积物中OCPs的赋存特征及风险
11
作者 韦皓元 林贵英 +6 位作者 姚晓龙 李建平 王苏红 龚雄虎 蔡永久 张路 赵中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3-931,共9页
选取我国平原河网典型区域—江苏省内重点湖泊、水库及河流等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江苏省地表水环境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解析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湖泊、水库及河流表层沉积物中20... 选取我国平原河网典型区域—江苏省内重点湖泊、水库及河流等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江苏省地表水环境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解析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湖泊、水库及河流表层沉积物中20种OCPs化合物检出率为100%,残留范围为0.41~10.62ng/g dw(平均值为3.14ng/g dw).与国内其它流域相比,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污染负荷整体处于较低水平.OCPs单体化合物特征比值溯源结果显示,江苏省表层沉积物中的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运用风险熵值法对江苏省表层沉积物OCP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环氧七氯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次为α-硫丹和异狄氏剂.联合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太湖梅梁湾湖区处于高风险,不同水体类型沉积物OCPs风险水平呈现为湖泊高于河流、河流高于水库的整体趋势.在国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背景下,OCPs等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样需要持续关注,支撑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地表水 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OCPs)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端木家耀 陈诚 +7 位作者 陈小华 沈根祥 张敏 郭春霞 王振旗 白玉杰 凌志雄 曹国民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日尺度下,氮、磷的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2~9843.9、0.08~667.0 g/(hm^(2)·d);月尺度下,氮、磷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7.2、0.001~1.04kg/(hm^(2)·m)。在降水产流事件中,氮离田排放系数与降水历时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离田排放系数与产流事件的总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小时降水强度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后,氮日排放系数迅速增大,磷日排放系数无明显变化。各时间尺度下,氮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磷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氮、磷离田排放系数的日、月际变化幅度较大,氮离田排放系数易受施肥措施影响,磷离田排放系数则更易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旱地 面源污染 协同监测 排放系数
下载PDF
城乡梯度变化视角下平原河网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宇星 李玉凤 +3 位作者 邱春琦 王雨青 王刚 彭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31,共11页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到南,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田和水塘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和道路面积不断增加,大型底栖动物门类、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呈减少趋势。总体上,水塘、水田、道路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形态与布局特征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此外,河流形态规则化、建设用地形态复杂化、水塘邻域景观多样性下降将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建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范用地布局,在农耕区域尽可能采用水田种植模式,在郊区、城郊和城市营造多样化湿地景观。研究结果可为河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区域统筹管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大型底栖动物 景观格局 城乡差异 平原河网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平原河网水质改善精准化引水方案研究
14
作者 张开鑫 吴德安 +2 位作者 李玉明 陈祥舟 程弘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8,共5页
为探究引水工程对杭嘉湖平原河网城镇化地区的水质改善效果,以海宁市洛塘河圩区平原河网水系为例,针对平原河网水系流通性差与河流污染状况,通过MIKE11建立了洛塘河圩区河网水系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提出并模拟不同引水方案,分析研究... 为探究引水工程对杭嘉湖平原河网城镇化地区的水质改善效果,以海宁市洛塘河圩区平原河网水系为例,针对平原河网水系流通性差与河流污染状况,通过MIKE11建立了洛塘河圩区河网水系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提出并模拟不同引水方案,分析研究其影响机理,对不同方案的引水作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引水地点和增加引水量对圩区水质改善作用明显,但相同情况下对初始浓度高的月份改善作用较弱;采用引水启停调度方案,短时间高流量间歇性引水,可更经济科学地使河网水质达到设计目标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平原河网区域水系综合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质改善 数值模拟 引水工程 优化方案
下载PDF
滨海平原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15
作者 陈力鸿 刘宏伟 蔡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 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可能最大降雨(PMP)、海洋风暴潮等不同叠加因素的影响,选取典型区域(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陬山地区某厂址附近区域)研究多种组合条件下平原河网区域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可能最大洪水,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可能最大洪水位的推求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可能最大洪水 水动力模型 洪水风险组合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的鄞西平原河网水环境改善效果综合评价
16
作者 宋炳坤 刘俊 +2 位作者 尹文昊 张晓峰 黄星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全面评估水环境改善方案的效果。量化比选研究区提升效果,最终确定方案3为研究区改善效果最优方案。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仅考虑水动力、水质或其他单一因素的评价方法,能够克服定性数据和主观赋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连通方案的提升效果,实现了方案综合评价与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系连通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下载PDF
水量调度对平原河网能量影响分析
17
作者 田雪琪 王华 +2 位作者 曾一川 陈经纬 李家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水质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调水流量区间。结果表明:滨湖河网水质浓度与河流能量显著负相关;一定调水流量的增加使得河流总能量随之上升,能量到达阈值后,随调水流量的上升,河流总能量呈降低趋势;在能量目标层面上优选引调水方案,能有效协调引调水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因素,确定逐日最佳调水流量区间及河网总能量最佳区间,提供流量优化调控方案,保障平原河网水动力与水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能量 水量调度 二维河网模型 最佳调水流量区间 时空分布 平原河网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研究——以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例
18
作者 闫少锋 熊瑶 +3 位作者 吴可怡 刘昱 李芊芊 张翔 《中国水利》 2024年第7期40-45,共6页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而平原河网区水系错综复杂,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差,开展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生态、特殊生境以及水环境保...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而平原河网区水系错综复杂,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差,开展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生态、特殊生境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平原河网区的生态流量阈值研究,以多样化、动态化的需水过程定义生态流量阈值,结果与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的确定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阈值 平原河网区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研究
19
作者 陈畅 王帆 +2 位作者 张大伟 向立云 芦昌兴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既适用于对场次洪水的预报,又适用于对长系列洪水过程的连续预测,且能够灵活地输出流量、水位过程,在一定预测步长内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网络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且随预测步长的延长,其性能衰减最弱,能够作为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的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城市河道 山前平原型城市 神经网络 BiGRU
下载PDF
基于MIKE11的粤港澳大湾区河涌生态补水调度方案评估
20
作者 高华勇 赵璧奎 +1 位作者 郭晓娟 谭超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48-57,共10页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河涌鸭涌河生态补水工程与河口水闸联合调度的问题,考虑到外海潮位顶托作用显著,构建了MIKE 11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设计不同类型的调度方案,包括天然状态方案、现状调度方案、联合调度方案,评估各方案...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河涌鸭涌河生态补水工程与河口水闸联合调度的问题,考虑到外海潮位顶托作用显著,构建了MIKE 11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设计不同类型的调度方案,包括天然状态方案、现状调度方案、联合调度方案,评估各方案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改善水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常补水调度中,若河口水闸调度不与生态补水调度结合,鸭涌河水体更新效率偏低,若河口水闸与生态补水联合调度,在枯水期月份前5 d每天补水2 h的水质改善效果较好,电费较低,综合评价指数最优;而在汛期防洪排涝调度中,不需要进行生态补水调度。此外,水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水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典型断面的进出水量、进出水量比值的响应规律相反。评估结果可为鸭涌河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平原河网区 生态补水 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鸭涌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