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对“亢害承制”本义及应用初探
1
作者 李嘉豪 老膺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4,共5页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及范畴,从而对季节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及疫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则治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运气七篇 亢害承制 主气 周期节律
下载PDF
吴海科辨治重症脑血管病的“六辨”思路
2
作者 龚利芬 黄珊 +2 位作者 张学颖 江晨 吴海科(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74-2178,共5页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证方法,简化并创立了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六辨”辨证体系,即“辨神志以知病情变化”“辨色泽以明气血盛衰”“辨舌象以推病势进退”“辨脉象以判预后转归”“辨气息以识脏腑虚实”“辨寒热以知阴阳表里”,突出了神志、面色、舌象、脉象、气息、寒热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意义。此“六辨”信息获取较简便,发挥了中医诊法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特点和优势,可为建立重症脑血管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 辨神志 辨面色 辨舌象 辨脉象 辨气息 辨寒热 吴海科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加拿大裔美国生理学家与《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
3
作者 王银泉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2期105-126,共22页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姓氏Dawson和名字首字母P,即P.Dawson。换言之,没人知晓其完整姓名,且道森更是被错误地认定为德国人并且被长期以讹传讹。过往研究也从未提及道森的译文发表在1925年《医学史年鉴》的具体哪一期以及《医学史年鉴》是个什么样的刊物。大量原始文献的考证以及相关研究,确认了道森的国籍和学术身份,《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者为出生在加拿大、大半辈子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珀西·米拉德·道森(Percy Millard Dawson,1873—1970),译文发表在1925年3月出版的美国医学史期刊《医学史年鉴》(Annals of Medical History)第7卷第1期。颇为出乎意料的是,道森翻译的《黄帝内经素问》的源语文本并不是中文著作,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生活了46年的法国耶稣会士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于1917年在中国直隶河间府献县出版的法语版汉学著作《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观通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origine jusqu’a nos jours)的其中一课。世界比较宗教学研究先驱艾尔伯特·伊斯坦斯·海登(Albert Eustace Haydon,1880—1975)是《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本的重要促成者。由此,关于首个《黄帝内经》英译者的身份,从国籍被张冠李戴和身份模糊不清,以至于只有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的简介,甚至长期成为以讹传讹的例子,到现在还原史实抽丝剥茧般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上述重大发现推动了中医英译与对外传播史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揭秘了横跨东西半球三大洲的中西文化知识互译与交流传播的“哥伦布大交换”一个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英译 《医学史年鉴》 道森 戴遂良 汉学家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三化汤文献考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弭志成 母伟林 +1 位作者 张匣 胡亚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系统收集三化汤相关古籍条文,对三化汤的方名、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方法、主治等进行考证,为现代临床应用与方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同时含有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的方剂;以《中华医典》(第五... 目的:系统收集三化汤相关古籍条文,对三化汤的方名、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方法、主治等进行考证,为现代临床应用与方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同时含有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的方剂;以《中华医典》(第五版)、《国医典藏》(镜像版)为数据源,检索“三化汤”并排除与组成无关的条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以“大黄”“厚朴”“枳实”“羌活”和“成分”为主题词,检索其药物基原及有效成分相关文献。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检出同时含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的方剂26首,其中无三化汤异名方,《中华医典》(第五版)和《国医典藏》(镜像版)共筛选出记载有三化汤的古籍119部。三化汤出自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古今三化汤剂量、主治、煎服等存在区别。三化汤原方每剂为三两,换算后大黄、枳实、厚朴、羌活各约30.975 g,而现代用量约为每味药物10 g。宋金元时期,三化汤主治为“中风伴有便溺阻隔”“敦阜症见四肢不举、偏枯、痿易”,明清时期主治扩展到狂证、闭证、喑哑、遗尿、痰壅等,而现代三化汤局限于治疗脑卒中痰瘀阻滞型。结论:三化汤适用的病机应为痰热内结、气机逆乱,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其组方配伍及临床应用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汤 经典名方 文献研究 剂量 组方配伍 刘完素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风
下载PDF
从“阴阳反作”探讨“升降失常”类疾病诊治新思路
5
作者 吴之易 周旦阳 牟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基于“阴阳反作”理论,探讨中医疾病中“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机及其对应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总结“阴阳反作”中阴阳所对应的概念,就阴阳间的三种关系对“阴阳反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分析“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 [目的]基于“阴阳反作”理论,探讨中医疾病中“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机及其对应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总结“阴阳反作”中阴阳所对应的概念,就阴阳间的三种关系对“阴阳反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分析“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根据疾病表现,“升降失常”类疾病可以分为“阴之反作”“阳之反作”及“阴阳反作”三类,其中中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为“升降失常”类疾病的典型例子。在治疗上,这些疾病均可以调节升降关系作为治疗的核心,该类方法不但受到多名中医大家的推崇,临床也多得效验。[结论]以“阴阳反作”作为部分内科疾病病机,以“升降失常”的视角审视临床内科疾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素问 阴阳反作 诊疗思路 病因病机 升降关系
下载PDF
刘完素“阳气怫郁”论治火热病浅探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婷 包洁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53-555,561,共4页
[目的]探讨刘完素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方法。[方法]通过研读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论著,分析其对火热病证治规律的认识,着重阐述其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机理。[结果]刘... [目的]探讨刘完素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方法。[方法]通过研读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论著,分析其对火热病证治规律的认识,着重阐述其从"阳气怫郁"角度论治火热病的机理。[结果]刘完素医理精深,临证经验丰富,善于创新。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的启示下,对火热病证加以扩充,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学说。认为风、寒、湿、燥诸气太过,玄府闭塞,阳气怫郁,均会产生火热病。"阳气怫郁"是六气化火的一个关键环节,当以寒凉与宣散相合的治法,或辛凉解表,或清泄郁热,或表里双解,或燥湿解郁,或寒温并用,以宣发"阳气怫郁"诸证。[结论]刘完素从"阳气怫郁"论治火热病,为后世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今日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完素 火热病 阳气怫郁 病机 治法 素问玄机原病式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金元四大家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医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9
7
作者 彭亮 刘密 +3 位作者 杨舟 张国山 章海凤 常小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10-2012,共3页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八正神明论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四时八正的各种自然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盛衰的影响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针刺补泻、形神关系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八正神明篇 中医针灸
下载PDF
《素问·水热穴论》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9
8
作者 石佳 张国山 +3 位作者 常小荣 刘密 葛君芸 刘未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从水肿病形成的原因、针刺治疗水肿的腧穴、针刺深浅和热病选穴原则等方面对《素问·水热穴论》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为水热穴的应用提供依据。认为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针刺水病,穴有专功;针刺腧穴,因时制宜;刺治热病,穴有专用。
关键词 素问 水热穴 理论研究
下载PDF
“罢极”音义考释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宏丽 段逸山 孙文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476-477,共2页
"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因"罢极"一词,王冰未注,历代注家莫衷一是,争论较多。本文从训诂学角度、《素问》原文分析和肝的藏象功能特点等三个方面,详细考释,最终得出"‘罢’通‘疲’,‘极’,困也... "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因"罢极"一词,王冰未注,历代注家莫衷一是,争论较多。本文从训诂学角度、《素问》原文分析和肝的藏象功能特点等三个方面,详细考释,最终得出"‘罢’通‘疲’,‘极’,困也。‘罢极’即疲困、疲劳的意思,属同义词复用"的结论。并首次引用《汉书》中有关"罢极"的书证资料,丰富了中医训诂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罢极 词语研究
下载PDF
“藏精起亟”论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力红 赵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43,共2页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阳者卫外为固,历代医家的见解基本一致,无大的争议,而于阴者藏精起亟,则颇有不同见解,且疑惑难明,兹举数家以说明:王冰:“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阳者卫外为固,历代医家的见解基本一致,无大的争议,而于阴者藏精起亟,则颇有不同见解,且疑惑难明,兹举数家以说明:王冰:“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言在人之用也。亟,数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藏精起亟
下载PDF
“阳气”当作“元气”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红斌 陈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3,共1页
阳气是中医理论重要的基本概念,源出于《黄帝内经》。《内经》言阳气者凡百二十九处,其中尤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言之最详。所谓生气即是阳气,生气通天即是阳气通天。若姚止庵氏云:“生气者何?生生之气,阳气也。”通篇所述... 阳气是中医理论重要的基本概念,源出于《黄帝内经》。《内经》言阳气者凡百二十九处,其中尤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言之最详。所谓生气即是阳气,生气通天即是阳气通天。若姚止庵氏云:“生气者何?生生之气,阳气也。”通篇所述阳气者凡五见:一曰“阳气者,若天与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阳气 卫气 元气
下载PDF
从《素问·热论》看《内经》中不同模式的经脉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重视并加强足六经理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经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足六经理论 《素问·热论》
下载PDF
浅谈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成就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正华 韩志毅 +1 位作者 张文军 赵钰蓉 《河南中医》 2012年第5期565-567,共3页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明确逆从,是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心血结晶,流传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昂
下载PDF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论学术观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向英 李文莉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9期524-525,共2页
五运六气学说是《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的重要内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是其主要论点。如中风病因病机论、老年人阴虚阳实论等皆与火热有关,并提出了“降心火、益肾水”的论点,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五运六气学说 影响
下载PDF
《黄帝内经》英译现状评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曲倩倩 许辉 《河南中医》 2016年第8期1309-1311,共3页
目前,《黄帝内经》英译的研究重点从题名、篇名、名词术语的译法发展到修辞格以及语篇连贯性等。随着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给《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素问》的英译本数量较多,共有9部,这或许也是《素问》在译文对比中更... 目前,《黄帝内经》英译的研究重点从题名、篇名、名词术语的译法发展到修辞格以及语篇连贯性等。随着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给《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又注入了新的血液。《素问》的英译本数量较多,共有9部,这或许也是《素问》在译文对比中更受青睐的原因之一。2000年—2013年,大部分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都以研究《素问》的英译本为主,从事《灵枢》英译的研究者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对《灵枢》的英译本研究需要增加研究的力度。《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开展10多年以来,研究者们将多种翻译理论灵活运用到单个译本研究或多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之上,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传统的翻译批评理论多关注译本和源语是否对等,很少提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译者的创造性。而生态翻译学则关注到了这一点,但目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黄帝内经》英译本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某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及其重要性关注较少;再者,由《素问》《灵枢》英译的研究现状来看,《灵枢》的英译本研究很少,无论是从发表期刊数量上还是学位论文数量上,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灵枢》 英译
下载PDF
运用《内经》理论辨证论治咳嗽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新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60-2461,共2页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咳嗽一证不能仅限于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要寻找咳证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治疗上也要把握针对病因的治疗。较为详实读经典,指导临床。引《医学心悟》方"止嗽...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咳嗽一证不能仅限于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要寻找咳证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治疗上也要把握针对病因的治疗。较为详实读经典,指导临床。引《医学心悟》方"止嗽散""治诸般咳嗽"。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及食管反流性疾病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对感冒后咳嗽运用中医药治疗介绍证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内经·素问 感冒后咳嗽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素问》版本流传考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逸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 ,认为其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汉代起在民间流传 ;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 ;公元 76 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 ,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与王冰注本 ;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 ,并有加注现象 ;公元 10 6 ...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 ,认为其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 :汉代起在民间流传 ;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 ;公元 76 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 ,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与王冰注本 ;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 ,并有加注现象 ;公元 10 6 6年经林亿等校正王冰注本 ,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王冰注本、王冰注本改易本与新校正本 ;北宋与南宋之交 ,全元起本亡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版本 流传 考证
下载PDF
气味与壮火、少火探折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祖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历代注家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少火”的涵义素存分歧,或指人身之阳气,或谓药物之性能。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与校勘,认为该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句衍一“气”字,编次不伦,致使“壮火”... 历代注家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少火”的涵义素存分歧,或指人身之阳气,或谓药物之性能。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与校勘,认为该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句衍一“气”字,编次不伦,致使“壮火”、“少火”专指药性气味之“气”的原意隐而不显,其对气味学说的精辟概括亦因此而失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气味学说 壮火 少火
下载PDF
“不时御神”新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登脉 王海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素问》“不时御神”的“时” ,旧释为“善”。据《诗经》语法 ,认为“时 ,善也”之“善”乃“嘉善”之义 ,“不时御神”的“时” ,当为“识”
关键词 素问 校勘 训诂
下载PDF
《素问》“治之以兰”与“或石治之”新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文林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65,共2页
《素问》自传世以来,历代医家对其注释考证者颇多,但目前其中仍然有许多内容和文字值得商榷。近日,笔者把《素问》不同篇章前后联系贯穿,并依据历代各家注疏以及相关史料,发现其中有些内容仍有新的内涵。如《素问·奇病论》的... 《素问》自传世以来,历代医家对其注释考证者颇多,但目前其中仍然有许多内容和文字值得商榷。近日,笔者把《素问》不同篇章前后联系贯穿,并依据历代各家注疏以及相关史料,发现其中有些内容仍有新的内涵。如《素问·奇病论》的“治之以兰”的“兰”被传统解释为“芳香化浊之草”;再如,《素问·腹中论》的“石之则狂”和《素问·病能论》的“或石治之”的“石”常常被认为是“针刺”、“砭石”等,笔者提出一己之见,重新注释如下,希望同道给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释义 《内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