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solution of rectangular plate with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天崇 聂国隽 +1 位作者 仲政 褚福运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3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The bending problem of a thin rectangular plate with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is studied. The basic equation is formulated for the two-opposite-edge simply supported rectangular plate under the distributed loads. T... The bending problem of a thin rectangular plate with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is studied. The basic equation is formulated for the two-opposite-edge simply supported rectangular plate under the distributed loads. The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lexural rigidity of the plate varies in the plane following a power form, and Poisson's ratio is constant. A fourth-orde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is derived by assuming a Levy-type form for the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The governing equ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Whittaker equation, an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for a thin rectangular plate subjected to the distributed loads.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solution is shown by comparing the present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classical solution. The influence of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on the deflection and bending moment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presented here is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lane variable stiffness power form Levy-type solution rectangular plate
下载PDF
Closed-form solution of mid-potential between two parallel charged plates with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商翔宇 杨晨 周国庆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564-571,共8页
Efficient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including repulsive force between charged molecules in a biomolecule system or charged particles in a colloidal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molecular scale or pa... Efficient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including repulsive force between charged molecules in a biomolecule system or charged particles in a colloidal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molecular scale or particle scale mechanical analyses of these systems. The electrostatic repulsive force depends on the mid-plane potential between two charged particles. Previous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mid-plane potential, including those based on simplified assumptions and modern mathematic methods, are reviewed. It is shown that none of these solutions applies to wide ranges of interparticle distance from 0 to 10 and surface potential from 1 to 10. Three previous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hosen to develop a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which is proven to have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Furthermore, an empirical closed-form expression of mid-plane potential is proposed based on plenty of numerical solutions. This empirical solution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d plate mid-plane potential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empirical closed-formed solution
下载PD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shallow rigid circular foundation:plane SH waves from far-field earthquakes 被引量:1
3
作者 Vincent W.Lee Hao Lu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29-45,共17页
A closed-form wave function analytic solution of two-dimensional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of incident plane SH-waves by a fl exible wall on a rigid shallow circular foundation embedded in an elastic half-space is pr... A closed-form wave function analytic solution of two-dimensional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of incident plane SH-waves by a fl exible wall on a rigid shallow circular foundation embedded in an elastic half-space is presented. This research generalizes the previous solution by Trifunac in 1972, which tackled only the semi-circular foundation, to arbitrary shallow circular-arc foundation cases, and is thus comparatively more realistic.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spectra at higher frequencies are also obtained. As an analytical series solution, the accuracy and error analysi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lso discussed. It was observ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rise-to-span ratio of the foundation profi le, frequency of incident waves, and mass ratios of different media(foundation-structure-soil) are the three primary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urface ground motion amplitudes near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 waves plane wav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closed-form analytic solution Fourier-Bessel series
下载PDF
广州市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分析
4
作者 袁玉康 黄凯 雷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6-19,共4页
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与实地测绘重点对瓜岭古村“一偏一正”与“一栊竹”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特征进行分析,调研发现瓜岭古村“一偏一正”民居建筑有田字形、开敞型、三进型平面形式;“一... 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与实地测绘重点对瓜岭古村“一偏一正”与“一栊竹”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特征进行分析,调研发现瓜岭古村“一偏一正”民居建筑有田字形、开敞型、三进型平面形式;“一栊竹”民居建筑单层有目字形、三进型、露台型平面形式;双层有目字形、日字形、月字形平面形式,以求更加深入地探究广府传统民居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岭古村 广府传统民居 平面形式
下载PDF
云南开远市吉德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5
作者 杨春海 王基元 《云南地质》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吉德金矿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与下伏灰岩岩溶不整合面、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夹层及次级构造破碎带中,有红土型和岩溶角砾岩型两种类型,金以微粒自然金为主,目前矿床规模较小、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通过总结成矿规律、... 吉德金矿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与下伏灰岩岩溶不整合面、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夹层及次级构造破碎带中,有红土型和岩溶角砾岩型两种类型,金以微粒自然金为主,目前矿床规模较小、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通过总结成矿规律、构建成矿模式,对矿区及外围寻找红土型和岩溶角砾岩型金矿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型 岩溶角砾岩型 不整合面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吉德金矿 云南开远
下载PDF
基于定制纤维铺放工艺的电加热织物制备及其半球成型性能
6
作者 居傲 向卫宏 +2 位作者 崔艳超 孙颖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热性能又满足对三维表面具有一定适应性的电加热织物,采用定制纤维铺放(TFP)工艺设计制备直线形、正弦波形、锯齿形和尖角形4种镍铬合金丝排布方式的电加热织物,研究电加热织物的电热性能和半球成型性能。结果表明:10 V... 为开发既具有电热性能又满足对三维表面具有一定适应性的电加热织物,采用定制纤维铺放(TFP)工艺设计制备直线形、正弦波形、锯齿形和尖角形4种镍铬合金丝排布方式的电加热织物,研究电加热织物的电热性能和半球成型性能。结果表明:10 V直流电压下通电30 s,4种电加热织物表面最高平衡温度分别达到159.5、92.8、66.7和31.5℃,温度分布均匀;反作用力与镍铬合金丝排布方式密切相关;半球成型最终状态下,直线形电加热织物成型反作用力最小,表面褶皱和细观缺陷最少,且最大面内剪切角为32.26°;与未引入镍铬合金丝玻璃纤维基底织物相近,即直线形电加热织物半球成型性优于正弦波形、锯齿形和尖角形电加热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织物 定制纤维铺放工艺 电热性能 半球成型 面内剪切
下载PDF
基于图式语言的滨河景观平面形态生成研究——以济南龙马河公园为例
7
作者 孙元煦 雷晓婧 易西多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滨河景观作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在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形态同质化现象突出,有必要以形态研究为基础探讨滨河景观提档升级的内在动力。从作为空间生成基础的平面形态识别出发,引入图式语言范式,在尺度的控制下通过转译水体、驳岸、道路、... 滨河景观作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在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形态同质化现象突出,有必要以形态研究为基础探讨滨河景观提档升级的内在动力。从作为空间生成基础的平面形态识别出发,引入图式语言范式,在尺度的控制下通过转译水体、驳岸、道路、地形、植物、构筑物六要素归纳了122个基本平面形态图式及其组合可能性以构建语汇。基于设计案例的横向对比,阐释了语汇复现方法和上属语言体系的能动性。通过选取适宜的图式实践于龙马河公园景观平面形态的生成,验证了从功能、从场地出发两种语汇复现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平面形态图式的积累是滨河景观初期设计创新的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语言 滨河景观 平面形态 转译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类型特征及其演变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功 何韶瑶 +1 位作者 张梦淼 谢珉 《住区》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反映了居民的文化认知与对所在地域环境的适应。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基础上,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来归类分析该特殊地区内土家族传统民居建... 传统民居平面形制的演变反映了居民的文化认知与对所在地域环境的适应。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基础上,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来归类分析该特殊地区内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通过实地测绘考察,对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三类典型平面形制进行系统的类型梳理及特征分析,从中找寻从原始形制到演变形制之间差异中的固定要素,并挖掘民居平面形制的推演规律,最后探析平面形制演变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以期为保护发展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提供识别性依据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土家族 传统民居 平面形制
下载PDF
基于平面共轭对数的弧齿锥齿轮齿面设计研究
9
作者 付雁博 田国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了提高弧齿锥齿轮建模模拟在承载工作的情况下所得出数据的准确性,在球面渐开线弧齿锥齿轮齿面成形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平面共轭对数对球面渐开线弧齿锥齿轮齿面形成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建立与法向截面圆弧齿形点位相接触... 为了提高弧齿锥齿轮建模模拟在承载工作的情况下所得出数据的准确性,在球面渐开线弧齿锥齿轮齿面成形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平面共轭对数对球面渐开线弧齿锥齿轮齿面形成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建立与法向截面圆弧齿形点位相接触的弧齿锥齿轮数学模型,并利用修改后的齿面设计理论进行弧齿锥齿轮工作齿面、齿顶根曲线及齿根过渡曲面的齿面精确数学建模,使大小轮之间的共轭曲面啮合精度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弧齿锥齿轮在循环啮合过程当中的接触强度与稳定性,并对原先球面渐开线理论中所具有的对弧齿锥齿轮传动时的轴角可分性进行分析,进行存在轴角误差时对该设计下齿轮的传动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球面渐开线 齿面成形 共轭曲线 平面对数
下载PDF
基于风压通风的建筑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张军学 吴国栋 韩冬辰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本文以风压通风既有研究为基础,对惯用的浅进深平面建筑形态提出优化建议,以应对城市弱风环境或空旷区域强风。提出负风压通风的机制,总结建筑侧面及屋顶负风压驱动空气流动的应用场景、空间形态和气流组织策略,将风压通风使用范围拓展... 本文以风压通风既有研究为基础,对惯用的浅进深平面建筑形态提出优化建议,以应对城市弱风环境或空旷区域强风。提出负风压通风的机制,总结建筑侧面及屋顶负风压驱动空气流动的应用场景、空间形态和气流组织策略,将风压通风使用范围拓展至大进深平面。结合计算机模拟和案例佐证,为建筑空间组织和形态设计赋予空气动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压通风设计 空间形态优化 平面进深 正风压通风 负风压通风
下载PDF
基于等效同步功率的孤岛并联构网变流器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邹赵悦 吴超 +2 位作者 王勇 田杰 詹长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随着构网变流器在微电网中应用的增长,其对微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同于单机无穷大系统,孤岛并联构网变流器系统的频率和功角差相互耦合,暂态响应特性更为复杂。为精准分析孤岛并联构网变流器系统的暂态响应,文中基于功... 随着构网变流器在微电网中应用的增长,其对微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同于单机无穷大系统,孤岛并联构网变流器系统的频率和功角差相互耦合,暂态响应特性更为复杂。为精准分析孤岛并联构网变流器系统的暂态响应,文中基于功角耦合运动方程建立双机频率和功角差的三阶暂态同步模型,并且分析了双机出力差异和下垂系数对于暂态稳定的影响特征。为揭示出力和下垂系数对于暂态稳定的耦合机理,对双机系统进行等效同步功率分析,并且提出一种基于构网变流器出力的自适应下垂系数优化策略,可以根据出力差异自适应提升双机系统的等效同步功率,进而提升系统暂态稳定性。最后,采用实时仿真验证了三阶暂态模型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孤岛微电网 暂态稳定性 相平面分析 等效同步功率 自适应下垂系数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调整规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夏军强 李洁 张诗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9-55,共7页
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改变了坝下游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给防洪及滩地利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黄河下游1999—2015年水沙及断面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近期黄河下游河床的调整过程及特点:1进入下游河道的年均沙... 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改变了坝下游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的再造床过程,给防洪及滩地利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黄河下游1999—2015年水沙及断面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近期黄河下游河床的调整过程及特点:1进入下游河道的年均沙量仅为0.88亿t,累计河床冲刷量达18.7亿m3,其中游荡段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72%,在冲刷过程中河道纵比降变化不大,河床粗化较为明显,床沙中值粒径由建库前的0.06 mm增大到水库运用后的0.15 mm;2河床断面形态调整较为显著,下游各河段调整均表现为向窄深方向发展,其中游荡段主槽展宽较为明显,平滩河宽由1999年的943 m增大到2015年的1 275 m,过渡段及弯曲段的平滩河宽调整较小,此外各河段平滩流量也显著增大,游荡段、过渡段、弯曲段平滩流量分别由1999年汛后的3 229、2 339、3 080 m3/s增大到2015年汛后的7 126、4 864、4 721m3/s;3河床平面形态总体保持稳定,各河段深泓摆动幅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游荡段的年平均深泓摆动幅度由建库前的234 m降低到水库运用后的123 m;4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如平滩河宽、平滩水深、平滩面积、平滩流量)及深泓摆动强度与水库运用后前4 a平均的水流冲刷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断面形态 平面形态 河段平滩流量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山东玲珑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祖青 赖勇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07-2216,共10页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 CO_2型(L_(CO_2)+V_(CO_2)>90%)和富 CO_2型(10%≤L_(CO_2)+V_(CO_2)≤9...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 CO_2型(L_(CO_2)+V_(CO_2)>90%)和富 CO_2型(10%≤L_(CO_2)+V_(CO_2)≤90%),中阶段为纯 CO_2型、富 CO_2型、富 H_2O 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 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 CO_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 X 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玲珑金矿 造山型金矿 面型包裹体群 成矿流体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势演变规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恩惠 曹常胜 +1 位作者 曹永涛 申冠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7,共2页
阐述了黄河下游枯水少沙系列、丰水少沙系列河势演变情况,指出了河势演变的特点,并总结了河势演变基本规律:①河势自然演变的程度同来水来沙变幅成正比;②河床的可动性决定河势演变的剧烈程度;③主流线的弯曲系数、弯道半径自上而下呈... 阐述了黄河下游枯水少沙系列、丰水少沙系列河势演变情况,指出了河势演变的特点,并总结了河势演变基本规律:①河势自然演变的程度同来水来沙变幅成正比;②河床的可动性决定河势演变的剧烈程度;③主流线的弯曲系数、弯道半径自上而下呈增大趋势;④河势的演变具有关联性,具体表现为"一弯变、多弯变";⑤主流线有"小水坐弯、大水趋直"的特点;⑥节点及人工边界对河势的演变具有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少沙 丰水少沙 河势演变 游荡型河段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深海采矿船升沉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忠辉 吴百海 +1 位作者 龙建军 肖体兵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0-22,共3页
基于零波面理论,利用超声测距原理,介绍了3点定面测量船舶升沉位移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深海采矿船升沉信号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采用8051单片机控制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采用RS232与上位微机通讯。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措施:合理... 基于零波面理论,利用超声测距原理,介绍了3点定面测量船舶升沉位移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深海采矿船升沉信号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采用8051单片机控制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采用RS232与上位微机通讯。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措施:合理选择超声波工作方式及工作频率;采用波头检测与零交叉检测技术;提高计数频率,减少计时误差;设计温度补偿电路;用软件补偿电路的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船 升沉信号 采集系统 零波面 3点定面 超声测距 设计 单片机
下载PDF
薄型非球面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巨龙 吴喆 +3 位作者 吕冰海 邓乾发 赵萍 林旺票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63-170,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非球面加工技术——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技术,该技术综合利用光学玻璃材料的线弹性特性以及面形复制加工机理,将复杂的非球面加工转变为简易的平面加工,适合加工薄型大曲率半径非球面。阐述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技术的基... 提出一种新型非球面加工技术——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技术,该技术综合利用光学玻璃材料的线弹性特性以及面形复制加工机理,将复杂的非球面加工转变为简易的平面加工,适合加工薄型大曲率半径非球面。阐述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技术的基本机理,随后以直径为40 mm、顶点曲率半径为2 500 mm的抛物面作为目标面形,通过有限元仿真确定使工件与靠模紧密贴合所需的工件最小去除厚度,建立加工过程的材料去除模型,并由此确定加工时间。在所搭建的弹性变形面形复制加工系统上进行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建立材料去除模型有效。最终工件加工面形精度为PV 0.62μm。对加工面形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工件加工面形精度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非球面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 平面研磨 面形误差分析
下载PDF
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房庆丽 彭麦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方法从视觉造型的角度对汉字构成进行分析,将汉字笔画抽象化,融合西方构成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汉字的结构组合与形态意象化的造型设计,寻找汉字设计创意的新突破。结论汉字笔画... 目的研究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方法从视觉造型的角度对汉字构成进行分析,将汉字笔画抽象化,融合西方构成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汉字的结构组合与形态意象化的造型设计,寻找汉字设计创意的新突破。结论汉字笔画中点线面的抽象化处理,使汉字造型更好地将形与意相融合,拓展了汉字的创意设计思路,更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线面 笔画 形与意 汉字造型 汉字
下载PDF
复杂岩质边坡的破坏类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龚匡周 王浩 +1 位作者 方雪晶 关海燕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22-27,共6页
复杂岩质边坡主要受结构面发育状态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模式,与土质边坡迥异。本文以招商局漳州开发区11号山西段边坡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对其主要节理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变形模式评判,并对圆弧滑动破坏、楔形体破坏、平面滑动... 复杂岩质边坡主要受结构面发育状态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变形破坏模式,与土质边坡迥异。本文以招商局漳州开发区11号山西段边坡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对其主要节理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变形模式评判,并对圆弧滑动破坏、楔形体破坏、平面滑动破坏及滚石破坏等各种破坏类型进行定量化评价,进而对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为治理该复杂岩质边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总结形成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思路和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质边坡 平面滑动 楔形体 圆弧滑动 滚石
下载PDF
AA5052板材准静态/动态平面应变成形极限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大海 于海平 +1 位作者 李春峰 嵇正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3-596,共4页
为建立磁脉冲辅助冲压成形(EMAS)工艺的有效性,采用准静态平面应变预拉伸和动态磁脉冲成形相结合的方法对5052-O铝合金板材的准静态/动态平面应变状态复合成形极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准静态/动态复合加载过程能显著改善该铝合金... 为建立磁脉冲辅助冲压成形(EMAS)工艺的有效性,采用准静态平面应变预拉伸和动态磁脉冲成形相结合的方法对5052-O铝合金板材的准静态/动态平面应变状态复合成形极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准静态/动态复合加载过程能显著改善该铝合金板材的室温成形性;准静态/动态平面应变复合成形极限比准静态平面应变成形极限有显著提高,相似或者略高于完全磁脉冲平面应变成形性,且随着准静态预应变水平的增加,准静态/动态复合变形成形极限变化不大.预变形的存在不会削弱复合成形过程的极限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磁脉冲辅助冲压成形(EMAS) 平面应变拉伸 成形极限
下载PDF
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设计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鑫 沈中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枢纽型铁路客站在设计上加强了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影响旅客在铁路枢纽客站中寻路的因素:枢纽客站空间型制加大了旅客的空间认知难度、空间规模巨大使旅客寻路空间范围变广、空间功能集约加大旅客寻路信息处理量、空间立... 枢纽型铁路客站在设计上加强了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影响旅客在铁路枢纽客站中寻路的因素:枢纽客站空间型制加大了旅客的空间认知难度、空间规模巨大使旅客寻路空间范围变广、空间功能集约加大旅客寻路信息处理量、空间立体流动增加了旅客垂直方向上的定位难度。因此在设计中要构建简洁清晰的建筑平面剖面、应用分区分级原则组织空间、增加室内外空间中的"地标"、组建关联良好的可识别空间,以此帮助人们定向定位,从而提升客站空间整体的人性化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路理论 铁路枢纽客站 空间设计 平面组织形式 人性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