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繁殖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秉书 高智晟 +2 位作者 崔守斌 张翼翔 陈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9期259-265,共7页
本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七星河保护区白琵鹭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建立其繁殖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并记录了白琵鹭的10种姿势、51种动作和92种行为;并将繁殖期白琵鹭的行为依其功能的不同分为16类... 本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七星河保护区白琵鹭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建立其繁殖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并记录了白琵鹭的10种姿势、51种动作和92种行为;并将繁殖期白琵鹭的行为依其功能的不同分为16类,在PAE编码系统中把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直接对应。结果表明:雌雄行为差别不大,只是雄性在繁殖期会出现求偶炫耀行为,雏鸟行为比较简单;繁殖期行为和个体行为中温度调节行为、通讯行为和杂项行为表现出季节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繁殖期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我国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地预测与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富爱华 郜二虎 +3 位作者 布日古德 陈敏豪 提杨 栾晓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5,共7页
掌握水鸟越冬地分布及保护状况对水鸟保护至关重要。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为我国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但目前关于我国白琵鹭越冬地分布及保护现状的研究较少。根据2016年全国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获得的白琵鹭发现位点数据,选取87个发... 掌握水鸟越冬地分布及保护状况对水鸟保护至关重要。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为我国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但目前关于我国白琵鹭越冬地分布及保护现状的研究较少。根据2016年全国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获得的白琵鹭发现位点数据,选取87个发现位点和13个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我国白琵鹭越冬地和适宜区域等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白琵鹭越冬地总面积为106621 km^(2),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为22197 km^(2),中度适宜区面积为30185 km^(2),低度适宜区面积为54239 km^(2)。白琵鹭越冬地大部分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少量散布于其他区域。距水源距离、最干季降水量、海拔、最干季平均气温是影响白琵鹭越冬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目前,我国已在白琵鹭越冬地建设245处自然保护区,27%的高度适宜区、13%的中度适宜区和8%的低度适宜区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保护空缺,建议重视有关区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适宜栖息地 MaxEnt模型 自然保护区 越冬地
下载PDF
白琵鹭雏鸟的生长和恒温能力的发育 被引量:10
3
作者 柳劲松 王德华 孙儒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1994年和 1995年 4~ 6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 (4 7°2 9′N ,12 4°0 2′E)测定了 13只白琵鹭 (Platalealeucorodia)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跗长和体温 ,以及环境温度。雏鸟生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 ,而 4~ 8日龄相对生长率最... 1994年和 1995年 4~ 6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 (4 7°2 9′N ,12 4°0 2′E)测定了 13只白琵鹭 (Platalealeucorodia)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跗长和体温 ,以及环境温度。雏鸟生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 ,而 4~ 8日龄相对生长率最大。随着雏鸟日龄增大 ,体温稳步增加而且不随环境温度局部波动改变 ;冷暴露 2 5min后体温下降的幅度减小。孵出至 2 8日 ,雏鸟的体重与在巢内和冷暴露后的体温正相关 ,其体重和体长也与恒温指数正相关 ,雏鸟身体生长和恒温能力发育有某种同步关系 ,体现了晚成鸟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雏鸟 生长 恒温能力发育
下载PDF
达赉湖乌兰诺尔保护区白琵鹭繁殖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庆华 牛二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559-6560,共2页
2007年4~11月通过样带和定点观察以及对当地保护站的保护人员调查发现,白琵鹭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乌兰诺尔,成群营巢,营巢在有厚密芦苇、蒲草等植物和附近有灌丛或树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5月底至7月中为繁殖期,每窝产... 2007年4~11月通过样带和定点观察以及对当地保护站的保护人员调查发现,白琵鹭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乌兰诺尔,成群营巢,营巢在有厚密芦苇、蒲草等植物和附近有灌丛或树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5月底至7月中为繁殖期,每窝产卵通常3~4枚。秋季于9月末至10月南迁。体大(84 cm)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与冬季黑脸琵鹭相比,其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生态 迁徙 湿地
下载PDF
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和白琵鹭迁徙停歇期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宁 高珊 +5 位作者 尚成海 吴鹏 田翠杰 孙洪义 姚庆峰 赵大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白鹳春秋2个季迁徙季在北大港湿地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47.00±21.07)d和(51.00±5.94)d;白琵鹭春秋2个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156.33±8.14)d和(48.33±15.31)d.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数值;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著低于白琵鹭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春季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秋季则随着同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白琵鹭 迁徙 停歇地 天津北大港湿地
下载PDF
中国鹮科鸟类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国富 尹伟平 李晓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鹮科鸟类属鹳形目的大型鸟类,全球纪录有33种,中国记录有5属6种,即黑头白鹮、白肩黑鹮、彩鹮、朱鹮、白琵鹭和黑脸琵鹭。白肩黑鹮我国已经绝迹,其他种类亦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国内外学者在鹮科鸟类研究和保护中付出了艰... 鹮科鸟类属鹳形目的大型鸟类,全球纪录有33种,中国记录有5属6种,即黑头白鹮、白肩黑鹮、彩鹮、朱鹮、白琵鹭和黑脸琵鹭。白肩黑鹮我国已经绝迹,其他种类亦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国内外学者在鹮科鸟类研究和保护中付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1979年至今,国内发表的鹮科鸟类研究论文共计438篇,分别为朱鹮366篇、黑头白鹮8篇、黑脸琵鹭38篇、白琵鹭20篇、彩鹮6篇。本文通过对我国鹮科鸟类的研究进行分类、分析和概述,总结出中国鹮科鸟类的研究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国鹮科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白鹮 白肩黑鹮 朱鹮 彩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下载PDF
黑龙江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守斌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10期57-59,61,共4页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琵鹭属(Platalea)的中型涉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IUCN世界鸟类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I。2008—2015年,对栖息于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琵鹭属(Platalea)的中型涉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IUCN世界鸟类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I。2008—2015年,对栖息于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琵鹭生境选择、数量变化及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白琵鹭在保护区数量在500只左右,170多个繁殖巢。繁殖生境主要为芦苇沼泽湿地,有利于防止人类和兽类靠近巢区,影响其繁殖。还对白琵鹭巢结构、卵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白琵鹭保护和栖息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河湿地 白琵鹭 营巢区 繁育
下载PDF
鄱阳湖四种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与水深和食物的关系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笑辰 金斌松 +3 位作者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665,共9页
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 为了了解水深和食物资源对水鸟栖息地利用的影响,2012~2013年越冬期,采用样方法,对鄱阳湖沙湖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4种水鸟的数量、觅食地和休息地的水深以及主要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每个样方为150 m×150 m的栅格,全湖共设置152个样方。结果显示,10月份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平均水深为(124.2±12.0)cm。4种水鸟觅食地的水深均显著高于其休息地的水深(白鹤:Z=11.96,小天鹅:Z=4.69,东方白鹳:Z=14.44,白琵鹭:Z=29.33,所有P〈0.01);对于2种食冬芽的水鸟,白鹤觅食地的水深、冬芽生物量、取食深度以及休息地水深均显著低于小天鹅(觅食地水深:Z=8.56,冬芽生物量:Z=2.93,取食深度:Z=14.69,休息地水深:Z=4.34,所有P〈0.05),但两者觅食地的冬芽密度差异不显著(Z=0.6,P=0.55);对于2种食鱼性水鸟,东方白鹳觅食地水深、取食深度和休息地水深均显著大于白琵鹭(觅食地水深:Z=10.60;取食深度:Z=9.35;休息地水深:Z=8.47,所有P〈0.01)。回归分析表明,白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水深呈二次项关系,个体数量最大的觅食地水深分别为23.9 cm,33.0 cm和22.6 cm;白鹤、小天鹅的觅食个体数量均与冬芽生物量呈线性关系。3种涉禽均只分布在一定的水深范围内,且同种食性的水鸟利用不同的水深从而减少在空间生态位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冬芽 白鹤 小天鹅 东方白鹳 白琵鹭 鄱阳湖 沙湖 生态位
原文传递
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巢区配置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辉 高智晟 +3 位作者 崔守斌 李秉书 张翼翔 裴仲旭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于2011年和2012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巢的数量、巢址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白琵鹭巢数量可达120只,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白琵鹭巢... 于2011年和2012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巢的数量、巢址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白琵鹭巢数量可达120只,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白琵鹭巢呈碗状,建造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中,筑巢材料为芦苇,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79.31±3.09)cm,巢长径为(55.93±2.81)cm。白琵鹭喜营群巢,而且与苍鹭(Ardea cinerea)、白鹭(Egretta garzetta)、骨顶鸡(Fulica atra)等异种鸟类集群营巢。对白琵鹭巢区配置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对白琵鹭的进一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巢区配置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涉禽行为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明勤 郭宏 +1 位作者 胡斌华 余冠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3,共6页
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3种涉禽——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的越冬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白鹤的主要行为是取食(82.60&#... 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3种涉禽——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的越冬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白鹤的主要行为是取食(82.60±6.57)%和警戒(10.38±3.93)%,其取食行为发生频次比例远高于苍鹭[(8.62±4.84)%]和白琵鹭[(25.70±25.1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边走边取食的白鹤和白琵鹭在取食时,比苍鹭消耗更多的能量,它们通过花费更多的取食时间,来弥补能量的消耗,2植食性动物(白鹤)相对于肉食性动物(苍鹭和白琵鹭)需投入大量时间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收入;白琵鹭和苍鹭的主要行为包括静栖和取食,但白琵鹭取食所占的比例高于苍鹭,静栖所占比例低于苍鹭,表明白琵鹭和苍鹭对能量的获取和消耗存在一定的权衡,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3种涉禽行为节律的研究结果显示,1白鹤仅警戒无显著节律变化,其余各行为节律都变化显著,各时段的取食行为频次比例较高;2苍鹭的静栖和取食无显著节律变化,各时段的取食发生频次比例较低;3白琵鹭的取食表现出早晨(7:00-7:59)、傍晚(17:00-)发生频次比例较大,静栖发生频次比例峰值出现在13:00-13:59。3种涉禽取食高峰时段不同步,利于它们获得最大化的适合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避免了食物资源利用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禽 白鹤 苍鹭 白琵鹭 越冬行为 取食行为 南矶湿地
原文传递
包头南海子湿地中的白琵鹭、苍鹭和草鹭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小兵 刘晓光 +6 位作者 周海涛 张继云 李文静 蔡国慧 董向阳 罗玉昌 刘利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603,共8页
2020年4月至7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海子区域中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和草鹭(Ardea purpurea)巢址选择及其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白琵鹭、草鹭... 2020年4月至7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海子区域中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和草鹭(Ardea purpurea)巢址选择及其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白琵鹭、草鹭和苍鹭巢的数量合计为64巢,全部筑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中,主要巢材为芦苇的茎和叶以及香蒲(Typha amgustifolia)叶;白琵鹭、草鹭和苍鹭在水深为1.2~1.5 m的水域范围内筑巢,巢区芦苇植株高度、密度和直径以及巢的隐蔽度都显著高于周边区域,巢与岸边、景区和居民区的距离都较远;白琵鹭巢址与苍鹭巢址的环境因素无显著差异,它们巢址的芦苇植株的高度和密度、与岸边和居民区的距离显著优于草鹭巢址,但是,草鹭巢址的隐蔽度显著优于白琵鹭巢址和苍鹭巢址;白琵鹭、苍鹭和草鹭的巢址选择的关键因子是干扰源因子、植被因子和隐蔽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苍鹭 草鹭 巢址选择 南海子 包头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育雏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晨 邢波建 +4 位作者 于鹤晨 陈辉 高智晟 张翼翔 崔守斌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于2014年5月28日~6月5日和2015年6月1~6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利用红外照相设备,对5对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进行了合计15 d的白琵鹭早期育雏行为的全天定点观测,利用得到的照片和视频数据,研究白琵鹭... 于2014年5月28日~6月5日和2015年6月1~6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利用红外照相设备,对5对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进行了合计15 d的白琵鹭早期育雏行为的全天定点观测,利用得到的照片和视频数据,研究白琵鹭育雏行为。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5月28日~6月5日,白天白琵鹭成鸟同时在巢所用时间显著多于夜间;2015年6月1~6日,白天、夜间白琵鹭成鸟同时在巢所用时间相近;2014年观测日的成鸟同时在巢、梳羽、鸣叫、修巢行为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2015年观测日,而在两年观测日中,成鸟休息、哺育行为所用的时间差异不大;在2015年观测日,夜间白琵鹭成鸟坐巢行为所用的时间[(81.81±8.71)min/2h]远多于白天[(47.36±10.78) min/2h];在两年观测日中,无论是在夜间还是在白天,白琵鹭都有近一半的时间在休息;白琵鹭多在白天修巢,夜间几乎不修巢;如果天气较为炎热,成鸟还会为雏鸟遮阳;在白琵鹭雏鸟出壳的前6 d中,雏鸟站立和行走所用的时间在第2天最多,鸣叫所用的时间总体上在不断减少,梳羽所用的时间在第3天最多;水位下降、相邻的农田放火烧秸秆和收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因素将导致白琵鹭筑巢区转移,从而影响白琵鹭巢区安全和繁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育雏 行为 红外照相
原文传递
鄱阳湖保护区白琵鹭越冬种群分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金杰锋 刘观华 +3 位作者 金志芳 吴建东 曾南京 高翔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3个冬季的调查显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种群数量在12月或1月达到峰值,3个越冬期最大种群数量分别为4 757只、10 385只和7 268只。大湖池、沙湖、常湖池是白琵鹭主要的栖息地,每个...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3个冬季的调查显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种群数量在12月或1月达到峰值,3个越冬期最大种群数量分别为4 757只、10 385只和7 268只。大湖池、沙湖、常湖池是白琵鹭主要的栖息地,每个越冬期在这3个湖泊栖息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占保护区总数量的比例超过85%。ArcGIS分析显示了白琵鹭在各湖泊的空间分布特点,白琵鹭昼间集群栖息,且多以500只以下相对较小的群体进行栖息。目前白琵鹭在保护区的栖息仍存在一定威胁,文中同时讨论了三峡工程对该物种以及其他鸟类栖息的影响。建议对白琵鹭及其他候鸟进行长期监测,加强候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琵鹭 越冬 种群分布 鄱阳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