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甘露 甘本辉 江剑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PAI-1、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7 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血清PAI-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PLT均高于治疗前,PDW均窄于治疗前,MPV、PCT均小于治疗前,PAdT、Pag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PDW窄于对照组,MPV、PCT均小于对照组,PAdT、Pa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PAI-1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下载PDF
凝血指标与PDGF-BB、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莉莉 唐显赫 宁书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06-2410,2416,共6页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内皮素-1(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PE)孕妇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内皮素-1(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PE)孕妇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PE孕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PE组(71例)与重度PE组(47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健康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APTT、PT、FIB、D-D、PDGF-BB、ET-1水平;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水平与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PE患者均随访至分娩,并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重度PE组与PE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PE组APTT、PT短于PE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TT、PT与PE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05、-0.513,P<0.05),而FIB、D-D、PDGF-BB、ET-1水平与P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9、0.607、0.618、0.642,P<0.05)。118例PE患者均完成了随访,其中妊娠结局良好组92例,妊娠结局不良组26例。妊娠结局不良组APTT、PT短于妊娠结局良好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TT、PT、FIB、D-D、PDGF-BB、ET-1预测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67、0.828、0.768、0.743、0.76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39 s、11.85 s、5.44 g/L、0.93 mg/L、116.29 ng/L、2.24 mg/L;以ROC曲线获取的最佳截断值为分界值分为低值与高值,其中APTT、PT低值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是高值患者的15.231、7.411倍;FIB、D-D、PDGF-BB、ET-1高值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是低值患者的7.398、4.861、4.565、6.300倍。结论 APTT、PT、FIB、D-D、PDGF-BB、ET-1与PE病情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PE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内皮素-1 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sTLR4、IL-22 R1、PAF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3
作者 张静华 尤小燕 李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Toll样受体4(sTLR4)、白介素22受体1(IL-22R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M)中的变化及对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的122例胎膜早破的...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Toll样受体4(sTLR4)、白介素22受体1(IL-22R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M)中的变化及对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的122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病理结果为CAM组与非CAM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变化;根据随访结果分为EONS组与非EONS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对EON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46例合并CAM,发生率为37.70%,有76例产妇未合并CAM,占62.30%。CAM组WBC、PLT、CRP、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C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3、15.534、17.763、8.988、12.588、6.3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2 R1、PAF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合并CAM发生密切相关(P<0.05)。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16例发生EONS,发生率为13.11%,有106例产妇未发生EONS,占86.89%。EONS组CAM比例、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EO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t=6.935、4.938、3.57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M及sTLR4、IL-22 R1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产妇发生EONS密切相关(P<0.05)。sTLR4、IL-22 R1、PAF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51(0.770~0.933),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9.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sTLR4、IL-22 R1、PAF在胎膜早破合并CAM中明显增高,与CAM及EONS发生密切相关,三指标联合检测对EONS发生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Toll样受体4 白介素22受体1 血小板激活因子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早发型败血症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PAF、ESM-1和 TGF-β_(1)水平与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敏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 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与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ICP的孕妇128例作为... 目的 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与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ICP的孕妇128例作为ICP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产检的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CP组和对照组血清PAF、ESM-1和TGF-β_(1)水平;比较血清PAF、ESM-1和TGF-β_(1)在不同严重程度ICP患者及生产不同严重程度ALI新生儿的ICP患者中的水平;分析血清PAF、ESM-1和TGF-β_(1)诊断ICP患者生产的新生儿发生ALI的效能。结果 ICP组血清PAF、ESM-1和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CP患者重度组血清PAF、ESM-1和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ALI组ICP患者血清PAF、ESM-1和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无ALI组(P<0.01),且RDS组ICP患者血清PAF、ESM-1和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TTPN组(P<0.01)。血清PAF、ESM-1和TGF-β_(1)联合检测诊断ICP患者生产的新生儿发生ALI的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100.0%,AUC为0.965,AUC明显高于PAF、ESM-1、TGF-β_(1)单项检测(P<0.05);而PAF、ESM-1、TGF-β_(1)单项检测诊断ICP患者生产的新生儿发生ALI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AF、ESM-1和TGF-β_(1)可能是判断ICP严重程度的指标,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PAF、ESM-1和TGF-β_(1)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ICP患者生产的新生儿发生AL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 血小板活化因子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_(1)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依折麦布联合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sICAM-1、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涛 徐凡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调节sICAM-1、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尼可地尔 老年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张建军 靳志雄 +1 位作者 胡常晖 黄秀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下肢DVT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表达及多重PCR扩增目标区域后再进行高通量测序PAI-1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估算PAI-1基因4G/5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血小板聚集率与DVT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分析PAI-1 SNP与血小板聚集率的交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89.56±51.27)×10^(12)/L vs(209.16±71.91)×10^(12)/L]水平降低;D-二聚体(0.96±1.27 mg/L vs 0.45±1.26 mg/L)、PAI-1(33.26±10.12 mg/ml vs 15.14±8.56mg/ml)、卧床时间(4.12±1.20 h vs 2.32±0.78 h)和血小板聚集率(55.25%±15.56%vs 35.75%±16.23%)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2.550,12.227,11.249,7.757,均P <0.05)。观察组PAI-1 4G/5G基因型4G4G,4G5G和5G5G基因频率分别为41.25%,47.50%和11.25%,对照组分别为12.50%,67.5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5,P <0.001)。观察组PAI-1 4G/5G等位基因4G,5G频率分别为65.00%,35.00%,对照组分别为46.25%,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P <0.001)。与5G5G基因型患者相比,基因型4G5G,4G4G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次升高(35.25%±12.55%vs 45.78%±13.45%,56.48%±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7,P <0.001)。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OR=5.248,95%CI:1.787~17.124)、携带等位基因4G(OR=4.268,95%CI:1.897~15.252)和血小板聚集(OR=5.514,95%CI:1.815~21.148)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与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3.135<1.864×2.024,为次相乘模型)。结论 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和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易感性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并早期制定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交互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JAK/STAT1信号转导通路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金苹 翟乃亮 +2 位作者 范贤明 高福泉 王晓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博莱霉素(BLM)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于气管内灌注BLM及NS后第7、14、28天处死。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博莱霉素(BLM)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于气管内灌注BLM及NS后第7、14、28天处死。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左肺组织匀浆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STA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BLM组肺组织胶原含量在7、14、28 d均明显高于NS组(P<0.01);BLM组肺组织STAT1、PDGF蛋白表达在第7天达高峰,之后下降,第28天时仍高于NS组(P<0.05),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880,P均<0.01);BLM组肺组织中PAI-1表达在第7天开始升高,第28天达高峰,且与肺组织中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952,P<0.01)。结论JAK/STAT1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节STAT1、PDGF和PAI-1表达,参与肺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普伐他汀体外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楚罗湘 覃月秋 +3 位作者 莫昌干 周素娴 杨帆 梁志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18-402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体外研究给予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干预及ADP刺激AM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的变化。结果:ACS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结论:ACS患者血小板表达PAR-1明显增加,普伐他汀体外干预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进一步血小板PA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蛋白酶活化受体-1 普伐他汀 血小板
下载PDF
PD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PAI-1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晓宇 袁伟杰 +3 位作者 任绪义 黄宝砖 肖雨龙 王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细胞0、1 2、24、48 h,半定量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I-1 mRNA表达情况。结果:0、5、10 ng/ml的PDGF-BB作用于系膜细胞24 h,其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296、0.428、0.542。10 ng/ml的PDGF-BB作用系膜细胞0、12、24、48 h,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156、0.345、0.493、0.597,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PDGF-BB也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PAI-1的活性,24 h内活性逐渐增高,48 h时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PAI-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大鼠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肾病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臧婵媛 康毅 +1 位作者 温克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S1P对PAF引起的微血管荧光强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10nmol/LPAF作用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Lp值明显增高,而经1μmol/L S1P预处理后,再给予PAF并未引起Lp的明显变化;PAF作用微血管后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微血管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大量红色荧光微球(FMs)分布于内皮细胞间隙之中,S1P预处理后并未见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及FMs的明显积聚,微血管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AF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内皮细胞VE-cadherin正常结构,导致粘附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此结构变化有关。S1P能改善PAF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作用与加强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抑制细胞间隙打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1-磷酸鞘氨醇 血小板活化因子 静水传导性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下载PDF
普伐他汀和CRP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3
11
作者 楚罗湘 周素娴 +4 位作者 杨帆 覃月秋 梁志山 莫昌干 王晓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CRP)、普伐他汀干预和ADP刺激进行体外研究。试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ADP组,低浓度普代他汀+ADP组,高浓度普伐他汀组+ADP组,CRP组,普伐他汀+CRP联合组。采用流式细技术检测PAR-1和LOX-1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TXB2和F1+2水平。结果 5μmol/L ADP刺激能促使血小板PAR-1表达增加35%。50μg/mL CRP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1μmol/L、10μmol/L普伐他汀均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P<0.01)。联合应用CRP和普伐他汀更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表达,较单独使用CRP或普伐他汀降低更显著(P<0.05)。单纯ADP刺激后TXB_2较基础时明显增高(P<0.01),50μg/mL CRP、10μmol/L普伐他汀干预后ADP刺激的TXB_2分别下降为(112.68±24.48)pg/mL、(146.48±46.54)pg/mL,与单纯ADP刺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显著增加ADP诱导的F1+2水平(P<0.01),10μmol/L普伐他汀对ADP诱导F1+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LOX-1表达(1μmol/L和10μmol/L普伐他汀处理后MFI分别为:1.80±0.19和1.62±0.16),与单纯ADP刺激后LOX-1表达(MFI:3.16±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μg/mL CRP对ADP刺激的血小板LOX-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AR-1在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和CRP通过不同机制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的表达,提示在炎症状态下他汀仍能起着重要的抗血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血小板 普伐他汀 凝血酶受体PAR-1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42,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 ,CD6 2P ,PAI -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 ,CD6 2P ,PAI -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 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组 32例及氯塞匹定组 2 7例 ,比照观测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 ,CD6 2P及血浆PAI -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 ,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治疗 6周后 ,葛根素组及氯塞匹定组CD6 3 ,CD6 2P ,PAI -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及氯塞匹定抗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小板活化 纤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东萍 刘少诚 +1 位作者 王瑞 陈莉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5-239,共5页
设计合成了14个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其中13个未见文献报道.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其中5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活性.此外,对5。
关键词 喹啉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小板聚集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淑萍 李学刚 +4 位作者 何志国 徐景勃 庞文正 谢锋 侯丽君 《新医学》 2013年第11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和CD62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PAC-1和CD62P的表达率,对40例SLE患者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PAC-1、CD62P与SLEDAI评分...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和CD62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PAC-1和CD62P的表达率,对40例SLE患者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PAC-1、CD62P与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中狼疮活动组比狼疮非活动组明显升高(P﹤0.01)。SLE患者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SLEDA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3,0.583,P均<0.05)。SLE患者狼疮性肾炎组与非狼疮性肾炎组的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1和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表明血小板活化水平能反映狼疮病情活动,可作为狼疮活动监测指标;血小板活化可能在狼疮活动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活化结合位点-1 白细胞分化抗原-62P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_1对tPA和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合琴 杨锦南 沈志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66-568,623,共4页
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运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和静脉注射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 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运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和静脉注射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同时提高血浆tPA活性;30和60 mg/kg的三七皂苷Rg1静脉注射显著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同时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本实验提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PAI-1活性,同时升高tPA活性可能是其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家兔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对大鼠海马脑片CA_1区LTP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军 陆大祥 +1 位作者 颜亮 张穗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 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了PAF对大鼠... 目的:为了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 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了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小剂量(1μmol/L)PAF可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大剂量(10~50μmol/L)PAF不能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且不能阻止高频电刺激(HFS,100Hz,1000ms×2,每隔20s给予)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的形成和维持。大剂量PAF对海马CA1区基础EPSP没有影响。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B,GB)可拮抗小剂量PAF诱发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产生。结论:大剂量PAF具有神经毒性,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的LTP的形成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associateddementia,HAD)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PAF LTP 海马脑片
下载PDF
STAT1反义寡核苷酸雾化吸入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STAT1、ICAM-1及PDGF-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文军 郭燕妮 +3 位作者 朱晨 曾鸣 李晶 范贤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6-741,共6页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STAT1、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BLM...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STAT1、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BLM组和ASON组,NS组气管内灌注NS,BLM组和ASON组气管内灌注BLM,随后NS组和BLM组雾化吸入NS,ASON组雾化吸入STAT1ASON,隔天雾化一次,共4次,分别于雾化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处死大鼠各5只,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左肺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STAT1、ICAM-1和PDGF-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BLM组比较,ASON组各时间点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与NS组比较,BLM组、ASON组肺组织STAT1、ICAM-1和PDGF-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LM组第7天STATl、ICAM-1、PDGF-A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后下降,第28天时仍高于NS组(P<0.05)。与BLM组比较,ASON组各时间点STAT1、ICAM-1和PDGF-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STAT1ASON雾化吸入能减轻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STAT1被抑制后,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减轻,致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分泌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 反义寡核苷酸
下载PDF
热毒清对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血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明 李鸣真 +5 位作者 叶望云 林宝英 徐丽君 周剑锋 王开富 张艳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采用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热毒清等不同处理。结果: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造模后测得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 采用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热毒清等不同处理。结果: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造模后测得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LMNC)诱生TNF和诱生白细胞介务-1(IL-1)的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01~0.05);病理学检查亦发现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家兔的肝、肺组织出血、坏死和肝、肺、肾组织中微血栓形成的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说明热毒清和地塞米松均能阻抑内毒素性DIC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液中TNF、IL-1和PAF等炎症介质的水平,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防止凝血系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 中药 播散性 血管内凝血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磊 李平 +7 位作者 杨玉琼 张洪 艾平 王峰 姜愚 邹立群 鄢希 罗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名鼻咽癌患者和5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的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名鼻咽癌患者和5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的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血浆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者高于非转移者,且sCD40L和sP-selectin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ICAM-1只在Ⅲ+Ⅳ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有下降。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存在高表达现象,并且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鼻咽癌的转移和疗效判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可溶性CD40配体 可溶性P-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小板激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丽娟 陆颖 +2 位作者 王海平 卓海龙 王全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磷脂类代谢产物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小板中S1P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凋亡、活化状况。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悬液中的S1P含量(μmol/L)持续增加,从第1天至第5天... 目的研究磷脂类代谢产物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小板中S1P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凋亡、活化状况。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悬液中的S1P含量(μmol/L)持续增加,从第1天至第5天分别为:1.38±0.17、2.07±0.25、2.78±0.31、3.53±0.28、4.56±0.46。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1P,对保存5d期间的血小板生理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不同处理组间,血小板的活化率随加入的S1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凋亡程度增加,血小板结构发生改变。上述实验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血小板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血浆中S1P含量逐渐增加,血小板功能逐渐降低。提示血小板释放的有生物活性的磷脂代谢产物可能对血小板的功能施加某种影响,可能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1-磷酸鞘氨醇 血小板活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