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来鹏 张远之 王欣 《药学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天进行NIHSS评分,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天进行NIHSS评分,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奥扎格雷钠组,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的血小板膜NIHSS、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均可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从而缓解脑梗死病情,而奥扎格雷钠作用更强,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GPⅡb Ⅲa复合物 P-选择素 抗血小板药物 奥扎格雷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涛 王燕 张建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中简化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直接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替罗非班组接受简化应用替罗非班方案(...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中简化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直接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替罗非班组接受简化应用替罗非班方案(术前、术后使用,术中不使用),对照组不使用。分析2组的基线资料、即刻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观察住院和随访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30 d LVEF。结果 2组患者均急诊直接PCI成功。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24 h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30 d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简化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肌钙蛋白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环RGD多肽靶向微泡用于动脉血栓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元平 胡广全 +6 位作者 滕中华 刘莹 赵宗磊 吴爵非 廖旺军 宾建平 刘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构建环RGD(Arg-Gly-Asp)多肽靶向微泡,评价其在高剪切应力下对体外和体内富血小板血栓的黏附效果。方法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桥接法制备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Mb-cRGD)及同型对照微泡(Mb-CON),在平行板流动腔中测定二者靶向结合... 目的构建环RGD(Arg-Gly-Asp)多肽靶向微泡,评价其在高剪切应力下对体外和体内富血小板血栓的黏附效果。方法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桥接法制备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Mb-cRGD)及同型对照微泡(Mb-CON),在平行板流动腔中测定二者靶向结合血小板的能力以及解离情况,在琼脂糖流动腔模型中观察二者对大鼠腹主动脉富血小板血栓的靶向显影效果。结果两种微泡粒径和浓度相近(P均>0.05);在3.60dyn/cm2剪切应力下,Mb-cRGD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CON(P<0.05);采用封闭抗体cRGDfV封闭GPⅡb/Ⅲa后,两种微泡均不能与之有效黏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RGD与GPⅡb/Ⅲa半数解离和完全解离所需剪切应力明显高于Mb-CON(P均<0.05);对体外及体内的富血小板血栓行超声检查,可见Mb-cRGD较Mb-CON对血栓显影更清晰(P均<0.05)。结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黏附富血小板血栓牢固而持久,可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分子探针用于动脉血栓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RGD 微泡 血栓形成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 Ⅲa复合物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子超 郝毅 +1 位作者 张文祥 李延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对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诊断明确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急性闭塞病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对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诊断明确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急性闭塞病变,且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128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通过造影导管于IRA按10μg/kg替罗非班在5min内完成腔内注入,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通过造影导管于注入等容积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IRA注入替罗非班或生理盐水10min后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及血管再通状况,术后院内出血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及心功能。结果试验组IRA注入替罗非班10min后33例血栓负荷减低,其中26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1级,对照组6例血栓负荷减低,3例TIMI≥1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分别为2例和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时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注入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有助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IRA的血栓消退及血管再通,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 a复合物 心肌梗死 放射学 介人性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猪的梗死区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曦铭 柴仁贵 +2 位作者 李东 于铁链 丛洪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min后,撤出球囊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采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layed enhancement multi-slice spiral CT,DEMSCT)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体积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浓度。最后处死小猪,取得心脏标本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小猪在DEMSCT上出现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两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AMI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呈增加趋势,替罗非班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再灌注后1、24、48、72h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9.6±3.1)Y00与(4.8±0.7)%、(13.4±3.3)%与(5.8±1.2)%、(15.1±3.8)%与(6.4±1.2)%和(15.9±4.6)%与(6.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6.99、13.76、14.21和11.38,均P〈0.05);两组在AMI后30min时,血清IL-6、IL-10水平开始升高,AMI再灌注后10min至72h的各时间点,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缩小AMI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范围,除抗血小板机制外其还可能与减轻AMI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立平 白文 +7 位作者 张治中 张雨蒙 孙文珊 段作伟 谢霞 林颖 刘新峰 徐格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phtelel glycoprotein,GP)Ⅲa基因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人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成功施行脑血管支...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phtelel glycoprotein,GP)Ⅲa基因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人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成功施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结果共纳入433例基因分型成功并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平均(10.21±2.71)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发生血管事件。基因分型表明,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20.67%和48.73%。临床随访表明,rs1l871251A等位基因携带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非携带者[风险比(hazard ratio,HR)8.8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65.00;P=0.032];对rs5918和rs2317676不同基因型进行的比较显示,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分别为0.608和0.556)。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携带rs1l871251A等位基因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7.878,95%C/1.035~59.982;P=0.046),吸烟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27,95%CI 0.108~0.990;P=0.048)。结论GPⅢa基因rs11871251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支架 阿司匹林 抗药性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多态现象 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