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庭院的他者:稼轩笔下的友人私家园亭
1
作者 汪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6,共9页
辛弃疾共有39首词作是书写友人私家园亭的,在他之前还没有词人有如此成规模的相关主题创作。这些词所描写的园亭有些是稼轩曾亲见,有些则不然。因此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两类文本既有选择突出对象、景观叙述方式的不同之处,又有... 辛弃疾共有39首词作是书写友人私家园亭的,在他之前还没有词人有如此成规模的相关主题创作。这些词所描写的园亭有些是稼轩曾亲见,有些则不然。因此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两类文本既有选择突出对象、景观叙述方式的不同之处,又有题名释义、随人作计的相似写作策略。稼轩作为空间的他者,书写了他的空间体验,提出了相关批评与建议。作为他者,稼轩却主观意志强烈,成为空间参与者、展示者。稼轩还曾纸上卧游友人园亭,又曾以学问为词,成为空间的建构者和记录者。稼轩的私园叙述,体现了宋代文学相似主题的某些特殊之处,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园林文学 写作技法 他者身份
下载PDF
罗杰·奎尔特艺术歌曲风格与演唱分析——以《五首莎士比亚诗歌Op.23》为例
2
作者 赵雅星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罗杰·奎尔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浪漫,和声丰富,极具歌唱性和艺术性。文章以罗杰·奎尔特艺术歌曲《五首莎士比亚诗歌Op.23》为例,从作者创作背景与艺术成就、诗歌文本与音乐本体、英文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来阐述《五首莎士... 罗杰·奎尔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浪漫,和声丰富,极具歌唱性和艺术性。文章以罗杰·奎尔特艺术歌曲《五首莎士比亚诗歌Op.23》为例,从作者创作背景与艺术成就、诗歌文本与音乐本体、英文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来阐述《五首莎士比亚诗歌Op.23》这部套曲的音乐风格,并提炼出演绎罗杰·奎尔特艺术歌曲作品的技巧要求:发声与咬字要高度统一,气息与共鸣要良好契合,灵活音变以突出作品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奎尔特 《五首莎士比亚诗歌Op.23》 演唱技巧
下载PDF
杜甫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 被引量:3
3
作者 翟颖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中国的唐诗举世闻名,大量修辞格的运用,构成唐诗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美。但这些修辞格的运用给诗歌的英译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例,选取国内外不同的古诗翻译版本,对古诗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方... 中国的唐诗举世闻名,大量修辞格的运用,构成唐诗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美。但这些修辞格的运用给诗歌的英译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例,选取国内外不同的古诗翻译版本,对古诗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修辞格 英译
下载PDF
黄遵宪新词人旧诗及相关问题之探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就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8,共10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黄遵宪新词入旧诗引发的问题有三:其一,黄氏新词入旧诗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其二,黄...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黄遵宪新词入旧诗引发的问题有三:其一,黄氏新词入旧诗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其二,黄氏新词入旧诗之得失;其三,新词入旧诗的应用方法及其于当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人境庐 外来语 新词 旧诗 维新派 作诗技法
下载PDF
两种美学追寻的碰撞——试比较贺拉斯《诗艺》与叶燮《原诗》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殷晶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9,共2页
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分析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与中国清代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的异同,在中西美学追寻的碰撞中寻求两种美学理论的互相理解、认同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 诗艺 原诗 审美创作主体 审美客体 创新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抒情技巧评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景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一位优秀诗人的创作技巧,决不会是单一的只具备某种特色,而是兼具各种色调。毛泽东诗词创作除思想意义外,艺术上的特点也极其鲜明,以深刻隽永的哲理倾诉情感,以多姿多彩的景物烘托情感,以不动声色的手法表达情感,进而创造新的抒情境界。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抒情技巧
下载PDF
论劳伦斯诗歌创作中的象征意象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0-142,共3页
劳伦斯诗歌的一个最鲜明突出的特征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中的意象往往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出来,并生动形象地把这一手法贯穿于早、中、晚期的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意象 象征手法 爱情诗 自然诗 死亡诗
下载PDF
俞樾医事录 被引量:6
8
作者 钱超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 [目的]探究清末浙江儒学大师俞樾的主要医事,明晰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方法]以历史学、文献学之研究方法,搜集《春在堂全书》中俞樾所有论医文章,以俞氏涉医之《废医论》《枕上三字诀》《内经辨言》3文为重点,并研读章太炎分析乃师涉医之论述,提供师弟二人原始文献,剖析俞氏对中医学术的真实态度及在中医经典研究中的贡献。[结果]《废医论》为俞氏于1878、1879年连遭母妻之丧、医药无效时的偏激之作,其本意绝非反对与废弃中医,而是提倡阅读中医经典以培养名医。《枕上三字诀》为俞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自我保健而探索出的一套养生方法,核心为"塑""锁""梳"3法。《内经辨言》为俞氏研究《素问》的训诂之作,共48条,释疑校误,为研治《内经》必读之作。[结论]一代儒学大师俞樾,虽对中医有一时偏激之论,然其对中医养生方法的探索、实践,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研究,均体现出其对中医学术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素问》经文的校释,厥功至伟。俞氏的《废医论》与章太炎的《医术平议》,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位伟人对如何看待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如何振兴中医的讨论,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废医论 枕上三字诀 内经辨言 百哀诗 医术平议 章太炎 中医文献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翻译技巧 被引量:4
9
作者 祁玲 景治强 马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46-148,155,共4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大量古诗文的运用。本文运用语言翻译技巧知识,以该书维译本中的古诗词翻译为文本,通过分析、归纳和梳理,总结出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技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的翻译技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大量古诗文的运用。本文运用语言翻译技巧知识,以该书维译本中的古诗词翻译为文本,通过分析、归纳和梳理,总结出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技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词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増译、减译、合译、转换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古诗词 维吾尔语 翻译技巧
下载PDF
江淹拟古诗新审视——从文献学与写作学角度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虹霓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78,共3页
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以擅长拟古而闻名千古,代表作《杂体诗》三十首,集中体现了他拟古的独特技巧,素为诗人与评论家所重视。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入手,澄清一些收录之误,并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主要观照对象,分析江淹拟古诗的写作技巧,以期... 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以擅长拟古而闻名千古,代表作《杂体诗》三十首,集中体现了他拟古的独特技巧,素为诗人与评论家所重视。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入手,澄清一些收录之误,并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主要观照对象,分析江淹拟古诗的写作技巧,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拟古诗 文献学 写作学 技巧
下载PDF
刘伯温与饮食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美玉 刘轶钊 陈小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
刘伯温通晓天文地理、格物致知,在饮食方面也曾用心,著有涉及饮食较为专门性著作《多能鄙事》一部。其中与饮食有关的诗词近20首,文章近10篇,与饮食有关的传说近20篇,《多能鄙事》体现刘伯温"懂"饮食,诗文则体现"赏"... 刘伯温通晓天文地理、格物致知,在饮食方面也曾用心,著有涉及饮食较为专门性著作《多能鄙事》一部。其中与饮食有关的诗词近20首,文章近10篇,与饮食有关的传说近20篇,《多能鄙事》体现刘伯温"懂"饮食,诗文则体现"赏"饮食,传说和《菜窝说》便是"品"饮食,理解和升华着饮食人生,刘伯温堪称美食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伯温 《多能鄙事》 诗词 传说 饮食
下载PDF
陇南民歌与先秦风土歌谣——西汉水上游民俗文化对秦早期文化的接受与诠释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江英 《民族艺林》 2018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根植于西汉水上游的陇南民歌(山歌)内容庞杂,主题丰富,感情真挚,真切反映了礼县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和精神面貌。由于受西汉水上游特殊地域和秦文化的影响,这些民歌继承、诠释了秦早期文化,尤其是先秦风土歌谣的传统,大量运用了《... 根植于西汉水上游的陇南民歌(山歌)内容庞杂,主题丰富,感情真挚,真切反映了礼县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和精神面貌。由于受西汉水上游特殊地域和秦文化的影响,这些民歌继承、诠释了秦早期文化,尤其是先秦风土歌谣的传统,大量运用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是继承先秦文学"诗言志""缘情而发""兴观群怨"文化传统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民歌 秦文化 西汉水上游 土风歌谣 赋比兴 诗言志
下载PDF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13
作者 杨亿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解诗” 内在逻辑 徽州士人 杜诗评点 “古文之法”
下载PDF
王维写景诗句中的用字艺术举隅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中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王维写景诗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得力于他的用字艺术。他善于用最直接的语言表现客观景物,常常能形神兼备,常字生新;借助多种修辞手法使表意更加生动形象,神韵十足。这些技巧给读者很多审美愉悦和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王维 写景诗句 用字艺术 色彩 修辞方法
下载PDF
杜甫以赋为诗表现论
15
作者 王京州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杜甫对以赋为诗的运用,从题材上来说,主要表现为战争诗、纪行诗和咏物诗的大量创作;在体裁上表现为以长篇古诗和排律的创作;在技巧上则体现为辞藻的丰富与典故的铺陈。以赋为诗,使杜诗的表现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关键词 杜甫 以赋为诗 题材 体裁 技巧
下载PDF
论《卢太学诗酒傲王侯》的电影化特点
16
作者 王增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7,共5页
冯梦龙的《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描写清晰逼真,人物和景物均富有可见性、动态感,艺术形象声画结合,情节发展时空一体,在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上与“蒙太奇”有诸多相似之处,具有电影化特点。
关键词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叙事结构技巧 电影化 艺术创新
下载PDF
稼轩田园词忘我之境的美学内涵
17
作者 孙丽 聂晓轩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稼轩田园词中,真正浑然忘我、无意言志、无意抒怀、意随笔生、妙手偶得的作品其实不多。一者中国有诗言志的传统,二者辛弃疾是胸怀天下的志士,因此,这一类有忘我之境的作品就更为难得、更为可贵。"忘我"的美学内涵,依据中国... 稼轩田园词中,真正浑然忘我、无意言志、无意抒怀、意随笔生、妙手偶得的作品其实不多。一者中国有诗言志的传统,二者辛弃疾是胸怀天下的志士,因此,这一类有忘我之境的作品就更为难得、更为可贵。"忘我"的美学内涵,依据中国古典美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无意、无法、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 田园词 忘我之境 内涵
下载PDF
中生代广东五月诗人桂汉标诗艺初探
18
作者 温阜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37-40,共4页
"红土性",特指广东五月诗人乃至粤湘赣"红三角"诗群共同的诗美风格与诗学特征。桂汉标是一个集中体现"红土性"的中生代诗人,他的新诗的"红土性"体现在坚毅沉雄的现实主义的诗性向度,劲健深刻... "红土性",特指广东五月诗人乃至粤湘赣"红三角"诗群共同的诗美风格与诗学特征。桂汉标是一个集中体现"红土性"的中生代诗人,他的新诗的"红土性"体现在坚毅沉雄的现实主义的诗性向度,劲健深刻的求索反思的诗哲力度,刚健明朗的多元现实主义的诗艺风度三方面。他的新诗创作有着突出的"红土性"个性的精神背景和写作取向、文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性 中生代 杜汉标 红三角 诗艺
下载PDF
苏轼农村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艺术手法探析
19
作者 王睿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2-74,共3页
苏轼在中国文学词坛上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并在词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者对苏词不断深入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中其农村词的研究却涉及不多。苏轼的农村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词中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颇... 苏轼在中国文学词坛上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并在词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者对苏词不断深入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中其农村词的研究却涉及不多。苏轼的农村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词中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颇值得探究。文章以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创作的农村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为例对其艺术手法作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农村词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茶艺创编嵌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为例
20
作者 王开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84-185,共2页
本文以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为例,探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创新茶艺蕴涵的德育内容,从茶文化主题确定、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个方面剖析茶艺创编的德育价值。在创编中重点融入"茶和... 本文以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为例,探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创新茶艺蕴涵的德育内容,从茶文化主题确定、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个方面剖析茶艺创编的德育价值。在创编中重点融入"茶和天下"的精神,从孝道到"感恩"来确定主题,从感恩到程式来解构主题,从程式到德育来演绎主题,依据上述思路借习茶、敬茶展现当代大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理念。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娇女茶恩颂》的创编为切入点,利用传统的孝道文化资源,拓展德育的思想主阵地,创新切入特色的感恩教育,探索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娇女诗 茶艺创编 技能大赛 德育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