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的艺术跨媒介性与“诗意中心”
1
作者 鄢冬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 随着“音舞诗画”等新兴艺术形式的流行,艺术作品的跨媒介特质已成为一个较为“亮眼”的存在。交往、融合、间性是艺术作品跨媒介性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媒介的间性一方面保留了艺术自身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媒介间的良性交往和融合。当下复合型艺术媒介的形式越发多样,因此有必要寻找间性的中心位,以它为“轴”去观测艺术媒介交往、融合、间性三者联动的可能,并寻找联动的“最大公约数”。诗意因其开放的朦胧多义性、瞬时的感悟性和优雅的艺术品格,可以成为跨媒介性的观察中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繁杂的艺术现场,以诗意中心为轴,可以灵活化解间性可能对跨媒介艺术进一步融合造成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诗意中心 跨媒介性 间性
下载PDF
《诗创造》中木刻图像的“民主诗学”想象
2
作者 许永宁 谭奕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诗人曹辛之主编的刊物《诗创造》在四十年代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民主的追求中,《诗创造》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索,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刊物及编者的观念,必须回到历史材料中关注被忽略的副文本。《诗创造》的“民主诗学”观... 诗人曹辛之主编的刊物《诗创造》在四十年代后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民主的追求中,《诗创造》对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探索,要更为准确地把握刊物及编者的观念,必须回到历史材料中关注被忽略的副文本。《诗创造》的“民主诗学”观念通过木刻作品得以表现,它坚持人本主义,以“创造性”的劳动者木刻表现对文艺个性真实的追求,进而表现“美、爱与自由”的理想,期待以美的文艺重塑国民灵魂。区别于唯美主义者,具有宗教色彩的木刻表现了《诗创造》对现实生命的关怀,在“为人生”传统的影响下,《诗创造》收录了具有民间风味的木刻与诗歌,以求“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综合,实现“不同中求和谐”的民主诗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创造》 中国新诗 木刻艺术 民主诗学
下载PDF
论东坡词的叙事艺术
3
作者 姜晓娟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北宋词坛名家苏东坡的词作具有典型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词序与正文虚实相生、借典故暗含叙事语义以及借诗意叙事丰富词作抒情意蕴三个方面。作为宋代词坛将词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东坡词词序进一步发展了序文补充说明正文叙事、提前... 北宋词坛名家苏东坡的词作具有典型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词序与正文虚实相生、借典故暗含叙事语义以及借诗意叙事丰富词作抒情意蕴三个方面。作为宋代词坛将词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东坡词词序进一步发展了序文补充说明正文叙事、提前暗示情感指向的写作手法。大量运用典故使东坡词在叙事方面不但暗含个人情绪与事件发展走向,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暗喻着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叙事语义。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同样影响着其词作的叙事,即事寓情、意象联想与以神雅化的创作手段共同形成东坡词诗意叙事的审美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叙事艺术 词序 典故 诗意叙事
下载PDF
For Whom“the Dead Bell”Tolls:Sylvia Plath’s“Death & Co.”——A“Murderous”Art
4
作者 Liu Ying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6-50,共5页
Sylvia Plath,an American woman poet,is one of 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post-modern confessional poets in the 1960s.The motif and imagery in herlater poems present the reader with the double nature of death:the fac... Sylvia Plath,an American woman poet,is one of 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post-modern confessional poets in the 1960s.The motif and imagery in herlater poems present the reader with the double nature of death:the face of the con-dor of marmoreal coldness and the face of the irresistible lover,which throws fasci-nating light on Sylvia’s split personality.The charm of the fine cultivation of herpoetic sensibility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her final style makes poetry and death in-separable.She has made her confessional poetry a murderous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essional POETRY psychological ALIENATION modernity poetic sen-sibility murderous art
下载PDF
“体性”与“风骨”:《文心雕龙》身体诗学论
5
作者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之后,《文心雕龙》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血气、精神、情志等抒发表现的结果,认为作品优劣高下犹如人情之变。“苦虑劳情说”“为情造文说”的提出,将文章与人的形神、气血、五脏、六腑、脉韵贯通统一起来,赋予诗学以人的性格与精神气象。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样受到了“体验哲学”的影响。在刘勰类比性论述中,诗文有辞采风骨,人的身体对应有五官形骸。艺术作品是情性和文采的融合,这与身体是肉体与精神统一的观念相一致,发中国诗学借体论艺、以身论文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身体诗学 身体隐喻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诗圣”的多维度阐释
6
作者 南生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诗圣”是对杜甫的诗歌创作集真善美之大成的总括称谓,分论之有两方面:一是诗史,即写实性、史诗性所呈现的思想内容之真、善;二是诗艺,即体裁和艺术性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之美。两方面又各分为若干侧面。因社会角色和话语环境不同,古今中... “诗圣”是对杜甫的诗歌创作集真善美之大成的总括称谓,分论之有两方面:一是诗史,即写实性、史诗性所呈现的思想内容之真、善;二是诗艺,即体裁和艺术性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之美。两方面又各分为若干侧面。因社会角色和话语环境不同,古今中外对各侧面的具体阐释又互有不同,同一能指在不同的所指间滑动,见仁见智,言人人殊。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同层次的多维度阐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圣 集大成之美 诗史 诗艺
下载PDF
诗艺、诗人与诗教——重回贺拉斯“寓教于乐”的语境
7
作者 吴明波 《美育学刊》 2023年第4期92-97,共6页
贺拉斯的《诗艺》又名《致皮索父子的信》,是贺拉斯应皮索请求教其子作诗而作的回信。《诗艺》既是文艺批评著作,又是古罗马的政治语境和文学秩序的产物,还是古典诗教的遗绪。贺拉斯认可的“理想诗人”兼顾天资与技艺,从苏格拉底的文章... 贺拉斯的《诗艺》又名《致皮索父子的信》,是贺拉斯应皮索请求教其子作诗而作的回信。《诗艺》既是文艺批评著作,又是古罗马的政治语境和文学秩序的产物,还是古典诗教的遗绪。贺拉斯认可的“理想诗人”兼顾天资与技艺,从苏格拉底的文章中学习“睿智”,能够结合快乐与益处。这些论述都体现出《诗艺》作为“教育之书”的特征。贺拉斯在论“诗人”的中间部分,追溯了古代的诗人,将他的教诲置于古典诗教传统之中。回到语境中重新认识贺拉斯的诗学观念,思考古典的诗教传统,对我们当今的美育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拉斯 诗艺 诗教
下载PDF
诗词胎息:梁羽生小说回目的特点与贡献
8
作者 刘骏勃 《华文文学》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作为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与一代宗师,梁羽生异于其他武侠作家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他对古典回目的偏好。在他的全部小说作品中使用古典回目的占绝大多数。这些回目不仅覆盖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并且随着创作的发展在各阶段表现出... 作为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与一代宗师,梁羽生异于其他武侠作家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他对古典回目的偏好。在他的全部小说作品中使用古典回目的占绝大多数。这些回目不仅覆盖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并且随着创作的发展在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最初是字数不等的混合回目,其后是九言对句,最终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稳定采用了七言对句的形式。这种偏好源于梁羽生对古典诗词的始终挚爱与深厚素养,同时也受到民国以来通俗小说回目的重要影响。在继承前人回目特点的基础上,梁羽生在其小说中创造性地改变了传统七言古典回目前三后四的句式,并且更加疏离直白叙事,使回目呈现出典型的诗句化特点,这是梁羽生对古典回目体制的重要贡献,显示出清末以来雅文学对小说回目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各种文体中借用诗句为题目的做法有潜移默化之皴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目 标题 诗句化 梁羽生 武侠小说
下载PDF
诗意的江湖:近世日本铠色考
9
作者 武文茜 王新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5,I0010,共8页
在日本近世铠甲的色彩分类、威毛组编与设色中再现武士江湖的景观,围绕审美意识、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等阐释铠甲色彩中艺术人文内核的缔造。结合艺、史、评,还原铠甲色彩流变,以及在历史语境中的情感互动,管窥日本近世铠色的交融与分异... 在日本近世铠甲的色彩分类、威毛组编与设色中再现武士江湖的景观,围绕审美意识、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等阐释铠甲色彩中艺术人文内核的缔造。结合艺、史、评,还原铠甲色彩流变,以及在历史语境中的情感互动,管窥日本近世铠色的交融与分异,反思传统铠甲艺术的发展困境,试为东亚传统铠甲的传承重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江湖 铠甲色彩 武士 铠甲艺术
下载PDF
虚拟现实艺术的“参与性诗学”
10
作者 赵立诺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8期39-56,I0002,共19页
本文以媒介比较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参与式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有机转化关系的探讨,试图阐明参与性作为这一艺术的技术性实在、文化性前提和诗学本质,如何在作品中发挥作用。故本文以《OP.VR》《历历在目》《呼吸》等作品为例,借... 本文以媒介比较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参与式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有机转化关系的探讨,试图阐明参与性作为这一艺术的技术性实在、文化性前提和诗学本质,如何在作品中发挥作用。故本文以《OP.VR》《历历在目》《呼吸》等作品为例,借鉴贝林特、许煜、保罗·维希留的相关理论,探讨虚拟现实艺术与卷轴画、塞尚绘画、全景画等经典视觉技法在参与性上的异同。本文提出,当代虚拟现实艺术的有机诗学应具有三个特征:“邀请性”“融合知觉”与“精神图像的双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AR 参与性诗学 参与式文化 新媒体艺术 AIGC
下载PDF
彼得·卒姆托“诗意”建造的形式与材料研究——以克劳斯兄弟教堂为例
11
作者 周均怡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4期155-158,164,共5页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其“诗意”的气质而闻名,致力于回归建筑的真实性探索,是当今建筑界备受关注的建筑师。文章将简析彼得·卒姆托的经历,以战后欧洲艺术角度为切入点,追溯其作品的建...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其“诗意”的气质而闻名,致力于回归建筑的真实性探索,是当今建筑界备受关注的建筑师。文章将简析彼得·卒姆托的经历,以战后欧洲艺术角度为切入点,追溯其作品的建造形式。文章以克劳斯兄弟教堂为例,从建筑形体和材料构造两个方面分析其作品及思想,以获得对其作品的超越形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欧洲艺术 彼得·卒姆托 “诗意”建造 克劳斯兄弟教堂
下载PDF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创造有意义学习与研究的彝族诗学课程
12
作者 莫色木加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8-54,共7页
彝族诗学课程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新文科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对彝族诗学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彝族诗学》教学理念的创新、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改... 彝族诗学课程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新文科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对彝族诗学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彝族诗学》教学理念的创新、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五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努力把《彝族诗学》打造成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色性的民族高校一流的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诗学》 一流课程 新文科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会当凌绝顶:杜甫早期诗歌创作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恩海 李天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4-28,共5页
杜甫早期诗歌创作丰富 ,虽传世甚少 ,却足以见出其真诚的情性怀抱与杰特诗艺 ,是天才诗人步入文场的阶梯 ,对于了解少陵一生的成就颇有裨益 ,亦有助于理解文学创作的纷繁复杂的情况。
关键词 杜甫 早期诗歌 情怀 诗艺
下载PDF
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电影新发展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迎春 廖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5,共7页
中国艺术电影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表现为先锋性、实验性,以及较为关注观众审美体验参与。一方面,中国艺术电影从电影本体的"诗与哲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借鉴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 中国艺术电影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表现为先锋性、实验性,以及较为关注观众审美体验参与。一方面,中国艺术电影从电影本体的"诗与哲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借鉴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寻求政策和新媒体的支持以及国际电影节的展出等诸方面力求抓住"市场"。总体来说,从诗性上追求超现实和陌生化的形式,以及内容上表现出的哲理沉淀以及人文关怀形成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发展趋势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电影 哲理 诗性 审美 市场
下载PDF
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试析《玻璃动物园》的诗化艺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黎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探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是如何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精心设计音乐、音响、灯光、色彩、布景、人物形体动作等,并与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诗化艺术,从而使该剧在气氛营造、主题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表现等方面都... 探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是如何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精心设计音乐、音响、灯光、色彩、布景、人物形体动作等,并与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诗化艺术,从而使该剧在气氛营造、主题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表现等方面都展示了动人的诗歌般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诗化艺术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下载PDF
从《翛园集》到《橛庵草》——论担当诗歌艺术和文学观的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秋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5-130,共6页
明末诗人担当的一生,经历了由俗世到僧界两种境况,其前期作品《翛园集》和后期作品《橛庵草》的诗歌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与其文学创作实践相适应,担当的文学观念亦非一成不变,他比较重要的诗禅、形神、复古论成熟于《橛庵草》时代。
关键词 担当 诗歌艺术 文学观 发展
下载PDF
楚雨含情皆有托——论李商隐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92-94,共3页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来并无二致,其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屈原 诗歌 表现艺术 情感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见长,具有节奏明快、和谐流畅、抒情浓郁的特点。本文从古典与现代、现实与理想两个视角探析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通过透视其口语化的诗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见长,具有节奏明快、和谐流畅、抒情浓郁的特点。本文从古典与现代、现实与理想两个视角探析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通过透视其口语化的诗词运用及传统的象征手法、黑色艺术和荒原意象的袭用,论述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口语化语言 象征手法 黑色艺术 荒原意象 结合.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胜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经验日益追求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诗学形态。从理论上看,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主要关涉以下几个命题,即技术现实的艺术表达、文本呈现的数字模式、意义消费的... 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经验日益追求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诗学形态。从理论上看,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主要关涉以下几个命题,即技术现实的艺术表达、文本呈现的数字模式、意义消费的复调维度,它们共同表征了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架构与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诗学形象 技术现实 数字模式 复调
下载PDF
鲁迅作品色彩诗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家平 张素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5,共8页
本文首先对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鲁迅作品的黑、白、红等系列的色彩表达及其特征作出阐述,从中钩沉鲁迅的色彩诗学,进而总结文学家鲁迅的色彩品格及其文化意蕴。
关键词 鲁迅 黑白红 色彩诗学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