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34-138,145,共6页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战小说 诗意 艺术范式
下载PDF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民俗美和诗化美 被引量:4
2
作者 毛静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汪曾祺在80年代初发表的轰动文坛的《受戒》,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色,真实而生动的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色:“小说中有诗的情调、散文的意境、有文人的雅趣、民间的世俗美。”汪曾祺在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语言四方面进行了... 汪曾祺在80年代初发表的轰动文坛的《受戒》,带有鲜明的风俗画特色,真实而生动的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色:“小说中有诗的情调、散文的意境、有文人的雅趣、民间的世俗美。”汪曾祺在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语言四方面进行了文体的创造实践,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带有民间世俗美的像诗像散文的优美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民间特征 民俗美、诗化美
下载PDF
四萧文学群体与梁代诗风之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家骊 陶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52-160,共9页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学倾向的不同,使得这一文学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主张,也随着领军人物的转换而相应发生"崇尚古典——主张通变——追求新变"的改变。同时,"四萧"又凭借他们的强势政治地位及优秀文学才能,各自组织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展开各种文学活动,从而得以引领整个梁代诗风经历了"古雅清丽——雍容典丽——华艳绮丽"的转变过程。因此,四萧文学群体是梁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组织,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萧文学群体 诗风 古雅清丽 雍容典丽 华艳绮丽
下载PDF
“腹有诗书气自华”——“新读图时代”为什么还要读“诗书”?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忠 《美育学刊》 2011年第5期44-52,共9页
从"孔子之美育主义"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两千五百年审美情结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主义传统。而"以诗为教"则是传统美育最主要的方式,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从"孔子之美育主义"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两千五百年审美情结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主义传统。而"以诗为教"则是传统美育最主要的方式,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是中国文化的中心,诗是中国人的心灵宗教。当今中国同西方一样进入了"新读图时代",但真正的诗化人生依然需要读"诗书"。这是因为:图像是视觉的媒介,语言是心灵的媒介;图像给你提供视觉的盛宴,但图像把你挡在思想的门外;语言把你引入思想的轨道,文字才能滋养你的心灵世界;这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深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读图时代”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化人生
下载PDF
朱子文艺的萧散澹然之美
5
作者 杨万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朱子不仅是南宋理学思想集大成之人,且兼善诗文书画等各种文艺创作。历来研究朱子文艺美学思想者多关注其对劲健雄浑、自然平淡等方面的推崇,而对他追求萧散澹然之美的一面却绝少论及。朱子萧散澹然的美学旨趣渊源自魏晋时期的艺术精神... 朱子不仅是南宋理学思想集大成之人,且兼善诗文书画等各种文艺创作。历来研究朱子文艺美学思想者多关注其对劲健雄浑、自然平淡等方面的推崇,而对他追求萧散澹然之美的一面却绝少论及。朱子萧散澹然的美学旨趣渊源自魏晋时期的艺术精神,主要受到苏轼、朱松和张嵲等人的影响。在其诗歌和书法的创作与批评中,均体现出对萧散澹然之美的强烈追求之意,具体表现为对萧散意象、清新婉约之美、超尘脱俗之逸趣与主体人格风神的推崇。而需要指出的是,朱子对苏轼等人萧散澹然的美学内涵并不是一味承袭,而是对其进行了理学意义上的改造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萧散澹然 理学 诗论 书论
下载PDF
杨嗣昌旅游文学作品中的诗情与画意
6
作者 梁颂成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杨嗣昌在旅游文学创作中,善于借助传统艺术中的“诗情”与“画意”,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一片痴情倾注到诗文之中,从而创造出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杨嗣昌 旅游文学作品 艺术意境 诗情画意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从“《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谈孔子的《诗》教观
7
作者 盛莉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85-87,共3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藉《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亡离志 乐亡离情 文亡离言 《诗》教
下载PDF
从《诗品》“曹植”条看钟嵘的诗学理想
8
作者 殷玉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诗品》"曹植"条里包含了其诗学理想的一些重要方面,钟嵘以对曹植五言诗歌的理想化评价实现了他的部分诗学理想。钟嵘认为诗歌的本体应该以情为命脉,"情兼雅怨",将高雅的士大夫文学和民间以悲为美的俗文学相融合;... 《诗品》"曹植"条里包含了其诗学理想的一些重要方面,钟嵘以对曹植五言诗歌的理想化评价实现了他的部分诗学理想。钟嵘认为诗歌的本体应该以情为命脉,"情兼雅怨",将高雅的士大夫文学和民间以悲为美的俗文学相融合;诗歌的体貌应该"风力"与"丹采"兼美,亦即把五言诗歌刚性的"质"与柔性的"文"结合在一起,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让"雅"与"怨"、"文"与"质"得到高度的统一;而具体到"雅怨"、"文质"内部,则可以发现钟嵘的诗歌批评准则:尚"雅"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诗学理想 曹植 雅怨 文质 尚雅重质
下载PDF
唐风宋韵的流变——文运与世运之间
9
作者 初延峰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18-23,共6页
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 ,宋代文人词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 ,诗词审美取向变迁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 诗境 词境 风韵 流变 唐代诗歌 宋代文人词 审美风格 审美取向
下载PDF
诗情画意的美好体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开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2-43,,49,,共3页
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一,王诗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粗线条勾勒画面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意境;其二,王诗语言高度清新洗炼,朴素之中含有润泽的华采,具有“清腴”的特色。
关键词 文学评论 诗歌 王维 山水田园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互文理论视角下林纾译本《拊掌录》诗学价值研究
11
作者 齐海滢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期94-95,100,共3页
互文翻译理论将译本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文本中,译本的兼容性成为翻译批评研究的新方向,同时诗学研究突出了文本的美学价值。晚清古文翻译家林纾的译著《拊掌录》,沿袭桐城派诗学传统,"义法"精准,文辞"雅洁",通... 互文翻译理论将译本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文本中,译本的兼容性成为翻译批评研究的新方向,同时诗学研究突出了文本的美学价值。晚清古文翻译家林纾的译著《拊掌录》,沿袭桐城派诗学传统,"义法"精准,文辞"雅洁",通过巧妙的互文关系,带领译文读者体验了完全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异域风情,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诗学 义法 雅洁
下载PDF
北宋绘画中的诗画同一性
12
作者 赵复泉 甘玲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北宋文人画在理论上强调画要有诗的韵味和格调,诗也应该有画的视觉效果,并以此把文人画与其它画相区别。特别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诗画同一性的观点影响画坛深远,成为我国文人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 宋代 文人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下载PDF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成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在现代形态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可以拈出种种概念为中国历史定性,但没有哪一个概念像礼乐一样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人们可以用它界定中国文明、文化、政治、制度的性质,相应把中国文明称为礼乐文明,文化称为礼乐文化,政治制... 在现代形态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可以拈出种种概念为中国历史定性,但没有哪一个概念像礼乐一样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人们可以用它界定中国文明、文化、政治、制度的性质,相应把中国文明称为礼乐文明,文化称为礼乐文化,政治制度称为礼乐政治和礼乐制度,但从本质上看,它却奠基于美和艺术。其中,礼主要指人行为的雅化、典礼艺术和礼仪美术,乐指涉诗、乐、舞。礼乐概念是对两种美和艺术形式的综合。以此为背景,美之于传统中国的价值被彰显出来。可以认为,以礼乐为标识的美学传统是中华民族最具奠基性的传统,以尚文为宗旨的礼乐精神构成了民族精神的灵魂。据此,设置一个礼乐美学,有助于申明美学之于中国人文历史的主干地位,并可使中国美学史研究摆脱种种窠臼,变得与国家历史等量齐观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美学 尚文 诗教 礼教 乐教
原文传递
惠山声声闻杜鹃——评析少游词的艺术价值
14
作者 张鄂增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论述秦观词前后期的不同风格。看重评析"艳歌"形象、比喻手法、语言运用上的创造性;以及对婉约派词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秦观 风格 艳歌 比喻 语言 婉约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