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王愿坚的长征“诗情”书写与“草地”哲思
2
作者 王烨 黄怀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王愿坚终生坚守长征这座文学金矿,努力挖掘与表现长征中的美丽“诗情”,不仅为长征小说创作开拓了一条新径,而且也为长征文学创作奠定了垂范至今的美学风范。他的长征“诗情”书写尽管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但始终聚焦于革命与人、人与人的... 王愿坚终生坚守长征这座文学金矿,努力挖掘与表现长征中的美丽“诗情”,不仅为长征小说创作开拓了一条新径,而且也为长征文学创作奠定了垂范至今的美学风范。他的长征“诗情”书写尽管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但始终聚焦于革命与人、人与人的关系,正面表现了其中存在的高尚或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党性和个人性的有机统一。王愿坚最爱恋和最多表现的则是草地中的“诗情”,并把险恶的草地整体上视为一个光辉的哲理。王愿坚的长征“诗情”书写与“草地”哲思,内蕴着他对长征红军抵御艰难的毅力和伟大力量“从何而来”的叩问,从而使他的长征小说具有了精神史与心灵史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愿坚 长征小说 诗情书写 草地哲思
下载PDF
异托邦的建构与苦难时代的呈现——《我们的路》小说诗学的独特性
3
作者 刘宏志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17,共5页
赵大河的长篇小说《我们的路》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展示了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民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小说在叙事上独居匠心,以传奇故事的讲述方式,讲述民众的苦难,使得其传奇书写带有了反传奇的意味;另一方面,在叙事的延宕中,建构了... 赵大河的长篇小说《我们的路》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展示了军阀混战时期中原民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小说在叙事上独居匠心,以传奇故事的讲述方式,讲述民众的苦难,使得其传奇书写带有了反传奇的意味;另一方面,在叙事的延宕中,建构了一个异托邦世界,形象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荒诞、无序。两条叙事线索的互相照应,也使得小说建构出一个立体的时代图景,全方位呈现出军阀混战时代的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的路》 反传奇的传奇 异托邦 小说诗学
下载PDF
鲁迅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探源
4
作者 朱玉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鲁迅是勘探现代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的最好样本。从其空间观发生、形成路径来看,是不断将个人空间体验与乡土、民族、国家、世界等大概念交织在一起,空间板块渐次裂变,结构层次逐层丰富,而后又在整一的空间观念中返回到最小板块起点的... 鲁迅是勘探现代乡土小说空间诗学发生的最好样本。从其空间观发生、形成路径来看,是不断将个人空间体验与乡土、民族、国家、世界等大概念交织在一起,空间板块渐次裂变,结构层次逐层丰富,而后又在整一的空间观念中返回到最小板块起点的空间认知漫游旅程。鲁迅在熔铸了刻骨铭心生命体验的空间哲学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空间诗学。多维、综合的诗学体系表征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际遇、人类的精神困境,以诗学方式呼应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也为今天的乡土小说书写提供了高度与向度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土小说 空间诗学 发生
下载PDF
论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多维镜像
5
作者 卢月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诗骚传统”型构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面貌。因迥异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念,作家营造多元的乡土诗性空间。从内容上看,乡土诗性空间既有乡土启蒙视角下的诗意眺望,又有诗性乡土人生的自觉追求与革命、战争中的诗性一瞥,使启蒙、革命、... “诗骚传统”型构现代乡土小说诗性叙事的面貌。因迥异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念,作家营造多元的乡土诗性空间。从内容上看,乡土诗性空间既有乡土启蒙视角下的诗意眺望,又有诗性乡土人生的自觉追求与革命、战争中的诗性一瞥,使启蒙、革命、战争等乡土主题不同程度打上诗意的烙印,被赋予丰富的现代意味。乡土诗性多维建构背后是作家对乡土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等审美特质的坚守,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执着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土小说 诗性叙事 多维镜像
下载PDF
论王新军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6
作者 谢春丽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王新军是当代西部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自然书写”更好地展现了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对于乡土生活诗意的审美、对生命神性的崇拜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共同构筑了作家“自然书写”的世界,而这样的书写也正体现了当下作家们对... 王新军是当代西部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自然书写”更好地展现了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对于乡土生活诗意的审美、对生命神性的崇拜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共同构筑了作家“自然书写”的世界,而这样的书写也正体现了当下作家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王新军 乡土小说 自然 诗意 生命
下载PDF
“诗性”与“民间”的交织——论墨白《梦游症患者》的历史叙事
7
作者 孔德玉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墨白的《梦游症患者》以历史生活为叙事题材,“诗性”的艺术探索与“民间”的精神底色,是其历史叙事的两翼。小说中,墨白以富于先锋精神的叙事探索,实现历史叙事的诗性表达;又依据自身的“民间”生活经验,创设了“颍河镇”这一文学地理... 墨白的《梦游症患者》以历史生活为叙事题材,“诗性”的艺术探索与“民间”的精神底色,是其历史叙事的两翼。小说中,墨白以富于先锋精神的叙事探索,实现历史叙事的诗性表达;又依据自身的“民间”生活经验,创设了“颍河镇”这一文学地理空间,作为历史叙事的重要支点,剖析历史灾难发生的深层根源。此外,墨白又以“民间”立场,解构了传统宏大历史叙事模式,展现出其自身的文化视野与价值取向,凸显出其新历史主义小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白小说 《梦游症患者》 历史叙事 诗性 民间性
下载PDF
生命意识、历史叙事与人类困境——墨白《梦游症患者》中的诗性隐喻
8
作者 袁昊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梦游症患者》作为墨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先锋性,其中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冷静思考,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细腻剖析,形成了其小说情感强烈却又冷静克制的诗意笔调。在这部充满隐喻的作品中,作者借用色彩和温度将人物... 《梦游症患者》作为墨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先锋性,其中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冷静思考,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细腻剖析,形成了其小说情感强烈却又冷静克制的诗意笔调。在这部充满隐喻的作品中,作者借用色彩和温度将人物对于生命的感受推向高峰,在乡村的不断变化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并借用“梦游症患者”的视角和口述,表达出对于生命、人性和底层困境的思考,为现代小说的历史叙事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游症患者》 先锋小说 历史叙事 生存困境 诗性隐喻
下载PDF
小径交错的文学世界——论陈小手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9
作者 宋宁刚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陈小手是当前国内非常活跃的九零后作家。他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来看,已然成为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家。其作品无论在题材开掘、叙事发展、结构排布、语言呈现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其中... 陈小手是当前国内非常活跃的九零后作家。他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迄今已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来看,已然成为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家。其作品无论在题材开掘、叙事发展、结构排布、语言呈现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其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认为小说的故事,彼此呼应,暗自联结;小说的叙事,交错发展,参差补衬;小说人物,命运诡谲,斑驳勾连,旁通密响;小说语言,准确畅达,摇曳多姿,富于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小手 小说版图 互文 双线结构 诗性语言
下载PDF
“共同体”视阈下对扎西才让小说创作的研究
10
作者 白晓霞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17,共5页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阈去分析甘肃甘南作家扎西才让的小说创作实践路径时会发现,正是因为理论自觉意识(文学地理学理论导引下的“多民族融合小镇生活画卷”书写)、文体意识(文体意识规约下的“诗化思维”引领的精美汉语写作)...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阈去分析甘肃甘南作家扎西才让的小说创作实践路径时会发现,正是因为理论自觉意识(文学地理学理论导引下的“多民族融合小镇生活画卷”书写)、文体意识(文体意识规约下的“诗化思维”引领的精美汉语写作)、文学体制机制意识(文学体制机制与作家“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综合加持,才使得扎西才让的小说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也将助力他的小说在独特的审美空间中继续攀援和提升。这一文学个案也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甘肃多民族文学在新时代的创作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才让小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融合 诗化思维 文学体制
下载PDF
思想与美学的双重聚焦——评胡志明《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
11
作者 余新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 《凝视与想象:鲁迅小说身体诗学论》是鲁迅小说研究的全新收获。该著提出的“鲁迅小说身体诗学”概念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鲁迅小说“身体”书写的本质:鲁迅小说的身体书写是以国民性改造为目的的“现代中国想象”。鲁迅小说以女性身体、儿童身体、知识分子身体为重点“凝视”对象,这些内容均在该著的思想、美学、艺术等多维探究下得到清晰的、本质性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身体诗学” 想象 凝视 现代性
下载PDF
先锋,作为虚构的文学梦想--关于刘恪及其理论专著的贡献
12
作者 李海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当代小说家刘恪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深耕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先是从小说技巧入手探究现代小说与先锋小说的秘密,继而沿着心理→语言→艺术→法则→境界的诗学秩序,对文学关键词进行具有个体色彩的诗学阐释,进而从美学角度讨论一百年来中... 当代小说家刘恪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深耕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先是从小说技巧入手探究现代小说与先锋小说的秘密,继而沿着心理→语言→艺术→法则→境界的诗学秩序,对文学关键词进行具有个体色彩的诗学阐释,进而从美学角度讨论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发生、进展、现象、状况以及当下写作的可能性,多年来不断实践着前瞻性的理论建构,为当下小说理论研究与文学理论建构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恪 小说技巧 词语诗学 语言美学
下载PDF
小说余馥与商籁琼音--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语言比较研究
13
作者 池程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25,共9页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喜剧语言受到了其拟话本小说语言的流畅风趣、贴近生活的影响,具有“话本风格”,莎士比亚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效果则让其喜剧语言具有“诗歌韵味”,呈现出别样气质。取李渔、莎士比亚喜剧中的语言这一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以达彼此关照、互相阐释,是促进中西戏剧沟通与交流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莎士比亚 喜剧语言 通俗性与“延续性” “话本风格”与“诗歌韵味” 封闭与开放
下载PDF
战争诗化小说:从《荷花淀》到《百合花》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投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体偏离、风格偏离与情感偏离,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探讨这种在中国现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环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性,对于深化革命文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花》 《荷花淀》 诗化小说 战争 20世纪中国 主流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 十七年文学 解放区文学 具体表现 美学特征 政治环境 文化生态 中国现代 启示意义 文学研究 偏离 特殊性 异质性 情感 风格
下载PDF
《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伟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3,共4页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色"著称的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和最早的存在依据,为我们理解、认识哥特式小说及其在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哥特式小说创作 理论渊源 理论支持
下载PDF
用现象学“看”诗化小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红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6,共6页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其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面向事物本身的“看”。现象学式的“看”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中国却古已有之。本文试图借用现象学的“看”来审视中国现...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其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面向事物本身的“看”。现象学式的“看”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中国却古已有之。本文试图借用现象学的“看”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批诗化小说,分析诗化小说的诗性正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看”的思维方式。同时试图以泰戈尔的诗化小说为例,初步探讨“看”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看” 诗化小说
下载PDF
试论《庄子》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敏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7,共7页
《庄子》寓言的以文为戏 ,是对以文为史观念的反拨与颠覆。其丰富奇异的叙事性想像 ,是对抒情传统主导下的诗人艺术想像的重要补充。其诗入小说的成功实践 ,是小说史上的创举。《庄子》
关键词 《庄子》 以文为戏 叙事性想像 诗化小说
下载PDF
诗化小说改编电影中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强 田雨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不以故事为中心的)文本向电影转化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认为在故事内容方面,变情节结构为情感结构,由主观性鲜明的叙述者现身主导叙事的走向;在叙事话语方面,化现实空间为内心空间,以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造如诗般的影像意境。改编后的影片以其鲜明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树立了属于诗化电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电影拓展了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影像类型,为中国电影意境论的理论建设丰富了案例,也为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改编理论 电影叙事 电影意境 诗的电影
下载PDF
新体小说:莫言的“诗”性叙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金胜 张爱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5-27,共13页
莫言小说具有浓郁的诗性品格,其诗性容纳古典与现代质素,兼具审美、叙事、象征等多重功能。形式美感、叙事功用和象征意蕴的浑然相融,赋予莫言文学丰厚深沉的诗性蕴涵。莫言小说赓续中国现代诗化小说流脉,并以独特的路径与方式重塑小说... 莫言小说具有浓郁的诗性品格,其诗性容纳古典与现代质素,兼具审美、叙事、象征等多重功能。形式美感、叙事功用和象征意蕴的浑然相融,赋予莫言文学丰厚深沉的诗性蕴涵。莫言小说赓续中国现代诗化小说流脉,并以独特的路径与方式重塑小说的诗性。莫言以生命美学、崇高美学、怪诞美学等现代后现代感性学,丰富和重构诗性的蕴涵和表意形式,以驳杂混沌、深沉繁复的诗学面貌,呈现出对古典诗意美学和现代诗化小说的双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诗性品格 古典诗意美学 现代诗化小说 鲁迅
下载PDF
“意淫”观和《红楼梦》性描写的以诗写小说本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海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8,共6页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淫”观 性描写 以诗写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