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IN TREATMENT OF LUMBAR AND BUTTOCK DISEASES
1
作者 王黎 赖新生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meaning puncturing Shenshu (BL 23), Dachangshu (BL 25) and Ciliao(BL 32) at the same time, is a commonly used acu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ocrural diseases. Points suppleme...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meaning puncturing Shenshu (BL 23), Dachangshu (BL 25) and Ciliao(BL 32) at the same time, is a commonly used acu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ocrural diseases. Points supplemented according to symptoms: Weizhong(BL 40) is supplemented for lumbar vertebra hypertrophy spondylitis; Weizhong (BL 40) and Kunlun(BL 60) supplemented for 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 Zhibian (BL 54), Huantiao (GB 30) and Ahshi points supplemented for nervi cluniam superior inflammation, and Sanyinjiao (SP 6) and Mingmen(GV 4) supplemented for impotence. Gauge 28 2 cun long needles are used. The needles are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into Shenshu(BL 23), Dachengshu(BL 25) and Ciliao(BL 32) to a depth of about 1.2~1.5 cun. Other supplementary points are needled and stimulated with routine manipulations, generally the reducing method is used for excess syndrome, and the reinforcing method applied to deficiency syndrome.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considers that “lumbar three point needling” is fair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lumbosacr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 GV SP GB
下载PDF
针刺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志顺 赵宏 +6 位作者 谢利民 叶永铭 魏成军 孙书臣 张维 刘元石 马晓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 ,总有效率 89 3% ;对照组显效率 15 4 % ,有效率 30 8% ,总有效率 4 6 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针刺组诱发电位评价 ,N18有效率 91 7% ;病程超过 1年 ,有效率 80 0 %。结论 :针刺大肠俞治疗继发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继发性 退变性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 并发症
下载PDF
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3
作者 娄必丹 黄志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1-452,共2页
方法 :将 9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治疗采用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 ,对照组 4 0例按常规操作针刺大肠俞等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 2 1例 ,显效 2 7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1例 ,... 方法 :将 9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治疗采用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 ,对照组 4 0例按常规操作针刺大肠俞等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 2 1例 ,显效 2 7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1例 ,有效 18例 ,无效 4例。两组比较 ,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性坐骨神经痛 针灸疗法 大肠俞穴 针刺深度
下载PDF
电针不同部位单穴对大鼠胃运动双向调节效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芝 夏有兵 +2 位作者 卢明香 林静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向调节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电针曲池、上巨虚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P<0.05);而电针天枢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1);电针大肠俞只有在正常及心得安所造成的胃运动兴奋状态下,以抑制胃运动为主(P<0.05);其他状态无明显方向倾向。结论腹部和四肢单穴对胃运动的调节很可能具有定向效应的特征,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内脏器官的双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运动 大鼠 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曲池
下载PDF
基于俞募配穴理论针刺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盼盼 刘智斌 +3 位作者 王斌 曹星 金兰 王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 目的基于俞募配穴理论取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治疗;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的观测指标均为1周自主排便总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1周平均分),分别以治疗1周、4周、6周、8周后为观测节点。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均能使功能性腹泻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少(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排便次数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周后,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性状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疗效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针刺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仍明显(P<0.01),而药物组对患者粪便性状的改善存在反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及针刺天枢、大肠俞(配合电针)对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均确切,且近期疗效相当;但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疗效更持久、个体差异性较小、安全系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天枢 大肠俞 针刺 俞募配穴
下载PDF
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40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3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施以电针的方法,连续治疗20次后,对... 目的研究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的治疗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施以电针的方法,连续治疗20次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好转60%,无效5%;对照组痊愈15%,好转60%,无效25%。结论大肠俞深刺施以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痛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股神经痛 大肠俞 电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兰 周巍 +3 位作者 黎铭玉 赵娟 肖山峰 刘密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系统收集并整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穴位埋线""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 目的:系统收集并整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穴位埋线""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4日,初步纳入192篇文献,经剔除后纳入48篇文献。结果:选穴频次依次为: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脾俞。经脉频次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中以交会穴、募穴、俞穴、五输穴、八会穴居多。取穴部位多集中于胸腹部和下肢。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穴位为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脾俞,主要集中在胃经、任脉、膀胱经上,穴位位于胸腹部和下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型 数据挖掘 天枢穴 关元穴 丰隆穴 三阴交穴 脾俞穴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Warming Needle and Patented Chinese Medicine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玉骐 赖新生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评价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配合中成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以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同时配合中成药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评价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配合中成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以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同时配合中成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相同的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2星期后,治疗组在腹痛程度与频度、腹胀、心烦失眠、焦虑多疑、大便溏而不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并能较快地改善多数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配穴法 针药并用 温针灸 天枢 大肠俞 肠易激综合征
原文传递
比较电针“大肠俞”“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Cajal间质细胞和辣椒素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凯歌 郭孟玮 +7 位作者 谭莉华 李晓泓 吴艳英 蓝莹 朱文莲 赵雅芳 张露芬 任晓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29,636,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基因表达产物c-kit和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影响,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 目的:比较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基因表达产物c-kit和辣椒素受体1(TRPV1)的影响,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42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造模组(33只),采用母子分离、幼鼠醋酸灌肠和直结肠扩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存活的27只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肠俞组、天枢组,每组9只。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分别取"大肠俞""天枢"穴电针干预20min,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0.1~0.3mA,隔日1次,共治疗5次。模型组用软布套固定20min,不针刺。空白组不予以任何操作。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大便性状Bristol分级评分;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出现第1次收缩波的潜伏期和90s内收缩波个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ICC特异性标志物c-kit和TRPV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ristol评分升高,潜伏期缩短,收缩波个数增多,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增强(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肠俞组和天枢组大鼠干预后大便Bristol评分下降,潜伏期延长,收缩波个数减少,c-kit和TRPV1阳性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P<0.05,P<0.01);与大肠俞组比较,天枢组TRPV1阳性表达水平减弱(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和"天枢"穴均可改善IBS模型大鼠的腹泻情况,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结肠c-kit和TRPV1表达有关,电针"天枢"穴对结肠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较"大肠俞"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俞募穴 大肠俞 天枢 CAJAL间质细胞 辣椒素受体1
原文传递
针刺与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石志敏 朱叶珊 +1 位作者 王清贤 雷淼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黏液便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显著(总积分:16.70±2.40 vs 15.70±3.01,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西药组的70.0%(14/20)(P<0.05)。结论: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天枢 大肠俞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同神经节段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效应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文莲 李滢 +5 位作者 杨帅 陈磊 张玲 申松希 张露芬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24-3227,共4页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 目的:比较同神经节段关元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的调节效应,探讨腧穴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灌肠法制备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大肠俞组,观察电针后各组大鼠内脏痛敏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脑肠轴不同靶点神经肽Y(NPY)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大肠俞组、电针关元组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大鼠背部拱起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组大鼠丘脑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大肠俞组大鼠脊髓中NPY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关元与大肠俞穴处于相同的脊髓节段,关元穴作用优于大肠俞穴,其可能机制是关元穴不仅具有局部调节作用,还对脑肠轴紊乱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同神经节段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敏感性 神经肽Y 关元 大肠俞
原文传递
艾灸“大肠俞”对大鼠内脏痛敏及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符翠萍 刘爱玲 +7 位作者 杨兴霞 邹惟莹 杨蓓 张大雷 陈婷 吴磊 邹挺 陈日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 目的:运用大鼠新生期结直肠扩张(CRD)形成成年内脏痛敏模型,探讨内脏痛敏及艾灸疗效与骨髓细胞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TRPV)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生SD雄性大鼠自出生8d后进行CRD刺激建立内脏痛敏模型。8周后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大肠俞"模拟热敏灸,灸前后CRD刺激,记录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及测定痛阈值,结束后90min内取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运用RT-PCR测TRPV 1mRNA表达。结果:①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艾灸后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5,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1)。对照组艾灸后40、60、80mmHg的AWR评分明显低于艾灸前(P<0.01),痛阈明显高于艾灸前(P<0.05)。③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0.655±0.400),艾灸对照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551±0.257,P>0.05),艾灸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2.423±2.730)较对照组、艾灸对照组略高(P>0.05),模型组TRPV 1mRNA相对表达量(6.550±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艾灸对照组、艾灸模型组(P<0.01)。结论:新生期CRD可形成内脏痛敏,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明显增加。艾灸"大肠俞"明显减轻内脏痛敏,可减少骨髓细胞TRPV 1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敏 灸疗 大肠俞TRPV 1 骨髓细胞 结直肠扩张
原文传递
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辅助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莉 李雪青 石志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SAP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静脉点注乌司他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SAP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静脉点注乌司他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电针(疏密度,2 Hz/15 Hz)大肠俞、上巨虚穴,每天1次,每次20 min,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3、8、1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淀粉酶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中转手术或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例数。结果:观察组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第3、8、14天血清TNF-α、IL-6、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1例、中转ICU 0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上巨虚穴配合乌司他丁治疗S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电针 大肠俞 上巨虚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淀粉酶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伟明 王扬 +2 位作者 吴佳霓 杨丽坤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11,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按160 mg/kg体质量连续腹腔注射15 d造模。电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前2周每日1次、5次/周,后2周隔日1次、3次/周。每次20 min,共4周。捆绑组只捆绑固定,时间、频次和总次数同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和卵泡数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降低,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降低(均P<0.01),血清FSH、LH、T升高(均P<0.01),E2、P降低(均P<0.01);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降低(均P<0.01),闭锁卵泡增多(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升高,子宫湿重升高(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升高,血清FSH、LH降低,E2、P升高(P<0.05,P<0.01);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升高,闭锁卵泡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捆绑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周的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颗粒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保护 电针 中髎 天枢 性激素
原文传递
电针“中髎”“天枢”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伟明 王扬 +2 位作者 吴佳霓 杨丽坤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_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电针 中髎 天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原文传递
不同隔物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英文)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玲 赵继梦 +8 位作者 关鑫 王晓梅 赵琛 刘慧荣 吴璐一 纪军 程芳 刘希茹 吴焕淦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6年第4期231-241,共11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方法:将65例慢性U 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n=32)和隔姜灸组(n=33)。两组取相同穴位,即双侧天枢和大肠俞,分别采用隔药饼灸和隔姜灸...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方法:将65例慢性U 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n=32)和隔姜灸组(n=33)。两组取相同穴位,即双侧天枢和大肠俞,分别采用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M ayo评分改善状况。结果:治疗过程中,隔药饼灸组脱落2例,隔姜灸组脱落3例,最终每组30例纳入统计。治疗后,隔药饼灸组总有效率为93.3%,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饼灸组腹痛时间和腹泻频度改善情况均优于隔姜灸组(P=0.032,P=0.044)。治疗后,总体症状评分,主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腹痛频度、程度评分以及腹泻次数、性状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隔药饼灸组患者M ayo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隔姜灸组(P=0.048)。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均是治疗慢性U C的有效方法,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隔药饼灸在改善腹痛时间评分、腹泻频度评分和M ayo评分方面优于隔姜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间接灸 结肠炎 溃疡性 腹痛 腹泻 天枢 大肠俞
原文传递
大肠俞深刺法安全性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锦波 黄静 +2 位作者 王顺梅 王斌 胡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大肠俞直刺危险深度和深刺法的安全性,为规范大肠俞深刺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磁共振仪采集148例健康成年受试者第4腰椎棘突下的水平断面图像,分析解剖结构,测量大肠俞直刺时的危险深度。结果:大肠俞直...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大肠俞直刺危险深度和深刺法的安全性,为规范大肠俞深刺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磁共振仪采集148例健康成年受试者第4腰椎棘突下的水平断面图像,分析解剖结构,测量大肠俞直刺时的危险深度。结果:大肠俞直刺危险深度:男性左右两侧分别为(11.2±1.3)cm、(11.0±1.2)cm,女性左右两侧分别为(9.8±1.3)cm、(9.7±1.3)cm。大肠俞直刺危险深度与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在体型相近情况下,男性受试者大肠俞直刺危险深度大于女性受试者(P<0.01)。结论:目前临床所用的大肠俞深刺法是安全的。临床上应用大肠俞深刺法时,可根据体型及性别确定进针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俞 深刺 针刺深度 影像学 磁共振
原文传递
艾条温和灸的灸感与施灸距离关系的临床观察(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琼 孙天爱 +7 位作者 梁昊 贲定严 刘慧荣 刘密 吴焕淦 常小荣 刘迈兰 贾一凡(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条温和灸的灸感与施灸距离的关系,为临床施灸时的适当灸距提供参考。方法:校园招募18~35岁健康志愿者16名,在手三里、足三里、肾俞、天枢穴分别施行艾条温和灸,记录施灸距离分别为5 cm、4 cm、3 cm和2 cm时的灸感出现情况及... 目的:探讨艾条温和灸的灸感与施灸距离的关系,为临床施灸时的适当灸距提供参考。方法:校园招募18~35岁健康志愿者16名,在手三里、足三里、肾俞、天枢穴分别施行艾条温和灸,记录施灸距离分别为5 cm、4 cm、3 cm和2 cm时的灸感出现情况及频数分布,运用温和灸量表统计灸感得分。结果:温和灸的灸感以温热感为主,灼痛感及酸胀感随距离减少而增加;随着施灸距离的减小,同一穴位温和灸评分相应增加;施灸距离为3 cm时的温热感评分为5.5~6.5分,人体感受最为舒适。结论:艾条温和灸施灸距离为3 cm时的灸感最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足三里 手三里 肾俞 天枢 健康受试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