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复观论儒家修己治人之道及其当代转进
1
作者 陈世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修己治人是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如果混淆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极有可能导致道德政治化。徐复观追溯早期儒家区分修己与治人的历史依据,阐明儒家修己的标准是对君子和统治者而言,强调将自然生命不断向德性上提升,但决不在自然... 修己治人是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如果混淆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极有可能导致道德政治化。徐复观追溯早期儒家区分修己与治人的历史依据,阐明儒家修己的标准是对君子和统治者而言,强调将自然生命不断向德性上提升,但决不在自然生命的要求上安设人生价值。治人的、政治上的标准是对普通民众而言,应以人民的自然生命的要求为标准。同时,他借鉴当代政治哲学中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从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尊生”传统出发,反思和批判传统儒家异化的德治思想,使修己成为纯粹个人道德修养问题,治人成为公共性的政治治理问题。由此,徐复观进而提出儒家传统民本应向当代自由民主转进,教化上立人格之命,政治上立人权之命,权利与德性并重,以求超越现有的中西政治文明的狭隘思维及其弊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儒家 修己治人 民主政治
下载PDF
上行下效的“絜矩”之道:政教一体下的儒家治道
2
作者 宁静贤 于述胜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絜矩”之道是《大学》为为政者提供的最为平易可行的修己治人之道。它深刻揭示出儒家政治哲学中上行下效的教化机理,完全不涉及施政的技术性问题。这意味着,政治的本质绝非以法责人,而是躬率以化人。而落实“絜矩”之道的“所恶”而... “絜矩”之道是《大学》为为政者提供的最为平易可行的修己治人之道。它深刻揭示出儒家政治哲学中上行下效的教化机理,完全不涉及施政的技术性问题。这意味着,政治的本质绝非以法责人,而是躬率以化人。而落实“絜矩”之道的“所恶”而“毋施”之法,则以通达民情为基础,使上位者的行与政得以随时处中。这一理论体系,对修正西方及现代政治治理中以法责人的弊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絜矩”之道 上行下效 教化 政治 修己治人
下载PDF
徒弟特征与师傅动机的匹配对工作繁荣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翼 周空 +1 位作者 刘文兴 张一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03-911,共9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0份师傅徒弟配对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徒弟个人特征和员工潜能对工作繁荣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徒弟个人特征对于工作繁荣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师徒关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师傅自我动机调节了徒弟个人特征与师...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0份师傅徒弟配对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徒弟个人特征和员工潜能对工作繁荣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徒弟个人特征对于工作繁荣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师徒关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师傅自我动机调节了徒弟个人特征与师傅关系之间的关系,当徒弟政治技能与师傅自我提升动机相匹配或者徒弟潜能与师傅自我超越动机相匹配时,经由师徒关系传导徒弟个人特征对工作繁荣之间效应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技能 员工潜能 自我提升 自我超越 师徒关系 工作繁荣
下载PDF
考问价值:礼治何以可能?——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的三重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少莲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 从价值观的视域回答"礼治何以可能"是儒家礼治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儒家礼治思想之价值合理性,在于儒家礼治思想本质上内蕴着"让"、"名"、"和"三重价值特质,它使得儒家的礼治大厦得以建构于坚实的价值土壤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价值合理性
下载PDF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魏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己诏 西汉 道统 政统
下载PDF
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荣 薛振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0-25,共6页
改革之前几次调整的中断是因为当时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因为把握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性质,选择了渐进式的发展方略。迈入新世纪,改革处于... 改革之前几次调整的中断是因为当时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因为把握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性质,选择了渐进式的发展方略。迈入新世纪,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矛盾和困难,知难而进,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 自我完善
下载PDF
另一种视角看村民自治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建军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方式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一个农村社区在这改革的大潮流中都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民主建设途径。文章立足于我国当前农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认为“能人政治”...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方式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一个农村社区在这改革的大潮流中都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民主建设途径。文章立足于我国当前农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认为“能人政治”和发展“自组织”是一条适合部分农村社区基层民主建设阶段性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村民自治 能人政治 自组织
下载PDF
也谈董仲舒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以一种“同情之了解”的立场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立林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2-28,共7页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上处于关键地位,即儒学在由原始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的关口,亦即儒学由私学上升为官学的关口。但是历代学者对其评价有着极大分歧,尤其是近代以来更是如此。新儒家基本忽视或否定了董子的历史地位,更有学者对董仲舒将...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上处于关键地位,即儒学在由原始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的关口,亦即儒学由私学上升为官学的关口。但是历代学者对其评价有着极大分歧,尤其是近代以来更是如此。新儒家基本忽视或否定了董子的历史地位,更有学者对董仲舒将儒学的"政治化""宗教化"予以批判和否定,这都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应当以一种"同情之了解"的立场和态度来反思和重估董氏之历史地位,肯定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 儒学分期 历史地位 同情了解
下载PDF
论语与做人
9
作者 邵百艳 戚雪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4S期136-136,共1页
《论语》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学说;贯穿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社会安宁的基础是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理想是仁道的推行;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出发点、目标、手段都在教人做人。
关键词 论语 君子 做人
下载PDF
论礼貌原则在汉语语境中的解释力
10
作者 李运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根据话语是礼貌还是不礼貌的标准,交际中可以将其划分成礼貌扬升抑降和不礼貌扬升抑降。礼貌原则是对Grice的合作原则的有益补充,在具体的汉语场合中,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很好的解释说话者抬升自我的现象。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汉语 语境 解释力 合作原则 人际交往 资力 年龄 会话含义
下载PDF
“内圣外王”之道与企业领导魅力之达成
11
作者 陈宗章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0-24,共5页
"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观点,"内圣"就是要求"修己安人",提升自我内在的道德品性,实现"立德成己";"外王"就是要求"经世致用",实现"立功成物&qu... "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观点,"内圣"就是要求"修己安人",提升自我内在的道德品性,实现"立德成己";"外王"就是要求"经世致用",实现"立功成物"。领导魅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成功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内圣外王"之道是达成企业领导者魅力的必备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修己安人 经世致用 领导魅力
下载PDF
由天及人与推己及人——影响先秦儒家生命态度与构建政治秩序的两种模式
12
作者 王晓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12,共4页
由天及人是先秦时期人们言说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共同话语背景,并影响到了诸子的思维意识、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是其构建学说、主张的深层思维模式。推己及人,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思维模式,但更多地彰显了先秦儒家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 由天及人是先秦时期人们言说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共同话语背景,并影响到了诸子的思维意识、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是其构建学说、主张的深层思维模式。推己及人,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思维模式,但更多地彰显了先秦儒家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的重要方法与路径,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整体而言,由天及人与推己及人,作为其时重要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路径,深深影响了先秦儒家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构建政治秩序的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天及人 推己及人 思维模式 生命态度 政治秩序
下载PDF
误国谁哀窈窕身——唐诗中杨玉环形象的再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玉珠 《唐都学刊》 2004年第5期43-46,共4页
杨玉环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形象,对其人的评价也出现了许多怜香惜玉的审美误区。从美学的角度对唐诗中杨玉环这一形象的美丑善恶进行一番缜密的考查和分析,认为其形貌媚态百出,其才能急功近利,其心性自私偏狭,其行为贻害天下,并强... 杨玉环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形象,对其人的评价也出现了许多怜香惜玉的审美误区。从美学的角度对唐诗中杨玉环这一形象的美丑善恶进行一番缜密的考查和分析,认为其形貌媚态百出,其才能急功近利,其心性自私偏狭,其行为贻害天下,并强调这一形象对人们在实现自身全面美化中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玉环 以色献媚 以才邀宠 以私干政 美化心灵
下载PDF
圣贤教育拯救危机——《群书治要》的圣贤教育思想与民族复兴中国梦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丽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群书治要》作为唐初著名谏臣魏征及虞世南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汇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 《群书治要》作为唐初著名谏臣魏征及虞世南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汇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指南。此书为拯救当前社会道德危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构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对现代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修身治国,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书治要》 唐太宗 匡政巨著 民族复兴中国梦 修身治国 指南
下载PDF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
15
作者 许秀娜 刘鹿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8-191,共4页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以《河上公注》为底本,发挥了其理身理国的思想,影响深远。其"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从内容上可概括为:法道合德;虚静无为;持守三宝;安分寡欲。该书从诠释宗旨和方法论上体现了其政治化倾向及阶级立场...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以《河上公注》为底本,发挥了其理身理国的思想,影响深远。其"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从内容上可概括为:法道合德;虚静无为;持守三宝;安分寡欲。该书从诠释宗旨和方法论上体现了其政治化倾向及阶级立场,具有调和儒道的特点,其中还试图消解《老子》关于提醒统治者保持应有的警醒和忧患意识的思想。其要旨在于"理身理国",却在唐玄宗执政晚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颇值得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身国同治 生命政治学
下载PDF
浅谈“以德治国”教育思想体系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大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学校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以德治国”教育思想体系对政治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自身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务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关键词 以德治国 政治教师 教育理念 教学能力 自身素质
下载PDF
浅谈企业政工师提升自身修养与工作艺术的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颖 《大观周刊》 2012年第40期65-65,共1页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业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在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越发重视了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对于人...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业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在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越发重视了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导向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就企业政工师如何替身自身修养与工作艺术作简要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政工师自身修养工作艺术
下载PDF
六朝“三月三日”文人雅作中的意象探析——以“流水”为例
18
作者 岳洋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六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三月三日"为背景的诗赋作品。它们传达出基本一致的写作倾向:或为应诏而作,或为惜时而发,抑或是表现悠游风雅的名士风度。但无论分属何种,文人都以"流水"为题,间接抒发了士人对政治清明的期盼... 六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三月三日"为背景的诗赋作品。它们传达出基本一致的写作倾向:或为应诏而作,或为惜时而发,抑或是表现悠游风雅的名士风度。但无论分属何种,文人都以"流水"为题,间接抒发了士人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对生命意识的追寻,以及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月三日 “流水”意象 政治清明 生命意识 寄情山水
下载PDF
明道·信道·体道: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生成的逻辑进路
19
作者 范丽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亲和力是关键。教师亲和力的生成离不开教师"以身体道"展现的人格魅力。"传道"是教师第一重要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而"明道"的关键在于&...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亲和力是关键。教师亲和力的生成离不开教师"以身体道"展现的人格魅力。"传道"是教师第一重要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而"明道"的关键在于"信道"。思政课教师要想传好"道",必须要"以身体道"。明道、信道、体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生成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亲和力 以身体道
下载PDF
何谓“深入生活”
20
作者 石磊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F0003,179,共11页
“深入生活”是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概念。1940—1970年代文学“深入生活”的要求旨在克服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的阶级隔阂和趣味差异对文艺的政治效用的妨碍,其思想框架是“文艺-政治”;新时期文学对“深入生活”进行去政... “深入生活”是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概念。1940—1970年代文学“深入生活”的要求旨在克服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的阶级隔阂和趣味差异对文艺的政治效用的妨碍,其思想框架是“文艺-政治”;新时期文学对“深入生活”进行去政治化改造,目标是重塑作家主体性,思想框架是“主体-对象”;近年创作实践对“深入生活”发生于内在需求,旨在把握变动的当下现实,但受制于“自我-他者”思想框架,作品往往呈现出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深入生活”的悖论结构。不同时期对“深入生活”的理解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和对话,反思其思想框架,有助于把握“深入生活”的历史性和复杂性,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理解当代文学、文化、思想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生活 政治效用 去政治化 深入自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