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layout reconstruction,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variation of pollu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ming Ge Bingtao Qin Sha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8年第4期314-328,共15页
In recent years, high-polluting industries have been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eastern developed region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erta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been in plac... In recent years, high-polluting industries have been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eastern developed region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erta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ave been in place accordingly in various regions, but the pollu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risen sharply. Based on the data of interprovincial panel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5, this paper calculates high-pollution industry dynamic agglomeration index,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gglomeration index and rela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index, and uses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o carry out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of the whole samples,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in China.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waste gas pollution are deepened, which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transfer of highly polluting industrie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transfer is not obvious. Furthermore,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intensif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does exist in China,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ncrease of labor cost and quality will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RELA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pollution AGGLOMERATION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Noise Pollution in Northern Industrial Areas of Windhoek, Namibia 被引量:1
2
作者 Sylvanus Ameh Onjefu Emmanuel Ejembi Leonard Agbo Onjef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年第9期1144-1154,共11页
The increase in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vehicular movement along the northern industrial area of Windhoek has vastly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traffic noise and other noise pollution in the area. Noise pollution has a... The increase in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vehicular movement along the northern industrial area of Windhoek has vastly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traffic noise and other noise pollution in the area. Noise pollution has an adverse health effect to human population, when exposed for a long period. Residence in proximate communities along the north industrial area and those working in the various industries located in the area may be affected, when the noise pollution level exceed the permissible standard for human exposure. A sound level 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noise pollution at the streets of the northern industrial area.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during the daytime, at a time interval of 2 hours, from 08:00 am - 06:00 pm. The amount of noise pollu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ranges from (64 - 72) dB (A), with a maximum of 72 dB (A) in Bonsmara Street, (67.4 - 75.3) dB (A), with a maximum of 75.3 dB (A) in New Castle Street, (60.5 - 81.0) dB (A), with a maximum of 72.3 dB (A) in Braham Street. (62.5 - 72.3) dB (A), with a maximum of 82.3 dB (A) in Hosea Kutako Street, (66.0 - 82.3) dB (A), with a maximum of 76.8 dB (A) in Simmentaler Street and (65.1 - 76.8) dB (A), with a maximum of 76.8 dB (A) in Dortmund Street. The variation of noise level index L10, L50, L90 and Leq, Noise Climate (NC) and Traffic Noise index (TNI) were calculated. The maximum noise pollution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were higher than the WHO recommended limit of 70 dB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ise pollution NORTHERN industries SOUND intensITY SOURCE of Noise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ssessment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Land-Based Pollutant Yield from Qingdao, China
3
作者 SU Ying LIANG Shengkang +1 位作者 ZHANG Peng WANG Xiul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51-158,共8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and total nitrogen(TN) yield from Qingdao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pollutant yield amount, densities and spatial aggregation(Getis-Ord indexes) among the land-b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and total nitrogen(TN) yield from Qingdao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pollutant yield amount, densities and spatial aggregation(Getis-Ord indexes) among the land-based pollutant source regions(PSRs) entering the three sub-seas(i.e. the Jiaozhou Bay(JZB), other coastal area in the Yellow Sea(OCAYS) and Laizhou Bay(LZB), respectively). Industrial composition of the loads are also studied by comparing pollutant yield among the sources of agriculture, rural domesticity, industry, urban domesticity and service, and calcul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D and TN yield from Qingdao are extremely unbalanced. The JZB, with less than 3% of the total coastal sea area of Qingdao, received 62% COD load and 65% TN yield from Qingdao, while the OCAYS, with more than 97% area, only received 23% COD and 20% TN, which consist with the much worsen water quality of JZB than that of OCAY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COD and TN loads in the PSRs entering JZB and the OCAYS was similar. The 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sources with high pollution intensity account for more than 80%, while the industrial and service sources with low pollution intensity account for less than 20%. While Gini coefficients, COD 0.81 and TN 0.84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imbalance' threshold of 0.4, show the uneve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Qingdao.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fu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based pollution total amount control at the PS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dao land-based pollutANT pollutANT YIELD pollution intens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5-2009年的数据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青 赵景兰 包艳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首先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出与污染排放量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回归方法分析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之后针对各地区不同工业内部格局,计算相应的污染治理努力程度。研究表明:环... 本文首先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出与污染排放量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回归方法分析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之后针对各地区不同工业内部格局,计算相应的污染治理努力程度。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各产业产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影响着环境污染,工业产业是污染排放的最大因素;污染控制总量不能直接评价一个地区污染治理努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强度 污染治理强度 产业结构优化率 产业结构升级率
下载PDF
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丁镭 夏会会 +1 位作者 师懿 程胜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6,共9页
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作用的关系研究,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35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并引入污染密集型产业,在Tapio脱钩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 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作用的关系研究,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35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并引入污染密集型产业,在Tapio脱钩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演变与环境变化(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废3个污染物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布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污染排放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②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存在向低环境污染特征发展的趋势,受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的影响,呈现出东部地区低、中西部地区高的空间分布特征;③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的结构特征受工业废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除上海、江苏、安徽、四川地区工业废水持续向低环境污染排放特征发展外,其他地区均呈现出增减反复变动的趋势。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中,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需注重产业整体的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需做好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依托技术水平的进步,寻求绿色环保产业的更新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工业结构 环境效应 脱钩分析模型 污染密集型产业
下载PDF
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17年的区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钰 臧传琴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5期64-71,共8页
近年来,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节工具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政府主导的环境规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目标在于减少企业经济活动导致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有利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并有助于缓解信贷风险。但不同地区在执行环境规... 近年来,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节工具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政府主导的环境规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目标在于减少企业经济活动导致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有利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并有助于缓解信贷风险。但不同地区在执行环境规制标准时存在"逐底竞赛"的现象。论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检验了环境规制背景下绿色金融在引导污染密集型产业升级方面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发现: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明显存在区域差异;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分工优势清晰;东、中、西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高,但不同区域产业带动值存在明显差别。绿色金融在东部地区可以更显著地提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高级化进程,环境规制和外部经济刺激的互补性在东部地区能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但环境规制对中西部地区污染型产业升级起到了负向的"挤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规制 污染密集型产业 区位商 产业带动值
下载PDF
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粘性吗?--基于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的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伟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64,共10页
构建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剖析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并基于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视角解析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构建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剖析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并基于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视角解析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滞缓或转移粘性特征;新经济地理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的"极化效应"和产业集群的"锁定效应",经济政策因素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开放政策的"市场接近效应"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倒逼效应";产业集聚指数、交通运输条件、对外开放度均是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滞缓的原因,环境规制政策在初期延缓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在达到一定水平后也会迫使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转移粘性 新经济地理 经济政策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中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左扬尚瑜 晁恒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6,127,共10页
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不仅受环境规制和传统区位因素影响,行业差异更是增加了其空间转移轨迹的复杂性。文章在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和地理探测器对我国2001-2016年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及其影响因... 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不仅受环境规制和传统区位因素影响,行业差异更是增加了其空间转移轨迹的复杂性。文章在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和地理探测器对我国2001-2016年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总体呈现东部迁出、中部过渡、西部迁入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雁行发展模式";(2)在经济地带内部,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呈现由传统优势省份向环境规制水平较低的周边省份转移的趋势;(3)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化特征;(4)影响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因子影响力由大到小为:环境规制、经济外向度、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要素成本,各因子影响力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但交互作用均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制造业 偏离-份额法 产业转移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重点行业企业的重点源强评估方法体系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赵美姿 封雪 +1 位作者 赵吉睿 李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8,共12页
基于已构建的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估模型,根据已掌握的天津市场地污染排放情况,选择了来自天津市五个重点行业(石化、农药、涂料、炼钢、电镀)的共25家代表性企业,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测试。通过评估方法对逐家企业进行优控污... 基于已构建的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估模型,根据已掌握的天津市场地污染排放情况,选择了来自天津市五个重点行业(石化、农药、涂料、炼钢、电镀)的共25家代表性企业,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测试。通过评估方法对逐家企业进行优控污染物分析,随后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将测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排放强度评估模型在不同行业的适用性,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测算结果表明,24家企业属于中强度排放,1家石化行业企业属于较高强度排放,测算结果与各企业风险筛查得分、优控污染物实测占标率的比对结果也具有整体一致性,个别企业存在出入,但情况基本吻合,总体在误差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可为场地污染源排放强度评估测算提供参考,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行业企业 排放强度 优控污染物 评估方法体系
下载PDF
Have Industrial Robots Improved Pollution Reduction?A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被引量:1
10
作者 Huzhou Zhu Bin Sang +1 位作者 Chunyuan Zhang Lin Guo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3年第4期153-172,共20页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dustrial robots have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integrated the adoption of robot technology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into Melitz's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This showed 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dustrial robots have improv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integrated the adoption of robot technology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into Melitz's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This showed that using robots in production can lower firms'pollution intensity by increasing their abatement investments,and this reduction effect is greater for higher polluting firms and those subject to weaker lo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Thes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were then confirmed through a series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Bartik instrument regressions,with multiple robustness checks as well as heterogeneity and mechanism analyses.This paper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It shows that in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is necessary for policymakers to shift from pollution control to technical support fo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fi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robots pollution intensity
原文传递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企业污染减排?——基于行业关联角度的分析
11
作者 潘昌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共20页
外商投资对于推动中国产业链清洁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从行业关联的角度考察外资进入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不仅降低... 外商投资对于推动中国产业链清洁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从行业关联的角度考察外资进入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不仅降低了同行业企业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降低了上下游企业污染排放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行业内外资进入通过提升同行业企业末端处理水平实现企业污染减排;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通过改善上游企业能源结构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外资进入及其前后向关联效应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产品创新从而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污染密集度、非国有企业,外资进入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明显。拓展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可以通过行业关联效应降低上下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理论,为外资引进稳中提质与实现“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污染减排 行业关联 溢出效应 能源结构 污染密集度
下载PDF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2
12
作者 仇方道 蒋涛 +1 位作者 张纯敏 单勇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9-796,共8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 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该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江苏省依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呈现以苏锡常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下降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并显示出"扩散-集聚-扩散"的空间演化趋势,苏北地区正在成为苏南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发展阶段和实际利用外资是江苏省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因素,实际利用外资是实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江苏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是驱动污染密集型产业由苏南、苏中向苏北转移的主要因素;政府调控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应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改善政府调控、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空间转移 江苏省
下载PDF
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业污染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帆 周沂 贺灿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以规模经济角度入手,从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到由产业组织、产业所有权以及行为特征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分析影响产业污染排放特征的因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两位数制造业层面的SO_2、粉尘、污水排放为例,通过分析污染排... 以规模经济角度入手,从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到由产业组织、产业所有权以及行为特征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分析影响产业污染排放特征的因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两位数制造业层面的SO_2、粉尘、污水排放为例,通过分析污染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和产业分布特征,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年鉴》行业污染数据,建立2005—2009年产业层面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以及空间组织与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关系。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的行业,污染排放强度越高。对所有权变量的回归显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越高,SO_2、烟尘排放强度越低;私营企业、外商独资行业集中度越高,SO_2、烟尘排放强度越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产业污染受到市场化影响,需要提升企业污染的环境监管制度和力度,并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污染治理与排污设施建设完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组织 污染排放强度
下载PDF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变化趋势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李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格、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衡量产业污染密集程度的方法,识别出我国工业行业中主要的三大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三大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并进一...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格、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衡量产业污染密集程度的方法,识别出我国工业行业中主要的三大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三大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状况。整体而言,1997~2007年间东部地区一直是水、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电力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自2001年以来呈现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2006年开始向中部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区域分布 产业转移
下载PDF
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97
15
作者 豆建民 沈艳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02,共7页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后,中部地区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在产业的区际转移过程中,究竟有没有伴随着污...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后,中部地区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在产业的区际转移过程中,究竟有没有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因此,在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引起的国家之间污染转移的污染避难所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我国国内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Becker和Henderson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以及重污染行业产值的全国占比等指标,利用我国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个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情况,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这种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污染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4年后,也就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各种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污染密集型行业向中部地区的转入,造成了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向中部地区的转入。文章最后对中部地区在实施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污染密集型产业 污染转移
下载PDF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苏丹 王治江 +2 位作者 王彤 白琳 刘兰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0,共6页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为0.4411,低于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单元各有3个,其中浑河中游单元的评价值最低,只有平均水平的11.74%;辽河上游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值最高,是平均水平的1.8倍,更是浑河中游的15.6倍。然后,以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最低值作为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单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最后,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辽河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单元分布,指出了各单元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单元差异 污染贡献率 重污染行业 控制重点
下载PDF
中国绿色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选择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博琼 王晓兵 +1 位作者 杨军 赵启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政府对绿色发展日益重视,并将其设定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然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起到重要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全球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政府对绿色发展日益重视,并将其设定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然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起到重要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和FDI的快速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包括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SO2等却基本上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这一关联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污染转移问题,引发人们对于"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否存在的担忧。尽管公认跨国公司的环境业绩一般会比本土企业做得更好,但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长期和总量的增长是否会对我国环境产生影响,是否会带来更多的污染避难所现象?就这个问题,目前研究都以实证或案例分析为主,尚缺乏贸易理论角度的分析。本文创新的将FDI理论与贸易污染转移理论模型相结合,推导出FDI污染转移模型,得到结论认为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垂直型FDI的确会集中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为了验证该理论模型,本文使用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相比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确集中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制革与毛皮鞣制业、造纸业等重度污染行业,这与我国的绿色发展路径是相悖的。因此,我们建议我国需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政策,在行业层次设定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企业的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FDI) 产业结构 污染密集行业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及其对污染排放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邹辉 段学军 +1 位作者 赵海霞 王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10,共8页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污染密集型产业与污染排放在区域内整体呈现出扩散的过程与态势,总体表现为区域...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长三角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工业污染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污染密集型产业与污染排放在区域内整体呈现出扩散的过程与态势,总体表现为区域核心城市向非核心城市扩散的过程;行业及污染要素存在差异性,石油行业分布最为集聚,非金属行业反之;COD排放最为集中,烟尘排放最为分散.2)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与污染排放格局基本吻合,主要分布于沪宁沿线、杭州宁波一带,产业与污染份额增加的城市为苏州、宁波、南通等.3)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对污染排放格局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生产技术与政策规制差异.提升清洁生产和加强环境管制等政策是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协调与双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污染排放 空间演变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长青 姚萍 童文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对污染密集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污染密集产业可持续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①私营企业在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总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最大,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因此其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最大;国有企业在竞争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投资较少、新产品产值较小,但其在垄断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研发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很大,虽然效率一般,但总体来说贡献较大。外商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介于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规模不算很大,但其研发效率远高于国内企业,因此他们的贡献不容忽视。集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都远小于其他各类型企业,研发效率相对较低,仅高于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大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存在技术效率的相对进步,反映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存在技术追赶效应;外资企业在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效率相对不变,继续维持相对优势地位;私营企业在5个产业中存在技术相对衰退、5个产业技术效率相对不变;港澳台企业在所有污染密集产业中都存在技术效率相对衰退,这反映了港澳台企业的技术优势正逐步丧失。③在所有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各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强,存在相对的技术衰退,未能赶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基于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污染监察力度,加大政府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科研投入,积极鼓励各类型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所有制 技术创新 Maluquist指数
下载PDF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红岩 王静 +1 位作者 秦志琴 董威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45,共5页
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 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其转移方向为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经济外向度、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经济发展状况、产权制度对其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