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BC_2F_2 Popul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Its F_(2:3) Population in Popcorn 被引量:3
1
作者 LI Yu-ling DONG Yong-bin NIU Su-zhen CUI Dang-q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7-143,共7页
Normal corn germplasm can be used to improve popcorn (Zea mays L.) through 1-2 backcrosses with popcorn as recurrent parents.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rived lines from popcorn × dent or flint corn crosses p... Normal corn germplasm can be used to improve popcorn (Zea mays L.) through 1-2 backcrosses with popcorn as recurrent parents.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rived lines from popcorn × dent or flint corn crosses play a determinant role in popcorn breeding. Advanced backcross QTL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QTL identification and plant breeding. 220 selected BC2F2 families developed from a cross between Dan 232, a dent corn inbred line, and N04, an elite popcorn inbred line, were evaluated for three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popping volume, flake size, and popping rate, under tw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ing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a total of 10 significant QTLs were detected, and of these, 2 to 4 QTLs were identified for each trait. Six QTLs had favorable alleles contributed by Dan 232. Comparison with the 15 QTLs detected in the F2:3 families showed that 3 QTLs were the same in both populations. The QTLs should be redetected in generations developed through severe selection. Improved N04 and near isogenic lines could be developed from this BC2F2 population through selfing or another 1 to 2 backcrosses with N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l. popcorn BC2F2 popu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popp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利用相同来源F_(2:3)和BC_2S_1群体定位玉米生育期QTL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玉玲 李学慧 +5 位作者 董永彬 牛素贞 刘艳阳 王延召 魏蒙关 崔党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共6页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和220个Bc2S1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生育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用F2:3群体共检测到4个抽雄期QTL、6个吐丝期...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和220个Bc2S1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4个生育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利用F2:3群体共检测到4个抽雄期QTL、6个吐丝期QTL和3个散粉期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7%~18.4%,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28.9%~50.3%,11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丹232,其余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生育期较短的亲本N04;BC2S。群体检测到8个与4个生育期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11.6%,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13.2%~18.5%,增效基因来自两个亲本的QTL为3个和5个。两类群体检测出QTL的数目、位置、效应和贡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BC2S1群体抽样选择所引起的群体结构差异,F2:3群体显示出较高的QTL检测能力,但回交育种过程中应慎重依据F2:3群体QTL定位结果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玉米 爆裂玉米 F2:3群体 BC2S1群体 生育期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QTL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玉玲 董永彬 +3 位作者 崔党群 牛素贞 王延召 余永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法对F2﹕3群体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膨爆特性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构建的爆裂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3个标记,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3cM。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效应不等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8个爆花率QTL,17个膨化体积QTL和21个膨化倍数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4%~28.0%,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65.8%~96.6%,基因的作用方式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1、4、20和1、5、1、22,超显性在膨爆特性的遗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结论】与以往膨爆特性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倍体胚乳模型对显性效应的细分和对显性效应较小QTL的显性效应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三倍体胚乳 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
下载PDF
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东雪 王玥 +2 位作者 陈琪玉 王宇琪 赵仁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0-1296,共7页
为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甜玉米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长、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粗、百粒重、茎粗呈负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参考这... 为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甜玉米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长、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粗、百粒重、茎粗呈负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参考这些性状来选择含糖量高的甜玉米。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和含糖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此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通径系数顺序为穗长>株高>轴重>穗位>单穗重>穗粗>茎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轴粗>秃尖长>皮渣率。本研究为今后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 含糖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The Comparison of Sugar Components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 and Normal Corn 被引量:1
5
作者 LIU Peng, HU Chang-hao, DONG Shu-ting, WANG Kong-jun and ZHANG Ji-wangCollege of Agronomy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The sugar components and their dynamic var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Zea mays L. seccharata Sturt)and normal corn (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 were compared. There are WSP (water-soluble polysaccha... The sugar components and their dynamic var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Zea mays L. seccharata Sturt)and normal corn (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 were compared. There are WSP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mannitol and sorbitol in both sweet corn and normal corn, but no maltose. Two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D. P. N) were detected in the sweet corn; only one of them was detected in the normal corn 2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s,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TSS)in sweet corn increased, but in normal corn it decreased.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WSP, sucrose, glucose, fructose, mannitol and sorbitol in sweet and normal corn grains are different. The contents of sugar components in the sweet corn grains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rn. Sweet corn accumulates less starch than normal c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corn(Zeo mays l. seccharata sturt) Normal corn(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 Grain Sugar component HPlC
下载PDF
甜质型和普通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组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鹏 胡昌浩 +2 位作者 董树亭 王空军 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4-769,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分析了甜质型 (ZeamaysL .SeccharataSturt)和普通型玉米 (ZeamaysL .IndentataSturt)籽粒中糖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籽粒发育初期 (授粉后 10d) ,2类型间糖组分差异不显著 ,均含有水溶性多糖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分析了甜质型 (ZeamaysL .SeccharataSturt)和普通型玉米 (ZeamaysL .IndentataSturt)籽粒中糖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籽粒发育初期 (授粉后 10d) ,2类型间糖组分差异不显著 ,均含有水溶性多糖 (WSP)、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甘露醇 ;授粉 2 0d后 ,甜质型玉米能积累 2种聚合度不同的WSP(其保留时间分别为 5 .2 8和 5 .98min) ,而普通型玉米仅有其中的 1种 (保留时间为 5 .98min) ;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未测得麦芽糖。甜质型玉米随籽粒发育其可溶性总糖 (TSS)含量增加 ,而普通型玉米的含量降低 ,其中WSP、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山梨醇在 2类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不同。甜质型玉米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较普通型玉米少 ,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随籽粒发育而降低 ,支链淀粉含量则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质型 普通型 玉米 籽粒发育 糖组分 高效液相色谱 动态变化规律
下载PDF
4种填闲作物对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金龙 阮维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49-1854,共6页
通过夏季填闲的方式来解决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相关研究在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方面还没有开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填闲作物(毛苕子、苏丹草、甜玉米和苋菜)对天津地区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 通过夏季填闲的方式来解决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相关研究在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方面还没有开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填闲作物(毛苕子、苏丹草、甜玉米和苋菜)对天津地区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土壤相比,4种填闲作物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分和N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P<0.05);毛苕子、甜玉米和苋菜能显著增大土壤K+/Na+的比值;高种植密度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为突出;4种填闲作物相比,毛苕子对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最佳。既为改良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实践参考,也为延长设施土壤使用年限,促进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填闲作物 毛苕子 苏丹草 甜玉米 苋菜
下载PDF
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及其田间成苗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光武 王建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8,共5页
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检测18种基因型甜玉米种子活力状况的结果表明:不同甜玉米种子基因型间的活力差异显著,但均以品种京科甜116较佳。用电导率、糖含量、脱氢酶活性、醛含量、穿纸和老化发芽率均可评估田间出苗率,且前三者还可评估出苗速... 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检测18种基因型甜玉米种子活力状况的结果表明:不同甜玉米种子基因型间的活力差异显著,但均以品种京科甜116较佳。用电导率、糖含量、脱氢酶活性、醛含量、穿纸和老化发芽率均可评估田间出苗率,且前三者还可评估出苗速度,尤以电导率最佳。建立回归方程可对田间成苗能力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种子活力 田间成苗能力 评估 种子活力测定 田间条件 能力 成苗 脱氢酶活性 田间出苗率
下载PDF
吉林爆玉米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乔春贵 王玉兰 +4 位作者 王庆钰 赵仁贵 孔繁甲 张云万 顾广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0-23,共4页
根据吉林省80个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又估算了这80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67个杂交组合F_1代小区产量、爆粒率和膨胀倍数的杂种优势。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F_1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呈... 根据吉林省80个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又估算了这80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67个杂交组合F_1代小区产量、爆粒率和膨胀倍数的杂种优势。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F_1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而F_1代品质特性爆粒率和膨胀倍数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亲本间数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差异——遗传距离来预测吉林省爆玉米杂种一代的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玉米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玉米
下载PDF
爆裂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粒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海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307-308,共2页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d和20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营养品质 膨爆品质 淀粉粒
下载PDF
甜玉米苞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萍 谢富贵 +3 位作者 冯迪南 宫捷 冯发强 宫庆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2-17,共6页
以30份甜玉米(Zea mays L. sacharata Sturt)自交系及其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9个苞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苞叶宽外,所有性状的组合间均方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多数性... 以30份甜玉米(Zea mays L. sacharata Sturt)自交系及其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9个苞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苞叶宽外,所有性状的组合间均方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加性方差占比大于显性方差占比,所有性状的误差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亲本的农艺性状和苞叶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值进行了预测,亲本M06的多数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正效应,组合M06×S85的多数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正效应;相关分析发现鲜穗重分别与净穗重、穗上叶片数、穗位叶宽、苞叶干重、苞叶总面积和苞叶平均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净穗重分别与穗位叶宽和苞叶平均宽呈显著正相关,穗位叶长和苞叶总面积、穗位叶宽与苞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zea mays l. sacharata sturt) 苞叶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模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种甜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玉尧 许文天 +2 位作者 胡小文 徐磊 刘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1-506,共6页
本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幼胚大小、培养基类型及培养基添加物对2种甜玉米(2-105和2-118)自交系幼胚愈伤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培养基类型、幼胚大小及不同浓度脯氨酸和2,4-D处理对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影响差... 本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幼胚大小、培养基类型及培养基添加物对2种甜玉米(2-105和2-118)自交系幼胚愈伤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培养基类型、幼胚大小及不同浓度脯氨酸和2,4-D处理对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影响差异均显著。2种基因型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且2-118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显著高于2-105。幼胚在1.5~2.0 mm时,2-105和2-118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均最高,分别在77%和51%以上。2-105和2-118在脯氨酸浓度分别为650 mg/L、750 mg/L时幼胚的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2个水平。2种基因型在2.5 mg/L的2,4-D诱导下愈伤及胚性愈伤诱导率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水平。本研究获得了2种甜玉米自交系的再生体系,为甜玉米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 幼胚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