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探讨
1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以功能失调为主;血分统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兼有更加严重的功能失调。外感热病重症转化病机包括热盛动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化源欲绝、少阴寒化及正气外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共性病机 传变机制 卫气郁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立足《内经》与《伤寒论》,再探扶正祛邪治则 被引量:28
2
作者 江丹 林明欣 +1 位作者 李红 朱章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67-268,共2页
中医学之理法有千变,方药有万化,然医道虽繁,约之"邪正"而已,故临证之时,论治之际宜执简驭繁,以"邪正"为导向,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此乃执两端而驭全盘之准绳。邪正内涵阐发于《内经》,扶正祛邪治则落实... 中医学之理法有千变,方药有万化,然医道虽繁,约之"邪正"而已,故临证之时,论治之际宜执简驭繁,以"邪正"为导向,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此乃执两端而驭全盘之准绳。邪正内涵阐发于《内经》,扶正祛邪治则落实于《伤寒论》,扶正祛邪精蕴继承于后世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伤寒论》经方煎煮工艺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娜娜 吴思平 +2 位作者 周泽琴 胡梁及 朱盛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 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经方 汤剂 煎煮工艺
下载PDF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国骏 刘恩顺 +1 位作者 王东强 刘春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99-300,共2页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肺肠相关 肺病及肠 肠病及肺
下载PDF
《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6-908,共3页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 对《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进行了整理研究,分析了影响煎煮工艺的一些因素如药物的加工炮制、煎药用水、浸泡、煎煮次数、特殊煎煮法及加水量、煎取量、煎煮时间,并与现代汤剂煎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伤寒论》中汤剂的煎煮法可以为现代汤剂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使汤剂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满足大规模煎药要求的同时保证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煎煮工艺 影响因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致重 刘颖恒 +1 位作者 黎家恒 唐德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 ,《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 ,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 ;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 ,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 ,其本质是相通的 ,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 ,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体系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35,共3页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则结合相关实物测量值确定其用量,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据现有文献可以计算出剂量的88首汤剂的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有63首方加水量(mL)/剂量(g)的值在5~10,约占71.6%;并探讨了影响加水量的其他因素;结合现代煎药特点,认为《伤寒论》中煎药方法在现今条件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剂量 煎煮
下载PDF
六经便秘证治辨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启鸿 张凯玲 蔡华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36-2239,2247,共5页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便秘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便秘 六经
下载PDF
《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9-21,共3页
分析《伤寒论》方药计量的继承与发展过程,认为《伤寒论》方药剂量以重量单位为主,其中"两""钱""分"各有不同含义。
关键词 《伤寒论》 计量 重量单位
下载PDF
从药到方—《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方证辨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思毅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 神农本草经 方证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85-887,共3页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服药情况决定;该研究结果可以给现代煎药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汤剂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煮取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立足《伤寒论》,浅探医《易》同源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蕊 林明欣 +2 位作者 赵彩燕 朱章志 吕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q... 《周易》融天道、地道、人道于一身,而中医学以天地人合一为医魂,阴阳五行理论虽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伤寒论》上秉《周易》神韵,下合《内经》心法,立足"四逆汤浅析"、"六经辨证"及"仲景自序"可管窥医《易》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周易 医易同源
下载PDF
仲景方中芍药药对辨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东 梁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896-1897,共2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运用芍药广泛灵活,通过辨证,与其它药物巧妙配伍,在临床上发挥多种效用。扼要论述芍药药对在仲景方中的运用,为临床灵活运用芍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对 芍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3 位作者 黄涛 韩彬 王广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 汉末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时期,有清通简要、得意忘言、务实求真等时代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仙之风对医学的影响。从思想嬗变的角度,对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行文风格、方法原则、学术思想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时代背景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思想嬗变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伤寒论》脾胃学说钩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合国 劳绍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6-17,共2页
《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从六经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多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立法、组方、用药、服法应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可测知疾病的... 《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从六经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多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立法、组方、用药、服法应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可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药后饮热粥、禁生冷和久病的调、补、和、清之法均意在顾护和恢复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脾胃学说 病因病机
下载PDF
罗陆一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卫斌 罗陆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787,共3页
从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施治,典型病案,体会4个方面对罗陆一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进行了论述。罗陆一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其根本在肾,主要病机为心、脾、肾阳气虚弱,以肾虚为根,在阳虚的基础上可有不... 从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施治,典型病案,体会4个方面对罗陆一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进行了论述。罗陆一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其根本在肾,主要病机为心、脾、肾阳气虚弱,以肾虚为根,在阳虚的基础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痰阻、寒凝等之标证,据此制定了"温通心肾"的治疗大法,以"伤寒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名老中医经验 罗陆一 伤寒方
下载PDF
探析《伤寒论》以“四逆”命名的治厥方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勤 汪红 顾武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 着重讨论《伤寒论》以“四肢逆冷”为主症 ,以“四逆”命名的三类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学作用。认为各证的病因病机虽不同 ,但本质均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亦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故通过回阳救逆、行气透郁、养血温经三种不同治疗 ,最终均达到恢复阴阳之气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四逆方 治厥方 证治特点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伤寒论》问诊成就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焦锟 石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43-44,共2页
《伤寒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方书之祖",但其问诊造诣多被忽视。研究发现,《伤寒论》在问诊方面有较高成就,主要表现在彰显问诊地位,初步建立问诊体系,揭示问诊对辨病辨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
关键词 《伤寒论》 问诊 研究
下载PDF
《伤寒论》运用桂枝(肉桂)之道浅解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波 姜良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68,共3页
《伤寒论》运用桂枝(肉桂)之道,为后世圭臬。仲景通过桂枝(肉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及药物剂量的变化,体现桂枝(肉桂)具有"解肌温卫、温振心阳、温中补虚、温阳化气行水、温阳化饮、温通血脉、温经通络、温阳下气、定悸、散寒开结利... 《伤寒论》运用桂枝(肉桂)之道,为后世圭臬。仲景通过桂枝(肉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及药物剂量的变化,体现桂枝(肉桂)具有"解肌温卫、温振心阳、温中补虚、温阳化气行水、温阳化饮、温通血脉、温经通络、温阳下气、定悸、散寒开结利咽"诸功。若能参悟仲景运用桂枝诸方证,自能全面掌握桂枝(肉桂)应用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肉桂 配伍 剂量
下载PDF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华珠 刘启鸿 吴菲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34-837,共4页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下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