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机械降神的人民制宪权——陈端洪教授制宪权理论的内在困境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68,156-157,共10页
陈端洪教授的人民主权—制宪权学说是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政治宪法学中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所要反对的是追求建构一个形式性、中立化的法秩序的规范宪法学。在其看来,要真正理解宪法就必须追溯到其背后的政治意志,而这种政治意志的正... 陈端洪教授的人民主权—制宪权学说是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政治宪法学中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所要反对的是追求建构一个形式性、中立化的法秩序的规范宪法学。在其看来,要真正理解宪法就必须追溯到其背后的政治意志,而这种政治意志的正当性最终由人民的主权—制宪权所保证。但问题在于,陈先生过于经验化地理解了人民主权—制宪权理论中人民的概念,为了解释现实中人民没有参与立宪的事实,其援引了洛克与施米特的默示同意理论,而这就使得这种人民主权—制宪权理论成为了一种机械降神,即一种可以为任何政治行为进行事后论证的理论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制宪权 政治宪法学 默示同意
下载PDF
模拟投票1824年在美国出现的制度前提与历史语境
2
作者 张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说明《哈里斯堡宾州人报》模拟投票的"新闻趣味解释"未尽合理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两个问题:作为现代民调的先驱,模拟投票为何诞生在美国?为何又只能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认为:1787年《宪法》确立了"人民同意"在宪政... 在说明《哈里斯堡宾州人报》模拟投票的"新闻趣味解释"未尽合理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两个问题:作为现代民调的先驱,模拟投票为何诞生在美国?为何又只能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认为:1787年《宪法》确立了"人民同意"在宪政体制中的核心地位,为模拟投票的出现提供了制度前提,转型中的"杰克逊民主"则赋予模拟投票以具体的历史语境:投票权的扩大促使票数计量成为主要的政治资源;党团核心干部会议的瓦解刺激了政治家、记者和民意观察家们模拟投票的需要;新型政治家则力图使得模拟投票成为象征性数字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投票 人民同意 “杰克逊民主” 《哈里斯堡宾州人报》
下载PDF
对“手术同意书”写作的人文思考
3
作者 鄢明定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S1期102-104,共3页
手术同意书,是目前我国医院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的一种法定医疗文书,它的实行,一度引起人们的众多议论。许多人认为,这类文书大都过分强调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医院和医生却缺乏有效约束。现代人文关怀,主张一切为了人,一切服... 手术同意书,是目前我国医院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的一种法定医疗文书,它的实行,一度引起人们的众多议论。许多人认为,这类文书大都过分强调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医院和医生却缺乏有效约束。现代人文关怀,主张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手术同意书"的写作,应当站在高度珍视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的角度,更全面、真实而通俗地告知有关情况,从而更好地体现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与义务,使其中内容更公平、公正和完善,也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同意书 人文关怀 全面 通俗 真实
下载PDF
人民主权是一种法权结构与公民行动 被引量:9
4
作者 翟志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2,共8页
革命意味着人民的出场,而立宪则意味着人民的隐退,由此决定建国这一历程是人民主权这一动力机制与宪政这一秩序机制的奇妙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展现出并进一步强化了两种不同的革命、立宪与建国传统,从而揭示出两种传统背后... 革命意味着人民的出场,而立宪则意味着人民的隐退,由此决定建国这一历程是人民主权这一动力机制与宪政这一秩序机制的奇妙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展现出并进一步强化了两种不同的革命、立宪与建国传统,从而揭示出两种传统背后隐含的人民主权的不同观念结构,具体表现在人民的实体说和拟制说、人民主权的公意基础和同意基础以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三组对比关系中。两种不同的人民主权的历史传统和观念结构,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政法蕴涵,并最终表明人民主权本质上是一种法权结构与公民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公意 同意
原文传递
人民同意与人民主权--西方近代以来两种民主理论传统的区别、困境与误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德普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共8页
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民主理论传统,一是民主主义传统,二是自由主义传统。前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后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同意原则。学界对这两种原则存在诸多误解,如把人民主权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民主原则,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人民... 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民主理论传统,一是民主主义传统,二是自由主义传统。前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后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同意原则。学界对这两种原则存在诸多误解,如把人民主权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民主原则,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人民同意原则混淆在一起,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理解为西方政治的现实等。实际上,这两种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体现的是统治的民主,即人民直接掌握立法权,后者体现的是被统治的民主,即最高权力掌握在代议机构手中。二者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困境,其中人民主权的困境使其在西方政治中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即公民对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仍可能具有克服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潜力。当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主主义的民主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同意 人民主权 自由主义 民主主义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同意”与“公意”之辨——论实现人民主权的两种原则的区别、困境及融贯 被引量:1
6
作者 孟锐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108,共10页
同意原则和公意原则是实现人民主权的两种不同原则。以同意原则为前提的人民主权是把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终极来源,肯定了“权力”为人民所有和所赋。把符合公意作为实现人民主权的理想诉求,强调政治权力为公器,政治权力的使用要为民所... 同意原则和公意原则是实现人民主权的两种不同原则。以同意原则为前提的人民主权是把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终极来源,肯定了“权力”为人民所有和所赋。把符合公意作为实现人民主权的理想诉求,强调政治权力为公器,政治权力的使用要为民所用、为民所谋,要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为根本目的。同意原则与公意原则的矛盾体现为权力的来源归属与权力行使的实践效果之间的矛盾。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只有把同意原则和公意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协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基本善与共同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意原则 公意原则 人民主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