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AFLP和SSR标记构建美洲黑杨×青杨遗传图谱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张香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以美洲黑杨×青杨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连锁图共有19个较大的连锁群,16个二联体(Doublets),7个三联体(Triplets)和5个较小的连锁群。19个较大的连锁群上包括356个AFLP标记和12个SSR标记,总图距为... 以美洲黑杨×青杨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连锁图共有19个较大的连锁群,16个二联体(Doublets),7个三联体(Triplets)和5个较小的连锁群。19个较大的连锁群上包括356个AFLP标记和12个SSR标记,总图距为3382 4cM,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9 69cM。估计基因组长度为2607~3319cM,平均为3042cM,同时采用Lander和Bishop的方法计算期望基因组覆盖度,平均值分别为96 7%和98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AFLp SSR 遗传图谱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欧美杨Pnd-WRKY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牛春阳 李丹蕾 +5 位作者 王峰 陈俏丽 邹莉 王志英 张瑞芝 王博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为探究欧美杂交杨转录调控因子Pnd-WRKY3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生理小种侵染欧美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后不同时间点的具体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nd-WRKY3基因CDS区克隆,... 为探究欧美杂交杨转录调控因子Pnd-WRKY3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生理小种侵染欧美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后不同时间点的具体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nd-WRKY3基因CDS区克隆,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nd-WRKY3调控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Q-PCR研究PndWRKY3基因抗锈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nd-WRKY3基因蛋白编码区全长1 779 bp,预测具有W盒的靶基因49条,其中杨树动力蛋白表达量与Pnd-WRKY3基因表达量正相关。Q-PCR结果表明,锈菌菌丝生长期及生物量大量增长时期,Pnd-WRKY3基因表达量上调。在锈菌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形成夏孢子时,Pnd-WRKY3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 转录因子 欧美杂交杨 落叶松-杨栅锈菌
下载PDF
Comparing growth and fine root distribution in monocultures and mixed plantations of hybrid poplar and spruce 被引量:2
3
作者 Lahcen Benomar Annie DesRochers Guy R. Larocqu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47-254,共8页
Disease prevention,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re al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interest in mixed plan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early g... Disease prevention, biodiversity,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re al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interest in mixed plan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early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two hybrid poplar clones, P. balsamifera x trichocarpa (PBT) and P. maximowiczii x balsamifera (PMB), one improved family of Norway spruce (Picea glauca (PA)) and one improved family of white spruce (Picea abies (PG)) growing under different spacings in monocultures and mixed plots. The plan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in 2003 in Abitibi-Témiscamingue, Quebec, Canada, in a split plot design with spacing as the whole plot factor (1 × 1 m, 3 × 3 m and 5 × 5 m) and mixture treatments as subplot factor (pure: PBT, PMB, PA and PG, and 1:1 mixture PBT:PA, PBT:PG, PMB:PA and PMB:PG). Results showed a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hybrid poplar-spruce mixture on diameter growth for hybrid poplar clones, but not for the 5 × 5 m spacing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young age of the plantations. Diameter growth of the spruces decreased in mixed plantings in the 1 × 1 m, while their height growth increased, resulting in similar aboveground biomass per tree across treatments. Because of the large size differences between spruces and poplars, aboveground biomass in the mixed plantings was generally less than that in pure poplar plots.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for the two spruce families and hybrid poplar clone PMB was greater in mixed plots than in monocultures, while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clone PBT was similar among mixture treatments. Because of its faster growth rate and greater soil resources demands, clone PMB was the only one showing an increase in leaf N with increased spacing between trees. Fine roots density was greater for both hybrid poplars than spruce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s was insensitive to mixtur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ea glauca populus balsamifera × trichocarpa p. maximowiczii × balsamifera MIXED-SpECIES MONOCULTURE SpACING fine root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江锡兵 李博 +3 位作者 张志毅 马开峰 何占国 刘承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天气晴朗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分别呈单峰和倒双峰变化趋势;编号为191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两次峰值均高于165和177,191和177的低值高于165;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相近,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接近光饱和点时上升趋势平缓;191的光饱和点高于165和177,而光补偿点低于165和177,表明191适应光强的能力强于165和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大青杨 杂种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1 位作者 黄烈健 张志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平均标记间距为 9 6 9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检测区间为 2cM条件下检测到 8个与木材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与木材基本密度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2 7 1 %、2 7 1 %、2 5 5 % ,与微纤丝角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1 8 6 % ,与纤维长度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4 8 9% ,与纤维宽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1 7 4 %、2 7 4 %和 4 8 3%。这 8个QTLs遗传作用方式均为超显性 ,其中只有 2个与基本密度关联的QTLs来自于美洲黑杨 ,其余 6个均来自于青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木材性状 QTLS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连锁遗传图谱
下载PDF
mtlD/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樊军锋 韩一凡 +2 位作者 李玲 彭学贤 李嘉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利用叶盘法开展了mtlD gutD双价基因转化美洲黑杨×青杨的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 ,2 8株呈阳性。对其中 5株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及Western杂交 ,有 4株二者均呈阳性 ,证明双价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青杨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耐盐实验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mtlD/gutD双价基因 基因转化 分子检测 耐盐性测定 卡那毒素 耐盐植物 盐域地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不同杨树品种的分枝及与生长和干形的关联 被引量:17
7
作者 董玉峰 姜岳忠 +4 位作者 张明哲 王卫东 秦光华 翟洋 于振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美杨品种平均分枝数量较多、长度较短、角度较大、粗度较细。不同冠层间的分枝性状也有差异,且此差异从树冠下层向上层逐渐变小,其中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总体表现为从树冠上层向下层增大,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分枝性状在不同冠层中的遗传力也不同,呈现出第1轮枝中较强、第2、3轮枝中较弱的规律。相关分析得出分枝数量与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分枝长度和粗度在第1轮和第2轮枝中与生长和干形(胸高形数和每轮枝上部与下部主干的直径差)呈负相关,在第3轮枝中呈正相关。依据测定指标6个供试杨树品种的冠型划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品种 美洲黑杨 欧美杨 分枝特性 生长 干形 关联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F_2代抗杨叶枯病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3 位作者 沈瑞祥 杨旺 归复 王燕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1,将F2代分离与感合作为感病,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为1∶3,说明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是由一对纯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叶枯病 遗传变异 美洲黑杨 青杨F2代 杨树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F_1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及C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火根 黄敏仁 陈道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15,共4页
通过水培生根试验,对12个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及两亲本的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长、主根数、侧根数等生根特性进行了研究。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无性系差异,无性系方差占总方差的14%70%~3966%... 通过水培生根试验,对12个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及两亲本的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长、主根数、侧根数等生根特性进行了研究。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无性系差异,无性系方差占总方差的14%70%~3966%,并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以无性系平均为基准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选择生根能力好的无性系是有效的。所有生根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C效应,C效应方差占总方差的1372%~2081%,在进行早期无性系选择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青杨 生根性状 遗传变异 无性系
下载PDF
C14族R2R3-MYB基因调控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春阳 王峰 +2 位作者 李丹蕾 陈俏丽 张瑞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2,共8页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引起的杨树叶锈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为探究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在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对接种了落叶松-杨栅锈菌E4强致病性生理小种的2种杨树叶片进行症状观察、感病指数判定并对2种杨树C14族共6条R2... 由落叶松-杨栅锈菌引起的杨树叶锈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为探究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在杨树抗锈菌过敏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对接种了落叶松-杨栅锈菌E4强致病性生理小种的2种杨树叶片进行症状观察、感病指数判定并对2种杨树C14族共6条R2R3-MYB基因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接种7 dpi后,弱感病性树种杂交杨叶片产生的夏孢子堆数量显著少于感病树种欧美杨。杂交杨叶片4 dpi开始出现过敏性反应症状,欧美杨未观察到类似症状。表明过敏性反应可有效阻止锈菌夏孢子堆形成,降低杨树感病性。杂交杨与欧美杨R2R3-MYB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预测杨树C14族R2R3-MYB基因为杨树与病原互作过程中调控过敏性反应的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杨树R2R3-MYB基因与过敏性反应的调控机理及杨树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美洲黑杨×毛果杨 欧美杨 落叶松-杨栅锈菌
下载PDF
中华南方常绿杨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规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辜云杰 罗建勋 +1 位作者 曹小军 吴远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对5株11年生的中华南方常绿杨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中华南方常绿杨的年轮宽均值为7.99mm、纤维长宽比均值为67.26、纤维长度均值为0.99mm、纤维宽度均值... 对5株11年生的中华南方常绿杨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中华南方常绿杨的年轮宽均值为7.99mm、纤维长宽比均值为67.26、纤维长度均值为0.99mm、纤维宽度均值为14.90μm,平均壁腔比为0.43、平均壁厚为4.81μm、平均腔径为11.15μm;生长轮宽度前5a呈规律性“大小年”变化、5~8a生长平缓、第9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纤维长度的向变异应属PashinⅢ型,纤维长度呈正态分布;纤维长宽比、细胞壁腔比从髓心向外逐轮增大,在第7年后趋于近似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南方常绿杨 木材纤维 形态特征 径向变异
下载PDF
杨树新品种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影 黄敏仁 +3 位作者 陈道明 许农 卫志明 许智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5期379-385,共7页
从1 个月龄的NL-80106 杨(Populusdeltoides×P. sim onii)无菌苗叶片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纯化后其原生质体产量为4×107/g fr.w t. 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2,4-D 2 m ... 从1 个月龄的NL-80106 杨(Populusdeltoides×P. sim onii)无菌苗叶片分离得到大量原生质体,纯化后其原生质体产量为4×107/g fr.w t. 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2,4-D 2 m g/L、NAA 0.5 m g/L和KT 0.5 m g/L的KM8p 和MS培养基中进行高密度液体浅层培养,渗透势为0.40 m ol/L的KM8p 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最高. 培养第5 天观察到第一次细胞分裂,培养10 d 的分裂频率为4.5% ,12 周内可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小愈伤组织. NL-80106杨叶肉原生质体在富含有机氮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具有较高的分裂频率和植板率.小愈伤组织在gelrite 固化的NLZ1 培养基上增殖生长,3 周后形成4—6 m m 结构紧密的鲜红色愈伤组织,转至NLF分化培养基,分化成苗率为100% . 待芽伸长到3 cm 时,从基部切下转至1/2 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杨树
下载PDF
派间杂种110杨再生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彩霞 沈昕 +1 位作者 王祎宁 陈少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7-291,共5页
The new emerging stems and buds of poplar 110(Populus deltoids×P.maximowiczii cv ’Eridano’)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incubat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hormone combinations.Once the successive and... The new emerging stems and buds of poplar 110(Populus deltoids×P.maximowiczii cv ’Eridano’)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incubat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hormone combinations.Once the successive and rooting 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lection of cultural medium formula,leaves and internodals were excised from tubed-culture planlets and induced to form regenerated plants.The result showed MS+6-BA 0.5 mg·L-1+NAA 0.1 mg·L-1+TDZ 0.02 mg·L-1 was beneficial for leaves to inducing adventitious buds;The proper medium for using internodals as explants was MS+6-BA 0.3 mg·L-1+NAA 0.05 mg·L-1+TDZ 0.02 mg·L-1;while the medium of MS+6-BA 0.3 mg·L-1+NAA 0.1 mg·L-1 was proper to culturing the stronger tubed-planlets.The optimum medium for producing roots was 1/2MS+IBA 0.5 mg·L-1.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cising mode and growth state of leaves and internodals on inducing adventitious was discussed.In vitro vegetative propagation and plant rooting were optimized to establish the high-efficient tissue culture reproduction system of poplar 110,which make it possible for tree breeding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间杂种110杨 组培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南林895杨’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伟博 于娟 +1 位作者 潘惠新 诸葛强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8,共4页
以‘南林895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筛选比较。并利用GUS染色对转化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林895杨’合适的遗传转化体系为:预培养3 d,菌液浓度OD600值为0.8,侵染8 min,... 以‘南林895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筛选比较。并利用GUS染色对转化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林895杨’合适的遗传转化体系为:预培养3 d,菌液浓度OD600值为0.8,侵染8 min,共培养3 d。通过抗性筛选确定卡那霉素在分化阶段的筛选浓度为20 mg/L,在生根阶段的筛选浓度为10 mg/L,头孢霉素浓度为100 mg/L。优化了‘南林895杨’遗传转化体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展杨树的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林895杨’ 遗传转化 体系优化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山葡萄VaCBF3基因转化杨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连荣 王占斌 +3 位作者 尹杰 宋立志 彭儒胜 赵鑫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0-504,共5页
以美洲黑杨‘D189’和辽宁杨为杂交亲本,利用花粉管通道法,经柱头滴注,将携带山葡萄CBF3(VaCBF3)基因的质粒导入杨树中。结果显示:在杂交授粉后,经过目的基因导入,共获得了52株转化后代,经PCR检测,有5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推断目的基... 以美洲黑杨‘D189’和辽宁杨为杂交亲本,利用花粉管通道法,经柱头滴注,将携带山葡萄CBF3(VaCBF3)基因的质粒导入杨树中。结果显示:在杂交授粉后,经过目的基因导入,共获得了52株转化后代,经PCR检测,有5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推断目的基因已导入到杨树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花粉管通道培育抗寒杨树新品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VaCBF3基因 美洲黑杨'D189’ 辽宁杨 花粉管通道法 遗传转化
下载PDF
美洲黑杨×欧美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伟伟 潘惠新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对16个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欧美杨(P.×euramericana)无性系单株进行了树干解析,计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与胸高形数;得到对树高、胸径和材积历年生长的拟合Logistic生长曲线。... 对16个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欧美杨(P.×euramericana)无性系单株进行了树干解析,计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与胸高形数;得到对树高、胸径和材积历年生长的拟合Logistic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无性系748、893和6585干形最好,其胸高形数都在0.6以上;(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用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R^2分别为0.9999、0.9980和0.9956;(3)树高、胸径和材积速生点分别为:第3、4、9年,速生期分别为1~6、1~7、5-13a,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2.75m/a、3.59cm/a和0.081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欧美杨 无性系 生长过程 树干解析
下载PDF
Ⅰ-69杨和毛白杨光合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裴保华 董仕先 祝铁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采用红外线CO_2分析法研究了I-69杨和毛白杨光合速率与光强、CO_2浓度、叶龄等的关系;用改良干重法研究了I-69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和年进程;研究了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单片叶面积变化的年进程。结果表明,I-69杨的光饱和点与毛白杨相近,... 采用红外线CO_2分析法研究了I-69杨和毛白杨光合速率与光强、CO_2浓度、叶龄等的关系;用改良干重法研究了I-69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和年进程;研究了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单片叶面积变化的年进程。结果表明,I-69杨的光饱和点与毛白杨相近,光补偿点高于毛白杨,CO_2补偿点比毛白杨低。I-69杨的净光合速率高,功能叶数量多,功能期长,这些是I-69杨比毛白杨速生的基础。I-69杨在高温、湿润的季节(7、8月)光合日进程仍表现为双峰曲线,说明它对水分亏缺很敏感。I-69杨的光合年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峰期分别出现在6、7月和10月。8月光合速率降低是和单片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降低和比叶重下降有关的。此外,在速生时期矿质和氮素营养缺乏可能是光合速率降低的外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69杨 毛白杨 光合性能
下载PDF
几种木本植物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改萍 彭方仁 汤文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2-44,48,共4页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中为5月上旬最高.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中表现为随生长推移显著下降,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且银杏变化幅度较大.SDS—PAGE电泳表明:叶片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8—13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美洲黑杨的50,32和23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23,19,17和16KD蛋白,银杏59,35,16,14和13KD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16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的49,26,21,15和14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70和22KD蛋白,银杏的58,29,24和23K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美洲黑杨 杂种鹅掌楸 营养贮藏蛋白质 SDS—pAGE
下载PDF
山地杨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汪建亚 蒋祥娥 蔡桁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C00期1-7,共7页
本文以日本王子造纸公司培育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简称DD)与辽杨(P.maximowiczii,简称MM)的杂交品种MD110品系的2a生穗条为材料,以水培萌条的顶芽、叶片、叶柄为外植体,在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时,以芽的生长点为外植体诱导... 本文以日本王子造纸公司培育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简称DD)与辽杨(P.maximowiczii,简称MM)的杂交品种MD110品系的2a生穗条为材料,以水培萌条的顶芽、叶片、叶柄为外植体,在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时,以芽的生长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MS+1.15 mg/L 6-BA+2.5%蔗糖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在愈伤组织的芽分化培养中,在琼脂固体培养基1/2(N)MS+0.30 mg/L6-BA+0.10 mg/L NAA+2.5%蔗糖上,分化率可达94%。在MS+0.20mg/L6-BA+2.5%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芽的分化率也可以达98%。在生根培养中,与萘乙酸相比,吲哚丁酸更有利于生根,且根生长粗壮。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N)MS+0.05 mg/L NAA+2.5%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杨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培养基
下载PDF
南方四季杨不同树龄与基干位置材性性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辜云杰 钟林茂 +1 位作者 罗建勋 曹小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对四川省双流县生长的南方四季杨3,5,8,11年生样木基本材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含量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4个不同取材部位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年龄×... 对四川省双流县生长的南方四季杨3,5,8,11年生样木基本材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含量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4个不同取材部位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年龄×取材部位的交互效应在木材基本密度上差异显著,其余指标不存在年龄×取材部位的交互效应.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及取材部位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1%NaOH抽提物含量从3~8龄呈下降趋势,到11龄略有回升;壁腔比在3~8龄差异不大,而在11龄时,壁腔比有所增加;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随年龄增加呈增大趋势;从树干下部到上部1%NaOH抽提物含量及基本密度呈增长趋势,木材纤维长度呈递减趋势,而壁腔比无明显规律可循,各部位壁腔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四季杨 木材性状 年龄效应 位置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