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理中汤加茯苓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7-1819,共3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茯苓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对照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茯苓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对照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45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30例,有效29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6.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加茯苓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其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茯苓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三附子汤”运用浅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志恒 方宜梅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时,因证属表阳虚,风邪偏盛,风湿之邪相搏在表,治宜速决,故用附子三枚,佐甘草二两以缓其烈性,重用桂枝达四两,以温经通阳,使风湿之邪得阳气蒸发而从外散发。用白术附子汤时,因表阳气虚,湿邪偏盛,故用附子一枚半,并减甘草之量为一两,去前方辛散之桂枝,加白术苦温燥湿,共逐皮间水气,此为因势利导之法。用甘草附子汤时,因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俱盛,但以风邪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风湿同治,方中用附子二枚、炙甘草二两,此为缓兵之计,而用桂枝达四两,以祛在表之风邪,合白术以除在里之湿邪,使风湿之邪从内外分解。从《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附子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用于治疗痹证、少阴病、霍乱、水气、痰饮等证。而究其根本病机不过虚实两端:虚,主要为阳气虚,可涉及肺、脾、心、肾;实,主要是寒湿痹阻,涉及脾及经络。因主治病证不同,"三附子汤"用药、配伍通变化裁十分讲究,匠心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附子 桂枝附子汤 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茯苓药对探微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长柏 陶弘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4期70-71,共2页
张仲景《伤寒论》方剂配伍精巧,立法严谨,单茯苓一味药,便与30味中药相互配伍,组成药对,形成15首方剂,对应不同证型,发挥多种功效,不仅重视茯苓本身功效发挥,通过剂量与配伍变化,达到一药多能效果,茯苓与30余味药味组成药对,对应不同证... 张仲景《伤寒论》方剂配伍精巧,立法严谨,单茯苓一味药,便与30味中药相互配伍,组成药对,形成15首方剂,对应不同证型,发挥多种功效,不仅重视茯苓本身功效发挥,通过剂量与配伍变化,达到一药多能效果,茯苓与30余味药味组成药对,对应不同证型,从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宁心功效出发,多种药对发挥不同功用,茯苓-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桂枝,通阳化气,平冲利水;茯苓-附子,温阳利水;茯苓-人参,补气健脾,安神利水;茯苓-芍药,益阴利水;辨证施治,用药精准,实为后世末学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药对 茯苓-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茯苓-桂枝 茯苓-附子 茯苓-人参 茯苓-芍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用药规律
4
作者 吴晓博 邵祯 +1 位作者 李军 张文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1163-1170,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题词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题词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对药物使用频次及功效分类进行统计,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涉及中药106味,总频次为1094次,高频药物28种,其中方剂应用率大于50%的药物有附子、茯苓、丹参、黄芪;药物功效分类中,温阳药频次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聚类分析得到7对药对及3组药物组合。结论: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以温阳活血为主要治法,附子、茯苓、丹参、黄芪为治疗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阳虚血瘀 温阳活血 附子 茯苓 丹参 黄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