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和孤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失能中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孙倩 赵立成 +4 位作者 张晓嫚 邵丽 史进 陈文姬 王园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9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抑郁和孤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失能中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273例、女47例,年龄46~85(64.8±15.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抑郁和孤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失能中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273例、女47例,年龄46~85(64.8±15.9)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包括一般资料、世界卫生组织失能评定量表(WHO-DAS 2.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抑郁自评量表(SD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CLA)。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Bootstrap法验证抑郁、孤独在创伤后应激效应与失能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WHO-DAS2.0总分为(98.62±32.25)分,PTSD-SS总分为(83.15±24.01)分,SDS总分为(62.46±23.52)分,UCLA总分为(48.59±19.27)分。抑郁、孤独、PTSD与失能两两相关(均P<0.05)。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抑郁、孤独与失能之间有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196、0.110,效果量分别为14.75%、20.48%,PTSD-孤独-抑郁-失能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61,效果量为46.37%;PTSD与失能的效应值为0.079,证实PTSD与失能没有直接联系。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PTSD心理状态,但PTSD并未直接对失能造成影响,能以完全中介效应途径通过抑郁和孤独对失能施加影响,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孤独感 抑郁 中介效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2
作者 郑佳 杨惠 +4 位作者 杨婷 温馨 严宇璐 谢松霖 杨翔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创伤后成长能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康复结局。脑卒中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和家庭功能都可影响其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与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 目的:创伤后成长能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康复结局。脑卒中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和家庭功能都可影响其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与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为护理人员制订有效的积极心理护理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7月于成都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13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2.04±7.40,家庭功能得分为6.06±2.13,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2.27±11.57,均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与恐惧疾病进展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状况、性格、病程、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恐惧疾病进展和家庭功能是其创伤后成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降低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改善其家庭功能状况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创伤后成长 恐惧疾病进展 家庭功能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后继发脑梗死 儿童 大面积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创伤后成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师俊明 张燕 +1 位作者 李翠芳 秦岚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创伤后成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5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的5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创伤后成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5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的5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标(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治疗依从性、神经功能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及主观幸福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结果: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GI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76%(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WB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改善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创伤后成长及治疗依从性,进而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时效性激励护理 负性情绪 创伤后成长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梅俊 陈长芳 +2 位作者 刘莉 韩艳 何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首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 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首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测评。根据PTGI测评结果将PTG患者纳入PTG组(90例)和非PTG患者纳入非PTG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PSSS评分、CD-RISC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TG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学历、家庭经济情况、病程、后遗症及PSSS评分、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1.411,95%CI:1.064~1.871)、病程(OR=1.295,95%CI:1.040~1.613)、PSSS评分(OR=1.969,95%CI:1.192~3.252)、CD-RISC评分(OR=2.117,95%CI:1.288~3.480)是PTG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通过有效干预PTG的影响因素,有望提高首发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从而促进P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脑梗死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情感体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22~2023年神经重症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陈雨晴 王淑雅 +1 位作者 张琳琳 周建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神经重症重点病种的临床诊疗方面,延长时间窗的取栓试验以及新的溶栓药物和溶栓方案的出现给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更大希望,微创血肿清除以及目标导向的集束化方案在治疗脑出血方面显示出令人惊喜的临床获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去骨瓣... 在神经重症重点病种的临床诊疗方面,延长时间窗的取栓试验以及新的溶栓药物和溶栓方案的出现给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更大希望,微创血肿清除以及目标导向的集束化方案在治疗脑出血方面显示出令人惊喜的临床获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去骨瓣治疗也涌现出高质量证据。在神经重症患者的重症管理方面,神经功能多模态监测、气道管理和呼吸治疗、抗癫痫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研究。在2022~2023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和自发性脑出血指南进行了更新,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和营养治疗也推出了中国专家共识。总体而言,神经重症领域取得可喜进展,但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加以完善,以指导精准化、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脑出血 脑梗死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脏骤停 血管内治疗 去骨瓣减压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GPTL4、NLRP3水平及其对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王永利 徐进宝 +2 位作者 罗浩 郭志佳 赵鹏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TBI)后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变化及其对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TBI患者为TBI组,同时选取100例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为...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TBI)后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变化及其对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TBI患者为TBI组,同时选取100例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NGPTL4、NLRP3水平。比较TBI患者中发生和未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NLRP3水平对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因素。结果TBI组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L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患者在脑疝比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比例、血清ANGPTL4、NLRP3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NLRP3水平诊断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12,灵敏度分别为77.80%、83.30%,特异度分别为86.60%、64.60%,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3.30%、82.90%、0.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升高是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治疗,TBI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升高,NLRP3水平降低(P<0.05)。结论TBI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降低,NLRP3水平升高,且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血清中ANGPTL4水平降低,NLRP3水平升高,二者对TBI患者发生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NOD样受体蛋白3 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分析
8
作者 吕俊丽 薛珂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及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根据GSE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及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根据GSE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38)、中等水平组(n=62)和高水平组(n=28).比较3组患者PTGI、GSES评分,并分析GSES与PTG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水平组GSES评分、PTG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中、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ES评分与PTG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ACI溶栓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提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使患者更加积极参与康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创伤后成长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荣军 游潮 +3 位作者 蔡博文 苑玉清 贺民 李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2-884,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6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P ...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6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P 选择素 (P 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D 二聚体 (D dime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格拉斯格恢复评分 (GlasgowOutcomeScale,GOS)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 selectin、vWf和D dimer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人 ,治疗后两组患者P selectin、vWf和D dimer水平均下降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外伤性脑梗死 对照组 治疗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 凝血功能 D—d 对外 程度 水平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乐宜 孔令军 +5 位作者 王静予 邱峰 龚立 蔡佩浩 张珏 费智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血压、血糖、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式等,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因素的差异及各因素与TC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疝形成、低血压、脑干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颅度骨折、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评分、血浆黏度、脑血管痉挛、应用脱水剂、应用止血药物均可影响TCI的发生(P<0.05),而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糖尿病、开颅手术、颅外感染、出入量、吸烟、饮酒对TC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疝形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IC评分≥5分、大量应用脱水剂为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升高为TC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CI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TCI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银刚 孙晓川 +5 位作者 徐善水 江晓春 李真保 戴易 毛捷 邵雪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发生颅脑外伤后脑梗死(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3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引起PTCI的因素进...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发生颅脑外伤后脑梗死(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3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引起PTCI的因素进行x^2检验分析,再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PTCI37(11.31%)例,其中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s,GCS)3~8分、9~12分患者PTCI发生率分别为16.11%(34/211)、2.59%(3/116),合并颅底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脑疝、低血压性休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PTCI发生率分别为19.74%(15/76)、14.89%(32/215)、17.95%(14/78)、20.00%(15/75)、14.61%(26/178),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1、0.029、0.039、0.001、0.043)。而患者年龄、性别不同引起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53、0.882)。结论:GCS、颅底骨折、外伤性SAH、脑疝、低血压性休克、行去骨瓣减压术是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与PTCI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巍 王文浩 +6 位作者 郁毅刚 罗飞 林俊明 张源 李君 张明升 胡连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形成原因及易发因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梗死血管内外的可能因素,如血管外机械压迫因素(脑疝形成),血管内血流因素(休克、术中低血压、血渗透压、血钠、血糖以及年龄)进...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形成原因及易发因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梗死血管内外的可能因素,如血管外机械压迫因素(脑疝形成),血管内血流因素(休克、术中低血压、血渗透压、血钠、血糖以及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27例患者伤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疝形成血管外持续压迫及血管内因素(休克以及术中低血压)关系密切,而与渗透压、血钠、血糖、年龄相关度不高。结论严重颅脑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形成是梗死血管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脑疝形成后的机械压迫作用以及休克、低血压后血容量、脑灌注不足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创伤性脑梗死 休克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华 唐晓平 +2 位作者 张涛 杨彬彬 杨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愈后采用GOS评分。结果:48例患者经过手术、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愈后GOS评分:良好29例,轻残9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愈后采用GOS评分。结果:48例患者经过手术、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愈后GOS评分:良好29例,轻残9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的诊断及正确的处理可以提高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高压氧
下载PDF
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因素Logistic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胡连水 王文浩 +5 位作者 林洪 郁毅刚 李君 黄巍 林俊明 罗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决定是否行去/扩大骨瓣减压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76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行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术后因...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决定是否行去/扩大骨瓣减压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76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行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术后因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以至于需再次手术减压的潜在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统计表明出血部位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6.48(P=0.003)、术前休克OR为13.78(P=0.002)、脑疝程度OR为7.08(P=0.004)、血肿量OR为7.04(P=0.001)、术前脑疝时间OR为6.41(P<0.001)、Glasgow Coma Score(GCS)OR为0.35(P<0.053)与之显著相关,而年龄、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血钠、血糖、术中低血压与之无明显相关。结论颞部血肿、术前休克时间超过30 min、双侧瞳孔散大、血肿量>100 ml、术前脑疝时间>90 min以及较低的GCS评分是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脑疝 脑水肿 创伤性大面积脑梗塞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预防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涛 李定君 +3 位作者 徐宏 邹兴军 唐渊 张袁汇翼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248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2次/d,静脉滴注,连用7d...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248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2次/d,静脉滴注,连用7d;对照组128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对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和3个月后的GOS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3%(10/120)和18.8%(24/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附49例报告)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文鹏 郑冬 +4 位作者 方伟武 张朝利 刘燕 崔绍杰 黑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分级,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分级,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OSⅠ级15例,Ⅱ~Ⅲ级4例,Ⅳ~Ⅴ级19例。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GOSⅠ级4例,Ⅱ~Ⅲ级1例,Ⅳ~Ⅴ级6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大面积脑梗死 效果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敏忠 李春霞 +1 位作者 王凤焰 闫荣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对 3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发现其外伤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伤和跌落伤 ,主要损伤部位为颅脑外伤和颈部外伤。颅脑 CT扫描显示脑梗塞多位于基底节和脑叶 ,脑血管造影发现 8例有颈动脉狭窄。提示外伤时颈动脉直接或间接受损是... 对 3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发现其外伤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伤和跌落伤 ,主要损伤部位为颅脑外伤和颈部外伤。颅脑 CT扫描显示脑梗塞多位于基底节和脑叶 ,脑血管造影发现 8例有颈动脉狭窄。提示外伤时颈动脉直接或间接受损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 颅脑CT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一例报道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二涛 杨西涛 +1 位作者 楚胜华 冯东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4-1495,共2页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疝 双侧枕叶脑梗死 Anton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汉文 魏建功 +6 位作者 宋同均 王士强 刘道斌 董世节 张琦辉 黎志迪 刘裕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探讨其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22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2例,轻中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 目的分析儿童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探讨其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22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2例,轻中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塞 儿童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辛志成 龙连圣 +7 位作者 王伟明 赵朝晖 李夏良 张建忠 蒋超超 苏强 吴钟华 章红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组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TCI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低血压与TCI发生有相关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和低血压是T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