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2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Dead Poets Society》中对教育共情力的思考
1
作者 刘以诚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1期8197-8202,共6页
共情力是个体在观察和理解他人情感的基础上,产生与观察对象相似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相应行为反应的一种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对个体的教育最为直接,学生阶段是个体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好的教育是需要共情力的。本文以美国影片... 共情力是个体在观察和理解他人情感的基础上,产生与观察对象相似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相应行为反应的一种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对个体的教育最为直接,学生阶段是个体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好的教育是需要共情力的。本文以美国影片《Dead Poets Society》为例,针对“共情教育”,启发家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共情能力对个体心理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强教育者共情意识,家校合力,建立轻松和谐的交往氛围,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融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力 Dead poets Society 教育思考
下载PDF
17-18世纪朝鲜王朝委巷文人诗社考辨
2
作者 严明 王琳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9,131,共10页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称为诗社。其中枕流台诗社当改为枕流台唱酬;三清洞诗社当改为三清洞诗会;洛社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社,但是初具诗社的雏形,可以继续沿用该名称;松石园诗社是朝鲜王朝第一个正式的委巷文人诗社。委巷文人通过社集的方式联络感情、寻找阶层归属感,亦编撰了委巷诗人诗选,委巷文人社会力量的壮大与社集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朝鲜王朝 委巷诗人 诗社
下载PDF
回归与出发——论“南方诗歌”的意义
3
作者 刘卫国 李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南方诗学”确认了“南方诗歌”的独特诗学价值,其所建构的诗学理论可用于对南方诗歌的批评。“南方诗人”执着于对诗的热爱,他们在生活的低处写诗,关注变革社会中的底层现实,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诗意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洗刷了... “南方诗学”确认了“南方诗歌”的独特诗学价值,其所建构的诗学理论可用于对南方诗歌的批评。“南方诗人”执着于对诗的热爱,他们在生活的低处写诗,关注变革社会中的底层现实,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诗意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洗刷了汉语蒙上的种种尘垢,展现了诗歌应对变革时代复杂社会问题的自信,同时也坚定了人们以诗歌重建诗意生活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诗歌 南方诗人 南方诗学
下载PDF
诗人与循吏的融合:《张船山判牍》审美价值探析
4
作者 罗莹 蔡羽 李玉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性灵诗人张船山不仅以卓著的诗书画屹立于“儒林”,同时也是一代“循吏”,清正廉明,敏于听断,素有“神断”之称,有襟霞阁主编的《张船山判牍》留存于世,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张船山判牍》不仅题材丰富,广泛反映嘉庆时期的社会生活;而... 性灵诗人张船山不仅以卓著的诗书画屹立于“儒林”,同时也是一代“循吏”,清正廉明,敏于听断,素有“神断”之称,有襟霞阁主编的《张船山判牍》留存于世,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张船山判牍》不仅题材丰富,广泛反映嘉庆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词章华美,事理通达,情理融合,兼具历史上“骈判”与“散判”之优长,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审美角度探寻判牍的实用美、质实美、词章美、事理美和人情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船山 诗人 循吏 《张船山判牍》 审美
下载PDF
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的评价失误及其内在原因
5
作者 邹茜 邹建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与开拓者,郭沫若在早期的诗论中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有过诸多公允的评价,对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早期在评价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评...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与开拓者,郭沫若在早期的诗论中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有过诸多公允的评价,对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早期在评价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存在五个方面的失误,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与分析,并探讨了这些失误出现的内在原因以及一些重要的外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早期诗论 外国诗人与诗作 评价失误 内在原因
下载PDF
唐人咏衡州诗校补——以《舆地纪胜·衡州·诗》为中心
6
作者 郭殿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2-27,共6页
成书于南宋的《舆地纪胜》,在地理总志类著作中最早设置诗歌门。首事之功,值得肯定。所选诗自不见经传的郭受始,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凡十二人。涉及二十首诗。除少数绝句外大多为:古体诗的摘句或律诗的截联。为飨读者,不惮繁难补足全诗... 成书于南宋的《舆地纪胜》,在地理总志类著作中最早设置诗歌门。首事之功,值得肯定。所选诗自不见经传的郭受始,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凡十二人。涉及二十首诗。除少数绝句外大多为:古体诗的摘句或律诗的截联。为飨读者,不惮繁难补足全诗,并对其中与它书比勘发现的异文别句,逐一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舆地纪胜》 衡州 校补
下载PDF
昆剧《诗宴·唐才子传》的主题意蕴与审美意象
7
作者 李志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表现为凉秋冷冬,而在此意象之下,该作品揭示的是人生勇敢向前的正确取向和优秀诗作皆是诗人心血之凝结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诗宴》 《唐才子传》 审美
下载PDF
浪漫、古典与写实——李长之古代诗人批评的美学构造及运作
8
作者 金浪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30-41,125,126,共14页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人双重身份拉扯下之永恒痛苦的分析,是基于对立构造写就的代表作,那么,对司马迁身上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与诗人气质的阐发,则堪称融合对立与并立构造的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抗战 古代诗人 浪漫 古典 写实
下载PDF
交往的情趣:元末明初江南诗人的风雅之好
9
作者 余来明 李轶男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41-53,共13页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江南诗坛的兴盛景象。元末明初江南诗人在文学交往过程中展现的风雅之好,是构成该时期诗歌创作景观的重要面向。今人建构元末明初诗史图像,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之作应进入关注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江南诗人 唱和 题画诗 风雅之好
下载PDF
"燕赵后诗代"诗歌可译性限度研究
10
作者 赵晓芳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燕赵后诗代”是河北诗歌继冲浪诗社、燕赵七子等之后的又一集体命名。成员是来自河北各市、县的二十余名青年诗歌创作者。他们的诗歌既有对远去时代的反思,也有对现实世界的追问,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与遐想。对其诗歌进行外译,是河北诗... “燕赵后诗代”是河北诗歌继冲浪诗社、燕赵七子等之后的又一集体命名。成员是来自河北各市、县的二十余名青年诗歌创作者。他们的诗歌既有对远去时代的反思,也有对现实世界的追问,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与遐想。对其诗歌进行外译,是河北诗歌“走出去”很关键的一步。从诗歌的可译性限度出发,提出在对“燕赵后诗代”作品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可译与不可译之间进行“度”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性 不可译性 限度 燕赵后诗代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旧体诗人新媒介场域中“被阅读”的诉求
11
作者 张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诗人 新媒介 被阅读 诗学观 形象塑造
下载PDF
“雅音古节,嗣响唐贤”:论朝鲜朝诗人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
12
作者 杨柳青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6,151,共12页
李尚迪作为朝鲜朝晚期的杰出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与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中朝文人的赞誉。他的汉诗作品往往遵循自然天成的创作观念,具有古典韵味与清丽格调,体现出诗人对唐诗风格的借鉴与模仿。此外,李尚迪的诗歌认识也与唐代诗学关联密切... 李尚迪作为朝鲜朝晚期的杰出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与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中朝文人的赞誉。他的汉诗作品往往遵循自然天成的创作观念,具有古典韵味与清丽格调,体现出诗人对唐诗风格的借鉴与模仿。此外,李尚迪的诗歌认识也与唐代诗学关联密切,可以说,唐代诗学对李尚迪的诗风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探究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可以揭示朝鲜朝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继承,为认识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文学发展关系提供重要线索与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诗人 李尚迪 汉诗创作 唐诗接受
下载PDF
“异域感”影响下的都市情感空间建构——以早期象征派诗人为例
13
作者 卢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大都有着域外留学的经历,异国城市文化的洗礼和人文精神的激发,影响了其都市情感空间的生成与建构。像城市交通文化、消费文化、建筑文化等,均从空间向度上为诗人提供了新生活的体验场和新诗语的实验场。源自域外的...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大都有着域外留学的经历,异国城市文化的洗礼和人文精神的激发,影响了其都市情感空间的生成与建构。像城市交通文化、消费文化、建筑文化等,均从空间向度上为诗人提供了新生活的体验场和新诗语的实验场。源自域外的命运遭际与实感体验,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意弱化了对城市物质文化的表达,转而注重呈现“历史城市之瑰奇”和“现实城市之罪恶”,在文化之城与罪恶之都两类空间内探勘都市面影,发掘能够激活主体的精神质素,进而在超现实的诗境内完成了对个体生命变异感的捕捉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象征派诗人 象征主义 都市情感空间 漫游者
下载PDF
风景的内置:论袁宏诗歌创作的共同体意识
14
作者 张羽华 陈淼鑫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自然风景”“脱贫攻坚”“民俗民情”这三个方面的艺术主题使袁宏诗歌既和过去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又烙下个体人生体验的印迹。自然风景被诗人视为乡村文化的象征;脱贫攻坚呈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情感共同体是构架乡村与... “自然风景”“脱贫攻坚”“民俗民情”这三个方面的艺术主题使袁宏诗歌既和过去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又烙下个体人生体验的印迹。自然风景被诗人视为乡村文化的象征;脱贫攻坚呈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情感共同体是构架乡村与跨界民族风景的桥梁。情感共同体不仅内置乡村的自然风景,衔接乡村生活面貌日益变化的情感纽带,还渗透着乡邻和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统一于具有广阔空间领域的土家、藏、苗、汉等多民族的生命世界中,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体系和价值理念。厘清袁宏诗歌创作的生成与发展演变线索,能够真正认识到宽泛意义上的乡村风景内置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理解依托情感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和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诗人 乡村风景 共同体理念 共同体风景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清代诗人生卒年丛考——以湖北梅钺、李中黄等七位诗人为中心
15
作者 朱则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其他...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其他诸多诗歌文献,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学术界既有的相关工具书之外,从各种原始资料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这里就湖北梅钺、李中黄,浙江张懋忠、钟氏(海宁徐濬妻),河南郜献珂,山东刘士聪,云南李凤彩,以及江苏易震吉等诗人,对他们的生卒年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诗人 生卒年 湖北 梅钺 李中黄
下载PDF
民族文学内地化探究——以师范为中心
16
作者 王海滨 李晓旋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众多白族诗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个案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滇西文献大家,师范读书广博,其诗作能明显看出取法杜诗的痕迹。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清诗在云南的发展演变的规律、云南诗学的复古风气以及与杜甫相似的人生遭际都促成了师范学杜的动因。对于师范本人来说,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学成就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其诗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就是模仿杜甫的现实主义之作。在师范的人品和诗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清代白族师氏作家群以及白族作家圈。可以说,以师范为代表的清代白族诗人,在苍洱之境的熏陶下,民族气质与中华文化碰撞间,开辟了白族文化内地化的又一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族文学 师范 白族诗人 内地化
下载PDF
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会创造——郝御风新诗谫论
17
作者 王梦磊 王鹏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郝御风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的代表,也是文名籍籍的“清华三诗人”之一。他“埋头诗国”,在凋亡的现实与寂寞的时代面前,希求文艺不再躲避,而是抓住社会核心,带来“新空气”,发出“新呼声”,完成对新文学“努力创造的义务”... 郝御风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的代表,也是文名籍籍的“清华三诗人”之一。他“埋头诗国”,在凋亡的现实与寂寞的时代面前,希求文艺不再躲避,而是抓住社会核心,带来“新空气”,发出“新呼声”,完成对新文学“努力创造的义务”。他以新的角度和眼光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现代主义诗歌化合,达到真实且独具个人风格的“诗的世界”。他的现代新诗,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情,将意象放在灵魂位置暗示情绪与哲思,使得再深再强的诗情也有了具体可感的依托。在强烈的自觉继承与创新意识下,他以“本土”的立场自觉融合“外来”思潮,肩负起创造新诗的重任,在“古人”及“外人”之间不断穿行、偏移、寻找和吸纳,每一次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中的沉思与仰视,都深切关系着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御风 “前线诗人” 救亡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越剧英译的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研究——以《双飞翼》为例
18
作者 张伟秋 裴正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为了探讨越剧英文译本在文学性、音乐性和表演性方面的表现,选取了上海越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双飞翼》(中英字幕)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描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诗歌和文化词翻译两个层面探讨了越剧译本语言的文学性。接着,借助ELAN软件对... 为了探讨越剧英文译本在文学性、音乐性和表演性方面的表现,选取了上海越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双飞翼》(中英字幕)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描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诗歌和文化词翻译两个层面探讨了越剧译本语言的文学性。接着,借助ELAN软件对视频进行分层标注和统计,研究越剧英译的音乐性和表演性。研究发现:文学性方面,译本基本做到达意,但因字幕时空限制和观众“可读性”考虑,舍弃了部分文化韵味;音乐性方面,译本在押韵和节奏上都基本保留了上口性特征;表演性方面,大部分英译唱词与舞台动作表情相符,但也存在表达不充分的情况。希望能够为越剧的英译提供有益借鉴,助力中国戏曲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翻译 越剧 《双飞翼》 ELAN
下载PDF
以诗意为旨归——论作为诗人的汪曾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荻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诗在汪曾祺的艺术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自述中,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起步的。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的新诗创作多种风格并存,除了自称“有点朦胧”、多受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还有平实通俗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重抒情的... 诗在汪曾祺的艺术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自述中,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起步的。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的新诗创作多种风格并存,除了自称“有点朦胧”、多受象征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还有平实通俗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重抒情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些诗融入了汪曾祺个体化和私密化的生命体验,展现了被小说、散文盛名所遮蔽的诗情和才气,同时富有试验特征的“少作”也为他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此外,诗歌之于汪曾祺,不只是意味着文学生涯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感受和思考的起点,他不仅将诗意视作贯穿一生的追求,并且将诗歌的理念和技巧融入小说创作,使小说呈现出“向诗倾斜”的特征,积极推动了小说体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诗人 新诗创作 诗化小说
下载PDF
郭小川与贺敬之:从延安出发的新中国歌颂者
20
作者 吴敏敏 周思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贺敬之与郭小川作为从延安出发的青年诗人,在他们跃进的青年时期,曾受到五四启蒙文学的影响,在诗歌领域初步显示出了他们的创作才华,但仍不免暴露出诗歌艺术的粗糙与青涩,诗歌主题表现为对旧时代苦难的控述。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 贺敬之与郭小川作为从延安出发的青年诗人,在他们跃进的青年时期,曾受到五四启蒙文学的影响,在诗歌领域初步显示出了他们的创作才华,但仍不免暴露出诗歌艺术的粗糙与青涩,诗歌主题表现为对旧时代苦难的控述。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们听从《讲话》的号召,投入到社会火热的斗争中去,逐渐成长为时代的战士诗人,从描写旧社会的黑暗到歌颂新时代的新气象,始终带着战斗的激情去创作。虽然二人的艺术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自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都贯彻着毛泽东的文艺路线和党的文艺政策,力求做立足于时代的大诗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从延安出发走向新社会的诗人们,以笔为矛、战斗一生,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使命与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贺敬之 延安诗人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