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ult Congenital Lumbar Kyphosis Requiring Antero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usion: A Case Report with 32-Year Follow-Up
1
作者 Akihito Wada Kazumasa Nakamura +2 位作者 Keiji Hasegawa Katsunori Fukutake Hiroshi Takahash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9期397-404,共8页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due to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is a relatively rare entit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infrequent compared to that for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formation [1] [2]. There are v...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due to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is a relatively rare entit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infrequent compared to that for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formation [1] [2]. There are very few reports of long-term follow-up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and all the reported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failure of formation and had a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of less than 18 years. It is important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o follow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of rare cases over 30 years. Here, we present a surgically treated case with ultra-long term follow-up of a 50-year-old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pure kyphosis of the lumbar spin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showed six vertebrae and an unsegmented bar at L3-4 causing a pure kyphosis of 54°. The wedge-shaped block vertebra had 4 pedicles with the neural foramen between the pedicles without concomitant disc space, with compensatory thoracic hypokyphosis and lower lumbar hyperlordosis. One-stage correction and fusion surgery using anterior opening and posterior closing osteotom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oth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were excellent and have been maintained for over 30 years postoperatively. The basic principl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ult spinal deformity is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a good global sagittal balance over time. This case reaffirms the importance of spinopelvic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Congenital Kyphosis Anterior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Failure of Vertebral Body Segmentation long-Term Follow-Up Spinopelvic Harmony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长节段融合 短节段融合
下载PDF
不同远端固定椎对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后路融合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其昕 闻君侠 +1 位作者 李方财 陈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DLS并行后路长节段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47例,年龄50-72岁,平均61.4岁。根据术中DIV的选择不同分成两组,L5固定组(A组):选择L5作为DIV,共44例;骶椎固定组(B组):选择S1作为DIV,共19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进行比较,测量并记录每例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位移、冠状面平衡(骶骨中垂线与C7铅垂线的距离)和矢状面腰椎前凸角(T12上终板和S1上终板垂线间的夹角)、胸腰椎后凸角(T10上终板和L2下终板垂线间的夹角)、矢状面平衡(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缘的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分析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固定节段数平均少于B组1.36个(P=0.022);A组手术后各脊柱测量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B组Cobb角、顶椎位移、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则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手术前后骨盆入射角无改变(P〉0.05);A组手术后骨盆倾斜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则显著有增大(P〈0.05);而B组此2项骨盆参数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矢状面失平衡、内固定松动、需翻修的L5/S1椎间盘退变、需翻修的骶骨固定等远端固定椎相关并发症A组7例(15.91%),B组8例(42.11%)(P〈0.0001)。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IV选择L5或S1能获得相似的矫正效果;选择L5能有效保留L5/S1的活动度;而选择S1则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端固定椎 后路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波 王飞 +3 位作者 张志成 赵晓峰 黄道余 李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患者118例,至少随访1.5年,在X线片上观察PJK的发生情况。结果共随访有完整...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患者118例,至少随访1.5年,在X线片上观察PJK的发生情况。结果共随访有完整资料的患者66例,平均随访3.2年,其中12例发生PJK(PJK组),其余为非PJK组。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4,P<0.05)。两组患者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11~L1)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63,P<0.05)。PJK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JK角显著大于非PJK组(t>3.862,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OR=5.328,95%CI:1.110~25.581)、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OR=6.239,95%CI:1.157~33.648)、术前PJK角>10°(OR=5.789,95%CI:1.075~31.183)是发生PJK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K角大于10°,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11~L1)及骨质疏松是腰椎长节段固定术后发生PJK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近端交界性后凸 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固定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华磊 汤立新 +2 位作者 赵玉果 叶向阳 程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融合术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希银 柯珍勇 +2 位作者 王璨 张伟 王永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64-66,7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78例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者为PLIF组,给予后外侧融合术(PLF)者为PLF组,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78例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者为PLIF组,给予后外侧融合术(PLF)者为PLF组,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结果 PLIF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高度比、节段前凸角与腰椎前凸角水平均显著性高于PLF组,滑脱率显著低于PLF组(P<0.01)。PLIF组末期随访JOA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与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1)。结论相比较PLF而言,PLIF对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JOA评分 远期预后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旭 马雪峰 +2 位作者 刘恺 马鹏飞 阮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10间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凸且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100例患者。根据术前腰背肌力量的测试...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前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长节段固定融合后纠正矢状位失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10间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凸且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100例患者。根据术前腰背肌力量的测试结果分组。将可以完成"小飞燕"动作的45例患者作为A组,将不能完成"小飞燕"动作的55例患者作为B组。分别于入院首日、术后第3天和第24个月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矢状位参数、骨盆参数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JOA评分和胸腰段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2组患者入院首日各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及ODI、JOA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各项参数和评分均有较好的改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矢状位参数中的SVA、TK、TLK、PJA较A组增大;骨盆参数中PT较A组增大、SS较A组减小;而ODI与VAS评分也较A组差。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方肌群的力量较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维持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的矢状位失衡纠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方肌群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大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载PDF
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慧宁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9期146-149,共4页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短节段组49例和长节段组51例。两组均予以后路减压联合植骨融...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短节段组49例和长节段组51例。两组均予以后路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短节段组对术前椎体压缩率最大的椎体进行固定,长节段组对上、下端椎,顶椎,以及因减压失稳的椎体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obb角、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长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长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均小于术前,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长节段组Cobb角小于短节段组,ODI、VAS评分低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患者各有优劣,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Cobb角与脊柱功能,临床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脊柱功能
下载PDF
PI-LL矫正度对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贵祥 凌向阳 +5 位作者 李晖 邹杰 吴伟 刘盛伟 朱科宇 熊鹰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38-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的矫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ADS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依据术后PI-LL不同,分为PI-LL<10°组(A组)、10~20°组(B组)、>20°组(C组)各40例。对三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个月三组患者组间Cobb角差异不明显(P>0.05),但PI-L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内固定失败发生率5.00%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0.00%、C组的35.00%,B组PJK发生率7.50%也分别明显低于A组的27.50%、C组的40.00%(P均<0.05),三组术后内固定松动及翻修手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ODI、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随访末的ODI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A组也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对于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将其术后PI-LL 矫正至 10°~20°间,其不仅手术效果最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 PI-LL 矫正程度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应辉 李增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组(LIV为S1)、C组(LIV为髂骨)。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三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SVL);记录SF-12物理学(SF-12PC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分值。记录三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总发生率。结果术后三组PT、PI-LL、Cobb、SVA、CSVL均有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组SF-12PCS、ODI、VAS均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B、C组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37.14%、19.35%、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效果较好,能矫正畸形,减少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丢失,改善患者物理学指标,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LIV为L5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固定 远端融合椎 退行性脊柱畸形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军 张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长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短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长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短节段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情况、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1)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长节段组患者的融合率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组的ODI评分低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手术创伤虽然较大,但是有助于改善远期疗效,提高椎间融合率,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 长节段固定融合 椎间融合
下载PDF
MIS-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烔 宋红星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819-1823,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MIS-TLIF组(11例)和PLIF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2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233±65)min比(158±23)min],切口长度小于PLIF组[(3.7±0.7)cm比(12.1±2.2)cm],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PLIF组[(328±46)mL比(674±230)mL、175(130,230)mL比595(395,719)mL](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年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MIS-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术后远期疗效相近,但围手术期MIS-TLIF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后入路腰椎椎体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融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
14
作者 王自科 王万军 +1 位作者 赵辰旭 路黎明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后路减... 目的探讨分析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实施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短节段组,实行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长节段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椎体融合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短节段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长节段组患者(P<0.05);长节段组患者的椎体融合效果明显好于短节段组患者(P<0.05);长节段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短节段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虽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然而能够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还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椎间融合效果,所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 固定融合 短节段 长节段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长节段及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退变性脊柱侧弯并椎管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远强 欧云生 +4 位作者 朱勇 赵增辉 罗伟 徐帅 余浩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目的比较减压联合长、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的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长、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50例Cobb角20~40°的DS... 目的比较减压联合长、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的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长、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50例Cobb角20~40°的D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长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3例和短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术前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tle,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节段组术前下腰痛VAS评分、冠状面Cobb角、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显著小于短节段组(t=2.427,P=0.01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下肢痛、下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以及改善值。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各脊柱-骨盆参数。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P=0.35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2.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除末次随访时下腰痛VAS评分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00)外,其余各评分及其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长节段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SVA、TLK、PT显著减小,SS和LL显著增大(P<0.05);而短节段组仅Cobb角、PT显著减小,SS显著增大(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时各脊柱-骨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Cobb角、SVA、LL、PT以及SS改善值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长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23),显著高于短节段组11.1%(3/27)(χ~2=4.056,P=0.034)。结论对于Cobb角20~40°的DS患者,根据不同退变程度选择不同固定节段均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中短节段固定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而长节段固定在改善脊柱-骨盆参数和缓解下腰痛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减压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对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张希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男性21例,女性5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将患者按照术后即刻PI-LL的大小,分为〈10°组(25例)、10°~20°组(32例)和〉20°组(22例)。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PI-LL、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LSDI)。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45~310 min,平均(235.3±42.0)min,出血量300~5 300 ml,平均(1 021±787)ml,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5±1.3)d。共4~10个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平均(7.0±1.1)个。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2±1.8)°比(20.1±2.7)°]、PI-LL [(16.1±8.6 )°比(36.0±4.3)°]、JOA(3.0±1.3比5.5±1.2)、ODI(24.4±8.1比62.9±2.7)、VAS(3.0±1.0比6.8±1.3)均降低(t=18.539~53.826,P值均〈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1±2.7)°比(19.5±2.7)°、(4.0±1.4)°比(20.2±2.4)°、(4.7±0.9)°比(20.6±3.0)°](t=21.148~45.355,P值均〈0.01)和PI-LL[(5.2±2.8)°比(35.8±4.9)°、(17.9±2.9)°比(37.2±3.9)°、(25.8±2.7)°比(34.5±4.0)°](t=7.227~38.250,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PI-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63,P〈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27.7±4.9比63.3±2.6、17.7±5.9比63.1±2.8、30.6±6.5比62.3±2.5)(t=21.218~50.858,P值均〈0.01)、JOA(2.8±1.2比5.2±1.2、3.3±1.1比5.7±1.1、2.8±1.7比5.7±1.2)(t=9.042~16.025,P值均〈0.01)、VAS(2.9±1.2比7.0±1.3、3.3±0.9比7.0±1.4、2.9±0.8比6.3±1.2)(t=16.073~22.214,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之间末次随访时ODI和LS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77,P〈0.01;F=37.063,P〈0.01)。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PI-LL与LSDI呈负相关(B=-5.838,P〈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0.7)年。术后3年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形成(PJK)19例,内固定松动6例;8例患者因明显局部疼痛及下肢症状进行了翻修手术;〈10°组、10°~20°组和〉20°组三组之间PJK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39)。结论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将术后PI-LL矫正至10°~20°疗效最好,可明显降低PJK的发生。为了矫正PI-LL而使术后LL过大,可能加重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长节段内固定术 骨盆投射角 腰椎前凸角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柱侧弯长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承波 徐淑珍 +3 位作者 孙健 王永康 李严涛 李嗣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44-2148,共5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DS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采用长节段固定融合(长节段组),54例采用短节段组接受短节段固定融合(短节... [目的]比较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DS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采用长节段固定融合(长节段组),54例采用短节段组接受短节段固定融合(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及融合节段数均显著大于短节段组(P<0.05)。总体并发症,长节段组为18.97%(11/58),短节段组为5.55%(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以及0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腰痛和腿痛VAS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短节段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CBD、SVA和PT均显著减少(P<0.05),而LL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在侧凸Cobb角、CBD、SVA、LL和PT的矫正方面均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DS,短节段固定融合手术创伤小,而长节段固定融合临床效果与影像矫正更优,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手术 减压融合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原文传递
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钉固定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栋梁 邹国友 +2 位作者 吴亚 卢坤 王四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钉固定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120例DS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接受长节段融合(长节段组),58例接受短... [目的]比较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钉固定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120例DS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接受长节段融合(长节段组),58例接受短节段融合方式(短节段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短节段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固定节段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长节段组(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的VAS评分[(1.42±0.86)vs(3.65±1.48),P<0.05]和ODI评分[(28.29±4.74)%vs(39.63±4.49)%,P<0.05]均显著低于短节段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弯Cobb角、C7 PL和SVA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的侧弯Cobb角[(18.13±3.82)°vs(27.53±4.78)°,P<0.05]、C7 PL[(13.47±2.63)mm vs(19.45±3.84)mm,P<0.05]和SVA[(17.73±2.86)mm vs(29.76±3.85)mm,P<0.05]均显著小于短节段组。[结论]短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势,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脊柱的力线及功能。建议依据DS患者的年龄、耐受度、神经压迫等因素选择固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脊柱手术 减压融合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