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1
作者 Khaled Ismail Abdelaziz Radwan Nouby +1 位作者 Mohammad Fekry Elshirbiny Ahmed Salaheldin Mahmoud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20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Background: The optimal surgical technique for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remains debated. Althoug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theoretically offers more advantages than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PLF), t... Background: The optimal surgical technique for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remains debated. Althoug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theoretically offers more advantages than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PLF), the evidence remains inconclusive.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PLIF versus PLF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enrolled 38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degenerative and isthmic) who underwent PLIF (N = 19) or PLF (N = 19). We collected operative data and performed follow-up for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to detec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PLF and PLIF groups exhibited similar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both groups in terms of age (p = 0.57), sex (p = 0.73), clinical presentation (p = 1), required levels of fixation (p = 1), pre-operative VAS score (p = 0.43) or muscle weakness (p = 1). However, the PLIF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more blood loss and longer operative time than the PLF group. Moreover, both groups had similar levels of postoperative pain (up to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rates of arthrodesis were higher in PLIF group than PLF group within six months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in 12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 In our comparative study, we achieved comparison betwe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posterolateral fusion alone (PLF) in compare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Results indicate better results of fusion rate in PLIF as regards arthrodesis with slightly more rate of complication than PLF. So we recommend PLIF in cases of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than P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DESIS lumbar Spondylolithesi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POSTEROLATERAL fusion (PLF)
下载PDF
One Stage Anterio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Khaled Omran Hesham Ali +3 位作者 Ahmed Saleh Ahmed Omar Ibrahim Elhawery Ali Zein A. A. Alkhooly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期6-15,共10页
Backgroun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nterio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are PLIF, TLIF, lateral extracaviatary and transpedicular techniques w... Backgroun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nterio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are PLIF, TLIF, lateral extracaviatary and transpedicular technique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used to perform partial or total corpectomies and anterior reconstructions from a posterior approach. These techniques were being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 anterior approach with les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between 2011 and 2014 on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30 patients underwent (TLIF), 28 patients underwent (PLIF), 28 patients underwent (PA) and 14 patients underwent (TPA). Neurological outcome, complications, operative times, kyphotic angle, vertebral height loss,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pulmonary functions, Denis pain and work scale, VAS score, ODI score, hospital stay, and estimated blood loss (EBL)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a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increased EBL, and longer operative time with posteroanterior (PA) compared with PLIF, TLIF and (TPA). Patients undergoing PLIF, TLIF and TPA had a greater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than those in whom PA were performed. Conclusion: TPA appeared to have more favorable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apart from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 which healed rapidly. The PLIF, TLIF and TPA appeared to have a comparable morbidity rate to PA.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nterior reconstruction from posterior approach are more favorable, applicable and convenient than PA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EDICULAR APPROACH (TPA) Postero-Anterior APPROACH (PA)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下载PDF
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临床观察
3
作者 逯自强 王勇飞 张晓辉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PLIF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PLIF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术后常规腹部按摩、穴位贴敷护理,并给予平乐疏肝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腹部按摩、穴位贴敷护理,并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及便秘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胃肠道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及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能减轻腹痛、腹胀及便秘症状,促进术后排气、排便,提高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胆囊收缩素水平,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胃肠道并发症 平乐疏肝活血汤 腹胀 腹痛 便秘
下载PDF
PLIF手术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聂林 侯勇 +3 位作者 张庆国 程雷 司萌 丛木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几种形式的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根据融合方式分成A(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B(椎弓根固定+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C(椎弓根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Cage)三组,使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 目的:探讨比较几种形式的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根据融合方式分成A(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B(椎弓根固定+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C(椎弓根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Cage)三组,使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使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使用SUK标准对术前术后的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进行融合的评估.结果:三组病例42例获得随访,随访1~2年.B、C两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A组,C组在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方面均优于A、B两组.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方人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海云 邹吉锋 +2 位作者 姬永琴 万峰格 赵兰兰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和双侧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5.8±11.7)min、(304.8±55.7)mL,均低于双侧组患者的(110.4±17.0)min、(482.6±8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单侧组患者的ODI指数分别为(22.04±6.95)%、(12.87±4.03)%、(13.16±4.76)%,均低于双侧组的(25.59±7.80)%、(16.48±5.52)%、(16.42±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7.9±1.7)个月,与双侧组的(8.2±1.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单侧组患者完全骨性融合率为100.00%,双侧组97.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更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定
下载PDF
单、双箱型椎间融合器在PLIF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钦亮 刘艺 +2 位作者 陈鸣 陈金传 邹国友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应用单、双箱型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通过比较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应用单枚箱型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在对56例单节段腰椎不稳症患者施行PLIF(Posterio... 目的应用单、双箱型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通过比较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应用单枚箱型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在对56例单节段腰椎不稳症患者施行PLIF(Posterior lumar interbody fusion)手术,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实施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37例,双枚Cage椎体间植骨19例。统计两组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椎体间高度、整个腰椎前凸弧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融合节段间的滑移,并辅助CT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单枚Cage植入组较双枚Cage植入组手术时间短(P<0.01),出血少(P<0.01)。术前术后的椎体间高度、整个腰椎前凸弧度、融合时间二组病例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腰痛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使用单枚箱型Cage与双枚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治疗方式,二者在缓解下腰部疼痛、椎间融合率方面效果显著。单枚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PLIF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医疗费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腰椎不稳症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Endo-PLIF与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勇 钱军 +6 位作者 葛鹏 徐鹏 李伟 董福龙 张银顺 杨庆国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下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P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1年3月行腰椎减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下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P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7月~2021年3月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行机器人辅助下Endo-PLIF手术24例(Endo-PLIF组),PLIF手术26例(PLI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Endo-PLIF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LIF组,但Endo-PLIF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Endo-PLIF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机器人辅助下Endo-PLIF手术显著减少了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lif plif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与传统PLIF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春雷 李拱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椎体融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①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TLIF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③TLIF组的术后神经损伤、固定物松动移位和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PLIF技术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间隙入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
下载PDF
PLIF和TLIF手术疗效的比较
9
作者 鞠洪斌 郭东明 +1 位作者 钟波夫 李凌 《广州医药》 201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具有腰椎管减压、融合指征的233名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由相同的手术医生进... 目的对腰椎后路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具有腰椎管减压、融合指征的233名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由相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PLIF172例,TLIF61例。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两周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使用到的统计方法有两样本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LIF和TLIF组,两组中各有149例和39例进行了输血治疗,其中79例患者既输注了自体回收血,又输注了异体血。TLIF组的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输入自体血量明显低于PLIF组。TLIF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PLIF组。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明显降低。两组术前腰腿痛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相当,手术出血输血量,TLIF组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plif) 出血 疗效
下载PDF
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奥 徐於炘 +2 位作者 黄小刚 郭维民 尚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对比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骨科2014-03~2015-03分别采用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和传统PLIF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33例(ULBD组)和41例... 目的对比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骨科2014-03~2015-03分别采用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和传统PLIF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33例(ULBD组)和41例(PLIF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实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术后X线或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ULB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5);术后短期(5 d)两组VAS、腰椎JOA评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ULBD组术后远期(12个月)比PLIF组低(P<0.05),而腰椎JOA评分较PLIF组高(P<0.05)。术后X线及CT评价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下地时间方面较传统PLIF减压术式减少,具有损伤小、减缓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退变速度、降低术后脊柱继发不稳和腰背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plif 术后顽固性腰背痛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与传统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海波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期9-10,12,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PLIF)与传统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应用MPLIF治疗,对照组39例应用传统... 目的:研究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PLIF)与传统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应用MPLIF治疗,对照组39例应用传统PLIF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PLIF治疗老年LSS,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改善各临床指征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lif 传统plif 老年LSS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PLIF与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效果及对腰椎前凸角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伟平 何值芬 +1 位作者 宁康生 钟克宣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0-54,I0006,共6页
目的为探究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效果,以及对腰椎前凸角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LIF进行治疗,研究... 目的为探究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效果,以及对腰椎前凸角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LIF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PLIF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和融合阶段腰椎前凸角(segmental lumbar lordosis,SLL),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如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疼痛VAS评分,测量腰椎正侧位和伸过去屈侧位X线片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等。随访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LL和SLL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 05),且研究组患者LL和S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术后两组患者的腰3~4节段活动度比手术前有显著增加(P<0. 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腰3~4和腰5骶1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 05),且研究组显著更低(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PLIF和TLIF手术均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LIF效果更佳,术后对患者中期效果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恢复腰椎前凸角的畸变程度,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前凸角 中期效果
下载PDF
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陈志锐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析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保留PLC的改良PLIF术式,对照组实施传统PLIF术式;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 目的:探析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保留PLC的改良PLIF术式,对照组实施传统PLIF术式;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55.0%(P<0.05);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78.3%(P<0.05)。结论:保留PLC的改良PLIF术治疗LDH,腰椎关节稳定性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PLIF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杰 栗景峰 +4 位作者 贺石生 王新伟 马胜忠 郑旭东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 :探索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收治了各类腰椎滑脱症 6 5例患者 (男 32例 ,女 33例。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 目的 :探索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收治了各类腰椎滑脱症 6 5例患者 (男 32例 ,女 33例。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其中 ,峡部型滑脱症 (Ⅰ~Ⅱ°) 2 6例 ,退行性滑脱症 2 5例 ,腰椎后路减压术后滑脱症 7例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 5例 ,外伤性滑脱症 2例。均有一年以上的下腰痛和 /或下肢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在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 (BAK)的后斜向植入并附加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6 5例中有 5 9例平均随访达 18月 ,皆达到临床融合。临床效果评价 :优 42例 ,良 14例 ,无改善 3例 ,差 0例。患者主观评定满意 41例 ,基本满意 15例 ,可 3例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及椎弓根螺钉松动 ,患者主观满意率 93%。结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并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适用于滑脱程度严重、滑脱倾向大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波 刘海鹰 +2 位作者 王会民 缪克难 金朝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原因,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腰痛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年龄、术前腰椎失稳、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发生率;...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原因,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腰痛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年龄、术前腰椎失稳、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发生率;分析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痛的随访结果。[结果]腰痛明显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腰椎节段性失稳率、腰椎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比率高于间歇性跛行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改善,退变性侧弯程度减轻,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PLIF可消除腰椎管狭窄症的多种腰痛病因,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下腰痛的较好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间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下腰痛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海鹰 周殿阁 +5 位作者 王会民 易斌 王波 金朝晖 张健 吕厚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1997年 9月至2 0 0 2年 6月经手术治疗的 3 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 4 7.9% ,疼痛缓解率...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 1997年 9月至2 0 0 2年 6月经手术治疗的 3 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 4 7.9% ,疼痛缓解率 90 .6% ,假关节形成 1例 ,腔隙性脑梗塞 1例。平均随访 15个月 (6~ 5 7个月 ) ,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 ,融合器无移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椎管狭窄 椎弓根螺钉 后路腰椎间融合
下载PDF
后路环周融合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波 刘海鹰 +3 位作者 王会民 朱震齐 钱亚龙 崔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环周腰椎融合在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的环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83例。随访18~4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 [目的]探讨后路环周腰椎融合在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的环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83例。随访18~4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X线片和CT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14d即可下地行走,3例出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腰腿痛一过性加重。末次随访腰腿痛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3.6±3.8)分改善至(22.3±4.6)分。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环周融合术是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周融合 后路腰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35
19
作者 吴文华 圆尾宗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4-187,共4页
目的:对后方入路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报告,探讨此项技术的手术要点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对2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方入路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 目的:对后方入路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报告,探讨此项技术的手术要点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对2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方入路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随访10个月~3年1个月,平均2年3个月。结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工作能力和X线片上植骨融合程度综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疗效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4%。结论:从一个切口入路行椎体间植入物固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前柱和后柱同时起稳定作用,有利于滑脱的复位和维持正常的腰椎前凸,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外科手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多孔钛腰椎融合器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振军 李文钊 +5 位作者 李慧 廖振华 孟庆铸 孙大为 孙学君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融合器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