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strategy to interpret OCT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 for glaucoma diagnosis
1
作者 Yi Zhang Ni Li +3 位作者 Jun Chen Hong Wei Shan-Ming Jiang Xiao-Mi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1857-1863,共7页
AIM:To detect early glaucoma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METHODS:Totally 39 eyes from 39 healthy subjects,40 eyes from 40 mild glaucoma patients,33 eyes from 33 moderate ... AIM:To detect early glaucoma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METHODS:Totally 39 eyes from 39 healthy subjects,40 eyes from 40 mild glaucoma patients,33 eyes from 33 moderate glaucoma patients and 41 eyes from severe glaucoma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ll subjects underwent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PPAA) of OCT and the posterior pole are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Means,standard deviation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each zone asymmetry in control group were assessed.Retina thickness asymmetry(RTA) of different stage of glaucoma were compared for each zone,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s were made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strategies using different zones to discriminate glaucomatous eyes from the healthy ones.RESULTS:In a healthy population,RTA of the centre zone showed the minimal mean value(3.085 μm),standard deviation(1.756),and the narrowest 95% confidence interval(from 2.360 to 3.810 μm).It was only in the center zone that RTA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ol and moderate glaucoma group(P〈0.01),as well as control and severe glaucoma group(P〈0.00001).The strategy utilized in the center zone had the strongest diagnostic capability(zone 3 AUROC=0.816,P=0.0016)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 periphery area(zone 1 AUROC=0.675,P=0.0016;zone 2 AUROC=0.623,P=0.0197),the whole posterior pole involved interpreting strategy showed inferior diagnostic power than the centre zone dependent strategy(z=2.851,P=0.0044).CONCLUSION:Utilizing the posterior pole centre zone to interpret OCT PPAA result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making use of the whole posterior pole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UCOMA DIAGNOSIS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posterior pole asymmetry analysis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eripheral and posterior lesions in mild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the Kailuan Eye Study 被引量:2
2
作者 Mo-Chi Yang Xiao-Bo Zhu +8 位作者 Ya-Xing Wang Shou-Ling Wu Qian Wang Yan-Ni Yan Xuan Yang Jing-Yan Yang Meng-Xi Chen Ya-Hui Lei Wen-Bin 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0年第9期1467-1476,共10页
AIM: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abetes type 2 patients with mild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in the Kailuan area of Tangshan,Hebei Province,China.METHODS:In this non-interventional,retrospe... AIM: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abetes type 2 patients with mild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in the Kailuan area of Tangshan,Hebei Province,China.METHODS:In this non-interventional,retrospective study,683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included in the Kailuan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involving participants with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Kailuan Study.Based on the undilated ultrawide field(200°;UWF)images and partial dilated digital fundus images,the diabetic retinopathy(DR)of the surveyed population was graded.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estimated by using Cohen’s Kappa statistics.The main outcome indicators included gender,age,weight,height,body mass index,blood pressure,circumferences of neck,waist and hip,current smoking,level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eatinine,and cholesterol,etc.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sions’lo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mild NPDR,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odds ratios(ORs)and their 95%Cls of each risk factor.RESULTS:The study group of 683 patients included 570 males and 113 females.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62.18±9.41 y.Compared with dilated fundus examinations,there was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level of DR identified on UWF images in 63.91%of eyes(k=0.369,95%CI,0.00-0.00).Detected by UWF images,there were 98 patients with mild NPDR having peripheral retinal lesions,35 patients with mild NPDR having posterior lesions,44 patients with mild NPDR whose lesions were detected both in and out the standard two fields area,and 336 patients with non obvious DR.Parameters that conferr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risks for mild NPDR with having peripheral retinal lesions were neck circumstance(OR,1.124;95%CI,1.044-1.211),and with posterior lesions were FPG(OR,1.052;95%CI,1.007-1.099).CONCLUSION:UWF is an effectiveness means of DR screening.Moreover,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peripheral diabetic retinal lesions which can help to estimate the severity of DR.The phenomenon that nonuniform and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DR lesions has been found.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mild NPDR are differing by different lesions’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 ultra-wide field image neck circumference peripheral lesions fasting plasma glucose posterior pole lesions
下载PDF
健康体检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东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在健康体检中用彩色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研究其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眼底阅片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黄斑及后极部视网... 目的在健康体检中用彩色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研究其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眼底阅片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的发病情况并比较该体检群体中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患者和无相关疾病者的临床特点,用EXCEL软件和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680例体检者共检出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65例,检出率为9.56%,男性36例,检出率10.65%,女性29例,检出率8.48%,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斑前膜检出46例,检出率为6.76%,男性25例,检出率7.40%,女性21例,检出率6.14%。≥70岁组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检出率为13.65%,显著高于<70岁组的5.5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患者中高脂血症34例,患病率为52.31%,高于无相关疾病者的3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检出率较高,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的趋势。另外高脂血症患者出现黄斑及后极部前膜的概率较常人高,对有高危因素者需要高度关注,发挥体检的作用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 高脂血症 检出率 患病率
下载PDF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眼视网膜结构变化的OCT检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查屹 黄伟 +1 位作者 郑穗联 蔡剑秋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51-254,282,310,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眼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并与正常成人比较,以期获得PACS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女性PACS患者34例(34只眼)作为P...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眼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并与正常成人比较,以期获得PACS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女性PACS患者34例(34只眼)作为PACS组,选取同期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量获得PPRT图及快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扫描模式获得cpRNFL厚度。结果两组眼轴、中央前房深度、PPRT及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黄斑中心凹区和黄斑外周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等效球镜、眼压、平均cpRNFL厚度及视盘周围8个区域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CS组较正常对照组PPRT变薄,而两组cpRNFL厚度比较无差异,提示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可能是一种评估PACS眼早期PPRT变化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与屈光度对眼底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荣志 《Eye Science》 CAS 2003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力矫正不良在临床上随屈光度增加及眼底退行性病变(蜕变)的进展致视功能严重受损,视力愈难矫正的关系。 方法:对高度近视眼(屈光度在-6.25~-30.00)140例(280只眼)患者,全部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用AB超...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力矫正不良在临床上随屈光度增加及眼底退行性病变(蜕变)的进展致视功能严重受损,视力愈难矫正的关系。 方法:对高度近视眼(屈光度在-6.25~-30.00)140例(280只眼)患者,全部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用AB超声波仪测量眼球前后内径轴长,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高度近视眼视力矫正不良随屈光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当视力在20.00D时,临床上平均只能矫正不足0.42;当视力-25.00D时平均只能矫正在0.2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根据FFA检查眼底后极部病变,随受损广泛程度不同而出现:单纯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斑块性病变以及复合性病变四种类型。同时并发多种合并症而严重影响视力矫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高度近视眼在临床上的视力矫正(光学)随屈光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屈光度愈高视力越难达到理想矫正。眼底后极部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蜕变)越广泛、受损程度越严重,对视功能影响愈明显,视力愈难矫正。本文揭示高度近视眼已超出一般屈光不正范畴,应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眼病,不仅要用光学镜片矫正,而且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眼科学报 2003;19:21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屈光度 眼底病 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 视功能 综合性治疗
下载PDF
初探OCT非对称性分析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绿绿 王晶 +1 位作者 谭丽倩 王万杰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3年第4期201-203,207,共4页
目的 探讨OCT非对称性分析是否可以在青光眼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研究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和正常人28例(56眼)之间非对称性差异的情况。结果 青光眼患者非对称性分析的差异大于正常对照组,即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变异性... 目的 探讨OCT非对称性分析是否可以在青光眼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研究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和正常人28例(56眼)之间非对称性差异的情况。结果 青光眼患者非对称性分析的差异大于正常对照组,即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非对称性分析可能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分析 青光眼
下载PDF
屈光不正儿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翊 黄江 +5 位作者 肖建江 史慧民 周娴 曹霞 周强 王庆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对屈光不正儿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进行测量,探讨年龄、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02/2017-02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对屈光不正儿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进行测量,探讨年龄、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02/2017-02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北院眼科门诊就诊的5~15岁屈光不正儿童96例192眼,应用SD-OCT设备对受检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osterior pole retinal thickness,PPRT),包括后极部20°范围内以视盘和黄斑连线为界,分为上方、下方、平均PPRT及距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年龄、屈光度与PPRT及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SD-OCT检查示,本组病例距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厚度为252.72±13.87μm,平均PPRT为294.02±8.70μm,上方PPRT为294.53±9.11μm,下方PPRT为293.53±9.50μm,RNFL厚度为105.75±10.60μm。年龄与距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屈光度与PPRT及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结论:SD-OCT能够准确测量儿童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年龄、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RNFL厚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儿童 后极部视网膜厚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下载PDF
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成秀 吴建峰 +3 位作者 郭滨 林思思 蒋文君 毕宏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周龄三色短毛健康雄性豚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水溶液0.0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对负透镜诱导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2周龄三色短毛健康雄性豚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水溶液0.0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注射4周。从注射第4天起,模型组、实验组右眼佩戴-6.00 D透镜,左眼不戴镜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双眼不戴镜。造模期间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并测量体质量和肛温。造模4周后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雌二醇(E_(2))、睾酮(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检测各组豚鼠双眼散瞳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观察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结果造模后实验组豚鼠体质量下降明显,肛温升高,活动频率增高,毛发枯槁无光泽、易脱落,多食消瘦,大便干结色黑,易怒躁动,兴奋好斗,不易被抓取;对照组和模型组豚鼠体征正常。造模4周后,模型组体质量高于实验组(P<0.05)。从造模第2周开始,实验组肛温高于模型组(P均<0.05)。实验组造模后血清FT_(3)、FT_(4)、E_(2)、cAMP、cAMP/cGM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屈光度和两眼屈光度差值低于对照组,眼轴和两眼眼轴差值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造模眼屈光度和两眼屈光度差值低于模型组,左右眼眼轴短于模型组,左右眼眼轴差值高于模型组(P均<0.05)。实验组豚鼠眼球后极部巩膜厚度较模型组变薄,胶原纤维最细、最稀疏,间隙最大,且部分纤维出现断裂。结论甲状腺素作用后,负透镜诱导的近视豚鼠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并可导致豚鼠近视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近视 屈光度 眼轴 后极部巩膜厚度
下载PDF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玻璃体切除摘出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左炜 林晓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89-590,共2页
目的 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 1例 (3 4眼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术中的 3 1例 (3 ... 目的 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 1例 (3 4眼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术中的 3 1例 (3 4眼 )中 ,3 2眼为一次手术成功摘出 ,成功率为 94.12 %。术后视力提高 19眼 (55.88% ) ,术后视力不变 6眼 (17.65% ) ,视力下降 9眼 (2 6.47% )。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手术操作方便 ,准确 ,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眼内后极部非磁性异物 玻璃体切除摘出术 异物摘出术
下载PDF
无症状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和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永爱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1期159-160,共2页
目的评价无症状高度近视眼眼底病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387例无症状高度近视眼(≤-6.00D)(387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睫状肌麻痹验光和散瞳检查眼底。比较有眼底病变组和无眼底病变组之间年龄及屈光度的差异。结果 387例患者中... 目的评价无症状高度近视眼眼底病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387例无症状高度近视眼(≤-6.00D)(387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睫状肌麻痹验光和散瞳检查眼底。比较有眼底病变组和无眼底病变组之间年龄及屈光度的差异。结果 387例患者中,男105例,占27.1%;女282例,占72.9%。平均年龄37.9岁,平均屈光度-10.15D。52眼检测到后极部有眼底病变,占13.44%,与无病变组比较,年龄及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1,5.183;P<0.05)。239眼检测到周边部有视网膜病变,占61.76%,与无病变组比较,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0,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05)。结论无症状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及周边部病变发生率均较高,高度近视眼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检查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周边部视网膜变性 后极部
下载PDF
正常人视网膜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
11
作者 李平 胡竹林 +2 位作者 杨智宽 王志涛 杜蜀华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的厚度,以建立正常人后极部黄斑周围区域视网膜的厚度图,旨在为一些与视网膜厚度改变有关的眼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对61例(61只眼)正常人行后... 目的: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的厚度,以建立正常人后极部黄斑周围区域视网膜的厚度图,旨在为一些与视网膜厚度改变有关的眼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对61例(61只眼)正常人行后极部黄斑周围区域6mm×6mm大小范围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所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上述部位视网膜的数据及二维、三维图像。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黄斑鼻侧视网膜较颞侧厚10.45%,与后极部解剖相吻合。正常人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7.95±26.19)μm,正常男性为(177.22±20.57)μm,正常女性为(178.67±19.61)μm,性别及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RTA进行的视网膜厚度分析可快速提供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能敏感地检测病理性视网膜增厚或变薄,从而为一些眼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厚度分析 测量 后极部
下载PDF
塑料注射成型机合模部件参数的优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梦旦 《轻工机械》 CAS 2007年第4期24-26,共3页
合模部件是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关键部件。文章所提供的合模部件优选参数范围源于生产实践,并经过适当的理性综合而成。它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和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 内翻正后角 杆长比 临界变形角
下载PDF
2例不同预后的后极部肉芽肿型眼弓蛔虫病
13
作者 邵明芹 葛庆曼 《眼科学报》 2019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本文报道2例诊断为后极部肉芽肿型弓蛔虫病的患者,病例1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病例2因错过治疗时机,致视力丧失。提示后极部肉芽肿型眼弓蛔虫病致视网膜前膜时,眼科医生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改善患... 本文报道2例诊断为后极部肉芽肿型弓蛔虫病的患者,病例1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病例2因错过治疗时机,致视力丧失。提示后极部肉芽肿型眼弓蛔虫病致视网膜前膜时,眼科医生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改善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肉芽肿型眼弓蛔虫病 预后 玻璃体切割
下载PDF
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测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志斌 刘汉强 +2 位作者 马长荣 李梅 马小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 探讨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 应用Zeiss -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矫正视力≥ 1 0的 2 3例 45只近视眼和 10例 17只正常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近视眼组根据屈光度分为二组 :... 目的 探讨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 应用Zeiss -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矫正视力≥ 1 0的 2 3例 45只近视眼和 10例 17只正常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近视眼组根据屈光度分为二组 :中低度近视组 16只眼 (≤ 6 0 0D) ,高度近视组 2 9只眼 ( >6 0 0D)。结果 高度近视眼组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厚度低于中低度近视组及正视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中低度近视组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厚度与正视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变薄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厚度 高度近视眼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正常眼 矫正视力 改变 观察 结论 意义 目的
原文传递
海德堡OCT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蓉 陈伟 +5 位作者 江媛 罗素荣 王达良 罗曼 袁国美 李海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 运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并探讨其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应用Spectralis 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 目的 运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并探讨其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应用Spectralis 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量99名正常人的PPRT,观察正常人PPRT的图形特征和分析上方象限、下方象限及平均厚度值,并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TDRS)9分区,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将各参数与年龄、性别、眼别及屈光度(R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之间上方象限、下方象限和平均PPRT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0.089、0.466、0.602,P均>0.05).性别、眼别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51,t=18.382,P<0.01).在高度近视组,其平均PPRT为(290.07±11.17) μm,屈光度和平均PP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92,t =11.837 P<0.01).结论 正常人PPRT分析可能为与厚度相关的视网膜疾病客观定量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 正常人 后极部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文建 尹娟娟 +3 位作者 高雪霞 王瑞峰 陈梦平 陈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21只眼(84%).4只眼术后3~5个月视网膜脱离复位不佳,其中3只眼再次手术复位,1只眼未再次手术.术后视力提高20只眼(80%),无变化3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结论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后极部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腔注气
原文传递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晓 冯克孝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9期559-561,共3页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 M K 液保存的新鲜角膜材料对 26 例 (26 只眼) 严重的细菌、真菌及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行穿透角膜移植术, 术后随访 12~18 个月。结果: 细菌、真菌...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 M K 液保存的新鲜角膜材料对 26 例 (26 只眼) 严重的细菌、真菌及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行穿透角膜移植术, 术后随访 12~18 个月。结果: 细菌、真菌及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术后植片透明率分别为 7778% 、5385% 、25% , 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的感染性角膜溃疡, 穿透性角膜移植可有效去除病灶, 重建眼球的完整性, 并为二期光学角膜移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 角膜移植 感染性 角膜溃疡
原文传递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61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弘 秦娟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9期557-559,共3页
目的: 探讨后极部裂孔 (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除外) 视网膜脱离时的手术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 1997 年 1 月至 1998 年 6 月间 61 例 (61 眼)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资料, 从裂孔位置、膜形成 ( P V R... 目的: 探讨后极部裂孔 (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除外) 视网膜脱离时的手术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 1997 年 1 月至 1998 年 6 月间 61 例 (61 眼)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资料, 从裂孔位置、膜形成 ( P V R) 程度、术式选择及预后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0°以内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 95% 的病例应用了玻璃体切除术, 5% 应用环扎加压术, 痊愈率 80% 。40°以外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 732% 的病例选择了环扎加压术, 其余采用了玻璃体切除术, 痊愈率927% 。结论: ①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时, 常伴严重 P V R; ②应根据裂孔位置结合膜形成 ( P V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眼外科手术 术式
原文传递
石英纤维桩在后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卫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在后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1例患者共109颗需修复的上下颌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颗患牙,对照组47颗患牙,实验组采用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进行桩核修复,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在后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1例患者共109颗需修复的上下颌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2颗患牙,对照组47颗患牙,实验组采用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进行桩核修复,对照组采用金属桩核修复,观察16~24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修复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62颗患牙中,1颗桩冠脱落,1颗桩冠松动,成功率为96.8%。对照组47颗患牙中,4颗桩冠脱落,3颗桩冠松动,成功率为85.1%。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与金属桩相比有较高的成功率,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桩 金属桩 后牙 残根残冠
原文传递
纤维桩辅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王卫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纤维桩辅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共142颗需修复的上前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5颗患牙,对照组57颗患牙,实验组采用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加纤维桩辅桩进行桩核修复,对照组采用固位增... 目的研究纤维桩辅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共142颗需修复的上前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5颗患牙,对照组57颗患牙,实验组采用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加纤维桩辅桩进行桩核修复,对照组采用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修复,观察6~15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修复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85颗患牙中,所有桩冠无脱落或松动,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57颗患牙中,1颗桩冠脱落,3颗桩冠松动,成功率为92.9%。实验组和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位增强温控变色石英纤维桩加纤维桩辅桩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辅桩 前牙 残根残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