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ortance of Posterior Tibial Slope in TKR: Pre and Post-Operative Measurements in United States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1
作者 Frederick F. Buechel Sr Frederick F. Buechel Jr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8期374-379,共6页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ly, as well as providing ideal 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tibial bone-prosthesis interfa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norm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 angle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in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after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 assess its effectiveness. Methods: Forty-nine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knee replacements in 34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were measured radiographically pre-operatively and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to determine the PTS and its effect on range of motion. Lateral X-rays, using the anterior cortical line of the tibia, were employed for all measurements. Results: Pre-operative PTS measured 11.83˚ (range 5˚ - 18˚), while post-operative PTS of implanted tibial components measured 11.30o (range 4˚ - 18˚). The pre-operative range of motion of 112˚ (range 30˚ to 135˚) was improved to 119˚ (range 90˚ to 135˚) post-operatively after 1 year. Conclusions: Anterior tibial shaft referencing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provides an easy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reproducing the anatomical PTS during TKR.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d improvement in average range of motion from 112˚ pre-operatively to 119˚ post-operatively at one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osterior Tibial Inclination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tal Knee Alignment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l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in the Lower Extremity
2
作者 Serhat Mutlu Harun Mutlu +2 位作者 Olcay Guler Gokhan Ozkazanli Atilla Parmaksizoglu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97-100,共4页
Purpose: To restore the normal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important in reconstructive knee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lower-limb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Methods: Thirty... Purpose: To restore the normal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important in reconstructive knee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lower-limb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Methods: Thirty-two male and 32 female outpatients aged 22 to 46 were recruited. A full weight-bearing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 of the entire lower limb was obtained for each subject. The axial alignment was measured based on the centers of the femoral head, knee, and ankle. The tibiofemoral (TF), tibial joint (TJ),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TS) angl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mean TF angle was more varus in women (177.8°) than men (179.2°), and the mean TJ angle was more medially inclined in women than men. Women had a greater TJ angle than men (93.3° vs. 91.6°). The mean posterior TS was greater in men than women (16.0° vs. 12.5°, p < 0.05), while the mean TS angle was greater in women (14.8°) than men (12.3°). Conclusion: Knee alignment and geometry vary among populations. In our study, the TF angle was varus among all participants. The knee joint was more medially inclined in women than men. And also the posterior TS was greater in women than 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ALIGNMENT posterior TIBIAL slope
下载PDF
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研究
3
作者 刘洋洋 孟琳 +1 位作者 钱志余 李韪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2,共4页
椎弓根螺钉(PS)的精确植入在脊柱手术中至关重要,开发新的实时术中监测导航方法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采用近红外光谱测试系统对新鲜猪、牛、羊椎骨进行了光谱采集,得到了沿着PS植入路径的测试点反射光谱,进而研究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 椎弓根螺钉(PS)的精确植入在脊柱手术中至关重要,开发新的实时术中监测导航方法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采用近红外光谱测试系统对新鲜猪、牛、羊椎骨进行了光谱采集,得到了沿着PS植入路径的测试点反射光谱,进而研究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提出了优化斜率因子的计算方法,将所提因子与前期研究提出的光谱面积因子、峰值因子、特定斜率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斜率因子对于不同椎骨组织的区分性更准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作为最优识别因子用于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组织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近红外光谱 斜率近红外
下载PDF
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的PS-InSAR监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建军 梅媛 +1 位作者 闫斌 刘士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为了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灾害监测难度大以及安全稳定性预警等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海拔排土场边坡进行安全稳定性监测分析。通过对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进行监测分析研究,采用2018年11月04日至2020年12月23日的25景Sen... 为了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灾害监测难度大以及安全稳定性预警等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海拔排土场边坡进行安全稳定性监测分析。通过对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进行监测分析研究,采用2018年11月04日至2020年12月23日的2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时序差分干涉相位的时空分析方法,进行差分干涉、模型迭代计算和地理编码等解算,解算得到平均形变速率分布,基于平均形变速率结果分析该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PS-InSAR技术能够获取排土场边坡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该研究区域坡体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平均形变速率最大值为-20.00 mm/a,最大形变速率区域出现在排土场边坡的下部;通过PS-InSAR技术能够对其安全稳定状态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预警预报,为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服役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排土场边坡 安全稳定性 ps-INSAR 监测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黄土高边坡形变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君鹭 富志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3,60,共8页
为解决高边坡安全稳定监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边坡进行形变监测分析。在黄延高速公路富县西黄土高边坡地表形变监测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高边坡2017年3月12日至2018年3月19日的29景Sentinel-1数... 为解决高边坡安全稳定监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边坡进行形变监测分析。在黄延高速公路富县西黄土高边坡地表形变监测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高边坡2017年3月12日至2018年3月19日的29景Sentinel-1数据。通过对PS点进行相位建模和形变解算,反演得到高边坡地表形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边坡形变速率的分布情况,基于平均形变速率结果分析了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结果显示92.46%的PS点形变速率为-10~10 mm/a,最大形变速率区域主要集中在高边坡的下部,形变分析结果表明该边坡整体较为稳定。进一步选取了与高边坡水准测量监测时间最为接近的PS点的雷达视线向监测结果,将2种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形变监测方法的监测结果都显示出监测点累计形变量不断增加的特征,对比效果较好;验证了PS-InSAR技术在高边坡形变监测中的可靠性,以及PS-InSAR技术在高精度提取地表形变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PS-InSAR技术进行高边坡形变的持续监测,能够对其安全稳定状态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预警预报;同时为高边坡形变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借鉴,采用PS-InSAR对边坡变形进行监测时,可利用其与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相结合来实现大尺度的区域普查与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测,确保公路高边坡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边坡形变监测 ps-InSAR技术 黄延高速高边坡 多方法对比验证
下载PDF
PS-InSAR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鹿 张强 +2 位作者 朱尚清 刘越 黄泽华 《市政技术》 2022年第7期181-187,204,共8页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区G111京加路山区路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PS-InSAR原理,并通过使用31景“哨兵1A”卫星影像数据对区域路段进行普查,采用PS-InSAR对京加路沿线边坡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分析,筛查出京加路沿线隐患点33处,并确认出12处风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与养护巡查确定的结果吻合,实现了在重点隐患区域布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趋势,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变形 监测 ps-INSAR
下载PDF
膝关节PS型假体与CR型假体的术后疗效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朝和 张佳榕 +1 位作者 林晓阳 陈建喜 《中外医疗》 2021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型假体)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型假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应用的膝关节假体类型...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型假体)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型假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应用的膝关节假体类型进行分组,为PS组和CR组,每组30例。PS组患者使用PS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治疗,CR组患者使用CR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HGB)减小程度、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和关节活动度、AKS评分。结果在手术出血量上,两组患者术前的HGB浓度相当,PS组术前(129.96±8.30)g/L,CR组术前(128.03±8.1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05);两组患者术后HGB浓度均较术前都有降低,PS组术后(112.00±8.03)g/L,CR组术后(115.06±9.39)g/L,二者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7,P>0.05);但PS组术后减小值(17.93±5.58)g/L,CR组术后减小值(12.86±4.24)g/L,CR组患者的HGB减小值显著低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5)。在稳定性方面,PS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7.70±1.23)mm,显著小于CR组(9.50±1.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4,P<0.05);膝关节活动度上,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相当,PS假体(122.16±8.57)°,CR假体(121.33±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AKS评分,PS假体术后膝关节评分(90.23±3.15)分,CR假体术后膝关节(89.90±3.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05)。PS假体术后功能性评分(92.33±5.04)分,CR假体术后功能性评分(92.00±4.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P>0.05)。膝关节评分及功能性评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PS假体和CR假体应用于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首先二者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这一方面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其次PS假体维持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效果显著优于CR假体;最后CR假体(出血量)与PS(出血量)假体相比,能够减少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可降低手术风险。因此,临床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关节后稳定型假体 ps型假体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CR型假体 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下载PDF
EOS双平面成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杨雨凡 李剑 +1 位作者 王渭君 蒋青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组)及34例非ACL损伤(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OS法、全长法、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对患者的PTS进行评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PTS测量方法对ACL损伤的预测特异性。结果应用EOS法、全长法和近端法测量ACL损伤组患者的PTS,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EOS法(0.955)和全长法(0.657)均优于近端法(0.558)和后皮质法(0.484)。对照组和ACL损伤组EOS法和全长法的测量结果均具有相关性(r=0.612,r=0.641)。结论采用EOS系统和基于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的全长法测量PTS预测ACL损伤的易发性优于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在没有EOS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全长法评估患者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EOS成像 膝关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UKA假体后倾角安装位置对衬垫磨损的影响
9
作者 党晓栋 熊守林 +5 位作者 屈亚飞 任佳轩 张静 张净宇 乔锋 陈瑱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关节力和运动、衬垫接触应力、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后倾角0°时,衬垫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为24.84 MPa,接触应力为47.61 MPa,5百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周期的磨损量为47.29 mm3。随着UKA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增加,步态周期内旋和后移运动均增大,摆动相的内侧关节力增大,5 MC磨损周期后衬垫von Mises等效应力与接触应力显著减小,衬垫的磨损面积、最大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随之减少。相对于后倾角0°,后倾角为3°、5°、7°时衬垫的线性磨损深度分别减小了17.8%、19.2%、20.6%;衬垫体积磨损量分别下降了24.5%、30.9%、34.3%。结论UKA假体考虑后倾角安装超过3°时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内旋运动和后移运动,减小聚乙烯衬垫关节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后倾角 骨肌多体动力学 接触力学 磨损预测
下载PDF
Osteotomy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nd biplanar deformity
10
作者 Fu-Yuan Deng Jun-Cai Liu Zho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2期4897-4904,共8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increase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over 12 degrees is a risk factor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and varus deformity can aggravate the progression of medial osteoarthri... BACKGROUND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increase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over 12 degrees is a risk factor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and varus deformity can aggravate the progression of medial osteoarthritis.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high tibial osteotomy(HTO)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in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njuries with varus deformities and increased 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based on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METHODS The patient data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re collected from 2019 to 2021.A total of 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ACL injury combined with varus deformities and increased P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modified open wedge HTO and ACLR.The degree of correction of varus deformity and the PTS was evaluated by radi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SULTS All 6 patients(6 knee joints)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20.8±3.7 months.The average age at surgery was 29.5±3.8 years.At the last follow-up,all patients resumed competitive sports.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score increased from 50.3±3.1 to 87.0±2.8,the Lysholm score increased from 43.8±4.9 to 86±3.1,and the Tegner activity level increased from 2.2±0.7 to 7.0±0.6.The average movement distance of the tibia anterior translation was 4.8±1.1 mm,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was 88.9±1.3°at the last follow-up,and the PTS was 8.4±1.4°,both of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P<0.05).CONCLUSION Modified open wedge HTO combined with ACLR can effectively treat patients with ACL ruptures with an associated increased PTS and varus deformity.The short-term effect is significant,but the long-term effect requires further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Varus deform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 posterior tibial slope Biplanar deformity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吕排云 李前 +1 位作者 徐昭乐 丁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相关疾病中的重点和热点,既往关于其损伤因素的探究众说纷纭,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的增大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搜集了以往相关国内外论文,汇集近年来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文献。分析各方观点,...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相关疾病中的重点和热点,既往关于其损伤因素的探究众说纷纭,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的增大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搜集了以往相关国内外论文,汇集近年来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文献。分析各方观点,虽然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学说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更多的文献倾向于支持:较大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半月板损伤的危险因素,单独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导致半月板损伤的直接因素。笔者期望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能够明确胫骨平台后倾角具体度数与损伤程度和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规范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后倾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程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据,根据术后PTS角度将患者分为PTS<9°组和PTS≥9°组。将两组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数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也将术后与最后随访PTS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最后随访与健侧PTS的差值,将差值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TS<9°组膝关节Lysholm、HSS、Rasmussen评分数据均明显高于PTS≥9°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PTS与最后一次随访PT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与健侧PTS之间的差值(b)与Lysholm、HSS及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数据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锻炼导致PTS角度发生改变。PTS<9°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好于术后PTS≥9°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PTS与健侧PTS的差值与膝关节功能有相关性。因此手术中尽可能恢复平台骨折的解剖对位或控制术后PTS<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 骨折塌陷 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MRI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
13
作者 黄栋 戈进 +2 位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90-3896,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运动性损伤,目前关于该病的解剖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大量研究集中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普遍认为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减小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减...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运动性损伤,目前关于该病的解剖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大量研究集中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普遍认为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减小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减小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否也与其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及胫骨平台冠状斜坡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膝前疼痛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患者101例,其中接受关节镜治疗的5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有膝前痛症状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无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术前MRI图像测定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等解剖学参数,统计分析导致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比值以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胫骨平台冠状斜坡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对照组(P<0.05),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提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较浅的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MRI成像 危险因素 胫骨平台后倾角 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14
作者 翟凯 王冰 +3 位作者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7膝)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例,为聚乙烯衬垫脱位;B组3例,分别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聚乙烯衬垫脱位、胫骨平台假体松动;C组3例,分别为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三组并发症发生率:C组(8.57%)>B组(2.78%)>A组(1.59%),206膝假体生存率为96.6%。结论对于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的选择要个体化、精准化,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后倾角 膝关节功能 假体生存率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15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国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业华 吕厚山 +1 位作者 寇伯龙 刘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94-696,共3页
目的 :测量中国人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大小 ,比较不同测量方法间的差异 ,为开发国人膝关节假体及手术安装假体提供参数。方法 :在 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 6 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共 36 0个膝关节侧位片上 ,测... 目的 :测量中国人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大小 ,比较不同测量方法间的差异 ,为开发国人膝关节假体及手术安装假体提供参数。方法 :在 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 6 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共 36 0个膝关节侧位片上 ,测量胫骨内侧平台前后缘连线分别与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切线的垂线 (方法 1)、胫骨结节下胫骨中上段轴线的垂线 (方法 2 )以及胫骨后侧皮质切线的垂线 (方法 3)的交角 ,得到不同测量方法的后倾角值。结果 :方法 1为( 11.74± 3 .87)°( -1.5~ 2 2 .5°) ,方法 2为 ( 8.91± 3 .5 7)°( -2 .5~ 19.5°) ,方法 3为 ( 6 .2 1± 3 .5 1)°( -6~ 17°)。 3种测量方法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并高度相关。不同病种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与年龄相关性较低。与国外报道的相同方法测得数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较小 ,胫骨平台后倾角个体差异较大 ,术中截骨应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平台 后倾角 解剖学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7
作者 黄文华 姜楠 +1 位作者 钟世镇 余正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后倾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7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不同部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厚度;②80例干燥骨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后倾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7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不同部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厚度;②80例干燥骨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③80例正常成人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结果尸体标本、干燥骨性胫骨标本、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得的胫骨外内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分别为:10.2°±2.5°、11.6°±3.3°;12.7°±3.5°、14.4°±3.2°;8.7°±4.5°和11.4°±2.2°。尸体标本测量外内侧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分别为2.2°±1.5°、3.0°±2.1°;伸直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半月板上缘连线基本水平(0°~5°)。结论TKA术中胫骨后倾截骨应该恢复包括软骨、半月板的后倾角度,而不是骨性后倾角度,建议以0°~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膝关节置换术 解剖测量
下载PDF
基于拉剪破坏的边坡后缘张裂缝深度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晓冉 卢玉林 +2 位作者 薄景山 林玮 王丽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9,共5页
土体的张拉效应会引起坡顶后缘一定区域内出现张裂缝,而裂缝的位置和深度决定着边坡是否安全。基于土体的变形参数、单轴抗拉应力和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得到边坡裂缝深度的上限,通过已有文献共同界定裂缝深度的位置、取值范围,通过算例比... 土体的张拉效应会引起坡顶后缘一定区域内出现张裂缝,而裂缝的位置和深度决定着边坡是否安全。基于土体的变形参数、单轴抗拉应力和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得到边坡裂缝深度的上限,通过已有文献共同界定裂缝深度的位置、取值范围,通过算例比较,进一步解释带裂缝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后缘张裂缝深度与张拉效果的发挥程度有关,张拉特性不能完全发挥时,取坡高一半作为裂缝深度上限是取得最保守安全系数的简便方法。研究方法可为边坡后缘裂缝深度取值、带裂缝边坡岩土体失稳力学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分析 后缘裂缝 深度 张拉剪切破坏
下载PDF
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1 位作者 史占军 詹俊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男性(7.69±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结论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倾角 三维测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胫骨后倾截骨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广文 黄斐 +6 位作者 吴云峰 常俊 王浩 秦昆鹏 李家华 廖法学 尹宗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02-304,320,共4页
背景:胫骨假体的后倾角是单髁置换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推荐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为7°,但是如何在单髁置换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后倾角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胫骨后倾截骨角度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 背景:胫骨假体的后倾角是单髁置换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推荐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为7°,但是如何在单髁置换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后倾角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胫骨后倾截骨角度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30例(30膝)。按照胫骨的后倾截骨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解剖截骨组(后倾截骨3°)和常规截骨组(后倾截骨7°),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曲角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差异和后倾角度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两组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曲角度、KSS评分和后倾角角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4±5.5)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解剖截骨组和常规截骨组的后倾截骨角度分别为3.8°±1.2°和7.2°±2.2°,关节最大伸直角度分别为1.7°±0.2°和1.5°±0.1°,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分别为119°±7.2°和122°±7.8°,KSS评分分别为(87.8±5.2)分和(81.2±4.5)分;其中两组间术后后倾截骨角度和K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髁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的胫骨解剖后倾截骨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后倾角 单髁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