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的PS-InSAR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建军 梅媛 +1 位作者 闫斌 刘士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为了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灾害监测难度大以及安全稳定性预警等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海拔排土场边坡进行安全稳定性监测分析。通过对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进行监测分析研究,采用2018年11月04日至2020年12月23日的25景Sen... 为了解决高海拔排土场边坡灾害监测难度大以及安全稳定性预警等问题,提出利用PS-InSAR技术对高海拔排土场边坡进行安全稳定性监测分析。通过对西藏山南桑日县某排土场边坡进行监测分析研究,采用2018年11月04日至2020年12月23日的25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时序差分干涉相位的时空分析方法,进行差分干涉、模型迭代计算和地理编码等解算,解算得到平均形变速率分布,基于平均形变速率结果分析该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PS-InSAR技术能够获取排土场边坡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该研究区域坡体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平均形变速率最大值为-20.00 mm/a,最大形变速率区域出现在排土场边坡的下部;通过PS-InSAR技术能够对其安全稳定状态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预警预报,为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服役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排土场边坡 安全稳定性 ps-INSAR 监测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l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in the Lower Extremity
2
作者 Serhat Mutlu Harun Mutlu +2 位作者 Olcay Guler Gokhan Ozkazanli Atilla Parmaksizoglu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97-100,共4页
Purpose: To restore the normal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important in reconstructive knee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lower-limb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Methods: Thirty... Purpose: To restore the normal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is important in reconstructive knee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lower-limb align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Methods: Thirty-two male and 32 female outpatients aged 22 to 46 were recruited. A full weight-bearing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 of the entire lower limb was obtained for each subject. The axial alignment was measured based on the centers of the femoral head, knee, and ankle. The tibiofemoral (TF), tibial joint (TJ), and posterior tibial slope (TS) angl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mean TF angle was more varus in women (177.8°) than men (179.2°), and the mean TJ angle was more medially inclined in women than men. Women had a greater TJ angle than men (93.3° vs. 91.6°). The mean posterior TS was greater in men than women (16.0° vs. 12.5°, p < 0.05), while the mean TS angle was greater in women (14.8°) than men (12.3°). Conclusion: Knee alignment and geometry vary among populations. In our study, the TF angle was varus among all participants. The knee joint was more medially inclined in women than men. And also the posterior TS was greater in women than 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ALIGNMENT posterior TIBIAL slope
下载PDF
EOS双平面成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杨雨凡 李剑 +1 位作者 王渭君 蒋青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组)及34例非ACL损伤(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OS法、全长法、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对患者的PTS进行评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PTS测量方法对ACL损伤的预测特异性。结果应用EOS法、全长法和近端法测量ACL损伤组患者的PTS,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EOS法(0.955)和全长法(0.657)均优于近端法(0.558)和后皮质法(0.484)。对照组和ACL损伤组EOS法和全长法的测量结果均具有相关性(r=0.612,r=0.641)。结论采用EOS系统和基于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的全长法测量PTS预测ACL损伤的易发性优于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在没有EOS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全长法评估患者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EOS成像 膝关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UKA假体后倾角安装位置对衬垫磨损的影响
4
作者 党晓栋 熊守林 +5 位作者 屈亚飞 任佳轩 张静 张净宇 乔锋 陈瑱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关节力和运动、衬垫接触应力、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后倾角0°时,衬垫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为24.84 MPa,接触应力为47.61 MPa,5百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周期的磨损量为47.29 mm3。随着UKA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增加,步态周期内旋和后移运动均增大,摆动相的内侧关节力增大,5 MC磨损周期后衬垫von Mises等效应力与接触应力显著减小,衬垫的磨损面积、最大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随之减少。相对于后倾角0°,后倾角为3°、5°、7°时衬垫的线性磨损深度分别减小了17.8%、19.2%、20.6%;衬垫体积磨损量分别下降了24.5%、30.9%、34.3%。结论UKA假体考虑后倾角安装超过3°时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内旋运动和后移运动,减小聚乙烯衬垫关节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后倾角 骨肌多体动力学 接触力学 磨损预测
下载PDF
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研究
5
作者 刘洋洋 孟琳 +1 位作者 钱志余 李韪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2,共4页
椎弓根螺钉(PS)的精确植入在脊柱手术中至关重要,开发新的实时术中监测导航方法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采用近红外光谱测试系统对新鲜猪、牛、羊椎骨进行了光谱采集,得到了沿着PS植入路径的测试点反射光谱,进而研究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 椎弓根螺钉(PS)的精确植入在脊柱手术中至关重要,开发新的实时术中监测导航方法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采用近红外光谱测试系统对新鲜猪、牛、羊椎骨进行了光谱采集,得到了沿着PS植入路径的测试点反射光谱,进而研究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提出了优化斜率因子的计算方法,将所提因子与前期研究提出的光谱面积因子、峰值因子、特定斜率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斜率因子对于不同椎骨组织的区分性更准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作为最优识别因子用于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组织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近红外光谱 斜率近红外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吕排云 李前 +1 位作者 徐昭乐 丁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相关疾病中的重点和热点,既往关于其损伤因素的探究众说纷纭,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的增大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搜集了以往相关国内外论文,汇集近年来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文献。分析各方观点,...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相关疾病中的重点和热点,既往关于其损伤因素的探究众说纷纭,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的增大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搜集了以往相关国内外论文,汇集近年来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文献。分析各方观点,虽然关于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半月板损伤影响的学说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更多的文献倾向于支持:较大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半月板损伤的危险因素,单独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导致半月板损伤的直接因素。笔者期望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能够明确胫骨平台后倾角具体度数与损伤程度和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规范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后倾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RI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
7
作者 黄栋 戈进 +2 位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90-3896,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运动性损伤,目前关于该病的解剖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大量研究集中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普遍认为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减小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减... 背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运动性损伤,目前关于该病的解剖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大量研究集中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普遍认为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减小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减小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否也与其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及胫骨平台冠状斜坡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膝前疼痛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患者101例,其中接受关节镜治疗的5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有膝前痛症状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无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术前MRI图像测定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胫骨平台深度、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等解剖学参数,统计分析导致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比值以及股骨髁间窝缺口宽度指数、胫骨平台冠状斜坡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对照组(P<0.05),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侧胫骨平台深度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提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较浅的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MRI成像 危险因素 胫骨平台后倾角 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8
作者 翟凯 王冰 +3 位作者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7膝)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例,为聚乙烯衬垫脱位;B组3例,分别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聚乙烯衬垫脱位、胫骨平台假体松动;C组3例,分别为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三组并发症发生率:C组(8.57%)>B组(2.78%)>A组(1.59%),206膝假体生存率为96.6%。结论对于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的选择要个体化、精准化,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后倾角 膝关节功能 假体生存率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9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The Importance of Posterior Tibial Slope in TKR: Pre and Post-Operative Measurements in United States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10
作者 Frederick F. Buechel Sr Frederick F. Buechel Jr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8期374-379,共6页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 Background: Sagittal plane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range of flexion motion, allowing collateral ligaments to function more normally, as well as providing ideal compressive loading on the tibial bone-prosthesis interfa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normal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 angle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in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after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 assess its effectiveness. Methods: Forty-nine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knee replacements in 34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were measured radiographically pre-operatively and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to determine the PTS and its effect on range of motion. Lateral X-rays, using the anterior cortical line of the tibia, were employed for all measurements. Results: Pre-operative PTS measured 11.83˚ (range 5˚ - 18˚), while post-operative PTS of implanted tibial components measured 11.30o (range 4˚ - 18˚). The pre-operative range of motion of 112˚ (range 30˚ to 135˚) was improved to 119˚ (range 90˚ to 135˚) post-operatively after 1 year. Conclusions: Anterior tibial shaft referencing using a conventional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provides an easy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reproducing the anatomical PTS during TKR.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d improvement in average range of motion from 112˚ pre-operatively to 119˚ post-operatively at one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Tibial slope posterior Tibial Inclination Extramedullary Tibial Resection Guide Total Knee Alignment
下载PDF
PS-InSAR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金鹿 张强 +2 位作者 朱尚清 刘越 黄泽华 《市政技术》 2022年第7期181-187,204,共8页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公路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选取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对其进行监测。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精确大地变形数据,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以北京市怀柔区G111京加路山区路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PS-InSAR原理,并通过使用31景“哨兵1A”卫星影像数据对区域路段进行普查,采用PS-InSAR对京加路沿线边坡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分析,筛查出京加路沿线隐患点33处,并确认出12处风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与养护巡查确定的结果吻合,实现了在重点隐患区域布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化趋势,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变形 监测 ps-INSAR
下载PDF
膝关节PS型假体与CR型假体的术后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朝和 张佳榕 +1 位作者 林晓阳 陈建喜 《中外医疗》 2021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型假体)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型假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应用的膝关节假体类型...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型假体)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型假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应用的膝关节假体类型进行分组,为PS组和CR组,每组30例。PS组患者使用PS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治疗,CR组患者使用CR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HGB)减小程度、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和关节活动度、AKS评分。结果在手术出血量上,两组患者术前的HGB浓度相当,PS组术前(129.96±8.30)g/L,CR组术前(128.03±8.1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05);两组患者术后HGB浓度均较术前都有降低,PS组术后(112.00±8.03)g/L,CR组术后(115.06±9.39)g/L,二者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7,P>0.05);但PS组术后减小值(17.93±5.58)g/L,CR组术后减小值(12.86±4.24)g/L,CR组患者的HGB减小值显著低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5)。在稳定性方面,PS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最大前后向位移(7.70±1.23)mm,显著小于CR组(9.50±1.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4,P<0.05);膝关节活动度上,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相当,PS假体(122.16±8.57)°,CR假体(121.33±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AKS评分,PS假体术后膝关节评分(90.23±3.15)分,CR假体术后膝关节(89.90±3.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05)。PS假体术后功能性评分(92.33±5.04)分,CR假体术后功能性评分(92.00±4.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P>0.05)。膝关节评分及功能性评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PS假体和CR假体应用于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首先二者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这一方面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其次PS假体维持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效果显著优于CR假体;最后CR假体(出血量)与PS(出血量)假体相比,能够减少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可降低手术风险。因此,临床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假体实施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关节后稳定型假体 ps型假体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CR型假体 膝关节双间室表面置换术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下载PDF
术中应用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的影响
13
作者 张明 周殿阁 李志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末期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2例,其中62例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CR组),40例采用后稳定型(PS)假体(PS组)。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止血带、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术后患肢屈曲1 h、引流管夹毕1 h、患肢冰敷24 h。收集术后2、4、24、48 h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以及术后2、24、48 h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统计术后输血情况、早期感染并发症例数。结果102例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总引流量CR组(292.9±128.3)mL比PS组引流量为(355.2±136.8)mL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CR组的引流量比PS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CR组引流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PS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的PS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比CR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2例输了2 U红细胞,PS组2例输了1 U红细胞、9例输了2 U红细胞。102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可减少患者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发生、减少围术期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稳定型假体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引流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希萌 王信杰 +1 位作者 毛子木 余家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大小与健康人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灰度、体积及横截面积的关系。方法2020年1~8月招募健康受试者212例,男、女各106例。年龄30~60岁,(39.3±7.3)岁。BM...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大小与健康人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灰度、体积及横截面积的关系。方法2020年1~8月招募健康受试者212例,男、女各106例。年龄30~60岁,(39.3±7.3)岁。BMI 17.7~36.3,(24.3±3.3)。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3D重建模型测量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及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对比男、女性测量结果,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与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女性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大于男性[(8.0±3.8)°vs.(6.3±4.1)°,t=-3.068,P=0.002],ACL体积和横截面积小于男性[(1339.4±458.4)mm 3 vs.(1699.6±468.6)mm 3,t=5.658,P=0.000;(36.4±13.0)mm 2 vs.(45.2±14.8)mm 2,t=4.614,P=0.000],男、女性内侧后倾角和ACL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健康受试者内、外侧后倾角与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人群中,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的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均无相关性。健康女性的外侧后倾角大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灰度
下载PDF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盼盼 青浩渺 +1 位作者 任思勰 张园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79-4384,共6页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314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影像,根据前交叉韧带影像学表现分为正常组12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107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84例,测量3组之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两者差值,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31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与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正常组(P <0.05),3组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表明,内胫骨侧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阈值为10.50°,曲线下面积AUC=0.676[95%CI(0.618,0.735),P <0.001],灵敏度为55.5%,特异度为71.5%;(4)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增大,但两者差值大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预测指标,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越大前交叉韧带越容易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膝关节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解剖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2 位作者 戈进 黄栋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定前交叉韧带损伤人群的警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7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及影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术前MRI上以设盲方式测量比较两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半月板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值和半月板后倾角差值、内侧胫骨平台深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半月板后倾角以及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不对称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增大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为诊断伴发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提供了重要信息,从而避免漏诊;且为临床上考虑尽早进行韧带修复以降低半月板撕裂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MRI成像 解剖危险因素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内侧半月板后倾角 外侧/内侧后倾角差值 内侧胫骨平台深度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在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徐文杰 刘沛东 +2 位作者 王斌 许晓栋 杨自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86-790,共5页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复习文献认为应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并结合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减少误差。较大的PTSA会增加ACL损伤的风险,因此,对于>12°的患者在ACL重建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及必要时联合胫骨截骨术矫正治疗,可有效预防韧带再损伤的风险。步态分析对于术前致病模式及术后的康复功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对以PTSA为依据的个体化康复策略的制定有着指导意义,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翻修率 胫骨高位截骨术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正浩 陈旺 +2 位作者 冯硕 张乐曙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54-2860,共7页
背景:既往倾向于研究单髁关节置换术后最佳胫骨平台后倾角,忽略了与术前角度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在接受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对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 背景:既往倾向于研究单髁关节置换术后最佳胫骨平台后倾角,忽略了与术前角度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在接受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对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内侧骨性关节炎行单髁关节置换的患者65例(67膝)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减去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差值进行分组,正值为后倾增大,负值为后倾减小;A组后倾减小>2°,B组后倾变化≤2°,C组后倾增大>2°。记录3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牛津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1)此次研究共纳入65例(67膝),根据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情况进行分组,A组13膝、B组38膝、C组16膝;(2)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及假体型号大小等基线资料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比较,C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A组(P=0.014)和B组(P=0.032);(4)B组末次随访牛津膝关节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04);(5)在末次随访人工关节遗忘度指数上,B组显著优于A组(P=0.012);(6)提示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的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单髁置换过程中应当注重胫骨侧个体化、精确化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单髁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关节活动度 人工关节遗忘指数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榅青 魏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手术前后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内翻角、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稳定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内翻角 膝关节后倾角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备 田阳婧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术的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术的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7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9.23±7.36)岁。两名研究者独立在术后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别采用解剖轴法、后皮质轴法和前皮质轴法测量PTS,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稳定性。结果采用解剖轴法测得PTS均值为(10.63±3.60)°,后皮质轴法测得PTS均值为(9.05±3.74)°,前皮质轴法测得PTS均值为(13.28±3.57)°。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组内男女性之间的PTS差异,结果显示解剖轴法和前皮质轴法测量的PTS组内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皮质轴法测量的PTS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皮质轴测量PTS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icient,ICC)为0.953,组间一致性ICC为0.882,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中最高。结论后皮质轴法测量PTS的稳定性最高,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胫骨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