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ction of severe post-traumatic kyphosis by 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Xue-song ZHANG Yong-gang WANG Zheng CHEN Chao WANG Y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80-685,共6页
Background Post-traumatic kyphosis is a common potential complication of spinal trauma and correct management of this problem is becoming ever more impcrtant.Although 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has been incre... Background Post-traumatic kyphosis is a common potential complication of spinal trauma and correct management of this problem is becoming ever more impcrtant.Although 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adopted to correct severe spinal deformity,no series of reports were found on severe post-traumatic kyphosis in the thoracolumbar region.Therefore,the present cohort retrospective study is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with instrument fusion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ost-traumatic kyphosis.Methods From May 2004 to May 2006,53 patients(38 male,1 5 female)at an average age of 37.6 years(range,24 to 66 years),were surgically treated for symptomatic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 with a posterior wedge closing osteotomy at our hospital.Among them,5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post-traumatic kypho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each case.Radiographic documentation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standing anterior-posterior(AP)and lateral views and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were use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apex region of a sharp angular deformity.Sagittal correction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effective regional deformity(ERD)for the injury Ievel.Assessment of radiological fusion at follow-up wa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trabecular bone bridging at the osteotomy site according to Brantigan.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linical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Oswestw disability index(ODI), back pain was rated in all patients by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preoperatively,postoperatively and at the latest follow-up.Results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was 265 minutes(220-408 minutes),with an average blood loss of 1 362 ml (870-2570 m1).Each patient finished at least two years of follow-up.The average ER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69°(58°-86°),preoperatively to 4°(1°-8°) after surgery (P=0.01 7);with a mean correction of 65°.ERD averaged 1 0.4°(7°-1 7°)at the latest follow-up with a mean loss of 6.4°.VAS and ODI scores improved from preoperative 7.4(6.0-9.0) and 55.2(48.0-60.0) to 2.3(1.0-4.0) and 1 2.2(7.0-18.0)at the latest follow-up.Full bone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one had a transient weakness of the Ieft side lower extremity and the symptom improved spontaneously without further treatment within one month;the other patient suffered a deep wound infection three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and recovered well by additional debridement,continuous perfusion and drainage.Conclusions 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can satisfactorily correct severe post-traumatic kyphosis in thoracolumbar region.Nevertheless,this challenging procedure should be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spinal surgeon to minimize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kyphosis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 OSTEOTOMY
原文传递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术 脊柱截骨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蒋振松 张佐伦 +1 位作者 刘立成 袁泽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行后纵韧带切除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行后纵韧带切除的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70.5%,优14例,良16例,中9例,差3例。结论:后纵韧带退变肥厚、后纵韧带骨化或硬膜外型颈椎间盘脱出压迫颈髓时,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应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 切除 颈椎 前路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田华 汤逊 +4 位作者 苏踊跃 王毅 黄游 殴校冉 徐永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平均37.5个月,其中2例病例既往有经肋横突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史。病灶累及1~2个椎体8例,≥3个椎体9例。后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椎(T5~T10)5例,胸腰段(T11~L1)10例,腰椎2例。术前Cobb角60°~90°者13例,>90°者4例,最大为102°,平均81.3°±12.8°。所有患者均可见驼背畸形,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30~450min,平均364min;术中出血量1600~2500ml,平均2218ml;术中输血1000~2000ml,平均1863ml。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及时予以修补,经观察未发现气胸或血气胸。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内固定未见松动,未见神经功能加重者。术后Cobb角矫正至10°~28°,平均17.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8.7±6.5)%;术后随访13~34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10°~32°,平均20.6°±3.9°,较术后平均丢失3.3°(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神经功能为D级的5例患者,4例恢复到E级,另1例仍为D级,但后凸畸形及局部疼痛已明显好转。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 截骨术
下载PDF
大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解京明 李韬 +7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张颖 毕尼 施志约 刘洲 陆秦楠 史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柱矫形手术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氨甲环酸 失血 输血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袁磊 刘寅昊 +5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后凸角度小于95°和年龄小于35岁时,后凸矫正率更高;当患者角状后凸顶点位于T10或以下,术前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或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时,其临床改善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后凸角越小,随访时后凸角矫正度数越大,术前Frankel分级为D或E级,其ODI改善率越高。中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6例(8.8%),均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胸腰椎中重度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6
8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2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陈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凸Cobb角85°~150°,平均1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36~48mm,平均30.4mm,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随访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1.4min (24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96.7ml (1200~4000ml),随访时间平均28.0个月(20~35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平均42.4°,末次随访时平均44.5°,矫正率为64.1%,丢失率为6.0%; 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10.4mm,末次随访时平均7.8mm,矫正率为66.0%;末次随访时除1例Frankel分级D级患者加重为A级外,余病例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次并发症,其中神经并发症3例次,除1例神经完全损伤无恢复外,余2例经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包括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移位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全脊椎截骨在矫形的同时有效解除了顶点区脊髓压迫,促进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有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光彪 李明 +4 位作者 刘传康 康权 罗聪 郑超 杨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儿童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涛 陶惠人 +4 位作者 黄景辉 李涛 陈向波 杨卫周 刘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97-300,324,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17.8±8.2)岁(6~4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9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结核后凸 1例。SEP 监测异常的标准为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分析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术中 SEP 监测异常,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为假阳性病例;1例患者术中 SEP 未见异常,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为假阴性病例。本组资料中 SEP 监测敏感性达90.9%,特异性97.7%,假阳性率2.3%,假阴性率9.1%。手术时间、出血百分比、固定节段与术中 SEP 监测波幅的下降率存在直线相关(P =0.000,P =0.000,P =0.000),出血百分比影响最大。结论SEP 监测敏感性较高,但影响因素多、单独使用SEP 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合理的联合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并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解京明 王迎松 +4 位作者 施志约 赵智 李韬 张颖 毕尼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461-466,共6页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连续的105例采用PVCR治疗的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58例,年龄10~45岁,平均年龄18.9岁。所有患者主弯柔韧度〈10%。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术前接受4周持续颅-股骨牵引治疗。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信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2±132)min,术中失血量(4694±1794)ml。主弯侧凸:术前站立位108.9°±25.5°,术后36.6°±15.7°。节段性后凸:术前88.8°±31.1°,术后29.9°±14.1°。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患者,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为152.5°±14.3°,牵引术前仰卧位141.8°±16.3°,牵引4周时仰卧位93.4°±14.0°,牵引4周时较牵引前仰卧位主弯侧凸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为47.2°±7.2°。节段性后凸:术前站立位109.3°±42.3°,牵引术前仰卧位98.9°±40.0°,牵引满4周仰卧位67.3°±22.2°,牵引满4周较牵引前仰卧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站立位32.2°±9.5°。7例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并发症,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病例。24例患者发生了31项主要非神经并发症事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随访49例,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PVCR术是治疗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有效手段之一,但因其应用过程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应作为大多数脊柱畸形治疗的首选。PVCR是对术者手术技巧的全面考验和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挑战,有赖于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严密的手术策略及紧密协作的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严重 僵硬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13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建明 张成程 +1 位作者 许天明 庄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随...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发生颈椎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大、应积极手术,术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应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肿瘤 经后路手术摘除 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生 杨明智 祁学强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究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4-11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病历资料为研究组A,所有... 目的探究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4-11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病历资料为研究组A,所有患者均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术后1年Cobb角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并发症预防措施,选择2015-12-2017-02我院进行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并进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患者35例为研究组B,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以及OD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Cobb角平均(85.34±7.32)°,治疗后为(28.67±3.23)°,矫正率66.56%;随访1年Cobb角平均(30.54±3.54)°,矫正率60.70%;治疗后Frankel评级良好(D、E级)人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30.00%),其中3例钛棒断裂、4例神经根损伤、5例硬膜损伤、2例内固定松动、4例神经功能障碍;研究组B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11.4%),无钛棒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损伤、2例神经功能障碍,显著低于研究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过干预治疗后能够快速恢复,但仍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 手术并发症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4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赵福江 沙鑫 赵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trunk shift,TS)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其临床疗效,使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情况,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68.9±108.3)min(312~7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173.7±1 226.6)mL(800~5 100mL),随访时间平均22.5个月(12~40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24±20.4)°(91°~160°),侧凸Cobb角平均(87.2±45.2)°(0°~156°);术后后凸角平均(46.8±21.5)°(10°~120°),侧凸角平均(49.1±26.9)°(0°~109°),矫正率分别为62.3%和45.2%;末次随访时后凸、侧凸Cobb角有轻度丢失,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由术前的(38.6±17.2)mm减少至(11.5±11.2)mm,SVA由术前(33.5±11.4)mm减少到术后(9.6±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VAS、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14例次(37.8%)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0.8%),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次(27%),包括胸腔积液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消化系统并发症3例;螺钉松动拔出1例,螺帽脱落1例。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段结核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奇 廖雄 +4 位作者 杨铁军 唐国军 陈亮元 陈小明 唐晓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6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隔1年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2410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平均随访25.3个月,术前、术后测得后凸Cobb角分别为49.9°±12.5°、18.3°±3.4°,平均矫正31.7°±10.9°,矫正率为62.8%±5.8%。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5例,FrankelC级3例、D级2例,术后FrankelD级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0%。围手术期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16.7%;随访期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发生率为8.3%。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改善率62.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植骨节段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一期PVCR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矫正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 截骨术
下载PDF
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洁富 陈斌 荆志振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观察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矫正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脊柱后凸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3岁;后凸角度45°~110°,平... 目的观察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的矫正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后路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5例脊柱后凸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3岁;后凸角度45°~110°,平均78.5°。病因:椎体肿瘤术后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5例,创伤后脊椎后凸4例,椎体结核术后3例。受累节段:均位于胸腰段,T_(11) 3例,T_(12) 5例,L_1 5例,L_2 2例。椎体切除:部分切除4例,单节段切除8例,2节段切除2例,4节段切除1例。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摄全脊柱X线片,同时行MR及CT检查。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后凸角为0°~40°,平均20°,平均改善68.5°。术后患者腰痛均消失。脊髓功能:13例E级无明显变化,1例由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另1例由D级恢复至E级。8~12个月X线片示截骨融合,无一例出现钉棒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及矫正度数丢失等。结论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能达到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同时矫正且矫形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椎体切除术 后路内固定 后路融合
下载PDF
一期PVCR技术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雄 曹奇 +6 位作者 汤敬武 何志勇 杨立军 曾驰 李远红 王毅鹏 张少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5期683-685,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VCR)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研究2004—2009年收治的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2例,年龄37~56岁,平均42.4岁;后凸Cobb角... 目的总结分析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VCR)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研究2004—2009年收治的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2例,年龄37~56岁,平均42.4岁;后凸Cobb角59°~95°,平均62.9°;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12例均伴有较重的胸腰背部疼痛。手术方式均为一期PVCR,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及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随访8~37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发生,手术时间3.5~9.0 h,平均5.5 h;术中出血量720~5 320 mL,平均2 410 mL;术后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1°~32°,平均8.9°,平均矫正度数为54°,平均矫正率为85.9%。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Frankel分级D级,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0%(4/5)。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12),包括脑脊液漏1例和表层伤口感染1例。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其余患者X射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一期PVCR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结核 全脊椎截骨
下载PDF
PVCR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俊 徐建广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2007-01-2012-10,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2007-01-2012-10,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s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50~460 min,平均318 min;术中出血量1600~2600 ml,平均2120 ml,术后Cobb’s角平均10~21°,平均16.6°,矫正率77.8%,术中及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6.8月,复查X线,后凸矫形无丢失,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钛网无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是较可靠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柱切除术 截骨术.
下载PDF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卢朝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术后患者发生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 三柱重建 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