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挫伤后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亦武 邓伟年 +4 位作者 谭亮 肖爱武 舒细记 戴甲培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29-232,I0005,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挫伤 神经丝200 损伤时间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NF-κB表达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陶陆阳 丁梅 +2 位作者 陈溪萍 卞士中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6,80,i010,共6页
目的阐明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对48例不同程度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了检验,同时以3例非脑挫伤和3例假手术大鼠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伤后1hNF-κB即... 目的阐明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脑挫伤后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对48例不同程度实验性脑挫伤大鼠的脑组织进行了检验,同时以3例非脑挫伤和3例假手术大鼠的脑组织做对照。结果伤后1hNF-κB即有表达、24~48h达高峰,一周后停止表达。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挫伤区及周围带皮质和脑实质内海马区;不同程度脑挫伤组之间于伤后各个时间段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首次通过对不同程度脑损伤后NF-κB表达量的研究,找到其表达的时间性变化规律,对确定脑挫伤形成时间有意义,但不能作为判断脑挫伤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挫伤 NF-ΚB表达 分子生物学 免疫组织
下载PDF
人脑挫伤后细胞周期素D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亦武 肖爱武 +5 位作者 邓伟年 孙来晶 舒细记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5-247,25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CyclinD1在人不同部位脑挫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88例脑挫伤标本按损伤后存活时间0.5,1,3,24h和3,7,14,30d分为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 目的研究CyclinD1在人不同部位脑挫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88例脑挫伤标本按损伤后存活时间0.5,1,3,24h和3,7,14,30d分为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yclinD1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挫伤灶中央CyclinD1阳性细胞几乎丧失,1h后挫伤灶周围CyclinD1阳性细胞开始增加,3h~30d之间各组挫伤灶周围免疫阳性反应的细胞增加显著,在3h~30d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yclinD1主要见于小胶质细胞和其它胶质细胞,少数神经元也呈阳性。结论人脑挫伤后,CyclinD1在多种脑细胞内表达,以胶质细胞表达明显,CyclinD1阳性细胞在伤后不久即显著增加,故可作为早期脑损伤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挫伤 CYCLIN D1 损伤时间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技术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HIF-1α的时序性表达与挫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蕾 焦炎 梁新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挫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挫伤后1h,4h,12h,48h,72h,7d,14d共8组,运...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挫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挫伤后1h,4h,12h,48h,72h,7d,14d共8组,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1h可观察到少量HIF-1α表达,4h后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到14d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挫伤后HIF-1α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规律,有望应用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HIF-1Α 损伤经过时间 法医学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时序性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5
作者 顾均连 焦炎 梁新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脑挫伤后1 h、6 h、24 h、48 h、72 h、7 d组,共7组,每...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脑挫伤后1 h、6 h、24 h、48 h、72 h、7 d组,共7组,每组8只,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挫伤1 h可见ICAM-1有少量表达,伤后24 h表达明显增多,72 h达到高峰,其后下降,伤后7 d仍有表达,且高于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ICAM-1表达随着时间的变化表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推断脑挫伤早期损伤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细胞间黏附因子1 法医学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新华 王金楠 +3 位作者 陈国蕾 孙俊红 路健 焦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79,349,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HIF-1α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mRNA的表达在伤后1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24h出现一次较小高峰,3~14d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可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经过时间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损伤经过时间 脑挫伤 HIF-1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