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叶面CaCO_(3)-P沉淀物产生的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陶轶凡 黄蔚 +2 位作者 余成 陈开宁 李子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0-1068,共9页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_(3)-P共沉淀,但在不同水环境因子下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_(3)-P共沉淀的能力不同。本研究以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钙浓度(0、20、35、50、65 mg/L)、碱...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_(3)-P共沉淀,但在不同水环境因子下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_(3)-P共沉淀的能力不同。本研究以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钙浓度(0、20、35、50、65 mg/L)、碱度(0、100、200、300、400 mg/L CaCO_(3))、磷浓度(0、0.1、0.2、0.3、0.4 mg/L)和温度(11、14、17、20℃)对菹草削减水体磷的能力及对CaCO_(3)-P共沉淀产生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无植物对照组培养液的饱和指数变化趋势,揭示植物介导下CaCO_(3)-P的发生规律,为湖泊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在菹草培养组中,总磷(TP)和溶解性磷酸盐(SRP)浓度显著下降,并且不同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各处理组的TP和SRP浓度均呈减小趋势,而添加钙浓度导致减幅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在无菹草对照组中,TP和SRP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菹草的引入促进了水中磷的去除效率。②各处理组CaCO_(3)-P共沉淀量随碱度的增加而增加,碱度为400 mg/L CaCO_(3)时,产生最大CaCO_(3)-P共沉淀量,说明菹草在碱性水环境中更有利于产生CaCO_(3)-P共沉淀。共沉淀在中等磷水平(0.2 mg/L)产生量最高,每株菹草每天平均产生23.12 mg共沉淀量。实验验证了自然水体磷浓度对菹草叶面CaCO_(3)-P共沉淀量的产生差异较小,共沉淀在中等温度水平(17℃)含量最高,每株菹草每天平均产生16.61 mg共沉淀量,说明菹草在适宜温度下产生共沉淀的差异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碱度相较于磷浓度及温度对菹草的CaCO_(3)-P共沉淀量影响更大。③在水环境因子相同的情况下,无菹草对照组碳酸钙饱和指数(方解石和霰石饱和指数)均大于0,说明有结晶趋势,但在实验期间并未产生沉淀,而添加菹草的处理组产生了不等量的CaCO_(3)-P共沉淀,表明沉水植物也可通过共沉淀的方式削减水体磷负荷,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CaCO_(3)-P共沉淀 菹草
下载PDF
暴发生长期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附着生物膜成为城市河流反硝化作用热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彬 王立志 +2 位作者 宋红丽 王国祥 刘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富营养化河流中水生植物丰富的浅水区通常是氮素转化的热区,沉水植物菹草暴发性生长可能会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反硝化进程,但菹草附着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变化特征及其脱氮贡献尚不清楚。为探究菹草暴发生长期间附着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潜... 富营养化河流中水生植物丰富的浅水区通常是氮素转化的热区,沉水植物菹草暴发性生长可能会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反硝化进程,但菹草附着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变化特征及其脱氮贡献尚不清楚。为探究菹草暴发生长期间附着生物膜的反硝化作用潜力及环境效应,以沂河临沂市城区段菹草为研究对象,在菹草暴发生长期间定期采样分析菹草生物量、菹草附着生物膜养分含量及反硝化细菌,同时采用15 N同位素添加流动培养结合薄膜进样质谱技术测定菹草附着生物膜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暴发生长期菹草生物量和盖度迅速增加,监测点最大生物量为1817~3334 g/m^(2);菹草附着生物膜干重、总有机碳、总氮、反硝化功能菌等均明显增加,为附着生物膜反硝化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微环境条件;菹草暴发生长期附着生物膜反硝化速率显著升高,监测点最大反硝化作用速率达到424.18~1728.39μmol/(m^(2)·h),是表层沉积物的17.29~29.09倍;附着生物膜反硝化产氮气(N_(2))贡献相对较高,对生物膜产N_(2)(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贡献为77%~96%,对河流反硝化产N_(2)的贡献为32%~96%。本研究表明,暴发生长期菹草附着生物膜是沂河的反硝化作用热点,是沂河春季重要的氮去除过程,环境意义重大。建议通过构建沉水植物群落、适度收割、调控水位等措施对菹草进行科学管理调控,以提高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菹草 暴发生长 附着生物膜 生态系统服务 沂河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及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量:108
3
作者 金送笛 李永函 +1 位作者 倪彩虹 王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光照、水温、根/茎生物量比及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比有关。在pH为8.0-9.5、水温为19-28C的实验条件下,水中NH_4-N浓度低...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光照、水温、根/茎生物量比及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比有关。在pH为8.0-9.5、水温为19-28C的实验条件下,水中NH_4-N浓度低于0.35mg·1左右时;菹草茎、叶优先吸收NO_3-N;水中NH_4-N浓度大于0.35mg·1 ̄(-1)左右时,菹草则优先吸收NN_4-N,这一选择吸收与NH_4-N/NO_3-N比值无关。强光照、高温(30℃)和高pN的协同作用严重影响菹草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自然条件下,菹草根部主要从底泥中吸收NH_4-N、PO_4-P,对NO_3-N吸收甚微;茎、叶主要从水层中吸收NO_3-N,对PO_4-P吸收甚少。一般情况下,浮游植物和菹草对水体中的氮、磷吸收无多大矛盾。菹草倒伏后腐败分解释放大量营养盐,为浮游植物的增殖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菹草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正勇 王国祥 +3 位作者 吴晓东 王立志 徐伟伟 俞振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2-948,共7页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深0.5-4 m各实验组,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各实验组之间石芽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菹草株高与水深显著相关,菹草生长的适宜水深范围为0.5-2.5 m,在水深0.5 m处,菹草的生物量与单颗石芽克隆数最多,在水深1.5 m处,菹草的植株高度最大;菹草对于不同的水深适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菹草的株高、生物量在不同的水深中形态差异显著,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的减弱,菹草不断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增加株高以获取更多的光能,这就导致了植株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能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耗-益的最大获取;菹草除了形成不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光照胁迫外,还可以改变叶绿素含量进一步应对不同水深下的光照胁迫,在水深3.0 m以下,菹草的叶绿素显著增加,以最大效率利用光能,从而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上,3.0-4.0 m实验组菹草光响应能力并未低于其余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水深 能量分配 株高
下载PDF
不同营养状态下附生藻类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叶片光合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灿 张浏 +2 位作者 赵兴青 虞斌 尹大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491,共7页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对象,实验室模拟水下弱光(100±10μmole/(m^2·s)环境,进行附生藻类(生物控制和无生物控制)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双因子正交实验,探讨富营养水体附生藻类暴发对沉水植物叶片光合机能的影响....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对象,实验室模拟水下弱光(100±10μmole/(m^2·s)环境,进行附生藻类(生物控制和无生物控制)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双因子正交实验,探讨富营养水体附生藻类暴发对沉水植物叶片光合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提高促使菹草叶片附生藻类大量繁殖,富营养条件(TN:1mg/L;TP:0.1mg/L)下附生藻类在菹草叶片的增殖速率(Chl.a)达到0.16μg/(cm^2·d).日本沼虾+耳萝卜螺的生物控制模式能有效控制菹草叶片上附生藻类的生物量.水下原位叶绿素荧光参数观测表明,42 d附生藻类引起菹草叶片光合机能下降,Chl.a密度下降25.2%,caro密度下降20.8%,PSⅡ电子产率降低9.8%,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光化学淬灭(qP)平均下降超过60%.研究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提高促进沉水植物叶片附生藻类增殖,导致菹草光合机能下降,营养盐的作用是间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藻类 荧光参数 光合机能 菹草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附着物对水体氮、磷负荷的响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董彬 陆全平 +4 位作者 王国祥 毛丽娜 林海 周锋 魏宏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通过实验模拟了10组氮、磷负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期和衰亡期茎叶附着物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菹草附着物的叶绿素a(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均增加,在氮、磷浓度最高的T1... 通过实验模拟了10组氮、磷负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期和衰亡期茎叶附着物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菹草附着物的叶绿素a(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均增加,在氮、磷浓度最高的T10组(总氮12.0 mg/L,总磷1.0 mg/L),附着物的总量达到高峰,附着物的Chl.a含量为2.005~4.765mg/g(DW),附着有机物的量为29.027~94.886 mg/g(DW),附着无机物的量为176.881~397.750 mg/g(DW),附着物总量为205.909~492.636 mg/g(DW).在菹草的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附着物的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衰亡期>稳定期>快速生长期,且在各营养盐浓度下均存在这一趋势.菹草衰亡期附着物的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分别为稳定期的1.046~1.826、1.046~1.638、1.029~1.858和1.106~1.717倍,为快速生长期的2.324~4.059、2.323~3.640、2.101~3.792和2.280~3.584倍.结果表明水体氮、磷负荷的增加促进了菹草茎叶附着物的生长和积累,加速了沉水植物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磷负荷 沉水植物 附着物 菹草
下载PDF
溶氧、温度、氮和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冬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健 罗青 +1 位作者 李刚 杨劭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6,共6页
通过正交实验测试了水体溶氧、温度、氮和磷水平对菹草冬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菹草冬芽最终萌发率和单个冬芽萌发出芽的个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厌氧条件下萌发率和单个冬芽出芽的数目较高;而温度、氮和磷水平均无影响.对于萌发后... 通过正交实验测试了水体溶氧、温度、氮和磷水平对菹草冬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菹草冬芽最终萌发率和单个冬芽萌发出芽的个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厌氧条件下萌发率和单个冬芽出芽的数目较高;而温度、氮和磷水平均无影响.对于萌发后两周内幼苗的生长、温度、溶氧有显著影响;氮和磷水平对幼苗的生长无显著效应.氧饱和条件下,20℃时,萌发的幼苗能够正常生长,根的发育正常;10℃时,萌发的幼苗初期生长较慢,但最终也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根长出时间较晚且生长速度慢.厌氧条件下,20℃和10℃时幼苗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均为白化苗,且根的发育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冬芽 溶氧 温度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态习性和在京密引水渠的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任久长 乔建荣 +1 位作者 董巍 戴长亮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49-755,共7页
菹草是两年生、喜低温的沉水植物,近年来在京密引水渠大发生阻碍水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菹草的生态习性和在引水渠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表明菹草在北京地区是芽殖体越夏、幼苗越冬、春末夏初呈指数增长,生物量累积曲线为S型... 菹草是两年生、喜低温的沉水植物,近年来在京密引水渠大发生阻碍水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菹草的生态习性和在引水渠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表明菹草在北京地区是芽殖体越夏、幼苗越冬、春末夏初呈指数增长,生物量累积曲线为S型。在京密引水渠的各个断面均有菹草发生,但大发生位于下游的中富营养渠段,发生期为5~6月中。提出菹草的控制措施及其控制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菹草 引水渠 水生生态
下载PDF
镍胁迫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活性氧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霖 姜岩 +3 位作者 汪鹏合 施国新 乔绪强 田秀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本文以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15、0.20 mmol/L)Ni2+胁迫对菹草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抗氧化系统、脯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显示:(1)Ni2+胁迫影... 本文以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0.15、0.20 mmol/L)Ni2+胁迫对菹草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抗氧化系统、脯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显示:(1)Ni2+胁迫影响了活性氧水平,主要表现为H2O2和O2.-的大量积累;MDA含量也随着Ni2+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2)随着Ni2+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抗坏血酸(AsA)含量变化不明显;植物络合素(PCs)则表现为上升趋势;(3)脯氨酸代谢关键酶在Ni2+胁迫下表现为: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在0~0.10 mmol/L Ni2+胁迫下高于对照组;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在Ni2+大于0.10 mmol/L时,显著增加;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无显著变化;脯氨酸(Pro)含量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Ni2+胁迫提高了活性氧的水平,加重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干扰了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平衡;此外,低浓度Ni2+胁迫下菹草脯氨酸积量主要依赖于鸟氨酸途径,而高浓度下则主要依靠谷氨酸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Ni2+胁迫 活性氧 脯氨酸代谢
下载PDF
外源Mn(Ⅱ)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生长及其铁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成杰 朱端卫 +2 位作者 郭怀成 杨旺赣 米玮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0-695,共6页
菹草(Potam ogeton crispusL.)对于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而锰可能是沉水植物菹草恢复过程中的营养限制性因子之一.采用浅水湖泊(武汉汤逊湖和南湖)沉积物培养菹草,研究外源Mn(Ⅱ)对菹草生物量,w(总叶绿素)及铁、锰... 菹草(Potam ogeton crispusL.)对于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而锰可能是沉水植物菹草恢复过程中的营养限制性因子之一.采用浅水湖泊(武汉汤逊湖和南湖)沉积物培养菹草,研究外源Mn(Ⅱ)对菹草生物量,w(总叶绿素)及铁、锰吸收量〔m(Mn)和m(Fe)〕的影响.结果表明:Mn(Ⅱ)对菹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添加Mn(Ⅱ)和不添加Mn(Ⅱ)的菹草上述各项指标值差异显著;无论是否添加Mn(Ⅱ),菹草茎叶m(Mn)与m(Fe)均呈高度正相关,菹草对Fe和Mn的吸收未表现出拮抗作用,且在菹草生长周期内,其茎叶锰铁比〔w(Mn)/w(Fe)〕保持在0.03~0.07的较低水平,与陆生植物对Fe和Mn的吸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沉积物 叶绿素
下载PDF
透明度胁迫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的定量影响及其生长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玲 李巍 +4 位作者 施蓓 李强 逄勇 王国祥 郑磊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水体透明度对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当水体透明度低于12 cm时,菹草由于水下光照不足而无法存活;透明度为15 cm时菹草的生物量明显低于透明度为70 cm(对照)、35 cm和20 cm 3种情况下的生物量... 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水体透明度对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当水体透明度低于12 cm时,菹草由于水下光照不足而无法存活;透明度为15 cm时菹草的生物量明显低于透明度为70 cm(对照)、35 cm和20 cm 3种情况下的生物量,表明在透明度为15 cm时,菹草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实验期间,菹草生物量变化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同透明度下菹草的生长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采用逻辑斯谛方程描述菹草的生长规律,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不同水体透明度下菹草的生长参数,结果显示:水体透明度对菹草生长的内禀增长率rm影响较大,而对菹草生长的环境容纳量k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水体透明度对菹草生长的影响,建立考虑水深和透明度因素的菹草生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在外部水环境因素作用下菹草的动态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度 菹草 逻辑斯谛曲线 生长参数 生长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pH处理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Cr^(6+)毒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敏 施国新 +4 位作者 夏海威 吴娟 乔绪强 汪鹏合 陈霖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7-615,共9页
对Cr6+胁迫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菹草无菌苗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抗氧化酶、脯氨酸(Pro)及多胺(PAs)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pH处理影响水生植物Cr6+毒害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1)偏酸性pH处理加剧菹草对铬的蓄积,而pH为... 对Cr6+胁迫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菹草无菌苗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抗氧化酶、脯氨酸(Pro)及多胺(PAs)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pH处理影响水生植物Cr6+毒害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1)偏酸性pH处理加剧菹草对铬的蓄积,而pH为7.0时Cr6+胁迫所造成的矿质元素失衡有所减弱;(2)Cr6+胁迫下pH为6.0~8.0的处理延缓了菹草的失绿症状,促进了光合色素的合成;(3)Cr6+胁迫下菹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为6.0和7.0的处理组诱导程度最小;(4)Cr6+胁迫下pH为6.0和7.0处理的菹草Pro含量显著提高;(5)pH为4.0和5.0的处理使腐胺(Put)含量显著提高,而pH为6.0和7.0的处理则促进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上升,精胺(Spm)含量总体趋势为随pH值升高而逐步上升,仅在pH为4.0和5.0的处理组中低于Cr6+胁迫对照组.因此,pH条件可影响菹草对铬及营养元素的积累,抗氧化酶、Pro、PAs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导致铬毒性效应差异.在pH为6.0~7.0的范围内,菹草能调节抗氧化酶系统,较有效地清除体内活性氧,提高机体中Pro、PAs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减轻膜系统脂质过氧化,维持机体内矿质元素平衡,致使毒性效应达到最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Cr^6+胁迫 PH 元素含量 脯氨酸 多胺
下载PDF
外源ASA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抗Cd^(2+)毒害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晓燕 施国新 +5 位作者 徐勤松 王春涛 王学 马广岳 胡金朝 吴国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实验以高等水生沉水植物菹草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Cd2+毒害条件下外施乙酰水杨酸(ASA)对菹草叶中叶绿素含量、可容性蛋白含量、O2+产生速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实验以高等水生沉水植物菹草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Cd2+毒害条件下外施乙酰水杨酸(ASA)对菹草叶中叶绿素含量、可容性蛋白含量、O2+产生速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ASA可以显著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保护酶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从而减轻了重金属Cd2+胁迫对植物体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速率 外源 毒害 保护酶 施用 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 菹草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不同收割强度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晓东 王国祥 +1 位作者 魏宏农 杭子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2-738,共7页
在水深为1.5 m的水道中,研究了不同收割强度(0、15、30、45、60、75、90和105 cm)对菹草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割对菹草枝条生长和恢复影响显著.对照组(0 cm)株高最大,并在水面形成冠层.15 cm组在实验第20 d恢复,30~... 在水深为1.5 m的水道中,研究了不同收割强度(0、15、30、45、60、75、90和105 cm)对菹草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割对菹草枝条生长和恢复影响显著.对照组(0 cm)株高最大,并在水面形成冠层.15 cm组在实验第20 d恢复,30~105 cm组恢复率分别为69.67%、17.78%、8.83%、5.33%、2.28%和1.90%.(2)收割显著降低了菹草的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收割组鲜重增加量分别下降了23.71%、54.90%、81.19%、85.82%、90.72%、94.07%和95.10%.15~105 cm收割组最终生物量则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59.36%、43.16%、27.69%、18.73%、14.66%、8.14%和4.07%.(3)收割使菹草营养繁殖体(石芽)数量、个体大小和鲜重显著降低.(4)中、低强度收割对菹草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影响不明显,而高强度收割组(尤其是105 cm)Fv/Fm显著下降.菹草叶片快速光响应曲线ETRmax差异不显著;中、低强度收割组ETRmax略有上升,而高强度收割组ETRmax出现下降.由结果可知,收割对控制菹草生物量和繁殖体数量效果明显,但以中、低收割强度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强度 菹草 生长 光合荧光特性
下载PDF
外源钙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汞胁迫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娟 施国新 +3 位作者 黄敏 夏海威 乔绪强 汪鹏合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31,共9页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的添加对汞(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积累、矿质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MDA)、维生素C(VC)、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以及多胺(PAs)代谢产生的影响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H... 以组织培养的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外源Ca(NO3)2的添加对汞(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积累、矿质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MDA)、维生素C(VC)、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以及多胺(PAs)代谢产生的影响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Hg胁迫下,菹草体内Hg大量积累,达165.79μg/g(FW),并伴随矿质元素P、K、Fe、Mg和Na含量的明显降低.外源Ca(NO3)2的添加很大程度上可抑制菹草体内Hg积累,使其降至110.15μg/g(FW),并减轻Hg胁迫所造成的元素失衡;(2)Hg胁迫使菹草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大幅降低,并诱导积累大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MDA,同时VC、VE和GSH含量显著提升.外源Ca(NO3)2的添加则减缓了菹草体内光合色素的分解,降低活性氧水平,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更使VC、VE及GSH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水平;(3)Hg胁迫下,伴随着多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显著提升以及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降低,导致菹草体内腐胺(Put)、精胺(Spm)含量明显降低,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轻微增加.而外源Ca(NO3)2添加后,菹草通过调节体内PAs代谢酶活性,改变了Hg胁迫下PAs含量变化,主要表现为Put、Spm含量回升显著,游离态(Spd+Spm)/Put比值进一步升高.综上所述,外源Ca的添加可抑制Hg的吸收并参与调节多胺代谢,通过内源多胺含量的改变抑制了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物质的分解,增强菹草无菌苗对重金属Hg的耐受力,对减轻植物Hg胁迫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外源钙 氧化胁迫 多胺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颖 周忠泽 +1 位作者 赵秀侠 许仁鑫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安徽大学校内水池中眼子菜科植物菹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1.0—29.0μm,平均为24.5μm。无萌发孔。光学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外壁厚约4.1...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安徽大学校内水池中眼子菜科植物菹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1.0—29.0μm,平均为24.5μm。无萌发孔。光学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外壁厚约4.1μm,两层明显,外层较内层厚。在扫描电镜下花粉表面具粗网状纹饰,网脊窄。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为三层组成,即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内层不明显。覆盖层不连续,为半覆盖层;柱状层小柱发达;基层较厚。同时研究了菹草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菹草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菹草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眼子菜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花粉形态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紫外辐射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成株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薛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1-458,共8页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成株置于50、100、150、200μW/cm2剂量的UV-B辐射下,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紫外辐射对菹草成株PSⅡ系统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急性辐射初期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叶片捕光能力均随辐射剂量增大...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成株置于50、100、150、200μW/cm2剂量的UV-B辐射下,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紫外辐射对菹草成株PSⅡ系统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急性辐射初期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叶片捕光能力均随辐射剂量增大而减少;16 d后,UV-B辐射剂量小于100μW/cm2的实验组,辐射促进其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而高于100μW/cm2的实验组,随辐射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持续,最终高于100μW/cm2剂量组植株均死亡,而低于100μW/cm2剂量组差异不大.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小于100μW/cm2时,UV-B辐射对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叶片捕光能力的影响较小,而高于100μW/cm2时,UV-B辐射对植株叶片PSⅡ系统构成的损伤,降低了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春末夏初陆上紫外辐射逐渐增加,对菹草伤害程度加剧,因此,紫外辐射可能是促进菹草春末夏初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快速光响应曲线 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利用效率 耐强光能力
下载PDF
山东省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过程中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扩散通量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焕广 刘涛 +3 位作者 鲁长娟 张菊 曹起孟 姚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4-1495,共12页
为了解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分解对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界面扩散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7月在东平湖菹草腐烂期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柱样,测定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溶存浓度,采用Fick第一定律和双... 为了解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分解对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界面扩散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7月在东平湖菹草腐烂期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柱样,测定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溶存浓度,采用Fick第一定律和双层模型计算沉积物-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同时分析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网袋分解法于现场进行菹草腐烂分解试验,以探究东平湖菹草腐烂过程中温室气体溶存和扩散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菹草腐烂符合二次指数模型,分为快速衰减和慢速分解两个阶段;菹草腐烂过程中上覆水pH和亚硝态氮浓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溶解氧、氨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正磷酸盐浓度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沉积物中铵态氮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硝态氮为先降低后显著升高,有机质和p H呈降低-升高-降低的波动变化;上覆水中各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表现为CO2>CH4>N2O,其扩散通量分别为5862.9±5441.4、31.15±41.3和0.15±0.57μmol/(m2·h),整体表现为大气温室气体的"源",并以碳排放为主;上覆水中N2O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孔隙水中N2O浓度在快速和慢速分解阶段分别出现极大值(22.7和55.6 nmol/L),而其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前期持续增加至腐烂结束后迅速降低;上覆水和孔隙水中CH4浓度及其各界面通量均表现为前期略有降低后持续升高;上覆水中CO2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表现为持续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而孔隙水中CO2呈波动变化,在菹草腐烂初期向孔隙水扩散,后期向上覆水扩散.水温是影响上覆水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的主要因素;沉积物是水体N2O和CH4的主要来源,孔隙水中浓度是控制其沉积物-水界面扩散的重要因素;而上覆水中CO2呈现多源性,但以上覆水中有机物质的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溶存浓度 扩散通量 菹草 腐烂 东平湖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对酞酸酯污染沉积物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迟杰 郝雪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酞酸酯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城区河湖中污染超标相对严重,且污染呈上升趋势.本文采用根袋法,模拟海河干流水体建立了室内菹草微宇宙,同时设置无菹草微宇宙为对照,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对沉积物中酞酸二丁酯(DBP)和酞酸二异辛酯... 酞酸酯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城区河湖中污染超标相对严重,且污染呈上升趋势.本文采用根袋法,模拟海河干流水体建立了室内菹草微宇宙,同时设置无菹草微宇宙为对照,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对沉积物中酞酸二丁酯(DBP)和酞酸二异辛酯(DEHP)的去除作用.实验连续运行27 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结束时,菹草体内DBP和DEHP含量分别升高了133%和68%;水中,有草组和对照组中DBP的浓度始终低于定量限(8μg/L),而DEHP的浓度则由初始的65μg/L和70μg/L逐渐降低,至第3 d后低于定量限(8μg/L);对照组和有草组非根际沉积物中DBP浓度差异不显著,结束时去除率为32.2%~36.5%,根际沉积物中DBP去除率达50.0%;对照组和非根际沉积物中DEHP浓度差异也不显著,始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结束时去除率为10.3%~11.4%,根际沉积物中DEHP则在第27 d时迅速下降,去除率达80.9%.微生物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实验过程中根际土中微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根际沉积物,实验后期根际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大,这与根际中这两种酞酸酯的去除数据相一致.可见,沉水植物菹草可以通过根际效应有效去除沉积物中酞酸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酞酸酯 净化 根际沉积物
下载PDF
根生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79
20
作者 吴玉树 余国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研究了根生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滇池水体和底泥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P、N、Pb、Zn、Cu、As有较大的吸收、富集量,单位生物量的菹草对N、Cu的富集量>水葫芦>茭草>芦苇,P、Zn则>茭草&... 研究了根生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滇池水体和底泥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P、N、Pb、Zn、Cu、As有较大的吸收、富集量,单位生物量的菹草对N、Cu的富集量>水葫芦>茭草>芦苇,P、Zn则>茭草>芦苇;对底泥中N、P、Cu、Pb的吸收系数>水葫芦,尤以N、P为最显;研究还表明,植物对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富集量和净化效率与生物量大小有关,当菹草保持其群体覆盖率为50%时,生物量最大,净化效率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生沉生植物 滇池水质 净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