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中国化视角下玛吉拉珍创立的断法法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
作者 普布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58-81,共24页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 The practice of prajnaparamita(gcod in Tibetan)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The origin of prajnaparamita reflects the adaptation of the Buddhism in Tibet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in Tibet.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birthplace,the dates of birth and death,the parents,and the children,believes that her husband Thoipa Bare(thod pa vbav re in Tibetan)and relatives are native Tibetans,the Buddhist text entitled mahamudra the Object to Cut(nang chos phyag rgya chen mob dud kyi gcod yul in Tibetan)is an authentic Tibeta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g Labdron prajnaparamita Tibetan Buddhist work
下载PDF
知识的最高境界——方东美对《肇论》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任雪山 袁大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方东美是一位原创性的哲学家,晚年很重视佛学研究,对僧肇评价颇高。方东美运用西方现代哲学方法,通过中西思想的融汇,对《肇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方东美把庄子和般若经作为《肇论》生成的两个思想基础,认为物不迁就是永恒哲学,... 方东美是一位原创性的哲学家,晚年很重视佛学研究,对僧肇评价颇高。方东美运用西方现代哲学方法,通过中西思想的融汇,对《肇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方东美把庄子和般若经作为《肇论》生成的两个思想基础,认为物不迁就是永恒哲学,空的本质就是真空妙有;把《般若无知论》作为《肇论》的核心,认为其构造了一个解释智慧本性的原理体系;认为般若不是一般知识,而是知识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肇论 庄子 般若 永恒 智慧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源流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凤 王延荣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2,F0003,共3页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本等诸多版本。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该经的第三百六十三卷写本,从书写年代、风格、流转过程考证可知,此经卷是清末著名版本学家杨守敬从东瀛购回,又递经清末书法家邵松年及其子收藏的不可多得的唐写本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写本
下载PDF
玄奘译《般若心经》西夏文译本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伯君 《西夏研究》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从黑水城出土慧忠《般若心经注》的西夏文译本中辑录出玄奘所译《般若心经》全文,并附对译和西夏文原本照片,目的是为学界增加一种《心经》译本的文字品类,并为写读西夏文《心经》提供方便。
关键词 般若心经 西夏学 佛教
下载PDF
帛法祖兄弟与3—4世纪初的北方佛教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文斌 陈月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50-61,共12页
帛法祖兄弟遇害事件对当时的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生的一件大事。此事件从某种角度表明了3世纪末至4世纪初中国上层社会对佛教的态度。在这种状况下,佛教在外来僧侣及中土僧人的坚持下得以传播。对帛法祖兄弟师承、译... 帛法祖兄弟遇害事件对当时的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生的一件大事。此事件从某种角度表明了3世纪末至4世纪初中国上层社会对佛教的态度。在这种状况下,佛教在外来僧侣及中土僧人的坚持下得以传播。对帛法祖兄弟师承、译经、著述等文献的梳理,以及对关陇地区羌氐等少数部族信奉佛教例证的分析,大体可勾勒出北方地区佛教流布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十六国北朝佛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佛教 帛远 帛法祚 佛经翻译 首楞严经 放光般若经
下载PDF
由“空”入“有”——僧叡对《般若经》《法华经》态度的转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僧叡是中国佛教思想由"空"入"有"转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僧叡在其一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由尊崇《般若》到扬《法华》而抑《般若》,不断突出了《法华》所呈现的实体意义。僧叡思想的转变,是由以般若"毕竟空... 僧叡是中国佛教思想由"空"入"有"转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僧叡在其一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由尊崇《般若》到扬《法华》而抑《般若》,不断突出了《法华》所呈现的实体意义。僧叡思想的转变,是由以般若"毕竟空"思想为主导,渐次离开,逐渐走向"佛性有宗"的方向。他的转变对南北朝时期般若与涅槃的合流起到了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叡 “空” “有” 《般若经》 《法华经》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敦煌写本与刊本的互校
7
作者 周远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4-49,共6页
《道行般若经》在后世的传抄或刊刻的过程中,经文有被删削改动之处。文章将《道行般若经》的敦煌写本与其不同的刊本进行比勘,校正写卷和刊本中存在的"脱文""误文""衍文"三个方面的错误。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敦煌写卷 刊本 同经异译 校勘
下载PDF
旅顺博物馆藏两件高昌王麹乾固供养写经残片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3,共7页
旅顺博物馆带有供养人题记的两件汉文抄经残卷,经核查考订,一件为东晋鸠摩罗什所译《仁王经》的片段,另一件为北凉昙无懺所译《金光明经》的片段。两部佛经均为佛教著名的护国经典。通过对题记部分的辨识,结合文献和其他出土文物,进一... 旅顺博物馆带有供养人题记的两件汉文抄经残卷,经核查考订,一件为东晋鸠摩罗什所译《仁王经》的片段,另一件为北凉昙无懺所译《金光明经》的片段。两部佛经均为佛教著名的护国经典。通过对题记部分的辨识,结合文献和其他出土文物,进一步确定了两件抄经的供养人均为麹氏高昌国的七世王麹乾固。上述两件写经残卷的发现,为新疆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博物馆 麹乾固 《金光明经》 《仁王经》
下载PDF
论唐代敦煌地区僧人的佛典学习——以BD0826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为中心
9
作者 董大学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128,共6页
敦煌写本BD0826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是抄写者在原《金刚经》经卷行间增抄注解内容二次加工而成。抄写者只是撷取《金刚经》经文中的部分语句或词语进行注释,释义简洁明了,颇具禅风,并非对《金刚经》全文进行注解,其目的应该不是作... 敦煌写本BD0826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是抄写者在原《金刚经》经卷行间增抄注解内容二次加工而成。抄写者只是撷取《金刚经》经文中的部分语句或词语进行注释,释义简洁明了,颇具禅风,并非对《金刚经》全文进行注解,其目的应该不是作讲经之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其个人阅读《金刚经》时所留下的学习笔记。与敦煌文献中僧人诵经、试经等相对制度化资料相比,此件经注属于一件个性化比较强的文献,对研究唐代佛典的阅读史具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敦煌 佛典学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注》
下载PDF
“五失本”乃佛经翻译之指导性原则——重读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被引量:18
10
作者 曹明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我国古代译论家释道安在其《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之说,伐钟书先生因此将这篇译序称为我国翻译术开宗明义之首篇。但近年有学者认为"五失本"之说"既不是标准,又不是原则,也... 我国古代译论家释道安在其《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之说,伐钟书先生因此将这篇译序称为我国翻译术开宗明义之首篇。但近年有学者认为"五失本"之说"既不是标准,又不是原则,也不是方法",认为它说的只是"会使译文失去本来面目的五种情况",从而使"五失本"之说的理论意义丧失殆尽。笔者认为,道安之论之所以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对以往的翻译实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为当时的佛经翻译制定了具体的原则,为后来的译者指明了道路,为后世的论者树立了楷模。道安的"五失本"之说为译文语序之颠倒从语法上找到了理由,为译文句子之分合从文体上找到了依据,并规定了对原文内容删裁的范围和限度,它实际上是佛经翻译的指导性原则,对今天的译学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五失本 翻译原则
原文传递
中古译经指示代词“如是”的用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继红 全文灵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41,126,127,共16页
中古译经指示代词“如是”可以充当状语和定语,可以出现在程式语“如是我闻”中,也是虚义动词引语构式的组成成分。“如是”有表示赞同与肯定等两种应答语用法。上古与中古汉语中土文献中的“如是”只有回指用法。东汉译经开始之后,佛... 中古译经指示代词“如是”可以充当状语和定语,可以出现在程式语“如是我闻”中,也是虚义动词引语构式的组成成分。“如是”有表示赞同与肯定等两种应答语用法。上古与中古汉语中土文献中的“如是”只有回指用法。东汉译经开始之后,佛经译者选择使用“如是”来翻译梵语副词性指示代词evam。因为evam兼具回指与下指两种语义指向,所以佛经翻译文本中的指示代词“如是”增加了下指用法。汉语指示词在中古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与调整,除了汉语自身发展的影响,佛经翻译所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也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是 《金刚经》 指示代词 梵汉对勘 evam
原文传递
《道行般若经》中特殊的“而”字考察
12
作者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5,128,共9页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包括用在词语"无而"和"何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而” 特殊用法
原文传递
从洪顶山到响堂山
13
作者 罗炤 《石窟寺研究》 2013年第1期303-325,共23页
法洪是北齐时期自中印度来华的佛教高僧,未见于任何史籍记载,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雕刻的《法洪铭赞》是北齐佛教史和中印交流史的宝贵资料,反映出法洪不仅宗述般若空观思想,而且阐扬《华严经》的法界、真如理论。认定法洪属于达摩禅系统... 法洪是北齐时期自中印度来华的佛教高僧,未见于任何史籍记载,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雕刻的《法洪铭赞》是北齐佛教史和中印交流史的宝贵资料,反映出法洪不仅宗述般若空观思想,而且阐扬《华严经》的法界、真如理论。认定法洪属于达摩禅系统的修禅指导者、'山东北齐摩崖刻经的遗迹,是达摩禅法壁观实修道场的现场',既不符合山东北齐刻经的实际情况,又与达摩禅法的基本义理相违背。杰出的书法家僧安道一是法洪的追随者,法洪是头脑,僧安道一是膀臂。南响堂第2窟主要造像是《华严经》中的佛、菩萨,刻经是《般若经》,与洪顶山刻经相同。第2窟造像、刻经契合《法洪铭赞》的宗教立场。北响堂南洞外崖壁上雕刻的《曹礼碑铭》,进一步显示山东、特别是洪顶山刻经可能与响堂山石窟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顶山 法洪铭赞 文殊般若经 僧安道一 响堂山石窟
原文传递
汉译《道行般若经》中的特殊定语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与竞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68,共6页
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包含后置名词性短语或者后置小句,不能作传统的解释。这些后置结构与前文的逻辑关系,似乎是一种修饰补充说明的关系,权且将其当作后置定语理解。从其构成格式来看,这种后置的特殊定... 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些句子结构复杂,包含后置名词性短语或者后置小句,不能作传统的解释。这些后置结构与前文的逻辑关系,似乎是一种修饰补充说明的关系,权且将其当作后置定语理解。从其构成格式来看,这种后置的特殊定语初步可分为三类情形:第一类是后置"者"字结构;第二类是带有"何所"的同位语从句;第三类是与"是"搭配的"何所"引导的定语从句。另外还发现一例错加"云何"的定语从句。特殊定语在鸠摩罗什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亦有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特殊定语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原文传递
也谈全称量化词“所有”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方圆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71,104,共13页
全称量化词“所有”来自“所+有”,最初是表示领有。由于在佛经中频繁用于“NP1+所有+NP2”格式中,并且上下文中常常出现全称量化副词“都”、“皆”、“俱”等,“所有”在句法语义上发生了重新分析。“所有”一般对译梵语中的属格或者... 全称量化词“所有”来自“所+有”,最初是表示领有。由于在佛经中频繁用于“NP1+所有+NP2”格式中,并且上下文中常常出现全称量化副词“都”、“皆”、“俱”等,“所有”在句法语义上发生了重新分析。“所有”一般对译梵语中的属格或者处所格形式,而非关系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 全称量化 道行般若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原文传递
谢灵运山水诗的般若理趣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邦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94,共6页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佛教文化 般若思想
原文传递
天理本、六地藏寺本《大般若經音義》之比較研究——以訛俗字爲中心
17
作者 梁曉虹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5-42,共18页
本文對同屬"無窮會本系"《大般若經音義》的天理本與六地藏寺本進行比較研究.比較内容以訛俗字爲中心.六地藏寺本的書寫時間比天理本晚約一百五十餘年.通過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六地藏寺本字的訛俗現象更爲嚴重,但卻呈現出... 本文對同屬"無窮會本系"《大般若經音義》的天理本與六地藏寺本進行比較研究.比較内容以訛俗字爲中心.六地藏寺本的書寫時間比天理本晚約一百五十餘年.通過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六地藏寺本字的訛俗現象更爲嚴重,但卻呈現出當時日本漢字書寫的一些特色.這也應該是研究域外漢字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無窮會本系 天理本 六地藏寺本 大般若經音義 訛俗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