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1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先秦汉语排比句自动识别研究--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自动识别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梁社会 陈小荷 刘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9期222-226,共5页
《论语》、《孟子》等先秦汉语文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量使用的排比句,使这些文献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表达效果。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的自动识别为例,探讨了古代汉语修辞格的自动识别。详细分析先秦汉语排比句的特点,... 《论语》、《孟子》等先秦汉语文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量使用的排比句,使这些文献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表达效果。以《孟子》、《论语》中的排比句的自动识别为例,探讨了古代汉语修辞格的自动识别。详细分析先秦汉语排比句的特点,并设计了相应的自动识别算法,来分别处理《孟子》和《论语》中的排比句,并对自动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处理《孟子》、《论语》这两种风格不太相同的先秦文献时,排比句自动识别算法都保持了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 先秦汉语 排比句 自动识别
下载PDF
引重致远,载道明礼——《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书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凌浩 《创意与设计》 2018年第2期90-92,共3页
胡伟峰博士撰写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一书是从设计的视角并基于"事理学"的理论成果,系统研究先秦独辀马车的使用情境和设计情境、发展历程和演进逻辑、设计制造范式和设计思想,并对于先秦独辀... 胡伟峰博士撰写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以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为例》一书是从设计的视角并基于"事理学"的理论成果,系统研究先秦独辀马车的使用情境和设计情境、发展历程和演进逻辑、设计制造范式和设计思想,并对于先秦独辀马车的设计思想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思维逻辑进行阐释。作者是从设计视角对于先秦独辀马车的设计思想进行研究,从而和已有的从考古学、科技史、美学等角度对于先秦独辀马车进行研究的成果进行区分,目的是从传统造物思想和设计文脉中发现设计灵感,启迪现代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独辀马车 古代设计思想 发展历程 制造范式
下载PDF
人文精神视阈下先秦儒家“敬德-敬神”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哲轩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2-50,共9页
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价值载体是变化的,从敬畏生杀予夺的神灵到敬畏惟德是辅的天命,最终再到道德修养之“敬德”与神灵信仰之“敬神”相结合的形式,在保留神灵信仰的基础上转向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维度,形成了“敬德-敬神”理... 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价值载体是变化的,从敬畏生杀予夺的神灵到敬畏惟德是辅的天命,最终再到道德修养之“敬德”与神灵信仰之“敬神”相结合的形式,在保留神灵信仰的基础上转向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化维度,形成了“敬德-敬神”理念,体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觉醒。故“敬德-敬神”理念既是先秦儒家神道设教路径的渊薮,亦是中国人文精神觉醒的标志。其一,先秦儒家“敬德-敬神”理念中从天生烝民、惟德是辅到敬而远之的嬗变,表明了从朴素的神灵信仰到人文的德性尊崇的过渡,完成了从神权中的解放;其二,“敬德-敬神”理念中慎终追远、敬德保民、慎斋战疾的实践还为中国的人文精神初步赋予了孝德、民本、礼乐等内涵,挺立了人的主体性;其三,以“敬德-敬神”理念为中心的先秦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在信仰、礼制等问题上却是反人文主义的,因此亦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由此可见,相较于关注神灵世界存在的样式和合理性,先秦儒家侧重于站在人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人与神明的关系,故其以“敬德”即是“敬神”的态度适度消解了神灵信仰的宗教性,形塑了中国哲学人文化成的传统气质。所以,在中国人文精神视阈下,结合文献考辨和已有研究成果,先秦儒家“敬德-敬神”的理念内涵、历史土壤、形成过程、实践方式以及历史定位等问题得以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神道设教 敬德-敬神 神灵信仰 中国人文精神
下载PDF
现代汉语承古词初探--以先秦时期产生的承古词、承古义为例
5
作者 丁雪妮 《现代语文》 2023年第5期53-61,共9页
现代汉语承古词是分历史层次的,它们来自殷商、西周、东周等不同历史时期。有些现代汉语承古词自产生至今,语义一直未变;有些承古词的语义则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内部承古义与其相关的其他词语的繁化与简化。在现代... 现代汉语承古词是分历史层次的,它们来自殷商、西周、东周等不同历史时期。有些现代汉语承古词自产生至今,语义一直未变;有些承古词的语义则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内部承古义与其相关的其他词语的繁化与简化。在现代汉语承古词中,既有基本词汇,也有一般词汇。虽然基本词汇比较稳定,但是也会出现新旧交替,有些基本词汇还能转化为一般词汇,与此同时,一般词汇也有可能会转化为基本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古词 承古义 现代汉语 先秦时期 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
下载PDF
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美学研究--古希腊与先秦美学对比分析
6
作者 吴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0-14,共5页
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古希腊与先秦美学的思想追溯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相通性体现在:文艺繁荣促进了美学思想的出现,哲学理论为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都强调人文关怀及对真、善的价值追寻;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艺术标准不同,进而构建... 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古希腊与先秦美学的思想追溯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相通性体现在:文艺繁荣促进了美学思想的出现,哲学理论为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都强调人文关怀及对真、善的价值追寻;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艺术标准不同,进而构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同时,文章对两种美学思想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古希腊 先秦美学 历史境遇
下载PDF
先秦文学交融活动与“中华统绪”的早期形态
7
作者 王猛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6,131,共10页
近年来,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方兴未艾。在文学交融领域,针对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较多,针对文学交融“何以中华”的观念与路径梳理尚不充分。自孟子提出“创业垂统”,历代多以“垂统”或“统绪”来称述具有示范性与... 近年来,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方兴未艾。在文学交融领域,针对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较多,针对文学交融“何以中华”的观念与路径梳理尚不充分。自孟子提出“创业垂统”,历代多以“垂统”或“统绪”来称述具有示范性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正是在此脉络下形成的政治文化表述。不同于现代文学观,先秦文学具有近于人文或文明的历史语境,以“中华统绪”作为理论话语追溯早期文学交融发生的历史语境,可从关联性维度关照中华文明中人文、地理、政治、风俗等混一的特性,从“天下-四方”的空间秩序生成辨析“夷夏”与“中国”的文化政治秩序,从而厘清先秦文学交融演进的路径、方向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文学交融 中华统绪 夷夏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初探——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向前 王鑫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确定单元主要任务,通过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确定单元主要任务,通过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单元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 先秦诸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先秦设计思想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远远 张雯琦 王式竹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117-119,共3页
经过对文献的细致分析和设计实践的深入探讨,文章研究了先秦设计思想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先秦设计思想的历史背景与核心内涵,随后从面料质地、图案元素、服装廓形、色彩运用以及配饰搭配等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了... 经过对文献的细致分析和设计实践的深入探讨,文章研究了先秦设计思想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先秦设计思想的历史背景与核心内涵,随后从面料质地、图案元素、服装廓形、色彩运用以及配饰搭配等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了先秦设计思想对新中式服装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指出,新中式服装设计应坚守自然、简约、朴素的设计理念,避免过度追求繁复与华丽。同时,应注重对面料特性的筛选、对色彩搭配的考究,以及对配饰元素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设计思想 新中式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浅论高校先秦文学教学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露菲 高谦 《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学史的主要源头,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变迁,主要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等不同时期,因此会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产生影响。先秦散文和诗歌都以社会和思想为核心,能够集中...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学史的主要源头,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变迁,主要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等不同时期,因此会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产生影响。先秦散文和诗歌都以社会和思想为核心,能够集中体现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变迁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先秦文学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上古语言的解析难度较高,文史哲一体化难度较高,先秦文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较复杂,其对策是逐层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探究社会形态变迁所产生的文学效应,从诸子散文中探析“自用求贵”的理念,逐步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质量,有机融合德育工作内容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教学困境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虚词研究
11
作者 徐玉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58-65,共8页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 汉语虚词在语法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学术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多注重其医学价值,语言文字角度的研究多是古文字领域内的文字考释,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该文试图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虚词首次做全面的调查和整理,这是汉语史领域有意义的工作,不足之处还请各方指正。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虚词是重要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虚词的研究在古籍作品研究领域一直具有较高价值。经过整理,发现武威汉代医简共出现虚词74个,总使用量为497例,由于武威汉代医简92枚医学简册多记载医方,对话少,所以其中出现的语气词、叹词不多,副词是武威汉代医简虚词中使用最多的一类虚词,其次是介词和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虚词 语法 词性 先秦汉语 总数可观
下载PDF
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以“三礼”为中心
12
作者 单晨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时间审美观念的奠基期。然而,学界或从中西对比层面,或从阐释学和现象学维度,或从先秦单本原典以及“三礼”具体篇目入手,又或专注于时间审美与人类礼俗、艺术创作、儒释道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整体观之,直接涉及...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时间审美观念的奠基期。然而,学界或从中西对比层面,或从阐释学和现象学维度,或从先秦单本原典以及“三礼”具体篇目入手,又或专注于时间审美与人类礼俗、艺术创作、儒释道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整体观之,直接涉及“三礼”具体内容以及先秦基于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奠基作用的研究尚显不足。综合文献分析、归纳演绎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通过梳理和探析“三礼”时间观念审美特性的内涵及其成因,可发掘出“三礼”是以早期巫祭意识、农耕文明形塑出的自然经验以及《周易》、老子等对时间的哲学建构为基础,从而形成了融合自然神性之美、循环往复之美、生生之德美为一体的时间观念审美特性,这亦可证实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不同于以往研究,以“三礼”为中心来切入先秦时间观念的审美特质,不仅对整体理解和具象把握先秦时间观念的审美特质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还可使得时间观念在先秦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更进一步,亦可由此窥见“三礼”乃至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不只是建基于伦理纲常和等级位序等道德观念之上,其更深层地是源发于对自然时间秩序观念的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中国传统美学 时间观念 四时秩序 祭祀礼制
下载PDF
基于CRF的先秦汉语分词标注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70
13
作者 石民 李斌 陈小荷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5,共7页
该文探索了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文献的词切分及词性标注。首先对《左传》文本进行了词汇处理(分词和词性标注)和考察分析,然后采用条件随机场模型(CRF),进行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分词标注一体化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一体化分词比单独... 该文探索了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文献的词切分及词性标注。首先对《左传》文本进行了词汇处理(分词和词性标注)和考察分析,然后采用条件随机场模型(CRF),进行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分词标注一体化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一体化分词比单独分词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均有明显提高,开放测试的F值达到了94.60%;一体化词性标注的F值达到了89.65%,比传统的先分词后标注的"两步走"方法有明显提高。该项研究可以服务于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语料库建设,以弥补人工标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先秦汉语 分词 词性标注 左传 条件随机场模型
下载PDF
先秦儒学“以人为本”思想诠释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卫明 吕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颇多相通。科学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对于推进现实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学 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丹青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6,共10页
本文讨论先秦汉语的两个类型学特征。在小句结构方面,先秦汉语以SVO为主,但不是纯粹的SVO型,而并存着SOV类型。其多种受事前置是句法化的语序,不同于现代汉语话题结构或“把”字句的受事前置,也不都同焦点有关。在介词方面,先秦汉语以... 本文讨论先秦汉语的两个类型学特征。在小句结构方面,先秦汉语以SVO为主,但不是纯粹的SVO型,而并存着SOV类型。其多种受事前置是句法化的语序,不同于现代汉语话题结构或“把”字句的受事前置,也不都同焦点有关。在介词方面,先秦汉语以前置词为主,但不是纯前置词语言。前置词多有后置词用法,这与它们来自动词、而当时还有句法性OV语序有关。先秦汉语还有后加“而”、“以”的框式介词。此外还讨论了定语一律前置、前置词悬空等特点的类型学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小句结构 语序类型 介词类型 话题结构 句法化
下载PDF
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利民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对先秦儒、道、墨、名4个主要哲学流派的语言哲学观点进行讨论,认为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则表现出很强的语用主义,墨家的语言哲学明显打上经验主义的烙印。只有名家盯住语言进行语言追问,他们的命题... 本文对先秦儒、道、墨、名4个主要哲学流派的语言哲学观点进行讨论,认为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则表现出很强的语用主义,墨家的语言哲学明显打上经验主义的烙印。只有名家盯住语言进行语言追问,他们的命题有着强烈的分析理性特征。先秦“名实之辩”必然导致名家的诞生,而这说明,虽然汉语缺乏西方语言的句法形式化特点,但中国哲学思想中理性主义是完全可能诞生于纯语言性分析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语言哲学 名家 分析理性
下载PDF
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敏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80,共14页
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非常复杂,或没有具体作者,或作者记载模糊不确,或职业通称与作者别称混淆,或群体著述以个体方式署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源自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与后世有异,二是因为其时作者的个体著述意识尚... 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非常复杂,或没有具体作者,或作者记载模糊不确,或职业通称与作者别称混淆,或群体著述以个体方式署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源自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与后世有异,二是因为其时作者的个体著述意识尚未成熟。这本身就是中国早期独特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认识,抛弃后世的作者观,将经典生成的复杂性与作者的多元性相结合,建立一个符合中国早期经典生成实际的动态作者观,揭示其在经典生成和中华文化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经典 先秦 群体著述
下载PDF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翟锦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90,共7页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先秦哲学 名学研究 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 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从《左传》看先秦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炜 李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0-101,共12页
从《左传》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来看,先秦第一人称代词"我"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吾"主要作主语和定语,"余"主要作主语,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吾"直接位于动词之... 从《左传》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来看,先秦第一人称代词"我"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吾"主要作主语和定语,"余"主要作主语,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吾"直接位于动词之后作宾语的情况。同时,先秦第一人称代词以表单数语义为主,但"我"则例外,"我"表复数语义略多于单数语义,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吾侪"这一加字式的复数形式。从语用来看,"我"一般多从他人意义上强调自我,有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吾"更多从自我意义上表示自称,且表达一种礼貌、自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先秦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