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知识和能力准备-多中心横断面调研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翔 袁乙铜 +4 位作者 何静 谢菲 陈蓓婧 胡光云 舒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认知及能力准备情况,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6月,采用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东北、西南、中部、东南以及珠三角地区24... 目的了解我国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认知及能力准备情况,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6月,采用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东北、西南、中部、东南以及珠三角地区242名军队及地方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国创伤院前急救及延时现场救护(PFC)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借助于问卷星平台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1)部队三甲医院年均院前救护任务显著多于地方二甲医院(P<0.05),道路交通伤在所有伤型中占比最高;(2)“途中持续监护和复苏预案”是制定最多的院前救护预案,“转运时间过长”是反映最多的问题;(3)PFC知晓率仅为35.1%;(4)“现场处理能力”和“复杂伤情评估”被分别认为是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急救培训中最急需和最缺少的能力。结论当前我国军、地医院救护人员对创伤院前急救措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各类预案了解不足,PFC概念知晓度普遍较低,缺乏复杂伤情评估和决策能力,亟待完善培训策略,提升整体创伤院前救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院前救护 延时现场救护 能力 急救培训
下载PDF
2018-2022年苏州市院前急救卒中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冬阳 秦义人 +2 位作者 戴斌 刘永平 林岐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分析苏州市院前急救卒中患者分布情况,调整资源布局,整体提升卒中救治能力。方法:以智慧急救平台为基础,从苏州市急救中心提取2018-2022年院前急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卒中患者男女比为1.67∶1,平均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院前急救卒中患者分布情况,调整资源布局,整体提升卒中救治能力。方法:以智慧急救平台为基础,从苏州市急救中心提取2018-2022年院前急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卒中患者男女比为1.67∶1,平均年龄为68.79±15.47岁;平均呼救-到院时间为38.34±17.28分钟;一年中院前急救卒中病例主要集中于冬季(10-12月),一天中的高峰时段为7-19时;主要发生区域在姑苏区、吴江区和吴中区,卒中病例既往病史分布最高的三项为高血压(58.06%)、脑部疾病(22.72%)和糖尿病(19.81%);FAST症状分布中肢体无力(68.82%)、言语不清(57.49%)、面瘫/口角歪斜(34.92%)在年龄分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卒中病例在人群、时间和区域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相关部门可优化区域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医务人员的卒中救治水平,并针对高危因素的老龄人口进行卒中科普教育,以全面提升卒中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卒中 特征分布
下载PDF
4R危机管理理论在120指挥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海 张辉 刘彦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120”指挥调度作为整个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第一棒”,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转尤其重要。通过总结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120”指挥调度管理方面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减少“120”指挥调度中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相... “120”指挥调度作为整个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第一棒”,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转尤其重要。通过总结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120”指挥调度管理方面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减少“120”指挥调度中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相关制度建设,制定措施高效应对危机事件及事后恢复重建等,从而建立更安全、更高效的“120”指挥调度体系,让市民群众真正体验到高品质的院前急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 “120”指挥调度 急救服务 院前医疗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洁 宋东丽 +8 位作者 刘胜囡 崔维凯 王玉婷 王怡帆 边圆 尹心心 蒋丽军 王甲莉 陈玉国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63-1567,共5页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各有不同。本文对目前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早期风险评估 急诊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王坤 冯迟 +1 位作者 李斗 严浩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疗,n=52)。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HCT、PAR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FIB、D-D、PAI-1、AT-Ⅲ、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79)。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血凝酶可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多发性创伤 院前急救 转归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肌钙蛋白即时检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疑似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6
作者 陶金喆 张晨 骆睿翔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院前急救车上应用即时检验(POCT)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接诊的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随机分... 目的探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院前急救车上应用即时检验(POCT)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接诊的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测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OCT检测cTnⅠ,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EDLOS)、从首次医疗救治(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EDLOS较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组从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组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院前应用POCT检测cTnⅠ能够缩短疑似ACS患者的EDLOS、缩短从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降低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院前疑似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验 院前急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Ⅰ 随机对照
下载PDF
Pre-hospital care-seek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bsequent quality of care in Beijing 被引量:16
7
作者 SONG Li YAN Hong-bing HU Da-yi YANG Jin-gang SUN Yi-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64-669,共6页
Background Cumulativ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s a mperfusion strategy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re-... Background Cumulativ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s a mperfusion strategy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re-hospital care-seeking pathway and subsequent car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EMI in the Beijing health care system,which offers patients a choice between seeking care in a small community hospital(SH group)or a large hospital(LH group).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 and December 31,2006, a cross-sectional and multicenter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1 hospitals qualified as tertiary centers in Beijing and includ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EMI admit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onset of symptoms.Results Among the 566 patients interviewed,28.3%first arnved at a small community hospitaI and were transferred to large hospitals with the ability to perform primary PCI.The median total pre-hospital delay in the SH group(n=160)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in the LH group(n=406)(225 vs.120 minutes,P〈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erpreting symptoms to non-cardiac origin(OR,1.996;95%CI: 1.264-3.155),absence of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OR,1.595;95%CI:1.086-3.347),non-health insuranca coverage(OR,1.931;95%Cl:1.079-3.012)and absence of sense of impending doom (OR,4.367;95%CI:1.279-1 4.925)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choosing small hospitals.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s and medical history,patients in the SH group were 1.698 times(95% CI: 1.1 82-3.661) less likely to receive primary PCI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H group. Conclusions Above one fourth of the STEMI patients in Beijing experienced inter-hospital transfer.Factors including symptoms interpretation,symptoms,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Uon,and insurance cover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pre-hospital care-seeking pathway.The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had longer pre-hospital delays and were less Iikely to receive primary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SEEKING pre-hospital dela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舒成 柯卫泽 +8 位作者 杨海霞 张婷 舒敏 郑欢欢 李平 彭忠红 徐磊 郑立莹 王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方的最短到达时间。结果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46.32 min,覆盖人口为80%的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66.08 min,98.53%人口可在2 h内获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在各辖区中,孝南区院前急救平均最短到达时间最短为6.48 min,大悟县最长为85.38 min。结论 孝感市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空间可及性较差,内部各辖区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其他各县(市),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的孝南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对院前急救资源空间可及性较为薄弱的区域,实施合理布局增设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增强交通网络等综合策略,可改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及性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最短路径法
下载PDF
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贵芳 孙涛 +2 位作者 耿聆 巴衣尔策策克 陈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54-57,68,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工作满意度、保障服务质量、促进院前急救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处理。结果北京市... 目的调查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工作满意度、保障服务质量、促进院前急救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处理。结果北京市714名院前急救人员在隶属单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职称分类、职称等级、工作年限方面的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一般及不理想占比达到39.91%;7个类别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0%的院前急救人员建议提高薪酬待遇。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青壮年男性为主,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占比高;工作满意度不容乐观;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对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明显;应该从提高薪酬待遇、加强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前急救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分析
11
作者 邓贵芳 孙涛 +2 位作者 耿聆 巴衣尔策策克 陈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未来时间内的出车车次,以期为北京市院前急救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学法分析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基本情况;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未来时间内的出车车次,以期为北京市院前急救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学法分析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基本情况;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专家建模器”自动选择最优模型,对北京市2023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进行预测。结果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逐年上升,2022年出车车次是2018年出车车次近2倍,每年出车车次最高、最低月份分别为12月、2月;时间序列模型自动选择最优模型为“温特斯加型”,模型拟合度R方为0.896,平稳R方为0.377,杨-博克斯Q(18)统计量的显著性P值为0.642,数据拟合效果良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6.85%,模型的预测能力“优良”;较好预测了2023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呈逐年上升趋势,院前急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时间序列模型较好地拟合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助力适时调配院前急救服务资源;推进北京市院前急救供给侧改革完善,赋予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更高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时间序列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120救护服务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12
作者 王晓松 尚蒙 +1 位作者 范燕琪 韩鹏达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新冠防控“新十条”实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突发疫情对院前急救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院前急救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通州急救中心站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7日... 目的 通过对新冠防控“新十条”实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突发疫情对院前急救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院前急救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通州急救中心站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7日(2022年组)与2021年12月7日—2022年1月7日(2021年组)的两个时间段急救任务运行指标及疾病类别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2年组出车总次数及救护车组数均较2021年组明显增长,90分钟内完成的救治任务占比明显下降(均p<0.05)。救援疾病分类中,2022年组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数量较2021年组明显增长,而外伤任务占比较2021年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疫情对急救工作影响较大,通过优化急救流程、增加急救资源、加强医疗保障等措施,可以提高120救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院前急救 救护车使用
下载PDF
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对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杨杰锋 颜丽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治疗的80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快速反应模式,对照组(40例)... 目的 分析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治疗的80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快速反应模式,对照组(40例)急救护理中采用常规模式,对比两组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征指标、急诊各环节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征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院前急救反应、接收、评估、转运、核血备血、预检分诊、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医师到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利于缩短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等急诊各环节时间,改善患者的体征状况、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严重多发伤 快速反应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杭州市自动体外除颤器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胡俊 张军根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9期97-103,共7页
目的:协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救援,实现对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的便捷、科学和高效运维管理。方法:从公众、卫生健康部门、配置单位、AED厂商和急救中心等多个视角,针对AED使用、管理和运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梳... 目的:协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救援,实现对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的便捷、科学和高效运维管理。方法:从公众、卫生健康部门、配置单位、AED厂商和急救中心等多个视角,针对AED使用、管理和运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设计和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结果: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公共场所共7 486台AED接入系统。系统具备公众查找AED,AED异常状态预警、巡检维护、记录救治信息、线上线下监管等功能,并与120调度指挥系统、互联急救系统互联互通。结论:AED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杭州市公共场所AED统一规范管理和有效运维,完善了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确保AED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可帮助公众准确快速获取AED实施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自动体外除颤器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朝涛 郑光辉 +2 位作者 周天恩 余涛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31-432,454,共3页
目的:统计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方法:将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73次出车中以8:00-12:00最多(256次,占26.32%),最少为2:00-4:... 目的:统计广州市中心城区医院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院院前急救的病例特点。方法:将2016年1-6月份院前急救记录本中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73次出车中以8:00-12:00最多(256次,占26.32%),最少为2:00-4:00(31次,占3.19%),到达现场时间最长为16:00-18:00之间,为(12.37±5.43)分钟,最短为00:00-02:00之间,为(7.280-02:)分钟。该院出车区域以越秀区最多为466次,其次为海珠区、荔湾区,到达现场用时最短为越秀区8.86为海珠区、分钟,最长为海珠区12.62为海珠区荔分钟。院前急救的973例患者,神经系统病人最多。除酒精中毒及妇产科以15-50岁年龄段最多外,其他系统疾病均以>70岁老年人为主。死亡62例,死因前3位的是其他(死因不详)24人(38.71%),循环系统急症16人(25.81%),神经系统急症8人(12.91%)。结论 :根据交通情况而不是单纯的直线距离调度车辆,能更好的缩短出车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普及推广AED使用对降低心源性猝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院前急救 调查
下载PDF
爆炸伤院前救护特点及救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舒勤 孙菲 +3 位作者 彭静 李颖 袁乙彤 张翔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1,共4页
对国内外爆炸伤院前救护特点和救护策略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爆炸伤院前救护的重点是院前救护的技术范畴拓展、损害控制复苏的进一步实施、局部和全身感染防治向院前的进一步前移、院前疼痛的管理以及低体温的控制,但目前缺乏爆炸伤护理重... 对国内外爆炸伤院前救护特点和救护策略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爆炸伤院前救护的重点是院前救护的技术范畴拓展、损害控制复苏的进一步实施、局部和全身感染防治向院前的进一步前移、院前疼痛的管理以及低体温的控制,但目前缺乏爆炸伤护理重点、规范和策略的深入研究,提示护理专业学者需进一步探究和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院前救护 创伤救护 救护策略 综述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4期1490-1491,1494,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 急修时效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2019至2021年重庆市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状
18
作者 王业强 蒋武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调查2019至2021年重庆市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状并分析其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至2021年重庆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信息系统中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全部数据,分析其现状及流行学。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4882例院前急救老年患者资料,其中2019至... 目的调查2019至2021年重庆市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状并分析其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至2021年重庆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信息系统中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全部数据,分析其现状及流行学。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4882例院前急救老年患者资料,其中2019至2021年以60~70岁患者占比最多(40.39%),其次为≤81岁患者(34.66%);不同年龄段患者中2021年院前急救患者占比最多,均>40%;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老年院前急救患者男性占比均多于女性;不同年份院前急救老年患者中以内科类疾病占比较多,均>30%,其次为创伤类疾病,均>20%;老年院前急救患者集中于12~2月(冬季)、6~8月(夏季),占比均>10%,而5月为院前急救最低月,2月为院前急救最高月,且最高月份占比超过最低月份的2倍;老年院前急救患者呼叫量上午多于下午,呼叫高峰为08∶00~10∶00,占比11.77%,其次为06∶00~08∶00,占比9.99%,以00∶00~02∶00呼叫量最少,占比5.32%。结论重庆市应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实时进行健康管理,根据季节分布、月份分布及日高峰时间段分布情况进行调度指挥,安排院前急救工作,优化急救设备及急救人员的配置,重点培训内科类疾病、创伤等急症的现场救治,提高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院前急救 流行学特征 现状 调查
下载PDF
生命权与健康权视角下医疗急救的立法完善
19
作者 陈煜鹏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我国医疗急救制度呈现出碎片化、技术化特征,法治化程度落后于保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其关键在于缺乏对逻辑起点的反思。医疗急救权具有生命权与健康权双重属性,以基本权利竞合为基础,医疗急救权在规范适用方面存在优先适用生命权规范、优... 我国医疗急救制度呈现出碎片化、技术化特征,法治化程度落后于保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其关键在于缺乏对逻辑起点的反思。医疗急救权具有生命权与健康权双重属性,以基本权利竞合为基础,医疗急救权在规范适用方面存在优先适用生命权规范、优先适用健康权规范以及累加适用三种情形。以医疗急救权的权能为导向,应当区分防止损害扩大阶段的急救服务与消除危险阶段的诊疗服务,合理界定医疗卫生机构在不同阶段的法定义务。此外,应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作为医疗急救制度资金保障的核心,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急救费用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健康权 医疗急救权 医疗急救制度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宁夏院前急救ICD-10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勃 卜科 《哈尔滨医药》 2012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通过ICD-10研究宁夏地区急诊科的病例资料,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三甲医院2009年1至12月的急救登记病例,从纳入标准中抽取1806例有效病例进行ICD-10编码归类,比较性别及构成比。结果在1806例中,排名前... 目的通过ICD-10研究宁夏地区急诊科的病例资料,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三甲医院2009年1至12月的急救登记病例,从纳入标准中抽取1806例有效病例进行ICD-10编码归类,比较性别及构成比。结果在1806例中,排名前六的分别是是中毒、外伤和其他外因引起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类疾病;在疾病谱中,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出诊量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CD-10编码对院前急救进行编码表转化,共享化,有助提高现阶段院前急救病例临床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促进院前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分析 ICD-10 院前急救 统一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