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view of the Shenzhe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Call Pattern 被引量:4
1
作者 Shuk Man Lo Yi Min Yu +4 位作者 Lap Yip Larry Lee Mi Ling Eliza Wong Sck Ying Chair Edward J Kalinowski Tak Shing Jimmy Cha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4期251-256,共6页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GROUND:In this retrospective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 the data from the Shenzhen 120 EMS registry in 2011 were analyzed.RESULTS:Shenzhen 120 EMS center is a communication command center. When the number of 120 are dialed, it is forwarded to the closest appropriate hospital for ambulance dispatch. In 2011, 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received 153 160 ambulance calls, with an average of 420 calls per day. Calling emergency services was mainly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Trauma and other acute diseases constituted a majority of ambulance transports. The adult patients aged 15-60 years are the principal users of EMS. There are no recognized 'paramedic' doctors and nurses.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 is under the oper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of hospitals. Shenzhen at present does not have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or doctors and nurses in posttrauma management. Moreover,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on proper use of EMS should be emphasized.CONCLUSION: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has its own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Traumatic injury and traffic acciden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calling ambulance service. In-depth study emphasi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 patients is cru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SHENZHE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4期1490-1491,1494,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 急修时效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及未来五年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婷婷 李树林 +1 位作者 哈斯也提·艾合买提江 冯燕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院前急救数量,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427 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院前急救数量,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427 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和移动平均MA1模型进行院前急救总量的年预测,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和SARIMA模型进行季节预测。结果院前急救发病前5位疾病为常见损伤(433.35/10万)、心脑血管疾病(420.34/10万)、中毒(199.0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65.42/10万)和神经系统疾病(165.42/10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尤以呼吸系统疾病增幅最大(65.52%)。院前急救患者男女比为1.47∶1,男性发病率(2 296.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1 621.49/10万)(χ^2=10 867.508,P<0.001),男性院前急救发病率是女性的1.42倍。院前急救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以夏季发病最多(110 730人次,占25.9%),高发于新市区(高新区)(111 831人次,占26.14%)。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移动平均MA1模型预测2023年院前急救总量分别为87 516、90 761、76 453,MAE分别为1 021.714 3、271.953 1、1 594.172。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SARIMA模型对夏季的预测量分别为21 169和21 294,MAE分别为600.266 7、747.550 5。结论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以常见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呈现男性、老年人、夏季高发的特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年预测效果较好,院前急救总量未来仍持续增加,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现状 预测
下载PDF
2004-2013年江苏省院前急救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国强 沈正善 周立君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全省院外急救资源的发展情况,为江苏省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发放调查表,内容包括急救中心整体规模、院前急救情况、人员配置情况以及科研课题与论文发表情况。结果江苏省急救中心整体规模不断扩大,院前...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全省院外急救资源的发展情况,为江苏省院前急救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发放调查表,内容包括急救中心整体规模、院前急救情况、人员配置情况以及科研课题与论文发表情况。结果江苏省急救中心整体规模不断扩大,院前急救工作量逐年上升,但急救队伍建设不足,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结论政府部门应重视院前急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基础设施、人员经费、急救车辆、医疗与通讯装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急救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资源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知识和能力准备-多中心横断面调研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翔 袁乙铜 +4 位作者 何静 谢菲 陈蓓婧 胡光云 舒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认知及能力准备情况,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6月,采用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东北、西南、中部、东南以及珠三角地区24... 目的了解我国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现状及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认知及能力准备情况,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6月,采用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东北、西南、中部、东南以及珠三角地区242名军队及地方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国创伤院前急救及延时现场救护(PFC)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借助于问卷星平台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1)部队三甲医院年均院前救护任务显著多于地方二甲医院(P<0.05),道路交通伤在所有伤型中占比最高;(2)“途中持续监护和复苏预案”是制定最多的院前救护预案,“转运时间过长”是反映最多的问题;(3)PFC知晓率仅为35.1%;(4)“现场处理能力”和“复杂伤情评估”被分别认为是军、地医院创伤院前急救培训中最急需和最缺少的能力。结论当前我国军、地医院救护人员对创伤院前急救措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各类预案了解不足,PFC概念知晓度普遍较低,缺乏复杂伤情评估和决策能力,亟待完善培训策略,提升整体创伤院前救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院前救护 延时现场救护 能力 急救培训
下载PDF
4R危机管理理论在120指挥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海 张辉 刘彦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120”指挥调度作为整个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第一棒”,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转尤其重要。通过总结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120”指挥调度管理方面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减少“120”指挥调度中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相... “120”指挥调度作为整个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第一棒”,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转尤其重要。通过总结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120”指挥调度管理方面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减少“120”指挥调度中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相关制度建设,制定措施高效应对危机事件及事后恢复重建等,从而建立更安全、更高效的“120”指挥调度体系,让市民群众真正体验到高品质的院前急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 “120”指挥调度 急救服务 院前医疗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洁 宋东丽 +8 位作者 刘胜囡 崔维凯 王玉婷 王怡帆 边圆 尹心心 蒋丽军 王甲莉 陈玉国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63-1567,共5页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精准识别高风险性和低风险性胸痛有益于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以及低危患者减少过度医疗,同时改善预后和缓解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医疗资源的严峻。近年来急性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不断开发,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各有不同。本文对目前急性胸痛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早期风险评估 急诊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舒成 柯卫泽 +8 位作者 杨海霞 张婷 舒敏 郑欢欢 李平 彭忠红 徐磊 郑立莹 王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方的最短到达时间。结果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46.32 min,覆盖人口为80%的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66.08 min,98.53%人口可在2 h内获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在各辖区中,孝南区院前急救平均最短到达时间最短为6.48 min,大悟县最长为85.38 min。结论 孝感市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空间可及性较差,内部各辖区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其他各县(市),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的孝南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对院前急救资源空间可及性较为薄弱的区域,实施合理布局增设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增强交通网络等综合策略,可改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及性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最短路径法
下载PDF
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贵芳 孙涛 +2 位作者 耿聆 巴衣尔策策克 陈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54-57,68,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工作满意度、保障服务质量、促进院前急救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处理。结果北京市... 目的调查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工作满意度、保障服务质量、促进院前急救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录入,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处理。结果北京市714名院前急救人员在隶属单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职称分类、职称等级、工作年限方面的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一般及不理想占比达到39.91%;7个类别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0%的院前急救人员建议提高薪酬待遇。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人员青壮年男性为主,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占比高;工作满意度不容乐观;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对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明显;应该从提高薪酬待遇、加强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前急救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杨名 陈偶英 +7 位作者 杨红秀 黎芳 孙珞滢 周启兵 阳四元 张茜 田馨怡 谭婷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恢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恢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卷简版及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对长沙市197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护士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为(89.79±22.0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历过患者死亡、工作时长、是否接受过创伤相关培训及同理心、道德困境、人格特征、工作环境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率较高,患者死亡经历、工作时长、创伤相关培训及同理心、道德困境、人格特征、工作环境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因素,管理者需针对其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士 替代性创伤 同理心 道德困境 人格特征 工作环境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分析
12
作者 邓贵芳 孙涛 +2 位作者 耿聆 巴衣尔策策克 陈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未来时间内的出车车次,以期为北京市院前急救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学法分析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基本情况;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预测未来时间内的出车车次,以期为北京市院前急救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学法分析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基本情况;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专家建模器”自动选择最优模型,对北京市2023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进行预测。结果北京市2018年—2022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逐年上升,2022年出车车次是2018年出车车次近2倍,每年出车车次最高、最低月份分别为12月、2月;时间序列模型自动选择最优模型为“温特斯加型”,模型拟合度R方为0.896,平稳R方为0.377,杨-博克斯Q(18)统计量的显著性P值为0.642,数据拟合效果良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6.85%,模型的预测能力“优良”;较好预测了2023年院前急救出车车次。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呈逐年上升趋势,院前急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时间序列模型较好地拟合北京市院前急救出车车次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助力适时调配院前急救服务资源;推进北京市院前急救供给侧改革完善,赋予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更高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时间序列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120救护服务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13
作者 王晓松 尚蒙 +1 位作者 范燕琪 韩鹏达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新冠防控“新十条”实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突发疫情对院前急救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院前急救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通州急救中心站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7日... 目的 通过对新冠防控“新十条”实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突发疫情对院前急救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院前急救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通州急救中心站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7日(2022年组)与2021年12月7日—2022年1月7日(2021年组)的两个时间段急救任务运行指标及疾病类别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2年组出车总次数及救护车组数均较2021年组明显增长,90分钟内完成的救治任务占比明显下降(均p<0.05)。救援疾病分类中,2022年组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数量较2021年组明显增长,而外伤任务占比较2021年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疫情对急救工作影响较大,通过优化急救流程、增加急救资源、加强医疗保障等措施,可以提高120救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院前急救 救护车使用
下载PDF
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对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杨杰锋 颜丽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治疗的80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快速反应模式,对照组(40例)... 目的 分析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在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治疗的80例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快速反应模式,对照组(40例)急救护理中采用常规模式,对比两组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征指标、急诊各环节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意识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征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院前急救反应、接收、评估、转运、核血备血、预检分诊、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医师到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快速反应院前急救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利于缩短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等急诊各环节时间,改善患者的体征状况、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严重多发伤 快速反应 院前急救
下载PDF
生命权与健康权视角下医疗急救的立法完善
15
作者 陈煜鹏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我国医疗急救制度呈现出碎片化、技术化特征,法治化程度落后于保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其关键在于缺乏对逻辑起点的反思。医疗急救权具有生命权与健康权双重属性,以基本权利竞合为基础,医疗急救权在规范适用方面存在优先适用生命权规范、优... 我国医疗急救制度呈现出碎片化、技术化特征,法治化程度落后于保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其关键在于缺乏对逻辑起点的反思。医疗急救权具有生命权与健康权双重属性,以基本权利竞合为基础,医疗急救权在规范适用方面存在优先适用生命权规范、优先适用健康权规范以及累加适用三种情形。以医疗急救权的权能为导向,应当区分防止损害扩大阶段的急救服务与消除危险阶段的诊疗服务,合理界定医疗卫生机构在不同阶段的法定义务。此外,应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作为医疗急救制度资金保障的核心,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次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急救费用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健康权 医疗急救权 医疗急救制度 院前急救
下载PDF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发展现状及其在航空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展望
16
作者 尤少春 张晓丽 +1 位作者 吴飞飞 罗正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介绍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方式、特点及优势,从时间、空间、运送能力和安全性等4个维度分析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航空医疗救援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院前急救、院际转运和应急医疗救... 介绍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方式、特点及优势,从时间、空间、运送能力和安全性等4个维度分析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航空医疗救援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院前急救、院际转运和应急医疗救援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航空医疗救援 院前急救 院际转运 应急救援
下载PDF
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7
作者 薛艳 俞萍 +2 位作者 吕凯丽 袁琛烨 孙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2期2421-2426,共6页
目的编制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知信行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问卷。于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7个地级市医院的222名... 目的编制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知信行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问卷。于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7个地级市医院的222名院前转运急救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问卷。结果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PI知信行问卷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共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个维度问卷累计贡献率为69.547%,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8~1.00,问卷水平效度为0.97。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59,知识、态度、行为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51、0.935、0.959;折半系数为0.813,3个维度折半系数分别为0.885、0.879、0.936。结论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PI知信行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院前转运急救医务人员PI知信行的现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压力性损伤 知识 态度 行为 问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我国脑卒中院前急救研究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李京涛 赵文昭 +1 位作者 金俞丞 牛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0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4至2023年我国脑卒中院前急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4至2023年发表的脑卒中院前急救研究性文章,采用CiteSpace 5.7.R5软件可视化分析作者、...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4至2023年我国脑卒中院前急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4至2023年发表的脑卒中院前急救研究性文章,采用CiteSpace 5.7.R5软件可视化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结果共纳入3125篇文献分析,2021年发文量最多(500篇);发文量前5名作者分别是郭伟、李斗、于龙娟、彭鹏、张玲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急救中心;研究热点主要为静脉溶栓、救治效果、神经功能、急救护理路径、绿色通道等;研究趋势主要为急救质量、介入取栓术、神经功能、预后效果等。结论近10年国内关于脑卒中院前急救研究关注度逐渐增加,后续应向提高急救质量、完善取栓方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方向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采取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针对两组急救护理效率、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家属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院前派车时间、分诊时间、入院-接诊时间、入院-CT检查时间、入院-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评分相比,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家属的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S服务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升ACI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促进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且增强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控制溶栓时间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基于云上妇幼的5G新生儿及儿童院前急救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0
作者 何海燕 陈亚文 +1 位作者 张文斌 冯桥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6期86-90,95,共6页
目的:设计与建设一套基于云上妇幼的5G新生儿及儿童院前急救系统,提升新生儿及儿童急救效率,探索院前急救转运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基于云上妇幼云平台,建立以患者为中心、高度集成化的一体化院前急救管理系统,依托5G、云计算、物联网... 目的:设计与建设一套基于云上妇幼的5G新生儿及儿童院前急救系统,提升新生儿及儿童急救效率,探索院前急救转运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基于云上妇幼云平台,建立以患者为中心、高度集成化的一体化院前急救管理系统,依托5G、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创建4W标准智能救护体系,实现院外呼救-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急救全流程管理。结果:通过基于云上妇幼的5G新生儿及儿童院前急救系统,实现了市级120指挥调度平台、全区云上妇幼平台、医院集成平台的院前急救信息的互联互通。结论:基于云上妇幼的5G院前急救系统,提升了新生儿及儿童的院前急救效率,保障了新生儿及儿童的转运安全,实现了院前-院内急诊救治的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院前急救 医疗转运 云上妇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