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re-culture on virus elimination from in vitro apple by thermotherapy coupled with shoot tip cul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HU Guo-jun DONG Ya-feng +3 位作者 ZHANG Zun-ping FAN Xu-dong REN Fang LI Zheng-n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15-2023,共9页
We evaluated the role of pre-culture on survival rate of in vitro apple plants treated by thermotherapy. Two apple cultivars, Malusxdomestica cv. Pink Lady and Huafu,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both have widely g... We evaluated the role of pre-culture on survival rate of in vitro apple plants treated by thermotherapy. Two apple cultivars, Malusxdomestica cv. Pink Lady and Huafu,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both have widely grown in China and infected with Apple chlorotic leafspot virus (ACLSV) and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Results in growth and virus titer of apple plants did not exhibit clear trends during five different periods of pre-culture. Whilst, pre-culture increase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cultivars during thermotherapy. The survival rate of plants pre-cultured for 13 d (P-13d) was 14 and 51% higher than that of P-ld plants for Pink Lady and Huafu, respectively. Moreover, pre-culture positively influenced regeneration of Huafu plants. The average survival rate of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P-ld and P-4d was 20% lower than that regenerated from P-7d, P-10d, and P-13d. The efficiency of virus eradication was determined by reverse-transcription PCR with two primer pairs for each virus,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ulture scarcely affected apple virus eliminat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two viruses were hardly detected at 5 d of thermotherapy, no virus-free plants were found in the two cultivars of regenerated apple plantlets after 30-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in vitro culture pre-culture THERMOTHERAPY virus elimination
下载PDF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2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Pre-degenerated peripheral nerves co-cultured with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a new technique for harvesting high-purity Schwann cells
3
作者 Xiao-pan Wang Min Wu +3 位作者 Jian-zhong Guan Zhao-dong Wang Xu-bin Gao Yang-yang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653-1659,共7页
Schwann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especially in nerve repair following injury, so artificial nerve regen- eration require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purified Schwann cel... Schwann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especially in nerve repair following injury, so artificial nerve regen- eration require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purified Schwann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pre-d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have been shown to obtain high-purity Schwann cells. We believed that in vitro pre-degeneration was simple and controllable, and available for the clinic. Thus, we co-cultured the crushed sciatic nerves with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in vitro.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3 hours after injury, a large number of mononuclear cells moved to the crushed nerv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infiltrated the nerve segments. These changes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nerve segments, and the de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Schwann cells.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in the crushed nerves. Schwann cell yield was 9.08 ± 2.01 ×104/mg. The purity of primary cultured Schwann cells was 88.4 ± 5.79%. These indicate a successful new method for ob- taining Schwann cells of high purity and yield from adult crushed sciatic nerve using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Schwatm cells CO-culture in vitro pre-degeneration ded!fferentiation 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mononuclear cell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先秦儒家师道的文化内核与价值赓续
4
作者 宋京双 崔振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师道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质和坚韧的文化内核,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注释和理论引导。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国文人士子的教育情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是中国文人气质...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师道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质和坚韧的文化内核,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注释和理论引导。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国文人士子的教育情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是中国文人气质的当代追求。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以文化为根基构筑为师者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师道智慧和精神滋养,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教师文化特色。让教师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伦理为基点涵养为师者的道德底色,强调教师的道德责任和职业操守;以专业为视点成就为师者的教育智慧,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学习为支点赋能教师的精神发展,使教师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文化基因 先秦儒家 师道文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生态文化述论
5
作者 马成俊 刘子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扩土、探索生态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该阶段,中华大地优越的生境保证了先民的稳态延续,而先民在与纷繁的自然环境互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钻木取火和...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扩土、探索生态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该阶段,中华大地优越的生境保证了先民的稳态延续,而先民在与纷繁的自然环境互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钻木取火和刀耕火种提高了生计水平,治水保卫了生境安全,历法和节气提高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掌握,生态保护律法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专门的生态论著则使生态保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等。而其中蕴含的敬畏自然、艰苦探索、遵德循礼、居安思危的生态理念维护了先秦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生态文化尽管历史久远,但是仍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了诸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生境 生态文化 生态思想
下载PDF
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筛选及其应用
6
作者 曾志恒 陈文智 +3 位作者 戴建清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为筛选适宜的大球盖菇原种培养基,研发菌丝活力强、萌发点多、松散均一的颗粒原种,并确立合适的扩繁透气袋栽培接种量。【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由小米、细木屑、... 【目的】为筛选适宜的大球盖菇原种培养基,研发菌丝活力强、萌发点多、松散均一的颗粒原种,并确立合适的扩繁透气袋栽培接种量。【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由小米、细木屑、玉米芯、菜籽粕等主要组分的不同培养基的颗粒原种扩繁栽培种效果,对比不同接种量对透气袋栽培种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配方为XGM(小米50%、蔗糖2%、细木屑20%、硅藻岩26%、轻质碳酸钙2%),培养基的碳氮比是32.5,培养的大球盖菇颗粒原种菌丝生长速度为2.99 mm/d。颗粒原种XGM扩繁透气袋栽培种最佳接种量为1.25%,透气袋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13.4 d。【结论】通过研究优化了颗粒原种培养基,初步建立透气袋栽培种生产工艺,为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透气袋栽培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颗粒原种培养基 透气袋栽培种 优化
下载PDF
论先秦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氛围
7
作者 梅其君 韩赫明 Zhu Yihua(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1期25-37,134-143,共23页
先秦社会并不像其后的社会那样贬低工匠及其技术活动。“圣人创物”不仅表明早期先民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发明创造者的尊崇,也为工匠的造物活动树立了榜样,影响着工匠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工执艺事以谏”一方面表明工匠的社会地位不低,另... 先秦社会并不像其后的社会那样贬低工匠及其技术活动。“圣人创物”不仅表明早期先民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发明创造者的尊崇,也为工匠的造物活动树立了榜样,影响着工匠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工执艺事以谏”一方面表明工匠的社会地位不低,另一方面与“圣人创物”的观念相契合,共同形成一种有利于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氛围。诸子百家对待工匠及其技术活动的态度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肯定。工匠精神得以产生与社会对工匠及其技术活动的这种肯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先秦 文化 技术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研究
8
作者 金晓阳 叶俊士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经历良渚文化的高峰之后,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商周以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越国建立之后,於越先民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制盐业,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贝类、蛤蜊、鱼蟹等水产... 在经历良渚文化的高峰之后,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商周以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越国建立之后,於越先民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制盐业,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贝类、蛤蜊、鱼蟹等水产品,猪、狗、牛、鸡等禽畜,以及各类果蔬为主要副食的饮食结构,饮酒之风盛行,烹调技艺完备,创制出的原始瓷烧制技术开创了瓷质饮食器具的先河,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饮食思想上接受了中原食礼制度的熏陶。先秦时期浙江饮食文化的发展既体现了自身的区域特点,又表现出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一面,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现在浙江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浙江 饮食文化 越文化
下载PDF
危险预知训练在新入职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岗前培训的应用
9
作者 钟英 杨洁 +6 位作者 朱丽丽 张翠翠 廖常菊 马欢 龚喜燕 温晓平 牟红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新入职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岗前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新入职的9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危险预知训练的患者安全文化培训...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新入职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岗前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新入职的9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危险预知训练的患者安全文化培训内容。培训后,比较两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得分及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得分、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险预知训练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减少不良事件报告障碍,保证护理安全,为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预知训练 新入职护士 患者安全文化 岗前培训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的基本争议和对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苗逢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应用指南》的系列解读第二篇,着重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引发的基本争议。“基于工作过程”技术缺陷,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引发加速数据贫穷、技术不透明导致服务辖区内治理缺... 本文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应用指南》的系列解读第二篇,着重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引发的基本争议。“基于工作过程”技术缺陷,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引发加速数据贫穷、技术不透明导致服务辖区内治理缺失、未经许可搜集训练用数据、模型架构不可解释、基础模型不理解真实世界、生成的信息污染互联网、强势价值观投射、助长违法性深伪等多重争议。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平等、包容、学习主体能动性、价值观及语言文化多样性、知识建构的多元性等教育核心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冲击,而这些核心价值应被秉承为考证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适用性的逻辑基点。决策者和实践者应遵循“优先管制、确保包容、引导应用”的逻辑路径,强化全系统监管法规和执法能力,确保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安全可信、自主可控、本地适用,进而通过能力建设和实践指导等措施引导合理的教育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内容加工 训练数据集来源 公平、包容及语言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初探——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向前 王鑫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确定单元主要任务,通过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先秦诸子散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确定单元主要任务,通过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本文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单元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 先秦诸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幼儿园非遗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源 曹青蝶 汪超艺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爱国情感等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来源。当前我国幼儿园非遗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较少,尚存在着教师素养不足、课程操作性和情境性不足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爱国情感等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来源。当前我国幼儿园非遗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较少,尚存在着教师素养不足、课程操作性和情境性不足等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认知是大脑、身体、环境的共同作用,强调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特征,这为幼儿园非遗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首先对非遗教育中的具身意蕴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当下非遗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具身非遗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学前儿童 非遗教学 教学策略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从祭祀仪式到竞赛记录:先秦射礼竞赛的演进逻辑与文化意蕴
13
作者 李斌 李培金 +1 位作者 叶云 付成林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运用历史文献资料法、二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读先秦时期部分古籍原著,并与出土青铜器上篆刻的与射箭相关铭文进行对照、互证与考释。从文化演进、身份秩序、机制规范、竞赛理念、国家意志、体悟量化、记录存证7个维度,重点对先秦... 运用历史文献资料法、二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读先秦时期部分古籍原著,并与出土青铜器上篆刻的与射箭相关铭文进行对照、互证与考释。从文化演进、身份秩序、机制规范、竞赛理念、国家意志、体悟量化、记录存证7个维度,重点对先秦射礼竞赛蕴含的深层文化逻辑进行探赜。研究认为晚商时期既已出现具有祭祀属性的射礼活动,发展至西周时期渐进完备,并体现出“以射择士”的社会功能和“射以观德”的文化内涵,其具有的竞赛体系与现代体育竞赛并无二致。通过对先秦射礼的研究,不仅可以透过先秦时期的微观事项(射礼竞赛)管窥其宏观世界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内涵,且对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体育竞赛特征和社会文化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仪式 射礼竞赛 先秦射礼 竞赛理念 文化演进
下载PDF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基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启示
14
作者 章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古代华夏农业文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样态,基本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有异于工业文明倡导的天人相分、天人相争的思维模式。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坚持...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古代华夏农业文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样态,基本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有异于工业文明倡导的天人相分、天人相争的思维模式。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坚持“以德配天”的价值理念,通过类比外推的建构方法将此理念延展出去,逐渐形成了“畏义而节”的教化规约与行为规范,在实践进路上体现为成己成物的生态职责观念。深入理解这些文化特征对于我们反思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应然”关系,对解决生态环境伦理问题、培养公民生态情感和实现个体生态美德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生态伦理 生态理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学前儿童戏曲教学的创新策略
15
作者 肖梦云 荣维翰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8-84,共7页
当前,全面提升与深化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题。戏曲,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美育的加强和革新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立足叙事学角度,致力于探寻学前儿童戏曲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 当前,全面提升与深化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题。戏曲,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美育的加强和革新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立足叙事学角度,致力于探寻学前儿童戏曲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戏曲教学的核心内涵与目标,审视当前戏曲教学所遭遇的难题与挑战,揭示叙事学框架下学前儿童戏曲教学的深远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出一系列旨在提高戏曲教学质量与成效的策略,以期推动学前儿童戏曲教育的长足发展,进而提升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学前儿童 戏曲教学 文化传承 创新策略
下载PDF
三峡考古涉“巫”之内涵释
16
作者 杨阳 陈勇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2,128,共9页
“巫”的本义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在先秦文献中也频繁出现。三峡考古证明,该地区从史前到三代,聚落林立,原始巫术发达。反映巫师的权威和形象的遗迹及遗物充分体现在公共仪式、祭祀灰坑、... “巫”的本义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在先秦文献中也频繁出现。三峡考古证明,该地区从史前到三代,聚落林立,原始巫术发达。反映巫师的权威和形象的遗迹及遗物充分体现在公共仪式、祭祀灰坑、奠基仪式、祭祀建筑、高级官邸、公共工程、人殉葬式、人形雕塑及甲骨占卜上。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文明进程表明这里是探究中国远古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而“巫咸”“巫臷”不排除是巫师建立的早期国家。文献和考古的双重证据,将进一步赋予《山海经》中“群巫”以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文化 三峡考古 先秦时期 文明进程 二重证据法
下载PDF
先秦龙形象中的礼制元素及其演进
17
作者 唐睿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步融合,呈现多元化与开放性特征,并逐步成为礼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先秦时期,龙作为沟通人神的通天神兽,经历从原龙到夔龙再到飞龙的造型变化,象征了礼制文化从单一到多元的兼容并蓄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龙观念 形象演进 礼乐伦理 礼制文化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视角下先秦法家思想当代价值探析
18
作者 肖旭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7-83,96,共8页
法家思想始于春秋时期,至战国末期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思想流派,其以实用和效率为要,核心主张“以法治国”“赏善罚暴”,虽然因忽视道德、过分严苛等遭到诟病,但对于稳定社会治理,巩固长治久安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法家提... 法家思想始于春秋时期,至战国末期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思想流派,其以实用和效率为要,核心主张“以法治国”“赏善罚暴”,虽然因忽视道德、过分严苛等遭到诟病,但对于稳定社会治理,巩固长治久安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法家提倡的“因时顺民”“任法去私”“一断于法”“以吏为师”等理念,对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应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经验,立法做到因时而变、简明稳定;执法应当严格依法、违法必究;司法应惟法为准绳、人人平等;守法注重普法教育,从最小单元构建法治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法家思想 传统法律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机器翻译译前编辑的应用与探索——以《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土家族》为例
19
作者 彭景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35-38,共4页
机器翻译虽然可以较好实现文本翻译的目的,但所生成的译文质量仍然难以达到高水平人工翻译的质量水平。基于此,“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人机合译模式的出现使翻译效率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了重大语言技术突破。然而,译后编辑存在一... 机器翻译虽然可以较好实现文本翻译的目的,但所生成的译文质量仍然难以达到高水平人工翻译的质量水平。基于此,“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人机合译模式的出现使翻译效率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了重大语言技术突破。然而,译后编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机器翻译译文校对和修改时,需要人工反复对照原文本,识别并纠正机翻译文的错误,不仅降低整体翻译效率,也会增加成本。该文将借助人工干预的译前编辑,提高民族文化文本《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土家族》的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并以其产出译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术语翻译、原文本删减与增补等方面提出策略,并通过实例进行论证,探讨如何通过译前编辑改善机翻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翻译 机器翻译 译前编辑 人工干预 人机交互 术语翻译
下载PDF
First Use of Bedaquiline i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Two Case Series of Pre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20
作者 Murhula Innocent Kashongwe Leopoldine Mbulula +8 位作者 Brian Bakoko Pamphile Lubamba Murielle Aloni Simon Kutoluka Pierre Umba Luc Lukaso Michel Kaswa Jean Marie Ntumba Kayembe Zacharie Munogolo Kashongw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8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In this manuscript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first two patients who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e treatment regimen containing Bedaquiline as second-line drug.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pre-extensively ... In this manuscript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first two patients who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e treatment regimen containing Bedaquiline as second-line drug.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reXDR TB) whose prognosis was fatal i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RC). Bedaquiline is arguably one of the molecules of the fu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ultra-resistant tuberculosis. However, a larger cohort study may help to establish its effectiveness. Case report: Patients 1, 29 years old, with a history of multidrug-resistant TB (MDR-TB) one year previously. He showed signs of TB impregnation again 6 months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 Bascilloscopy was positive again. The pre-extensively tuberculosis (pre-XDR TB) diagnosis was made by the Hain test (GenoType&reg;MTBDRsl, Hain Lifescience). Patient 2, brother of the first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MDR TB a year before. He had low back pain with right parietal dorso swelling four months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 The x-ray of the column showed L4-L5 disc disease. Parietal ultrasound showed a parietal abscess to the right of thoracic vertebrae with fistulization. Surgical biopsy and pus culture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Pre-XDR Extrapulmonary TB. The treatment regimen was the same for both patients: 6 months with Amikacin (Am) Bedaquiline (Bdq) Prothionamide (Pto) Paraamino Salicylic acid (PAS) Linezolid (Lzd) Cycloserine (Cs) Pyrazinamide (Z) and 14 months with PAS Lzd Cs Z. The side effects were minor. Bacteriological controls (smears and cultures) after 20 months of treatment are negative to 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XDR TB Pott’s Disease Bedaquiline Molecular Technique Loweinstein cul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