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1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1
作者
蒋振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0,共9页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游书写展示出的雄伟、缥缈、轻盈、朦胧、谲怪、奇诡等审美意象,开发了中国古典美学多种审美范式。神游中的山水与神仙的结盟,固化为一种“仙山”理念,开创了中国本土宗教中仙道文化的先河。这些文化隐义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仙赋、游仙诗、玄言诗、梦境文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神游书写
哲思
美丑
仙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基因的类型与现代转化
2
作者
任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现代德育应当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促进德育的中国化。先秦百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在其典籍中都存在可为当代德育所借鉴的思想精神。先秦百家典籍中的德育思想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与社会关系划分...
现代德育应当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促进德育的中国化。先秦百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在其典籍中都存在可为当代德育所借鉴的思想精神。先秦百家典籍中的德育思想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与社会关系划分为公德和私德,其中也蕴含了职业道德的内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受制于时代发展的局限,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下,利用“抽象继承法”可以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进行“取精去粕”。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多以零碎和具象的方式存在,缺乏抽象层面的系统整合,应加强利用类型化的方法推动其体系性建构,实现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思想的现代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先秦百家典籍
类型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3
作者
傅羿超
张自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现了对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以名制实”思想的发展;它讨论了物影的同一性、改换和运动的差异性问题,符合科学、逻辑规律与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思想,并不能称为诡辩;它重视概念分析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辨理性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影
同一性
公孙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鸟影命题”的经验证据与哲学争论
4
作者
傅奠基
郭龙先
+1 位作者
刘燕
杨冬琴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在常人眼里,鸟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在地上移动,乃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辩者偏要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么难道“飞鸟之影恒动”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知灼见吗?拨开历史的迷雾,遵循超越常识追求真知的求实精神,我们将发...
在常人眼里,鸟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在地上移动,乃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辩者偏要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么难道“飞鸟之影恒动”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知灼见吗?拨开历史的迷雾,遵循超越常识追求真知的求实精神,我们将发现,“飞鸟之影”的动、静问题,的确是一个关联较广,而又引人入胜的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辩者
飞鸟之影
经验证据
科学意蕴
哲学思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家”何以融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例
5
作者
张馨艺
魏万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65-68,共4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并非法家思想一家独大,而是儒家、道家、墨家各有体现,这表明诸子百家并存的思想逻辑存在于先民的思想意识深处,这里既有殷周时期天命观的遗留,又有人治作为共同底色的人文观念,还有战国后期精英知识分子对于“经”与“...
睡虎地秦墓竹简并非法家思想一家独大,而是儒家、道家、墨家各有体现,这表明诸子百家并存的思想逻辑存在于先民的思想意识深处,这里既有殷周时期天命观的遗留,又有人治作为共同底色的人文观念,还有战国后期精英知识分子对于“经”与“权”的认识。用五行相生解释“命”,五行相克解释“运”的先秦解释系统是百家融合的哲学基础。该文聚焦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着重关注简牍所反映的哲学观念,主要选取《秦律十八种》《为吏之道》《语书》《日说》等篇目阐释竹简体现的百家思想融合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道家
儒家
墨家
哲学基础
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被引量:
10
6
作者
曾云莺
孙卫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者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自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先秦诸子
道德教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被引量:
7
7
作者
姜广辉
程晓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宗教
圣人崇拜
先秦诸子
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子百家对中国古代体育人才认知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
5
8
作者
董雷
崔国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先秦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对于体育人才的评价与社会定位。主要结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学说出发,对当时体育人才的认识各不相同。儒家重德轻力,力士社会地位较低;法家重法轻德,能者被视为无益之民;兵家、墨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先秦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对于体育人才的评价与社会定位。主要结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学说出发,对当时体育人才的认识各不相同。儒家重德轻力,力士社会地位较低;法家重法轻德,能者被视为无益之民;兵家、墨家以劳殿赏,重视军事体育人才,其总体呈现出时代性、实用性与局限性的特点。对现代启示:体育功能与时俱进;体育人才发展多元化;建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认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古代体育
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体育人才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
被引量:
13
9
作者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8,共13页
本文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诗歌本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认为"诗言...
本文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诗歌本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认为"诗言志"作为一种古老的经典理论,为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赋诗行为所继承,并被诸子论诗所引述与发展。在与其他经典并存的体系中,"志"成为《诗》的经典属性。论文还对由"诗言志"到《周礼·春官》的六种"乐语"、"六诗"、《毛诗大序》的"六义"这一对"言志"方法的展开历史做了探讨,并指出了《乐记》对"诗言志"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歌本体论
先秦诗学
诸子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友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q...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道"则日渐重视"德""法"等次级概念,开始彰显对社会制度与政治治理方面的价值诉求。诸子之学在先秦时期所发生的这种重大转向与变化影响了秦汉及其以后思想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道体
道用
先秦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
被引量:
5
11
作者
耿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6-41,共6页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中,类似连珠的论说相对集中,则直接启发了扬雄有意作连珠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论说
先秦子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余敦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100,共8页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况相同,都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希腊哲学重在求知,印度哲学重在人的精神的解脱,而诸子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天命秩序瓦解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求失去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印度
中国
哲学突破
先秦诸子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
3
13
作者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
3
14
作者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二林
陈绪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哲学突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被引量:
3
16
作者
张乡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小说观念
学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乾嘉时期经子关系之转向
被引量:
4
17
作者
黄燕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151,共11页
中国古代经学家宣称"经为常道",与此相对的诸子学则为"异端"。乾嘉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乾嘉学者从道体的开放、经书系统的重建和经与子之道器名分的转变等方面,扭转了经子关系。他们不仅肯定了诸子之道的合法...
中国古代经学家宣称"经为常道",与此相对的诸子学则为"异端"。乾嘉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乾嘉学者从道体的开放、经书系统的重建和经与子之道器名分的转变等方面,扭转了经子关系。他们不仅肯定了诸子之道的合法性,要为"异端"正名,甚至把子书升格为经书,尝试整合经学与子学。这拓展和丰富了乾嘉义理学的范围,也开启了晚清诸子学复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经子关系
道体
经书
道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
1
18
作者
林晓平
蔡慧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0,共3页
"通变"思想滥觞于先秦史官,而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则初步形成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通、变、通变、变通的四层含义,他们以"通"的眼光来看历史的变化,承认变化的...
"通变"思想滥觞于先秦史官,而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则初步形成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通、变、通变、变通的四层含义,他们以"通"的眼光来看历史的变化,承认变化的趋势性,重视变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变"思想,反映出先秦诸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通
变
通变
变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二十年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之文献述评
被引量:
4
19
作者
方满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0-45,共6页
《黄帝内经》融合了我国文化之精髓,汲纳了大量的先秦学术思想,是一本多元文化总集,殊具研究价值。本文搜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的文献资料,分为专书、期刋论文、博硕研究生论文三大类,对三类文献...
《黄帝内经》融合了我国文化之精髓,汲纳了大量的先秦学术思想,是一本多元文化总集,殊具研究价值。本文搜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的文献资料,分为专书、期刋论文、博硕研究生论文三大类,对三类文献各作简略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献述评
先秦诸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
1
20
作者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1
作者
蒋振华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道经集部集成、编纂与研究”(17ZDA248)。
文摘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游书写展示出的雄伟、缥缈、轻盈、朦胧、谲怪、奇诡等审美意象,开发了中国古典美学多种审美范式。神游中的山水与神仙的结盟,固化为一种“仙山”理念,开创了中国本土宗教中仙道文化的先河。这些文化隐义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仙赋、游仙诗、玄言诗、梦境文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神游书写
哲思
美丑
仙道
Keywords
Pre-
qin
literature
spiritual journey writing
philosoph
ical thought
beauty and ugliness
the ways of immortal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基因的类型与现代转化
2
作者
任立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文摘
现代德育应当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促进德育的中国化。先秦百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在其典籍中都存在可为当代德育所借鉴的思想精神。先秦百家典籍中的德育思想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与社会关系划分为公德和私德,其中也蕴含了职业道德的内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受制于时代发展的局限,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下,利用“抽象继承法”可以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进行“取精去粕”。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多以零碎和具象的方式存在,缺乏抽象层面的系统整合,应加强利用类型化的方法推动其体系性建构,实现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思想的现代性转化。
关键词
德育
先秦百家典籍
类型
现代性转化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the classics of pre-
qin
philosophers
type
moder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3
作者
傅羿超
张自慧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基金
2022年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2022BKS012)。
文摘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现了对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以名制实”思想的发展;它讨论了物影的同一性、改换和运动的差异性问题,符合科学、逻辑规律与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思想,并不能称为诡辩;它重视概念分析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辨理性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影
同一性
公孙龙
Keywords
pre-
qin
philosophers
of the school of Names
shadow
identity
Gongsun Long
分类号
B225.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鸟影命题”的经验证据与哲学争论
4
作者
傅奠基
郭龙先
刘燕
杨冬琴
机构
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昭通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文摘
在常人眼里,鸟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在地上移动,乃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辩者偏要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么难道“飞鸟之影恒动”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知灼见吗?拨开历史的迷雾,遵循超越常识追求真知的求实精神,我们将发现,“飞鸟之影”的动、静问题,的确是一个关联较广,而又引人入胜的论题。
关键词
先秦辩者
飞鸟之影
经验证据
科学意蕴
哲学思辨
Keywords
Pre-
qin
polemist
shadow of the flying bird
empirical evidence
scientific implications
philosoph
ical speculation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家”何以融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例
5
作者
张馨艺
魏万磊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65-68,共4页
文摘
睡虎地秦墓竹简并非法家思想一家独大,而是儒家、道家、墨家各有体现,这表明诸子百家并存的思想逻辑存在于先民的思想意识深处,这里既有殷周时期天命观的遗留,又有人治作为共同底色的人文观念,还有战国后期精英知识分子对于“经”与“权”的认识。用五行相生解释“命”,五行相克解释“运”的先秦解释系统是百家融合的哲学基础。该文聚焦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着重关注简牍所反映的哲学观念,主要选取《秦律十八种》《为吏之道》《语书》《日说》等篇目阐释竹简体现的百家思想融合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道家
儒家
墨家
哲学基础
融合
Keywords
Sleeping Tiger Land
qin
Tomb Bamboo Slips
Taoism
Confucian
Mohist school
philosoph
ical Foundation
Integrate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被引量:
10
6
作者
曾云莺
孙卫东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摘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者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自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先秦诸子
道德教育观
Keywords
philosophers
of the pre-
qin
period
views on ethic education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被引量:
7
7
作者
姜广辉
程晓峰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文摘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关键词
上古宗教
圣人崇拜
先秦诸子
经
Keywords
ancient religion
worship of sage
philosoph
ical Masters in the
pre--
qin
period
Classics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子百家对中国古代体育人才认知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
5
8
作者
董雷
崔国文
机构
滨州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基金
滨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BZXYRW1614)
滨州学院齐鲁传统体育文化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成果
文摘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先秦诸子百家主要学派对于体育人才的评价与社会定位。主要结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学说出发,对当时体育人才的认识各不相同。儒家重德轻力,力士社会地位较低;法家重法轻德,能者被视为无益之民;兵家、墨家以劳殿赏,重视军事体育人才,其总体呈现出时代性、实用性与局限性的特点。对现代启示:体育功能与时俱进;体育人才发展多元化;建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认知意识。
关键词
体育史
古代体育
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体育人才认知
Keywords
sports history
ancient sports
pre-
qin
period
ancient
philosophers
recognition on sportstalents
分类号
G812.9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
被引量:
13
9
作者
钱志熙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8,共13页
文摘
本文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诗歌本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认为"诗言志"作为一种古老的经典理论,为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赋诗行为所继承,并被诸子论诗所引述与发展。在与其他经典并存的体系中,"志"成为《诗》的经典属性。论文还对由"诗言志"到《周礼·春官》的六种"乐语"、"六诗"、《毛诗大序》的"六义"这一对"言志"方法的展开历史做了探讨,并指出了《乐记》对"诗言志"说的发展。
关键词
诗言志
诗歌本体论
先秦诗学
诸子诗学
Keywords
poetry as an expression of aspirations
ontology of poetry
pre-
qin
poetics
poetics of the hundred-school
philosopher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友广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14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5XZX006)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先秦儒家政治角色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3C009)
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先秦儒家政治角色与政治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5JZ07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诸子之学整体上发生了由重视道体、道本身到日渐强调道用的重大转向。道家之"道"出现了从形上超越性向世俗性、功利性的转进;儒家之"道"逐渐由推阐王道转变为渐次强调权、时、术;黄老帛书之"道"则日渐重视"德""法"等次级概念,开始彰显对社会制度与政治治理方面的价值诉求。诸子之学在先秦时期所发生的这种重大转向与变化影响了秦汉及其以后思想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道
道体
道用
先秦子学
Keywords
Tao
Tao as Reality
Tao as Function
The Pre-
qin
Study of the
philosophers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
被引量:
5
11
作者
耿振东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6-41,共6页
文摘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中,类似连珠的论说相对集中,则直接启发了扬雄有意作连珠的尝试。
关键词
连珠
论说
先秦子书
Keywords
lianzhu
argumenting
the pre-
qin
philosophers
' book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余敦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100,共8页
文摘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况相同,都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希腊哲学重在求知,印度哲学重在人的精神的解脱,而诸子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天命秩序瓦解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求失去的"道"。
关键词
希腊
印度
中国
哲学突破
先秦诸子
道
Keywords
Greece
India
China
philosoph
ical breakthrough
Various schools in Pre-
qin
times
Tao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
3
13
作者
刘思禾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
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
3
14
作者
孙以昭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
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二林
陈绪新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200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030)
合肥工业大学科学发展基金项目(2007GDBJ053)
文摘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哲学突破”
文化精神
Keywords
Pre-
qin
period
philosoph
ical breakthrough
cultural spirit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被引量:
3
16
作者
张乡里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摘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小说观念
学说
Keywords
philosophers
in the Pre-
qin
period
novel idea
theory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乾嘉时期经子关系之转向
被引量:
4
17
作者
黄燕强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151,共11页
文摘
中国古代经学家宣称"经为常道",与此相对的诸子学则为"异端"。乾嘉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乾嘉学者从道体的开放、经书系统的重建和经与子之道器名分的转变等方面,扭转了经子关系。他们不仅肯定了诸子之道的合法性,要为"异端"正名,甚至把子书升格为经书,尝试整合经学与子学。这拓展和丰富了乾嘉义理学的范围,也开启了晚清诸子学复兴的路径。
关键词
乾嘉
经子关系
道体
经书
道器
Keywords
Qianj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re-
qin
philosophers
' Learning
Taoism
Confucian Classics
Taoism and Implement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
1
18
作者
林晓平
蔡慧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摘
"通变"思想滥觞于先秦史官,而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则初步形成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通、变、通变、变通的四层含义,他们以"通"的眼光来看历史的变化,承认变化的趋势性,重视变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变"思想,反映出先秦诸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
关键词
先秦诸子
通
变
通变
变通
Keywords
philosophers
of pre -
qin
generality
transformation
general changes
transformation - and - then - generalit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二十年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之文献述评
被引量:
4
19
作者
方满锦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0-45,共6页
文摘
《黄帝内经》融合了我国文化之精髓,汲纳了大量的先秦学术思想,是一本多元文化总集,殊具研究价值。本文搜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的文献资料,分为专书、期刋论文、博硕研究生论文三大类,对三类文献各作简略述评。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献述评
先秦诸子
Keywords
Huang Di Nei Jing
literature review
pre-
qin
philosophers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
1
20
作者
孙少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
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蒋振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基因的类型与现代转化
任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傅羿超
张自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鸟影命题”的经验证据与哲学争论
傅奠基
郭龙先
刘燕
杨冬琴
《昭通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百家”何以融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例
张馨艺
魏万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曾云莺
孙卫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
姜广辉
程晓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诸子百家对中国古代体育人才认知及现代启示
董雷
崔国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
李友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
耿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余敦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陈二林
陈绪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张乡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乾嘉时期经子关系之转向
黄燕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略论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
林晓平
蔡慧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近二十年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之文献述评
方满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