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test of the mechanism underpinning water-and-mud inrush disasters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in sandstone and slate interbedded Presinian strata 被引量:2
1
作者 Peng XU Peng PENG +1 位作者 Rong-hua WEI Zhi-qiang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82-899,共18页
Water-and-mud inrush disasters have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in sandstone and slate interbedded Presinian strata.Disast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rely in pa... Water-and-mud inrush disasters have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in sandstone and slate interbedded Presinian strata.Disast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rely in part on realistic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 of the disaster process,as well a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Xinping Tunnel on the China–Laos Railway,a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water-and-mud inrush was established.A physical model test that accurately reproduced water-and-mud inrush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in sandstone and slate interbedded strata was also carried out.Then,testing was conducted that examined the stress and strain,seepage pressure,and high-leakage flo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and-mud inrush proceeded through three stages:seepage stage,high-leakage flow stage,and attenuation stage.In essence,the disaster was a catastrophic process,during which the water-resistant stratum was reduced to a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a water-inrush channel formed,and the water-resistant stratum gradually fail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unloading and in situ stress–seepage coupling.Parameters such as the stress and strain,seepage pressure,and flo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had evident stage-related features during water-and-mud inrush,and their variation indicated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and evolution of the disaster.As the tunnel face advanced,the trend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shifted from sluggish to rapid in its speed of increase.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energy density revealed the erosion and weakening effect of groundwater on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seepage pressur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resistant stratum had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and the flow and thickness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There was a pivotal point at which the seepage pressure changed from high to low and the flow shifted from low to high.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resistant stratum corresponding to the pivotal point was deemed the critical safety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and-mud inrush Sandstone and slate interbedded presinian strata Model test Evolution law Thickness of water-resistant stratum Induc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健 杨威 +4 位作者 易海永 谢武仁 谢增业 曾富英 岑永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前,我国的氦气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寻找大中型高含氦天然气田是改变这一现状最现实的途径。为此,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高含氦天然气藏的成藏机理和氦气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在该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首先根据盆地周... 目前,我国的氦气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寻找大中型高含氦天然气田是改变这一现状最现实的途径。为此,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高含氦天然气藏的成藏机理和氦气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在该盆地前震旦系勘探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可行性。首先根据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和4口钻穿震旦系单井的资料,系统分析了前震旦系的岩石学、沉积相、烃源岩等特征,认为前震旦系发育的沉积地层为南华系,东南缘露头剖面的地层序列为南沱组、大塘坡组、古城组和莲沱组,推测盆地内部可能发育相同的地层序列;南沱组、古城组和莲沱组主要为冰川沉积,为砂砾岩夹泥岩;而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沉积,发育一套砂泥岩地层,其下部泥页岩的有机质含量高,为较好烃源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南沱组砂砾岩储层、大塘坡组烃源岩和地层中侵入的花岗岩"氦源岩"可形成较好的高含氦天然气藏成藏组合;前震旦系沉积岩的分布主要受早期裂谷控制,在裂谷内部充填厚层的沉积岩地层。结合地震资料预测了威远—资阳地区沉积岩和花岗岩的分布,结论认为在资阳地区对震旦系—前震旦系进行高含氦天然气藏的勘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纪 氦气 天然气藏 成藏机理 氦源岩 沉积岩 成藏组合 裂谷 资阳地区
下载PDF
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和物质来源 被引量:41
3
作者 胡恭任 章邦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研究了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前震旦系变质沉积岩:143Nd/144Nd=0511827—0512052,TDM=1597—2124Ma,∈Nd(T)=-360~+111;震旦系浅变质沉积岩:143... 本文研究了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前震旦系变质沉积岩:143Nd/144Nd=0511827—0512052,TDM=1597—2124Ma,∈Nd(T)=-360~+111;震旦系浅变质沉积岩:143Nd/144Nd=0511918—0512233,TDM=1360—1405Ma,∈Nd(T)=-326~-055。上述Nd同位素特征表明:赣中前震旦系变质沉积岩的物源来自其东北缘华夏地块的基底碎屑和岛弧地区的幔源火山物质;而震旦系浅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前震旦系的剥蚀,并有一定量的幔源物质加入;上述研究亦为赣中变质基底归属于华夏地块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变持基底 钕同位素 物质来源
下载PDF
云开元古宙陆壳基底年代格架及华南前震旦纪构造演化初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业明 彭松柏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运用Sm -Nd法、Rb -Sr法和电子探针U -Th -Pb法分别测定了云开地区基底花岗岩的Sm -Nd等时线年龄及其中颗粒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的CHIME年龄 ,结合现有资料分析 ,建立了云开陆壳基底形成、演化的年代学格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高州... 运用Sm -Nd法、Rb -Sr法和电子探针U -Th -Pb法分别测定了云开地区基底花岗岩的Sm -Nd等时线年龄及其中颗粒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的CHIME年龄 ,结合现有资料分析 ,建立了云开陆壳基底形成、演化的年代学格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高州杂岩具岛弧杂岩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论述了华南前震旦纪多阶段构造演化特征。提出早前寒武纪时即存在华南古大陆以及在Rodinia超大陆中 ,华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相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壳基底 同位素年代格架 前震旦纪 构造演化 RODINIA超大陆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系马鞍山组的发现及特征
5
作者 李忠雄 周铭魁 +1 位作者 张开国 李国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3-77,共15页
四川会东县“马鞍山组”的发现 ,是近年来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系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 ,对提高基础地质研究 ,进一步寻找会理拉拉式铜矿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组”的剖面特征和岩石学研究表明 ,该组相当于古元古界河口群 ,岩性组合主要为... 四川会东县“马鞍山组”的发现 ,是近年来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系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 ,对提高基础地质研究 ,进一步寻找会理拉拉式铜矿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组”的剖面特征和岩石学研究表明 ,该组相当于古元古界河口群 ,岩性组合主要为海相喷发的钠质火山岩 细碧岩组合 ,蚀变强烈 ;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钠、贫钾 ,高钙、低铁 ,岩性偏中酸性 ,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以Cu Au U Zn As Sb Fe Cr Co组合为特征。岩石的稀土总量低 ,轻重稀土比值大 ,为轻稀土富集型 ;具中等铕亏损和微弱铈亏损 ;其配分模式图呈向右倾斜的“Ⅴ”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系 岩石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马鞍山组 火山岩
下载PDF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立玮 徐世进 《四川地质学报》 199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中具代表性的格宗和公差等花岗岩体,对其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重点研究后,认为它们应主要为区内未出露的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距今约1600Ma)的...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中具代表性的格宗和公差等花岗岩体,对其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重点研究后,认为它们应主要为区内未出露的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距今约1600Ma)的火山-沉积岩,于晚元古代(晋宁期)经深溶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重新组合固结而形成,并于喜马拉雅期遭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再度活化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属扬子克拉通西缘晚元古代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 浆源区 前震旦纪构造演化
下载PDF
庐山前震旦纪岩石中锆石U—Pb法定年与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7
作者 谢国刚 李均辉 +3 位作者 李武显 唐红峰 李惠民 周新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庐山前震旦系由星子群、双桥山群和筲箕洼一汉阳峰组地层构成。通过对庐山前震旦系中锆石U-Pb法定年测定,星子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U-Pb法定年结果是1 869±40Ma,由此表明星子群是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最古老结晶基底;筲箕洼-汉... 庐山前震旦系由星子群、双桥山群和筲箕洼一汉阳峰组地层构成。通过对庐山前震旦系中锆石U-Pb法定年测定,星子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U-Pb法定年结果是1 869±40Ma,由此表明星子群是晚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最古老结晶基底;筲箕洼-汉阳峰组中细碧岩和流纹岩的锆石U-Pb法定年结果,分别是917±36Ma和878±51Ma。它们在时代上与邻区登山群、井潭组、松木坞组和上墅组中细碧岩/玄武岩和流纹岩相当,是江南晚元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侵入于星子群和双桥山群的辉绿岩岩墙群中的锆石U-Pb法定年结果是793±156Ma,它是上述造山带的最后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外,还讨论了"庐山飞来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前震旦纪 岩石 同位素定年
下载PDF
关于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区地质填图中某些问题的思考
8
作者 章泽军 张志 秦松贤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年第2期79-83,共5页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 ,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 ,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 ,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 ,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 ,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 ,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构造格架的关键。由于对这种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在利用常规填图方法完成的多比例尺地质图编制 1:2 5万地质图时应予以慎重对待。实践证明 ,华南前震旦纪至少存在 2~ 3个世代的叠加褶皱 ,这是现今区调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文对“构造岩带”、“韧性剪切带”、“非史密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前震旦纪 浅变质岩 填图方法 地层序列 构造样式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川西北“碧口群”时代的新厘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正东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6-42,共7页
通过对川西北“碧口群”时代、层序的新研究,在建立正常层序的基础上,将广义碧口群解体为7个组,时代分属前震旦纪、震旦纪及寒武纪。
关键词 碧口群 地层 前震旦纪 震旦纪 层序
下载PDF
西昌—滇中地区前震旦纪细碧-角斑岩系特征、成因及产出环境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屠保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21-330,共10页
西昌—滇中地区前震旦纪细碧-角斑岩系为早元古代(17—20亿年)产物。主要产出于大红山群和河口群。区域构造上大体分布于安宁河—易门深断裂的两侧,呈零星出露。其化学成分的显著特点是Na_2O含量高(6—8%),而且富铁(Fe_2O_3+FeO>10... 西昌—滇中地区前震旦纪细碧-角斑岩系为早元古代(17—20亿年)产物。主要产出于大红山群和河口群。区域构造上大体分布于安宁河—易门深断裂的两侧,呈零星出露。其化学成分的显著特点是Na_2O含量高(6—8%),而且富铁(Fe_2O_3+FeO>10%),TiO_2的含量亦较高。根据岩石中残留有岩浆岩特有的结构、岩石组合、Sr同位素及^(87)Sr/^(86)Sr比值,认为岩石是由富钠的岩浆直接结晶而成。根据火山-沉积组合和野外标志,岩石是在半深海相环境中喷发和沉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细碧一角斑岩 成因
下载PDF
湖南前震旦系铀矿化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应龙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8,共8页
湖南前震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凝灰质板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现已落实铀矿床3个、矿(化)点14个。铀成矿年龄为85—50Ma,最晚者16Ma。稳定同位素研... 湖南前震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凝灰质板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现已落实铀矿床3个、矿(化)点14个。铀成矿年龄为85—50Ma,最晚者16Ma。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前震旦系铀矿化属岩浆岩源及沉积(变质)岩源中-新生代大气降水热液成因;铀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及角岩等是矿化有利的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震旦纪 铀矿化 成因
下载PDF
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文子才 王希明 +2 位作者 宋志瑞 黄志忠 雷良诚 《江西地质》 200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本文在对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参考有关研究资料 ,建立了该区前震旦纪4个微古组合 ,对各微古组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 。
关键词 前震旦纪 微古植物组合 地层时代
下载PDF
浙西北前震旦纪火山岩的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步台 《浙江国土资源》 1994年第2期45-51,共7页
在浙西北双溪坞群和上墅组火山岩系获得较可靠的Sm-Nd同位素年龄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做了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Nd(T)和∈Sr(T)示踪判别了该区前震旦纪火山岩浆源区特征及其物质来源。同时,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该区存在更... 在浙西北双溪坞群和上墅组火山岩系获得较可靠的Sm-Nd同位素年龄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做了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Nd(T)和∈Sr(T)示踪判别了该区前震旦纪火山岩浆源区特征及其物质来源。同时,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该区存在更古老基底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年代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纪火山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特征 浙江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前震旦系群、组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良鍷 《四川地质学报》 1997年第4期253-254,256-256,共3页
笔者近期在查阅有关川西南地区地层资料时,发现过去有不少内部或公开出版的书刊和专著中,在记述川西南前震旦系群、组一级地层单位的命名与沿革时,有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就所掌握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前震旦系 命名 沿革 川西南
下载PDF
论湖南前震旦系钾钠钴镍含量及比值与金矿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应龙 《湖南地质》 199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湖南前霞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Na_2O含量、Na_2O/K_2O及Co/Ni比值与其中火山沉积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平面上反映出存在几个火山物质沉积中... 湖南前霞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Na_2O含量、Na_2O/K_2O及Co/Ni比值与其中火山沉积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平面上反映出存在几个火山物质沉积中心,黔阳至会同、沅陵至桃源之间及湘潭至双峰一带是板溪期火山物质沉积中心;平江至浏阳一带是冷家溪期火山物质沉积中心。湖南前震旦系金矿的分布几乎都集中在这些地区内。因此,Na_2O/K_2O,Co/Ni比值分布特征是金的区域成矿预测的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纪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金矿
下载PDF
康滇地轴前震旦纪混合岩铀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找矿方向
16
作者 张成江 姚建 +2 位作者 徐争启 陈友良 宋昊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7,共14页
近年来在康滇地轴中南段前震旦纪混合岩区发现了以国际上罕见、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粗粒晶质铀矿和特富铀矿石为的特征的铀矿类型。本次研究在研究团队研究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较系统分析了特富铀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指出了存在... 近年来在康滇地轴中南段前震旦纪混合岩区发现了以国际上罕见、具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粗粒晶质铀矿和特富铀矿石为的特征的铀矿类型。本次研究在研究团队研究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较系统分析了特富铀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思路与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康滇地轴产于混合岩中的铀矿存在两类明显不同的成矿类型,代表了两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为典型的岩浆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组合为铀-钛-磷,晶质铀矿与钛铁矿、磷钇矿、独居石、金红石、锆石、钍石、方钍石、氟磷灰石、榍石紧密共生,基本不含硫化物;晚期为与岩浆期后高温热液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典型成矿元素组合为铀-钼-铜-硫,晶质铀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紧密共生。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760~1 00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由挤压造山向拉张伸展转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与混合岩化过程中深熔作用产生的钠质岩浆或与其有关的气液流体关系密切,碱质岩浆演化晚期富Si, P,F等流体分异是粗粒晶质铀矿形成的关键作用,深熔作用与大型韧性剪切带耦合对铀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早期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以深熔岩浆贯入为主形成的混合岩造成了铀的初步富集,局部形成低品位铀矿化,后期构造-流体叠加形成了极高品位铀矿,成矿后构造活动和地壳隆升对矿体破坏改造明显。研究表明,康滇地轴存在形成高强度铀矿化的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具有寻找特富铀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富铀矿 粗粒晶质铀矿 成矿作用 前震旦纪 康滇地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