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急性肾损伤的DBD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结局
1
作者 王红宇 王红 +8 位作者 沈松颖 赵贺 秦兴松 秦威 千新玲 董慧君 赵云峰 王亚方 李培亮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目的探讨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DBD供者的资料,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将分为AKI组(69例)与正常组(147例),AKI组进一步分为KDIGO 1期和2~3期两组,AKI组... 目的探讨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DBD供者的资料,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将分为AKI组(69例)与正常组(147例),AKI组进一步分为KDIGO 1期和2~3期两组,AKI组受者135例,正常组受者288例。总结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结局。分析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KI组供者血清肌酐(Scr)最高值、获取前Scr值、血钠最高值、获取前血钠值均高于正常组,升压药物应用时间长于正常组,48 h内液体复苏用量高于正常组,入院HCO3−值低于正常组,尿崩症、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KDIGO 2~3期供者Scr最高值、获取前Scr值较KDIGO 1期供者高(均为P<0.05)。与正常组比较,AKI组受者DGF、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较高,术后90 d内Scr水平较高,术后3 d尿量较少;与KDIGO 1期受者比较,KDIGO 2~3期受者术后3、4、5、15 d Scr水平较高,术后2 d尿量较少(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年龄、Scr最高值、血钠最高值、48 h内液体复苏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DGF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年龄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伴AKI的DBD供者供肾用于肾移植,经过积极的器官维护可纠正AKI,对术后6个月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没有影响,可达到与非AKI供肾同样的效果,可作为扩大供肾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脑死亡 器官捐献 肾移植 边缘供者 器官维护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原发性无功能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润强 宫满成 +2 位作者 董文静 邓德成 龚朝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体亦分为3组,每组20例。同时随机选取20例接受循环功能稳定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受体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肾恢复时间、术后第1日尿量和术后1年移植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各组受体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受体的PNF、DGF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各实验组受体术后第1日尿量及术后1年的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实验组及对照组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利用ECMO技术辅助非可控型DCD的循环或呼吸功能可以很好地保护供肾功能,提高供肾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急性排斥反应 血尿素氮 血清肌酐 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
下载PDF
低温机械灌注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高危尸体供肾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杨 田晓辉 +7 位作者 丁晨光 陈国振 丁小明 项和立 田普训 郑瑾 胡筱筠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危尸体供者(DD)的供肾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行器官捐献的52例DGF高危供者临床资料。将每例供者的2个供肾随机分为HMP组和静态冷保存(SCS)组(每组52例... 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危尸体供者(DD)的供肾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行器官捐献的52例DGF高危供者临床资料。将每例供者的2个供肾随机分为HMP组和静态冷保存(SCS)组(每组52例),HMP组供肾均采用LifePort进行低温机械灌注保存,SCS组供肾采用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进行冷保存。比较两组受者移植术后DGF和原发性无功能(PNF)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内受者和移植肾的生存情况。结果HMP组受者DGF发生率为4%(2/52),明显低于SCS组受者的17%(9/52)(P<0.05);HMP组无PNF病例,SCS组有1例受者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和SCS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0.6)d和(7.7±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组受者手术当日、术后1 d、术后2 d的尿量均明显多于SCS组受者(均为P<0.05),HMP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SCS组(均为P<0.05)。HMP组和SCS组受者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1%、92.3%和100%、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P可显著降低DGF高危DD供肾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而且可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尸体供肾 高危 低温机械灌注 静态冷保存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原发性无功能
下载PDF
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监测移植肝早期功能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孙建 陈盛 +3 位作者 钟亮宗 彭林 简志祥 区金锐 《现代医院》 2006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受体术后3d内未发生特殊并发症,其移植肝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α-GST水平会较ALT、AST、LDH等指标提前升高至高峰,并且升高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时可很快降至正常,提示损害终止。1例受者术后确诊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其血清α-GST水平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均显示下降后再度上升趋势,而α-GST于再灌注后第8h即出现再次升高,较其余三种指标提前16h以上。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密监测血清α-GST变化可准确判断移植肝功能状态,血清α-GST水平下降迟缓或降而复升都应警惕PNF等早期移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肝移植 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术的早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田大治 蒋文涛 +2 位作者 陈池义 于杨 仇佳丽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8-703,736,共7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受者的早期预后及其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供、受者各4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ANLTU)脂肪变性供肝分级,将接受相... 目的探讨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受者的早期预后及其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供、受者各4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ANLTU)脂肪变性供肝分级,将接受相应供肝的受者分为S0组(无脂肪变性,308例)、S1组(轻度脂肪变性,97例)、S2组(中度脂肪变性,52例)、S3组(重度脂肪变性,18例)4组。比较各组受者术后早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受者发生DGF的供者因素、受者因素、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2组及S3组术后DGF的发生率高于S1组及S0组(均为P<0.05),S3组术后DGF发生率高于S2组(P<0.05);各组受者的术后早期病死率,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PNF)、术后出血、感染、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供者供肝脂肪变性程度较严重、冷缺血时间长和受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存在肿瘤是发生DGF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供者供肝中重度脂肪变性、冷缺血时间>8 h及受者MELD评分>30分是术后早期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DGF,但不影响受者术后早期生存率。对于中重度脂肪变性供肝的选用应结合供者冷缺血时间及受者术前MELD评分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冷缺血 原发性无功能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高龄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云亮 杨洲 +7 位作者 杨卿 冯啸 唐晖 刘炜 傅斌生 易述红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边缘供肝用于临床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127例供、受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者年龄分为高龄组(27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受者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者生存率... 目的探讨高龄边缘供肝用于临床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127例供、受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者年龄分为高龄组(27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受者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组和对照组肝移植受者的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NF)和初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内,高龄组肝移植受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平均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高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龄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4%、78%,对照组分别为8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高龄供肝应做好严格充分的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出血和创伤、缩短冷缺血和手术时间、加强术后监测和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供肝 边缘供肝 肝移植 器官捐献 丙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 原发性无功能 初期移植物功能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