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石刚 李敬东 +1 位作者 陶涛 严德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92例肝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3例应用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行肝切除,B组4...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92例肝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3例应用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行肝切除,B组49例行常规Pringle′s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恢复出院,A组与B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与常规Pringle′s法肝叶切除术比较,Pringle′s法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pringles 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技术
下载PDF
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贵星 尉公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肿瘤平均直径12.7cm(6~35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6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11例。行右三叶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9例,Ⅷ段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3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9min(17~4g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1min(8~32min)。行肝静脉修补1例。平均术中出血量950mL(200-4000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次,均经治疗后愈。无死亡病例。结论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既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又能防止术中肝静脉破裂导致空气栓塞,还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切除术/方法 pringles 肝静脉阻断技术
下载PDF
单一腹主动脉阻断式无血切肝术与Pringle式及Heaney式的对照实验研究——兼论我国腹主动脉阻断式无血外科学科之率先建立 被引量:8
3
作者 曲度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目的探讨单一腹主动脉阻断式下无血切肝术式的效果。方法198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常温下单一腹主动脉阻断(SAAC)实验研究,其结果首次证实犬SAAC安全时限为25min。在此时限内,仅有轻度可逆性的血液动力学,酸碱平衡、血液生化,以及主... 目的探讨单一腹主动脉阻断式下无血切肝术式的效果。方法198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常温下单一腹主动脉阻断(SAAC)实验研究,其结果首次证实犬SAAC安全时限为25min。在此时限内,仅有轻度可逆性的血液动力学,酸碱平衡、血液生化,以及主要脏器的超微结构变化;超过此时限,则将会导致不可逆难以代偿的体内严重病理生理变化。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SAAC式腹部无血外科实验研究。本实验中18犬被随机分成3组(各组n=6)做下列对照研究:单一腹主动脉阻断式无血切肝术"SAAC-BH式";Pringle’s式切肝术;Heaney式无血切肝术。结果(1)3组切肝术平均时间:A组5.80min,B组5.85min,C组5.90min,3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组术中切肝平均出血量:A组5.60mL,B组28.40mL,C组5.80mL,A、C两组与B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A组6犬术后均苏醒与进食,并能长期生存;B、C组各有1犬与2犬死于术后1周之内;余犬术后均能苏醒与进食,并能长期生存;(4)SAAC-BH组阻断后与撤钳后均发生某些生理生化与脏器超微结构变化,均在可逆性范围之内。结论在严格遵循"二叉树耐受法则"条件下,SAAC-BH式(膈下,腹腔干动脉之上水平)像Heaney式一样均能达到无血切肝之目的,且能安全施行,控制术中出血优于Pringle’s式切肝式。本文提出现代肝脏切除术发展经过4个阶段,并将SAAC-BH式与现有切肝术各式家系做了详细利弊分析。最后指出,我国腹主动脉阻断式无血外科学科在国际上已率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腹主动脉阻断式 pringles Heaney’s 半肝血流阻断式 无血切肝术 Couinaud’s肝段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 Belghiti’s悬吊法切肝术 Couinaud’s间隙 无血外科学
下载PDF
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友缘 尹震宇 +3 位作者 王效民 于仁祥 邓志刚 王付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95例进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s)和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组(anatomical regional vascular occlusion),比较两种不同的肝脏血流阻断对...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将95例进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s)和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组(anatomical regional vascular occlusion),比较两种不同的肝脏血流阻断对手术及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95例病人中行常规的肝门阻断60例,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35例,全部病人肿瘤均获完整切除,术后肝功能及康复情况,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均能有效地控制出血,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更安全,对肝功能恢复的不良影响更小,更适合于在肝硬化及肝功能不良的肝癌患者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 解剖性肝脏区域血流阻断 肝门阻断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大鼠肝门阻断后肝脏Bcl-2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国平 朱闻溪 +2 位作者 杨广顺 周文平 程广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L-glutamine,Gln)对肝门阻断后肝脏细胞凋亡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3组。采用Pringle’s法进行肝门阻断,持续35min,肝门阻断前C组大鼠腹腔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L-glutamine,Gln)对肝门阻断后肝脏细胞凋亡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3组。采用Pringle’s法进行肝门阻断,持续35min,肝门阻断前C组大鼠腹腔注射Gln。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和24h,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method,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c index,AI);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再灌注后C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P<0.05),而GSH水平增高(P<0.05);血清ALT、AST、LDH含量及AI均明显降低(P<0.05);Bcl-2mRNA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结论:Gln能够减轻过氧化损伤,上调肝脏Bcl-2mRNA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在肝门阻断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阻断 谷氨酰胺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下载PDF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 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
下载PDF
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对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亚运 李光辉 +5 位作者 彭涛 尚丽明 陈滨 苏浩 朱广志 叶新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比较两组阻断次数、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87例患者中血清淀粉酶升高29例,其中轻度升高12例,高淀粉酶血症组17例。高淀粉酶血症组肝门阻断(5.3±3.0)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73.1±47.1)min;淀粉酶正常组58例,肝门阻断(3.8±2.4)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58.0±42.7)min。两组肝门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P=0.498),肝门阻断次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结论肝切除术中增加肝门阻断次数术后可能增加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增加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阻断第一肝门 血清淀粉酶
下载PDF
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乔治 李荣 +3 位作者 黎沾良 姚咏明 李基业 陆连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8-879,共2页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肝血流阻断 第一肝门阻断法 肝叶切除术 肠道细菌易位
原文传递
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志学 文天夫 +5 位作者 陈哲宇 严律南 杨健 吕波 吴国长 张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评价在肝切除术中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hemihepatic inflow occlusion,HH)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inflow occlusion,T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肝肿瘤患者分为HH组(40例)和TH组(40例)。术中施行肝切除... 目的评价在肝切除术中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hemihepatic inflow occlusion,HH)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inflow occlusion,T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肝肿瘤患者分为HH组(40例)和TH组(40例)。术中施行肝切除时,HH组患者采用连续阻断血流的方式,TH组患者采用阻断血流20rain、复流5min的阻断方式。测量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肝断面面积,术后1、3、7d测定肝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HH组比TH组的肝总缺血时间长,分别为[(42±13)min,(31±13)min,P=0.00],HH组的手术时间(236±49)min比TH组(204±38)rain的时间长(P=0.02)。两组患者断肝出血量分别为(500±269)ml与(416±2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术后第1天ALT与AST升高水平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677±572)IU/L,(577±327)IU/L,P=0.12;AST:(591±468)IU/L,(512±301)IU/L,P=0.6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分别为22.5%和20.0%,P=0.35)。结论在肝切除中,连续性半肝血流阻断与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同样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治疗效果 半肝血流阻断 pringles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石铮 杨明智 +2 位作者 刘景丰 龚捷音 姚志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2-76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半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32例。结果手术时间C组较A、B组显著延长(t=3.27、t=2.74,均P<0.01),B组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3.99±1.87)cmH2O,较阻断前(8.32±3.56) cmH2O显著下降(t=8.81,P<0.01);出血量(263±146)ml较A组(657±384)ml显著减少(t= 7.94.P<0.01),并且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没有发生严重的肾脏及循环系统并发症。C组出血量(255±178)ml较A组显著减少(t=5.68,P<0.01),术后第1天A、B组转氨酶比C组显著升高(t= 8.23、8.56,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半肝切除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pringle 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古月 罗浩 +2 位作者 魏勇鹏 邱应和 王舟翀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肝胆管结石拟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比较... 目的探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肝胆管结石拟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5 d,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治疗组术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5 d上述凝血指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健侧肝脏损伤较小,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管结石 解剖性半肝切除术 pringle阻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