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食用菌菌丝体富钙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卜庆梅 王丽娟 +3 位作者 刘林德 王淑芳 杨立红 徐海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72-174,共3页
通过对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3种食用菌以氯化钙为钙源进行平板固体富钙培养,发现不同菌种、不同碳源、不同钙浓度对其富钙均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的培养基... 通过对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3种食用菌以氯化钙为钙源进行平板固体富钙培养,发现不同菌种、不同碳源、不同钙浓度对其富钙均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白灵菇富钙量高于榆黄菇,杏鲍菇富钙量最低;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3种食用菌菌丝富钙量为乳糖培养基高于麦芽糖培养基,蔗糖培养基最低;白灵菇在乳糖培养基中培养,钙浓度(以Ca2+计)为0.6%时富钙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杏鲍菇 榆黄菇 食用菌菌丝 富钙
下载PDF
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翁伯琦 江技和 +1 位作者 黄毅斌 应朝阳 《食用菌学报》 2001年第3期29-33,共5页
应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对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 (PleurotuscitrinopileatusSing.)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并与稻草料和棉籽壳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子实体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必需氨基... 应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对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 (PleurotuscitrinopileatusSing.)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并与稻草料和棉籽壳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子实体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 ,占其氨基酸总量的 4 0 .8% ,化学评分 (CS)、氨基酸评分 (AAS)、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生物价 (BV)、营养指数 (NI)分别为 38.2、60 .0、79.8、75 .2和 35 .5 ,均居三种参比培养料栽培金顶侧耳的第一位。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AA)为 77.9,居第二位 ,优于棉籽壳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子实体蛋白质。这些结果证实 ,牧草料栽培金顶侧耳的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牧草是栽培金顶侧耳的优良培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价值 牧草料 栽培
下载PDF
金顶侧耳多糖体内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路玉兰 史振霞 闫训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141-12142,共2页
[目的]探究金顶侧耳多糖提取方法及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金顶侧耳,以乙醇沉淀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金顶侧耳多糖,并采用蒽酮比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相结合测定多糖的得率。通过称量胸腺、脾脏的重量,计算胸腺... [目的]探究金顶侧耳多糖提取方法及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金顶侧耳,以乙醇沉淀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金顶侧耳多糖,并采用蒽酮比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相结合测定多糖的得率。通过称量胸腺、脾脏的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来探讨不同剂量的金顶侧耳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该法提取的金顶侧耳多糖得率为14.35%,随金顶侧耳多糖的剂量的增加,小鼠脾脏重量增加,注射多糖的小鼠免疫力明显高于环磷酰胺(CY)对照组,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金顶侧耳多糖能对CY有减毒作用,能够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多糖 提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榆黄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桂春 李连梅 +1 位作者 黄清荣 李绍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榆黄菇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比例对胞外多糖的产量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配方为马铃薯30%,蛋白胨0.1%,葡萄糖3%,KH2PO4+MgSO4·7H2O0%时胞外多糖产量较高。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榆黄菇 发酵培养基 优化 液体 发酵过程 试验结果 发酵配方 马铃薯 蛋白胨 葡萄糖 糖产量
下载PDF
板栗苞栽培榆黄蘑配方筛选及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德芝 周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737-3738,3750,共3页
研究了利用板栗苞栽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的实用技术,筛选出了最佳的栽培料配方,配方由板栗苞40%、玉米芯40%、麸皮17%、白糖1%、石膏1%、石灰1%组成。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再灭菌接种培养,则菌丝生长健壮,子... 研究了利用板栗苞栽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的实用技术,筛选出了最佳的栽培料配方,配方由板栗苞40%、玉米芯40%、麸皮17%、白糖1%、石膏1%、石灰1%组成。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再灭菌接种培养,则菌丝生长健壮,子实体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99.8%。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板栗苞配方比杂木屑配方的栽培成本降低0.40元/kg,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2.8,并可节约林木资源,是农村废物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板栗苞 栽培 配方 效益
下载PDF
醋糟栽培榆黄蘑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俊 王聪 +1 位作者 吴正云 张文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了解决因醋糟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榆黄蘑栽培的生产成本,以醋糟为主料设计榆黄蘑的栽培配方,以菌丝的生长情况、出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一个最佳配方(醋糟70%、麸皮29%、蔗糖1%)。利用该配方栽培榆... 为了解决因醋糟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榆黄蘑栽培的生产成本,以醋糟为主料设计榆黄蘑的栽培配方,以菌丝的生长情况、出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一个最佳配方(醋糟70%、麸皮29%、蔗糖1%)。利用该配方栽培榆黄蘑,不仅出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生产配方的水平,而且生产成本节省了近40%,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榆黄蘑 生物学效率 成本
下载PDF
榆黄蘑调味酱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丽丽 陈宇飞 于季弘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5,共4页
以野生榆黄蘑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榆黄蘑调味酱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榆黄蘑与黄豆酱的用量比例为1∶2.5,食盐用量4%,CMC-Na用量0.15%,白砂糖用量2%,可制得组织状态均匀一致,口感细腻,风味纯正的调味酱。
关键词 榆黄蘑 调味酱 生产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装液量对金顶侧耳液体摇瓶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祖峰 杨家荣 朱书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以食用菌金顶侧耳为试验研究对象;用综合PDA(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0 g,水1 000 mL,pH自然)为液体培养基;以(25±1)℃,180 r/min为气浴恒温振荡器的温度和振荡速率。设定了60、80、100、120、140 mL5个不... 以食用菌金顶侧耳为试验研究对象;用综合PDA(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0 g,水1 000 mL,pH自然)为液体培养基;以(25±1)℃,180 r/min为气浴恒温振荡器的温度和振荡速率。设定了60、80、100、120、140 mL5个不同的装液量。经过7 d的摇瓶培养,过滤发酵液,得到菌丝体和粗酶液。再通过测定菌丝体烘干后的生物量,以及测定粗酶液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得出了:装液量为100 mL,菌丝体烘干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装液量;装液量为140 mL,有利于多酚氧化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并且其活力随装液量的递增而变强。装液量为100 mL,有利于漆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不同装液量的菌丝生长都在第6天出现了高峰期,其中以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时,其菌丝球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菌丝生物量 液体摇瓶培养 装液量 多酚氧化酶 漆酶
下载PDF
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工艺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婷婷 马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19-122,148,共5页
为了寻求最佳的多糖提取工艺,分别采用水提法、碱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3种方法对影响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菇多糖提取的4个因素(温度、时间、液固比和乙醇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法的多糖提取... 为了寻求最佳的多糖提取工艺,分别采用水提法、碱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3种方法对影响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菇多糖提取的4个因素(温度、时间、液固比和乙醇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提取法的多糖提取率最高,并且耗时耗能最少,碱提取法的多糖提取率其次,水提法的提取率最低,并且耗时耗能最多。从工业成本上考虑,碱提取法投入生产的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 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正交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榆黄蘑液体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汪维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785,共8页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0.15%...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0.15%、氯化钠0.03%、MgSO40.07%、VB10.0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5%、250 mL的锥形瓶装液量150 mL、温度27℃、初始pH值6.55及转速155 r·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培养条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木屑栽培榆黄蘑及其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瑞璋 王钊 《中国食用菌》 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
本文研究了用木屑栽培榆黄蘑的材料及方法,研究分析了榆黄蘑所含的常量元素Mg,Ca,K,Na及微量元素Zn,Fe,Cu的含量。
关键词 榆黄蘑 栽培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下载PDF
投产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景涛 陈玲 +1 位作者 徐代华 毛国庆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30,共7页
针对茶树及食用菌栽培模式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8年9月—2019年4月连续2 a以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开展茶园套种、不套种榆黄菇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比较茶园套种榆黄菇与大棚培植榆黄菇的产量和... 针对茶树及食用菌栽培模式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8年9月—2019年4月连续2 a以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开展茶园套种、不套种榆黄菇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比较茶园套种榆黄菇与大棚培植榆黄菇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套种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可使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10.65%、23.78%、4.31%。与不套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处理第2年的茶发芽密度极显著增加144.6个/m2,增幅达16.36%;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5、0.49、0.52个百分点,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4、0.13个百分点。2017、2018年茶园套种榆黄菇的鲜菇产量与大棚栽植差异不显著,但总氨基酸含量比大棚栽植榆黄菇分别极显著提高1.91、3.72个百分点。茶园套种榆黄菇较不套种平均可增加2.45万元/hm^2净收益。可见,投产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能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园附加值,提高榆黄菇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套种 榆黄菇 非生产季节 增值效应
下载PDF
优质桑杆榆黄蘑生产的HACCP计划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达崇 李发盛 +1 位作者 李槐 覃应萍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通过分析桑杆榆黄蘑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桑杆榆黄蘑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针对每一个CCP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将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所生产桑杆榆黄蘑产品达到优质水平。在... 通过分析桑杆榆黄蘑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桑杆榆黄蘑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CCP);针对每一个CCP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将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所生产桑杆榆黄蘑产品达到优质水平。在桑杆榆黄蘑的生产中引入HACCP,制定了桑杆榆黄蘑生产的HACCP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杆 榆黄蘑产品 HACCP计划
下载PDF
牧草与沼渣混合料栽培榆黄蘑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
14
作者 翁伯琦 应朝阳 +1 位作者 江枝和 黄毅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测定并比较 3种培养料栽培榆黄蘑的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 ,3种培养料栽培的榆黄蘑子实体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酸。配方 2、配方 3培养料栽培的子实体必需氨基酸高于两种食用蛋白和配方 1,支链氨基酸高... 测定并比较 3种培养料栽培榆黄蘑的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 ,3种培养料栽培的榆黄蘑子实体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酸。配方 2、配方 3培养料栽培的子实体必需氨基酸高于两种食用蛋白和配方 1,支链氨基酸高于或接近两种食用蛋白。配方 2 (牧草沼渣混合料 )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高于两种食用蛋白和 4种农产品。表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氨基酸 培养料 牧草 沼渣 混合料 含量分析
下载PDF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栽培凤尾菇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159,共3页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菌糠为主要基质,以玉米芯为主料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凤尾菇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凤尾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添加量为60%的情况下,风尾菇的产量达到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9.9%。
关键词 金针菇 凤尾菇 工厂化 菌糠 配方优化
下载PDF
榆黄蘑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竹青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综述了榆黄蘑的栽培、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榆黄蘑 栽培 成分 药用价值
下载PDF
HPLC-MS/MS多反应监测法测定榆黄蘑中甘露醇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洋 孙佳明 +1 位作者 王秀丽 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85-87,75,共4页
用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采用多反应检测(MRM)扫描方式,建立了HPLC-MS/MS测定榆黄蘑中甘露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8-1.04mg·mL-1。通过样品的加标试验,回收率为97.12%,精密度RSD(n=5)为0.94%。实际样品分析表明,榆... 用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采用多反应检测(MRM)扫描方式,建立了HPLC-MS/MS测定榆黄蘑中甘露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8-1.04mg·mL-1。通过样品的加标试验,回收率为97.12%,精密度RSD(n=5)为0.94%。实际样品分析表明,榆黄蘑中甘露醇的含量为38.9mg/g。本方法选择性高、灵敏、快速。也适用于其他复杂体系中甘露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串联质谱 甘露醇 多反应监测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榆黄蘑菌丝体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利平 孙宇 +4 位作者 帅纪晨 马云驰 张志才 毛超 孙玲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4期78-86,共9页
以药食兼用真菌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水平上观察分析榆黄蘑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为榆黄蘑的初步鉴定奠定了基础。通过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榆黄蘑菌丝体中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糖类、... 以药食兼用真菌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水平上观察分析榆黄蘑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为榆黄蘑的初步鉴定奠定了基础。通过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榆黄蘑菌丝体中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糖类、脂肪酸、氨基酸、黄酮等多种初级与次级代谢产物。通过分析不同碳源、氮源对榆黄蘑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影响,发现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获得的榆黄蘑菌丝体生物量为13.90 g·L^(-1),菌丝体中多糖产量为429.18 mg·L^(-1),蛋白质的产量为2 007.52 mg·L^(-1),黄酮产量为40.84 mg·L^(-1)。研究结果为工业化大规模发酵生产榆黄蘑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蘑 碳氮源筛选 代谢物 多糖 蛋白质
下载PDF
保鲜剂在榆黄菇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少娟 聂呈荣 +1 位作者 麦焯棉 杨宣华 《食用菌》 2004年第5期41-42,共2页
用柠檬酸、氯化钠、B9和抗坏血酸 4种保鲜剂对榆黄菇进行保鲜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的保鲜效果较好。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榆黄菇进行保鲜时 ,以溶液浓度为 0 .0 4 %、浸泡 2 0分钟、加入 1 5g硅胶后装袋密封 ,并在 1 0... 用柠檬酸、氯化钠、B9和抗坏血酸 4种保鲜剂对榆黄菇进行保鲜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的保鲜效果较好。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榆黄菇进行保鲜时 ,以溶液浓度为 0 .0 4 %、浸泡 2 0分钟、加入 1 5g硅胶后装袋密封 ,并在 1 0℃下贮藏对榆黄菇保鲜效果最好 ,保鲜时间可长达 7天 ,外观品质保持良好 ,失重少 ,水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剂 榆黄菇 保鲜 抗坏血酸 外观品质 金顶侧耳
下载PDF
真菌金顶侧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晶晶 张浩然 +1 位作者 王志鸽 王慧春 《青海草业》 2020年第2期28-31,共4页
金顶侧耳是一种食、药用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与较高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从化学成分、营养成分与药理活性对金顶侧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金顶侧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旨在为金顶侧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顶侧耳 化学成分 营养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