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Land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in the Catchment Area with Intensive Management in Hilly Red Soil Regions,China
1
作者 HUANGDao-you WANGKe-lin +2 位作者 CHENGui-qiu HUANGMin PENGTing-b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6-363,共8页
Taking an example of Majiayu Catchment Area (14.15 ha) in Taoyuan County of HunanProvince,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dynamics, fertilit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land productivity changing situation were studie... Taking an example of Majiayu Catchment Area (14.15 ha) in Taoyuan County of HunanProvince,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dynamics, fertilit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land productivity changing situation were studied. Fixed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1993to 2002 showed that pools covering about 15% of total area could store up 10% of surfacerunoff, keep 78.1% of eroded soil and 65.4% of lost nutrients. The yearly ratio ofintercep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land, storage in pools and drainage was 7:2:1,which ensured the resources and nutrients equilibrium and a benign recycle in thecatchment area system, and benefited the aquatic culture and helped to resist seasonaldrought.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erosion modul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equal to or lower than soil loss tolerance (≤500 tkm-2) in reddish yellow soil regions.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and available N content in sloping land, dryland and paddyfield increased steadily (>10%); water storage enhanced by more than 20% in sloping landand dryland in drought season;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and productionof trees, fruits, tea and fish as well as l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d y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chment area with intensive management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soil fertility Land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hilly red soil region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 in Hilly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翁伯琦 钟珍梅 +3 位作者 罗旭辉 应朝阳 王义祥 叶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36-1542,1557,共8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onstruct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 in hilly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and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effort. [Method] The cause of soil erosion in hilly red soil o...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onstruct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 in hilly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and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effort. [Method] The cause of soil erosion in hilly red soil of southern China and the reason for long-term treatment without remarkable effort we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key technology,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sink enhancement effect of various mod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 The basic idea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hilly soil erosion in southern China was as follows: th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was combined with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build "fruit(tea)-grass-livestock-methane"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 with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 in southern hilly area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had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could simultaneously mee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Conclusi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n effective mode suitable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red soil mountain, which could dri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rural agricultur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soil hilly region soil erosion control Integrated productivity Emergy analysis Carbon sequestration sink enhancement
下载PDF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soil properties on soil productivity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旺 李忠武 +7 位作者 申卫平 王晓燕 曾光明 陈晓琳 张雪 张越男 刘桂平 王曙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279-2285,共7页
The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WC) on soil properties are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defini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f SWC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soil properties on soil productivity is lack... The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WC) on soil properties are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defini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f SWC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soil properties on soil productivity is lacking for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for seven years in three rtmoffplots, each of which represented different SWC forest-grass measur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relate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representing soil productivity) to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final regression equations,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Sot)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roductiv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orest-grass measures, whereas pH value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e)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soil productivity without SWC. Therefore, SW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questering Soc and improving soil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red soil region soil eros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以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一鸣 高鹏 +2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建民 罗煜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3,共8页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鹏 况福民 +2 位作者 邓育武 田亚平 欧阳山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8,共6页
选择衡阳市为研究区,并选取水土流失率、退化土地治理率、坡耕地>25°百分比等19个能反映该区域土地利用特点的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指数加法模型,研究2006—2010年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结果表明:... 选择衡阳市为研究区,并选取水土流失率、退化土地治理率、坡耕地>25°百分比等19个能反映该区域土地利用特点的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指数加法模型,研究2006—2010年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结果表明:2006—2010年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即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步好转,但评价等级为临界安全与较不安全水平,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仍不乐观。研究认为,加强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增大水土流失治理率,切实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发展生态农业,综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生态安全前提下衡阳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衡阳市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地表水水环境特征研究——以浏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勇 李忠武 +4 位作者 曾光明 张硕辅 张棋 阳小聪 袁清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89,共5页
选取浏阳河流域为例,根据近十年河流断面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研究了该红壤丘陵区典型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和土壤特征等分析地表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有较... 选取浏阳河流域为例,根据近十年河流断面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研究了该红壤丘陵区典型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和土壤特征等分析地表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时间特征上看,由于面源污染加剧,使得浏阳河近十年的水质污染呈增长趋势;从空间特征上看,浏阳河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污染呈增长趋势,上游水质较好,中游表现为重金属铅和汞的污染较大,而下游则是氨氮污染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地表水 水质评价 污染指数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兰根 罗奇祥 +5 位作者 彭春瑞 陈先茂 张爱民 杨震 漆勇 蔡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40-42,45,共4页
介绍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些主要结果:按照6项构建原则,围绕农用化学品减量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持续化、环境友好化的"五化"总体目标,通过多种模式的耦合,构建出了南方红... 介绍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些主要结果:按照6项构建原则,围绕农用化学品减量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持续化、环境友好化的"五化"总体目标,通过多种模式的耦合,构建出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稻+鸭+草+灯+肥+洁"立体绿色农业模式,并提出了土壤质量提升、有害生物无害化控制、水稻健身栽培、农用化学品替代与高效精准施用、稻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5方面的配套技术,模式与技术示范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丘陵区 水田 绿色农业 清洁生产
下载PDF
我国红壤丘岗区不同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大付 陈红卫 +2 位作者 王小龙 李忠佩 何园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01-1207,共7页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121个农户进行逐户调查。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纯粮、农牧林、农牧果、农牧加、农牧蔬、农果、农牧药材和农牧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121个农户进行逐户调查。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纯粮、农牧林、农牧果、农牧加、农牧蔬、农果、农牧药材和农牧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生态农业模式可持续指数在0.200 0-0.596 2间;其中以纯粮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小,农牧加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大。纯粮农业模式可持续性指数为0.200 0;农牧药材、农牧、农果、农牧蔬和农牧林等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处于0.31-0.47之间;农牧加和农牧果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596 2和0.513 3。为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拉长生态链条,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强化生态农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岗区 生态农业模式 生产持续性 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数 余江县
下载PDF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辉林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系统地论述了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自然条件、发育演化、土壤性质和植被结构特征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指出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是使坡地自然生产力提高 ;在坡地改良利用中 ,生态持续性是前提 ,经济持续性... 系统地论述了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自然条件、发育演化、土壤性质和植被结构特征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指出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是使坡地自然生产力提高 ;在坡地改良利用中 ,生态持续性是前提 ,经济持续性是目的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各项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都要以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为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坡地 环境特征 自然生产力 华南地区 可持续利用 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赣中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红旗 李家永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7,共7页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草食畜牧业 评价 千烟洲 赣中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潜力及发展模式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石林 董春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论述了湘南红壤丘陵区生产生态现状及发展牧草的意义、种植条件及面临的问题,概述了近年来在牧草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该区草业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牧草 生产潜力 发展模式
下载PDF
红壤丘陵综合开发的研究
12
作者 王明珠 陈绍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14,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红壤丘陵开发利用中,种植的“顶林、腰园、谷农”立体布局和多层配置,种养结合的基塘模式与草(饲)猪(粪)沼、菇果(粮)鱼(珍珠)食物链以及开发产品的名、特、优产业化和加工。
关键词 综合开发 红壤丘陵 立体布局 种养结合 产品优化
下载PDF
印尼大绿豆山地红壤区种植适应性评价
13
作者 陈钟佃 黄秀声 +2 位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唐龙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福州北峰山地红壤区种植印尼大绿豆Phaseolus vulgaris L.var.humilis Alef,通过田间观测和相关测定,其生育期为200d左右,2年平均产量为58718.90kg/hm^2。其营养成分含量高,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6.48%、粗纤雏含量34.40%... 在福州北峰山地红壤区种植印尼大绿豆Phaseolus vulgaris L.var.humilis Alef,通过田间观测和相关测定,其生育期为200d左右,2年平均产量为58718.90kg/hm^2。其营养成分含量高,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6.48%、粗纤雏含量34.40%、灰分含量6.43%、钙含量0.731%、全磷含量0.222%。印尼大绿豆的根系发达,根瘤直径1.0~2.2mm,但量少,呈灰黑色扁球形状。在试验区9月中旬前完成2~3茬刈割,可以结荚形成种子产量,但种子的千粒重、荚长、平均每荚粒数都变小,而刈割4茬则无法结荚产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大绿豆 山地红壤 适应性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沼液在玉米和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效益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宜 罗尊长 +4 位作者 董春华 王玲玲 胡柯鑫 方勇 周旋 《作物研究》 2018年第5期378-384,共7页
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含有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其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及经济意义。选择湘南红壤丘陵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沼液叶面喷施和沼液还田对玉米和水稻产量及其部分构成因素的影响,并评估其经济... 沼液是有机物质经发酵后形成的,含有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和无机养分,其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及经济意义。选择湘南红壤丘陵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沼液叶面喷施和沼液还田对玉米和水稻产量及其部分构成因素的影响,并评估其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与喷施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处理相比,喷施沼液处理玉米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增加8. 4%和1. 2%,净增收平均提高1213. 6元/hm2;与施用猪粪、猪粪堆肥处理相比,施用沼液处理水稻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增加4. 3%和5. 4%,净增收平均提高904. 8元/hm2;与化肥、猪粪堆肥+化肥、猪粪+化肥处理相比,沼液+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增加5. 7%和5. 7%,净增收平均提高1888. 2元/hm2;与沼液处理相比,沼液+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和千粒重增加18. 9%和8. 1%,净增收提高3372. 1元/hm2。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和水稻千粒重均与籽粒产量呈线性正相关。总之,玉米地和稻田合理施用沼液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玉米 水稻 效益评估 湘南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江西红壤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天一 张邦文 +3 位作者 金苏蓉 丁松 肖欣 欧阳勋志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4,21,共5页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以江西红壤丘陵区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其土壤养分特征,并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其土壤养分进行综合...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以江西红壤丘陵区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土壤养分测定,分析其土壤养分特征,并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其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均以阔叶林最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及针阔混交林(P<0.05),而速效磷显著高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P<0.05);速效氮以马尾松林最低,且显著低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P<0.05);全钾、速效钾在4种森林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2)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值大小为阔叶林(0.9414)>杉木林(0.6885)>针阔混交林(0.6854)>马尾松林(0.5592),阔叶林土壤养分等级为丰,杉木林、马尾松林与针阔混交林均为中等,磷元素缺乏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森林类型 土壤养分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建国 王忠 +3 位作者 李丹 费建华 楼玲 马伟洪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耕地划分为72个评价单元,开展了新垦耕地肥力的全面调查,并按照《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新垦红壤耕地普遍存在"砂"、"酸"、"瘦"和"生"等限制因素,耕层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耕地占比达56.88%,土壤呈强酸性的耕地占比高达86.35%,有机质含量在20 g kg-1以下的耕地占70.43%。总体上,耕地地力在中下水平,多属于二等4级和三等5级。分析认为立地条件较差是导致新垦红壤耕地地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施用碱性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和加强以提升有机质为核心的土壤培肥管理是该区新垦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耕地 限制因素 质量评价 红壤丘陵 质量提升
原文传递
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晓东 许红卫 +2 位作者 高玉蓉 祝锦霞 王珂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5-1048,共4页
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构造削弱阴影等干扰的FCD模型,和混合像元法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研究。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植被覆盖度、坡度、利用现状等因子进行土壤侵... 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构造削弱阴影等干扰的FCD模型,和混合像元法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研究。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植被覆盖度、坡度、利用现状等因子进行土壤侵蚀强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红壤区内植被覆盖情况良好,覆盖度基本在30%以上;整体水土流失程度较轻,但是耕地等农用地的侵蚀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红壤区内耕地的强度侵蚀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7.65%。另外,耕作侵蚀也是土壤侵蚀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估算土壤侵蚀强度的时候也应重视。目前浙江省需要补充大量耕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红壤水土流失易发的特点,在低丘红壤开发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侵蚀 低丘红壤 评价 耕作侵蚀
原文传递
南方红壤丘陵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以湖南省祁阳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应龙 谢永生 +2 位作者 江青龙 王辉 李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5-1257,共13页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还应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论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6.55%;早、中、晚稻的完全成本分别达到4.27、3.84和4.40元.kg-1,其中资源环境成本分别为1.38、1.65和1.64元.kg-1,直接生产成本分别为2.89、2.19和2.76元.kg-1,而实际市场价格分别仅有1.76、1.90和1.84元.kg-1。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农业政策、调整粮食生产布局、促进区域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粮食生产完全成本 环境经济核算 南方红壤丘陵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