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转运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欣 吴立平 康保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研究标本取自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行肺部手术的患者113例,其中93例...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研究标本取自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行肺部手术的患者113例,其中93例NSCLC组织作为实验组,20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ut1、VEGF及PCNA在NSCLC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中Glut1、VEGF阳性率及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别为89.25%(83/93)、80.65%(75/93)和(67.65±26.11)%,均高于对照组[15.00%(3/20)、25.00%(5/20)和(25.25±9.3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lut1表达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lut1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12,P〈0.01)。Glut1、VEGF的表达与PCNA均呈正相关(r=0.306,P〈0.01;r=0.415,P〈0.01)。结论 Glut1、VEGF及PCNA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NSCL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坤宁安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分裂增殖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满玉晶 陈月 +3 位作者 张跃辉 王秀霞 赵丽妍 张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3期234-236,248,共4页
目的明确坤宁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3~1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坤宁安高剂量组、坤宁安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另选3~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为青年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 目的明确坤宁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3~1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坤宁安高剂量组、坤宁安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另选3~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为青年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年对照组、坤宁安高剂量组、坤宁安低剂量组大鼠卵巢MAPK、PCNA、ERK1/2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MAPK、PCNA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1/2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宁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卵巢分裂增殖通路、促进卵巢细胞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坤宁安 卵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 2)
下载PDF
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月 秦剑 +1 位作者 周远大 何海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情况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裸鼠建立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观察3组第3,7,14,21日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裸...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液对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情况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裸鼠建立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观察3组第3,7,14,21日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体质量的变化;治疗结束时取肿瘤组织及心、肝、肺、肾等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复方苦参液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体积减小(P<0.05),坏死面积显著增加,细胞增殖降低(P<0.05),血管生成减少(P<0.05),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但对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心、肝、肺、肾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复方苦参液具有抑制人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苦参碱 小鼠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在食管癌术后放化疗选择中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忠明 李秀翠 +2 位作者 刘桂荣 孙咏梅 袁春銮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 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初洽食管癌病例118例,对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 法进行 p53、p16、P... 目的探讨食管癌 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初洽食管癌病例118例,对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 法进行 p53、p16、PCNA 蛋白测定。结果 118例食管癌中,p53、p16、PCNA 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42%、97%,p53、PCNA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而 p16蛋白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P<0.01);p53、PCNA 蛋白同时表达70%,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和 P<0.01)。结论在食管癌组织中,突变 p53与 PCNA 蛋白表达,二者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不作为独立预后判断因素。食管癌 p53、PCNA 蛋白同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与 p16失活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p53 基因 p16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