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RDW、Alb、PT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堵妍 吴婷婷 +1 位作者 张媛媛 陈星 《肝脏》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1例及体检健康者60名。91例原发性胆汁...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1例及体检健康者60名。9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41例)、肝硬化代偿组(31例)、肝硬化失代偿组(19例)。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b,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清PT,BC-539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RDW、Alb、PT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RDW、PT分别为(49.6±7.5)%、(14.4±3.4)s,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9.8±2.9)%、(12.4±0.7)s,观察组Alb水平为(37.1±7.0)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硬化组血清RDW、Alb、PT分别为(46.5±4.1)%、(40.3±4.9)g/L、(12.7±0.9)s,肝硬化代偿组血清RDW、Alb、PT分别为(48.8±7.5)%、(38.6±4.8)g/L、(13.4±1.3)s,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RDW、Alb、PT分别为(57.4±7.9)%、(28.0±6.5)g/L、(19.8±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DW、Alb、PT联合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的AUC为0.973,明显高于RDW、Alb、PT单独诊断的0.927、0.894、0.707,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可达到92.7%、93.3%、93.0%。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患者血清RDW、PT水平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进一步加重,RDW、Alb、PT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能,可为临床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诊断
下载PDF
基于PT和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2
作者 熊苏力 董双虎 +1 位作者 方家 张一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48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COS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持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PCOS危险因素,也是PCOS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PCOS的发生风险阈值为0.07~0.86时,适用性最佳。结论:年龄和AMH,PT,APTT,TT,Fib是PCOS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生殖结局。PCOS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长期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PT和γ-GT/Alb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子坤 徐杰 +5 位作者 白雪 郑歌 韩冉 林博 刘清林 寿好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γ-GT/Alb)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并与经典无创模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4因子模型(FIB-4)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γ-GT/Alb)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并与经典无创模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4因子模型(FIB-4)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108例CHB肝纤维化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肝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肝纤维化组(S0~S1期,6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S2期,40例)。收集患者的血清学指标、APRI、FIB-4等数据,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t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综合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综合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γ-GT、Alb、γ-GT/Alb、PT、LN、PLT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和γ-GT/Alb是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综合预测模型[logit(P)=-4.926+0.048×γ-GT/Alb+0.147×PT],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截断值为0.469时,敏感度为78.04%,特异度为97.09%。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明显优于APRI及FIB-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和γ-GT/Alb的综合预测模型对预测CHB导致的显著肝纤维化(≥S2)具有优势,其预测准确性均高于APRI、FIB-4两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凝血酶原时间 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比值 预测准确性
下载PDF
外周血PT PTA PLT水平对慢性乙肝患者进展原发性肝癌预测价值分析
4
作者 牛兴杰 刘志慧 +2 位作者 王艳飞 刘耀敏 张国民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细胞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跃度(PTA),分析其在乙肝后原发性肝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出现凝血异常,分为凝血功...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细胞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跃度(PTA),分析其在乙肝后原发性肝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出现凝血异常,分为凝血功能异常组(n=76)和正常组(n=85),同时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连续观察3年,对观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未发生肝癌115例,对发生肝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T、PT、PTA对原发性肝癌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AFP水平比较,凝血功能异常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肝癌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PLT、PTA、PT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原发性肝癌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OR=3.525)、PTA(OR=215)和PT(OR=2.312)是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P<0.05)。PLT、PT、P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744和0.682,对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LT、PTA、PT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疾病进展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PTA、PT能力优于P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SS型PT对称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鹏 杨庆胜 +3 位作者 王宁 宁艳 曹佳佳 徐妍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深入分析PT对称系统的电路特性,给实际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准则,基于电路理论,从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对系统进行建模,证实了PT对称系统的工作机制实质为实本征态机制,并给出了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和系统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实际系统的... 为深入分析PT对称系统的电路特性,给实际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准则,基于电路理论,从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对系统进行建模,证实了PT对称系统的工作机制实质为实本征态机制,并给出了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和系统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数准则。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实本征态的阻抗特性及能效特性,为实际系统的工作模式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 宇称时间对称 特性分析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Fib、D-D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园园 郑国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并发症
下载PDF
Effect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on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of Swiss Mice
7
作者 Nkereuwem S. Etukudoh Ntuhun D. Bala +2 位作者 Obeta M. Uchejeso Hadiza A. Idi Ocheola Oki E. Joyc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12期86-94,共9页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on the PT and APTT of mice infected with <em>Plasmodium berghei</em>, and treated with grade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Using brain thromboplastin with calcium and rabbit brain cephalosporin ad kaoli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aimed at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 of chloroquine with purity of 99.79% and naphthoquinone with purity of 97.00%, upon a three-day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mg/kg, 0.5 mg/kg, 1.0 mg/kg and 2.0 mg/kg.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PTT and PT of naphthoquinone at 2.0 mg/kg, were 196.67 seconds, and 67.63 second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PTT and PT of chloroquine were 3.63 seconds and 1.40 seconds respectively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lso, naphthoquinone showed lower APTT but sustained PT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1.50 mg/kg whereas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s above 1.50 mg/kg. On the other hand chloroquine showed a lowered APTT between 0.00 to 0.15 mg/kg while PT was sustained, but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 of 0.15 mg/kg gradually. This study conclusively showed that chloroquine has a shorter APTT and PT than naphthoquinones, even though they elicited similar actions. Apart from this,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naphthoquinone could be more toxic than chloroquine at the dosages equivalent to 1.50 mg/kg, therefore, any administration of naphthoquinone above this dosage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avoid any form of danger to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QUINE NAPHTHOQUINONE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下载PDF
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 at admission predicts poor clinical outcome in COVID-19 patients
8
作者 Lang Wang Wen-Bo He +2 位作者 Xiao-Mei Yu Da-Long Hu Hong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9期4370-4379,共10页
BACKGROUN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oagulation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tients should be demonstrat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no... BACKGROUN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oagulation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tients should be demonstrated.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ities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in the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their prognostic values.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isolation ward of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31 to February 5,2020 with confirmed COVID-19 were included.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death and survival as of March 11.Demographics,vital signs,comorbidities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ose who died and survivor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prognostic factors was performed.Kaplan-Meier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stimated survival rate between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 and normal prothrombin time.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OVID-19 who were enrolled was 213.The median age was 62 years,and 95 patients(44.6%)were men.Fifty-one patients were critical(23.9%),79 patients were severe(37.1%)and 83 patients were moderate(39%).As of March 11,2020,99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46.5%),79 patients(37.1%)stayed in the hospital and 35 patients(16.2%)died.Median time to death was 6(4-8)d,while median hospital stay was 32(22-36)d in survivors(P<0.001).More men(P=0.002)and elderly patients(P<0.001)were found in the group of those who died.The respiration rate at admission was higher in the group of those who died(P<0.001).The incidences of hypertension(P=0.028),cerebrovascular disease(P<0.001),chronic kidney disease(P=0.02)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0.001)were higher in the group of those who died.Platelet count was decreased in the group of those who died(P=0.002)whereas prothrombin time(P<0.001),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P=0.033),concentration of D-dimer(P<0.001)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P<0.001)were increased in the group of those who died.Prothrombin time[odds ratio(OR):2.19,P=0.004],respiration rate(OR:1.223,P<0.001),age(OR:1.074,P<0.001)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concentration(OR:1.02,P=0.014)were predictors of death.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rolonge CONCLUSION Prothrombin time,concentration of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respiration rate and age wer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COAGULATION prothrombin time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PROGNOSIS Infectious disease
下载PDF
CEA、AFP、CA125、CA199、PT在预测老年男性腺瘤性胃肠息肉中的价值
9
作者 苏彭飞 李春辉 +6 位作者 高源 王启宏 王迪 罗婷 林美玲 董云鹏 杨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441-5445,共5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凝血酶原时间(PT)对老年男性腺瘤性胃肠息肉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检查的111例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腺瘤性息肉组、54例非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凝血酶原时间(PT)对老年男性腺瘤性胃肠息肉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检查的111例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腺瘤性息肉组、54例非腺瘤性息肉老年男性患者作为非腺瘤性息肉组、无息肉81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健康组、腺瘤性息肉患者钳除后复查结果为钳除腺瘤性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复查结果为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各组间CEA、AFP、CA125、CA199、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线性回归分析腺瘤性息肉个数、大小对各指标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值表对诊断腺瘤性息肉的价值。结果腺瘤性息肉组CEA、CA199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健康、钳除腺瘤性息肉组,AFP、CA125明显高于健康、钳除腺瘤性息肉组,PT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健康组,hs-CRP明显低于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非腺瘤性息肉组CA125明显高于健康、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CEA、AFP、CA199、WBC、PLT、hs-CRP均明显高于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而PT明显低于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钳除腺瘤性息肉组CEA、CA199明显高于钳除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腺瘤性息肉越大则CEA、AFP、CA125、CA199、PT指标越高(P<0.05);而腺瘤性息肉数量越多只对CEA、CA125及PT产生正性影响(P<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检测时CA125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联合检测中五项联合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87。结论CEA、AFP、CA125、PT及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腺瘤性胃肠息肉的诊断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凝血酶原时间 腺瘤性息肉
下载PDF
凝血4项(PT、APTT、TT、FIB)和D-二聚体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钟瑜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8期23-26,共4页
为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72例重症肺炎患者(观察组)和94例普... 为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在重症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72例重症肺炎患者(观察组)和94例普通肺炎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查看观察组重症肺炎病情是否进一步加重,进行分组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4项以及D-二聚体检查,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T比对照组患者长(P<0.05),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APTT、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重症肺炎加重组患者PT、APTT比未加重组患者长(P<0.05),D-二聚体水平值明显比未加重组高(P<0.05),加重组TT、FIB与未加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监测重症肺炎患者凝血4项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以及重症肺炎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4项 D-二聚体 重症肺炎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1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对肝癌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陶霖 卢东诚 宁红建 《蛇志》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APT)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7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建立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APT水平组,通过COX分析筛选肝癌患者的预测术后预后因素,K-M曲线分析APT对肝癌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最佳截断值2.981,将APT分成高低水平组,曲线下面积为0.751(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等与APT水平分组均无明显相关(P>0.05),APT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AFP、肝硬化等与肝癌患者预后无关,而高低APT水平与肝癌预后相关[Exp(B)=4.32,95%CI:1.824~10.27,P=0.001]。结论APT是肝癌手术预后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预后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刘红正 郜顺兴 张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负压引流情况分为A组(持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B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C组(持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及D组(间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对比四组病人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手术后,四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引流量[A组(191.21±22.38)mL、B组(175.34±17.85)mL、C组(205.62±20.78)mL、D组(210.43±20.14)mL]、术后隐性失血量[A组(275.37±30.12)mL、B组(251.42±26.12)mL、C组(321.47±35.62)mL、D组(296.78±32.14)mL]、引流管留置时间[A组(1.85±0.51)d、B组(1.45±0.42)d、C组(2.32±0.65)d、D组(2.78±0.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优,其次为A组。四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A组(112.43±12.57)g/L、B组(120.53±17.85)g/L、C组(103.47±10.78)g/L、D组(102.58±11.12)g/L]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B组下降最少,其次为A组。四组血清APTT、PT、Fib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最明显,B组血清APTT水平变化最小;四组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发热、脑脊液漏、血肿压迫脊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利于手术时间缩短,并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持续负压引流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氨甲环酸 凝血酶原时间 间断负压引流
下载PDF
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PT与PTT试验评价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暾 梁洁 +2 位作者 单晶 郑利萍 朱蔚精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异系数(CV)均在同一数量级。在PTT试验中,两种血凝仪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进行平均凝固时间基数较小的PT试验时,两种不同原理的血凝仪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根据研究的结果,选择双磁路磁珠法或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来进行医疗器械凝血相关评价均为可行,检验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但须注意对基值较小的试验,如PT试验的结果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血凝仪 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肝病患者在PT>120s时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志国 毛远丽 +3 位作者 刘佳 洪炜 陈菊梅 丛玉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PT测定结果在120s以上的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PT测定结果在120s以上的肝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总结和分析。结果:在32例PT〉120s的肝病患者中,临床诊断上主要为慢性重型肝炎(占71.8%)。... 目的:分析探讨PT测定结果在120s以上的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PT测定结果在120s以上的肝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总结和分析。结果:在32例PT〉120s的肝病患者中,临床诊断上主要为慢性重型肝炎(占71.8%)。而原发病主要为乙型肝炎(占75%);在临床上93.7%有出血,87.5%有腹水,65.6%有肝性脑病症状;患者从发病(入院)到PT〉1208的时间为1~112d,平均20.4±24.3d,其中以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最短,慢性重型肝炎相对较长;患者从PT〉1208到死亡(无效)的时间为1—10d,平均2.5±2.2d,其中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失代偿均在1—2d内死亡或者放弃治疗;而慢性重型肝炎为1—10d;在预后方面。有3.1%好转,96.9%死亡或者抢救无效。结论:当肝病患者出现PT〉1208时,肝衰竭症状非常明显,病情恶化迅速,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在1—10d内死亡或放弃治疗,而内科治疗已无效果,肝脏移植可能是应该考虑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肝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16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下载PDF
增效抗凝血灭鼠剂对大鼠、小鼠CT和PT的影响及中毒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萍 吴丁兰 +4 位作者 冯志勇 常弘 肖白玉 姚丹丹 郑志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48,共3页
以SD大鼠和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和比较了增效抗凝血灭鼠剂对凝血时间(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并观察增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增效杀鼠醚能引起SD大鼠和小鼠的CT和PT显著延长,相对于杀鼠醚,相同浓度... 以SD大鼠和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和比较了增效抗凝血灭鼠剂对凝血时间(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并观察增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增效杀鼠醚能引起SD大鼠和小鼠的CT和PT显著延长,相对于杀鼠醚,相同浓度的增效杀鼠醚具有更强的抗凝血功能;中毒鼠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增效灭鼠剂引起更严重的肝组织损伤、坏死,进一步阻碍其凝血功能,其中增效杀鼠醚对SD大鼠的影响程度大于小鼠,说明增效杀鼠醚对SD大鼠作用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抗凝血灭鼠剂 大鼠 小鼠 凝血时间(CT) 凝血酶原时间(pt) 病理组织
下载PDF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启亮 李玉清 靳剑芸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TT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是新生儿检测PT、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及产科早期DIC患者PT、APTT、TT、FIB、D-D、FM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30
19
作者 姜志凤 宗玮芳 +1 位作者 徐叶 杨一斐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单体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 妊娠 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济凯 吴建平 徐根云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扣时阅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s之间,APTT在22.0~36.0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 目的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扣时阅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s之间,APTT在22.0~36.0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剐辁洲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h时PT,APTT的结果,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h内,APTT在2h内的测定结果与0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h内的测定结果与0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h内,APTT在4h内的测定结果与0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h内的测定结果与0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箱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h内的测定结果与0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h内完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时间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