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学习的图卷积网络少样本学习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鑫磊 冯林 +3 位作者 廖凌湘 龚勋 苏菡 王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5-897,共13页
少样本学习是目前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针对现有的少样本学习模型不能有效捕捉数据特征与数据标签之间的联系,造成分类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原型空间图卷积网络少样本学习模型FSL-GCNPS(Few-Shot Learnin... 少样本学习是目前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针对现有的少样本学习模型不能有效捕捉数据特征与数据标签之间的联系,造成分类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原型空间图卷积网络少样本学习模型FSL-GCNPS(Few-Shot Learning of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on Prototype Space).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任务数据的特征向量;其次,为了将特征向量映射到原型空间中,根据元学习的训练策略得到特征向量的类原型表达;然后,通过类原型向量和类向量之间的嵌入表示,构建图结构数据,并进行图卷积网络训练、推理.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少样本学习方法,FSL-GCNPS模型拥有更好的分类准确率和分类稳定性.同时,在医学图像领域数据集上实验表明,FSL-GCNPS具有很好的跨域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学习 图卷积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少样本学习 原型空间
下载PDF
关于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晋娜 《模具制造》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以大葱移栽机为例,对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葱移栽机进行优化设计,使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在对大葱移栽机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时,使用了自适应系统,使液压系统可以自动适应田间作业环境。在对大... 以大葱移栽机为例,对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葱移栽机进行优化设计,使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在对大葱移栽机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时,使用了自适应系统,使液压系统可以自动适应田间作业环境。在对大葱移栽机进行设计时,使用了虚拟样机技术,通过对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和干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技术 农业机械 大葱移栽机 虚拟样机技术
下载PDF
原特提斯洋在滇西南地区的俯冲记录:来自保山地块奥陶纪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Hf-Nd同位素的支持
3
作者 王晨 刘正宏 +5 位作者 李刚 刘俊来 李文庆 班丁 张诺 玄雨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62,共21页
中国西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期间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该地区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滇西南地区保山地块平达乡附近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 中国西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期间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该地区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滇西南地区保山地块平达乡附近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磷灰石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以及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通过对保山地块平达花岗岩中岩浆锆石开展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465.9~454.9Ma,是中-晚奥陶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平达岩体主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石英和碱性长石(条纹长石和正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和白云母。本文报道的花岗岩样品显示出高的SiO_(2)(72.16%~76.87%)和Al_(2)O_(3)(12.50%~14.36%)含量,低的MgO(0.12%~0.64%)、Mg#(20.9~35.9)、Cr和Ni含量以及较高的Rb/Sr和Rb/Ba比值;结合花岗岩较高的A/CNK值(1.06~1.45),显示弱过铝质至强过铝质的特征,表明其属于S型花岗岩。此外,平达岩体二长花岗岩样品具有低的Al_(2)O_(3)/TiO_(2)比值和变化的CaO/Na_(2)O、Rb/Sr、Rb/Ba比值,表明其岩浆源区包含泥质岩石和砂质岩石,显示混合源区的特征。结合滇西南早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变化较大的锆石εHf(t)值(-11.10~-4.05)、磷灰石εNd(t)值(-8.76~-6.96)和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2140~1704M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地壳中泥质岩石和砂质岩石混合源区。综合滇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以及同时期的蛇绿混杂岩记录,本文认为保山地块早古生代S型花岗岩是地壳沉积组分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西向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花岗岩 原特提斯洋 保山地块 岩石成因 S型花岗岩 西向俯冲
下载PDF
由汉代琥珀胜形珠分析“胜”的艺术造型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青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本文梳理了汉代琥珀胜形珠饰的主要类型,厘清其造型流变,分析了“胜”艺术造型的原型,并对琥珀胜形珠在不同阶段的文化组成因素及象征意涵进行了考证。根据汉代琥珀胜形珠的形制,将之分为标准型、窄体型两类。标准型与窄体型胜形珠存在... 本文梳理了汉代琥珀胜形珠饰的主要类型,厘清其造型流变,分析了“胜”艺术造型的原型,并对琥珀胜形珠在不同阶段的文化组成因素及象征意涵进行了考证。根据汉代琥珀胜形珠的形制,将之分为标准型、窄体型两类。标准型与窄体型胜形珠存在先后关系,后者由前者演变而来。据考证,“胜”的艺术母题原型为汉代的织机上的组合构件,属“纴器”类。胜形珠的文化构成因素呈现阶段性变化,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受到早期佛教璎珞式首饰文化影响,同时含带儒家“妇功”文化因素;东汉以来,谶纬之学占主导,重点突出辟邪文化因素。琥珀胜形珠是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其以中原传统造型题材,承载本土思想文化意涵,彰显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珠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琥珀珠 造型流变 原型 文化意涵
下载PDF
全球沉积盆地动态分类方法:从原型盆地及其叠加发展过程讨论 被引量:23
5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宋成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52,共14页
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其形成和发展为板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板块从分离到汇聚的不同阶段、板块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原型盆地,形成了特定的构造-沉积体系,决定了其生、储、盖等基本含油气条件... 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其形成和发展为板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板块从分离到汇聚的不同阶段、板块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原型盆地,形成了特定的构造-沉积体系,决定了其生、储、盖等基本含油气条件;二是后期叠加的原型盆地不但本身具有新的油气地质特征,还能够改变早期原型盆地的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以板块构造演化历史为时间线索,通过对现今盆地早期原型及其后期叠加改造过程的系统解剖,用动态方法将全球处于一个威尔逊旋回的现今盆地划分为12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类盆地的基本属性及含油气条件,为科学预测各类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威尔逊旋回 主要原型盆地 次要原型盆地 多旋回盆地
下载PDF
叠合盆地概念辨析 被引量:82
6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1 位作者 童晓光 王桂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大陆地处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在地质历史上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与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控制,其主体由包容在几个巨型造山带之间的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及众多的微陆块拼合而成... 中国大陆地处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在地质历史上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与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控制,其主体由包容在几个巨型造山带之间的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小陆块及众多的微陆块拼合而成。发育在这些陆块之上及其边缘的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即由同一阶段的原型盆地发生复合、不同阶段的原型盆地相叠加的盆地类型,经历了多个阶段运动体制(包括构造体制与热体制)的变革。新元古代Rodinia古陆解体至三叠纪Pangaea泛大陆形成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Pangaea大陆裂解与聚敛过程构成全球的两个构造巨旋回,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以三叠纪为界的不同叠合盆地类型。在每一巨旋回内部还发育次一级的开 合旋回,多个伸展体制与挤压体制或走滑体制的相互转换期成为盆地的多个关键构造变革时期,从而导致原型盆地多次叠合。多旋回叠合盆地是我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色,具有独特的油气聚集与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运动体制 关键构造变革时期 原型盆地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晚三叠世沉积盆地原型与破坏早期构造变形格局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明慧 刘池洋 +2 位作者 曾鹏 白桦 周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共18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期构造变形之间的响应关系。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分布特点:克拉通腹地的鄂尔多斯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较全,向东延展至晋中、豫西一带;克拉通北缘的上三叠统杏石口组(及同期老虎沟组、黑山窑组等)沿辽西—京西—冀北一线零星分布;克拉通南缘上三叠统沿豫南—陕南一线发育在北秦岭一带。南、北两缘晚三叠世地层均已卷入同期和后期构造变形,多被逆冲断层夹持并呈断片状产出。从构造变形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两侧均已发现大规模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大致形成"对冲"格局,与内克拉通先存的东西向构造线一致。同生沉积记录了区域构造变形过程和/或由变形等因素控制的抬升剥蚀信息。在内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稳定,变形轻微,残留地层较全;东部地区抬升强烈,上三叠统大多数缺失;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沉积—构造的"缓冲"过渡区。从盆地原型恢复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表现为南北两缘陆内前陆盆地镶边的内克拉通盆地格局。华北克拉通腹地的盆地原型是叠覆在早—中三叠世盆地之上的继承性内克拉通盆地。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由阴山—燕山楔顶带、张家口—承德前渊带、清水河—山海关前隆带和京西—柳江隆后坳陷带构成;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则为北秦岭楔顶带、平凉—南召前渊带、环县—霍邱前隆带和铜川—济源隆后坳陷带。其中的铜川—济源和京西—柳江两个隆后坳陷带则可归属于华北内克拉通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分布 克拉通破坏 构造格局 不均一性 华北 晚三叠世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原始厚度恢复及原型盆地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伟 吴智平 周瑶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6,共10页
在采用各种地层剥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各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对中生代各主要构造层的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切入点,对济阳坳陷区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划分为5... 在采用各种地层剥蚀量的计算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各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对中生代各主要构造层的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切入点,对济阳坳陷区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划分为5期盆地原型:早-中三叠世为一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晚三叠世整体挤压抬升剥蚀;早一中侏罗世为弱挤压背景下的山间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受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为断陷后的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地层剥蚀厚度 地层原始厚度 中生代 济阳坳陷 盆地研究 盆地原型 原始厚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剥蚀厚度恢复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及其演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段宏亮 钟建华 +3 位作者 马锋 张跃中 李勇 温志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6-368,共13页
柴达木中生界盆地形成时间及其盆地原型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盆地内有无三叠系陆相沉积及其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关系和中生界原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等问题认识不清。区域地质调查在盆地西部月牙山北发现中、上三叠统陆... 柴达木中生界盆地形成时间及其盆地原型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盆地内有无三叠系陆相沉积及其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关系和中生界原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等问题认识不清。区域地质调查在盆地西部月牙山北发现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整合接触,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古流分析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柴达木中生界盆地起始于中三叠世。中生代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活动型山间盆地,盆地经历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三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中—晚三叠世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断陷型盆地和晚侏罗世—白垩纪坳陷型盆地三种原型盆地类型。中—晚三叠世盆地分布比较局限,沉积以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生烃能力;早—中侏罗世盆地范围扩大,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今的阿尔金山地区及其山前地带,沉积中心在阿尔金山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成为主要物源区,开始分割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沉积,沉积物为红色磨拉石建造。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柴达木盆地生烃潜力及合理进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阿尔金山 中生界 原型盆地 古流向
下载PDF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87
10
作者 张朝军 何登发 +6 位作者 吴晓智 石昕 罗建宁 王宝瑜 杨庚 管树巍 赵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47-5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伸展期原盆的稳定地层层序往往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原盆受到改造,成为构造圈闭发育或油气聚集的时期;此外,通过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指出泥盆—石炭系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寻找油气勘探大场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洋陆转换 残留洋盆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皎 何登发 梅庆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45,共19页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础。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周缘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相、沉积充填、古地理、古生态、构造变形出发,将盆地充填演化与周缘隆起、海盆演化相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奥陶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探讨了隆起性质和原型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及邻区在奥陶纪表现为克拉通内坳陷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相复合的盆地性质,周缘动力学环境经历了拉张→挤压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基底沉降以及隆起/隆升两种机制上。盆地周缘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主要为深水盆地相。研究区中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序列由下向上表现为早奥陶世镶边台地→中奥陶世混积陆棚—镶边台地→晚奥陶世缓坡—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奥陶世古华南海盆的消亡,华南板块陆内造山,导致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等盆地边缘隆起不断隆升和扩展,海平面持续上升,至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基底快速沉降,形成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标志着盆地性质的急剧转变,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奥陶纪 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3
12
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2 位作者 宋成鹏 贺正军 刘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三叠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三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三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三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三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岩相古地理 盆地结构构造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索艳慧 李三忠 +9 位作者 许立青 戴黎明 刘鑫 郭玲莉 曹花花 Дмитриенко Людмила Валерьевна Roya Nadiri 王鹏程 周立宏 楼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3-488,共16页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歧口凹陷 构造演化 原型盆地 走滑拉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宏亮 钟建华 +3 位作者 马锋 张跃中 李勇 温志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4,共10页
勘探实践表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中生界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EW向展布... 勘探实践表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中生界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EW向展布的内陆山间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演化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伸展断陷和挤压坳陷两种原型盆地类型。早、中侏罗世,阿尔金山尚未隆升,为主要沉积区。沉积环境比较动荡,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沉积中心在现今的阿尔金山区,坳陷西北部边界越过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地区相通;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山前;南部边界在煤沟—采石岭—黑石山—月牙山一线。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为物源区,开始分割塔东南和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坳陷沉积物以干旱气候下的红色粗碎屑岩建造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由阿尔金山区向盆地内部发生迁移,南部边界已迁移至阿拉尔—红柳泉—红沟子—月3井一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阿尔金山 中生界 原型盆地 古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及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雷 张虎权 +2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石小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2-1133,共12页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塔西南克拉通边缘和内部形成三叉裂谷系并分布在昆仑山前和麦盖提斜坡。昆仑山前裂谷呈近东西向展布,是三叉裂谷系发展为大洋的裂谷。麦盖提斜坡发育呈北东向展布的罗南和玉北衰退型裂谷,裂谷内部表现为多个地垒、地堑组成的复合堑-垒结构特征。塔西南新元古代-寒武代原型盆地演化可划分出南华纪裂谷、震旦纪初始被动大陆边缘、寒武纪稳定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经历了南华纪末、震旦纪末区域性构造运动,但塔西南地区构造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南华纪裂谷期沉积中心在震旦纪-早寒武世表现出继承性特征。其中昆仑山前南华纪裂谷在震旦纪-早古生代演化为克拉通边缘坳陷,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在早寒武世成为台内凹陷,与斜坡东、西段古隆起构成“两隆一凹”的古地理格局。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的后期演化形成了震旦系和下寒武统两套成藏组合,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南华纪—震旦纪 早寒武世 原型盆地 塔西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华华 何登发 +3 位作者 童晓光 温志新 王兆明 何金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6-1001,共16页
盆地原型研究有助于恢复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 盆地原型研究有助于恢复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一间房组沉积时期,巴楚—塔中和塘南台内隆起为暴露剥蚀区;顺南—塘古巴斯—玉东台内洼地区发育低能的泥晶灰岩相;塔北和古城台地区发育大面积的台内颗粒滩相;柯坪台盆区发育深水瘤状灰岩—黑色页岩相;塔东深水盆地区经历了黑色页岩相→陆源碎屑浊积岩相的演变;库鲁克塔格—罗西台地区为继承发育的开阔台地相。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格局具有由早奥陶世东西分异的台盆格局向晚奥陶世南北分异的隆坳格局过渡的特征,表现为塔西台地古地貌的分异和塔东深水盆地沉积性质的反转。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整体具有克拉通内拗陷与边缘拗陷复合的性质,但在塔西克拉通内坳陷的南部叠加了前陆盆地的性质(塘南前隆和顺南—塘古巴斯—玉东后隆坳陷),在其西北部叠加了裂陷盆地的性质(柯坪克拉通边缘裂陷)。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是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沉积环境 一间房组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全球大型油气田的盆地类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贾东 武龙 +3 位作者 闫兵 李海滨 李一泉 王毛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84,共15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图及其8幅盆地类型与大型油气田对比关系直方图,明确了全球大型油气田主要赋存的盆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而比较分析不同原型盆地分类方案对大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考虑这些盆地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尝试以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或继承关系为主线,进行叠合盆地分类。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从叠合盆地类型来看,正反转盆地最有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发育,继承裂谷盆地和继承前陆盆地居其次,负反转盆地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含油气盆地 盆地分类 原型盆地 叠合盆地 大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华华 何登发 +3 位作者 童晓光 温志新 王兆明 张艺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0-367,共18页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经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恢复该时期盆地原型有助于揭示盆地充填演化和盆山耦合。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经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恢复该时期盆地原型有助于揭示盆地充填演化和盆山耦合。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不同时期(以组为单位)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和盆山耦合样式。吐木休克组沉积期,塔里木盆地西部发育淹没台地-深水台盆沉积体系,巴楚—塔中和塘南为暴露剥蚀区;良里塔格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发育开阔台地-深水台盆沉积体系,其中玉北东部—塘古巴斯碳酸盐岩台盆反转为浊流盆地;桑塔木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发育混积陆棚-浊流盆地沉积体系,仅在柯坪发育欠补偿沉积;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广大地区为暴露剥蚀区,并发育碎屑滨岸-陆棚沉积体系。吐木休克组-桑塔木组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部持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体系;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演变为碎屑陆棚沉积体系。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在东西分异的台-盆格局基础上叠加了南北分异的隆-坳格局:吐木休克组沉积期,盆地西部差异升降显著,南北向隆-坳相间的格局初步形成;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沉积期,盆地发生整体的沉降与充填,沉积格局由西厚东薄反转为东厚西薄;铁热克阿瓦提组沉积期,盆地南部和北部发生强烈隆升,古地理格局具南北陆中间海的特征,南北向隆-坳相间的格局定型。在塔里木地块与南部岛弧耦合作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大量陆源碎屑的注入和盆内差异升降作用使得晚奥陶世构造-沉积环境发生了快速变迁。奥陶纪末,在南北双向挤压背景下,大规模的海退和盆内物源区的出现使得塔里木盆地结束了震旦纪以来碳酸盐岩大面积发育的历史,标志着盆地演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晚奥陶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及原型盆地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军平 任战利 +2 位作者 史政 李金翔 王文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8,共9页
东北地区二叠系分布广泛,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半深海相、滨浅海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等。早二叠世—中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处于大陆边缘浅海沉积环境,面积大,沉积中心位于南部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东西向条带区。晚二叠世东北地区为大型... 东北地区二叠系分布广泛,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半深海相、滨浅海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等。早二叠世—中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处于大陆边缘浅海沉积环境,面积大,沉积中心位于南部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东西向条带区。晚二叠世东北地区为大型坳陷型盆地,东北地区各缝合线均已闭合,随着地壳抬升,海水退出,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局部有残留海相沉积,总体上具有从早二叠世到晚二叠世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转变的规律。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对晚古生代沉积起控制作用,在二叠纪整个缝合带由西向东逐渐拼合,直至晚二叠世,两板块拼合完成,闭合时间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二叠纪 沉积特征 原型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华华 何登发 +2 位作者 童晓光 温志新 王兆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18,共17页
寒武系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寒武纪的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不同... 寒武系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寒武纪的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模式。塔里木盆地寒武纪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包括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中寒武世海退、晚寒武世缓慢海侵→寒武纪末海退两个次级旋回,分别对应沉积演化的2个阶段:塔西克拉通内坳陷早寒武世的碎屑滨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中寒武世的蒸发台地相,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相→寒武纪末期的台地暴露不整合;塔东克拉通边缘坳陷为深水盆地相,经历了硅质泥岩→泥岩与灰岩薄互层→碳酸盐岩的岩相演化。寒武纪塔里木原型盆地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控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其构造-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震旦纪末的南北分异格局向中-晚寒武世的东西分异格局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寒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