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stituent Effect on th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of 3-Hydroxytropolone
1
作者 GüL Vedat IsIN Dilara ozbakir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757-1767,共11页
The effects of substituent type and position on the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of 3-hydroxytropolone(3-OHTR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the level of B3LYP/ 6-31+G** metho... The effects of substituent type and position on the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of 3-hydroxytropolone(3-OHTR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by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the level of B3LYP/ 6-31+G**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solvent on the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substituted 3-OHTRN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the self-consistent isodensity 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SCI-PCM) in water. As a result, while the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is kinetically the easiest by substitution on position 3 of-NH2 group in the gas phase, it is kinetically the easiest by substitution on position 5 of the same group in water. In addition, these reactions are either kinetically or thermodynamically easier in the gas phase than that in water, except the reaction of structure with-NH2 group at position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lone derivative 3-hydroxytropolone the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Theoretical uncertainties of(d,^(3)He)and(^(3)He,d)reactions owing to the uncertainties of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 被引量:2
2
作者 Wei-Jia Kong Dan-Yang P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47-153,共7页
The theoretical uncertainties of single proton transfer cross sections of the(^(3)He,d)and(d,^(3)He)reactions,owing to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entrance-and exit-channel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are examined with the^... The theoretical uncertainties of single proton transfer cross sections of the(^(3)He,d)and(d,^(3)He)reactions,owing to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entrance-and exit-channel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are examined with the^(30)Si(^(3)He,d)^(31)P,^(13)B(d,^(3)He)^(12)Be,and^(34)S(^(3)He,d)^(35)Cl reactions at incident energies of 25,46,and 25 MeV,respectively,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istorted wave Born approximation.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at the first peaks in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se reactions are found to have uncertainties of approximately 5%,owing to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 from 20,000 calculations of randomly sampled parameters.This amount of uncertainty is found to be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and the target masses within the studied range of incident energies.Uncertainties in the single proton spectroscopic factors obtained by matching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ross sections at different scattering angle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s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 Spectroscopic factors
下载PDF
Proton induced gamma ray emission analysis of nitrogen
3
作者 张维成 彭秀茹 晁致运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ProtoninducedgammarayemissionanalysisofnitrogenZhangWei-Cheng(张维成);PengXiu-Ru(彭秀茹)andChaoZhi-Yuan(晁致运)(Insti... ProtoninducedgammarayemissionanalysisofnitrogenZhangWei-Cheng(张维成);PengXiu-Ru(彭秀茹)andChaoZhi-Yuan(晁致运)(InstituteofModernPhy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γ射线发射
下载PDF
A Survey of New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Some Radionuclides, at Laboratory Scale, through Secondary Reactions in Nuclear Reactors
4
作者 Isaac M. Cohen Sandra Siri Maria C. Fornaciari Iljadica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The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frame of a project destined for the search of new (t,n) and (p,n) reactions of interest in nuclear reactors are described. Experimental evidences of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reactions: 46Ti... The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frame of a project destined for the search of new (t,n) and (p,n) reactions of interest in nuclear reactors are described. Experimental evidences of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reactions: 46Ti(t,n)48V, 48Ti(p,n)48V, 52Cr(t,n)54Mn, 56Fe(p,n)56Co, 72Ge(t,n)74As and 74Ge(p,n)74As, are presented. Additional data on some secondary reactions, already characteri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7Be, 56Co, 58Co, 65Zn and 88Y, were also obt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data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reactionS NUCLEAR Reactors Tritons RECOIL protonS
下载PDF
New Exotic Models of Cold Nuclear Reaction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5
作者 Andrey B. Simakov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8年第3期504-509,共6页
The work has the characters of a philosophical note, in which a new exotic version of the atom structur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is, the atomic nucleus consists of “normal” and “special” neutrons. Electrons a... The work has the characters of a philosophical note, in which a new exotic version of the atom structur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is, the atomic nucleus consists of “normal” and “special” neutrons. Electrons are internal part of both types of neutron. Electrons can leave “normal” neutrons of the nucleus and return back with a certain probability. These processes lead to the appearance of protons in the nucleus and form the electron orbits of the atom.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Coulomb’s barriers of atoms and nucleus disappear at some point in time and cold nuclear reactions pass through. This assumption leads to a new exotic model of the Universe structure, namely, the existence of neutron ether, consisting of special neutrons that do not emit their own electrons. In this ethereal ocean of special neutrons, periodically provoked disturbances arise. After that, it creates pockets, clusters of our normal neutrons inherent in our world, which can already emit electrons and, consequently, create atoms. The ether gets sick from time to time.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his disease, stars arise. Some possible stages in the creation of our world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nergy Nuclear reaction COULOMB Barrier NEUTRON proton Electron VACANCY NEUTRON ETHER DARK Matter
下载PDF
Nanoshell-Containing Carbon Cathode Catalyst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from Herbaceous Plants Lignin
6
作者 Naokatsu Kannari Machiko Takigami +3 位作者 Takuya Maie Hiroyuki Honda Sayaka Kusadokoro Jun-ichi Ozaki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3年第7期10-15,共6页
Nanoshell-containing carbon (NSCC) is one of the Pt-surrogate catalyst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invented by us to promot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the cathode reaction of the cell. In th... Nanoshell-containing carbon (NSCC) is one of the Pt-surrogate catalyst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invented by us to promot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the cathode reaction of the cell.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elected on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lignin from herbaceous plants as the carbon precursor for NSCC. The lignin was admixed with cobalt phthalocyanine (CoPc), the nanoshell (NS) forming catalyst, and then carbonized at 1000℃.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NS structure. The ORR activity of the prepared NSCC in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CoPc, and the activity of lignin-based NSC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based NSCC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CoPc added. Surface analysis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vealed no metal species on the NSCC but higher N/C ratio for the lignin-based NSCC by two folds. This study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lignin as a precursor of NSCC cathode catalyst for PEM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LIGNIN Nanoshell-Containing CARBON
下载PDF
气溶胶粒子相有机物在线检测的空气动力学透镜-质子转移反应质谱装置研制
7
作者 李艳文 鲍珣 +9 位作者 丁月婷 梁渠 张强领 陆燕 夏磊 刘亚伟 邹雪 黄超群 沈成银 储焰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4-630,共7页
针对气溶胶粒子相有机物的在线检测分析,设计加工了一套空气动力学透镜进样系统。该进样系统主要由1个用于气相有机物去除的气相剥蚀模块、1个用于颗粒聚焦富集的空气动力学透镜模块和1个用于粒子相有机物提取的热解吸模块组成。气相剥... 针对气溶胶粒子相有机物的在线检测分析,设计加工了一套空气动力学透镜进样系统。该进样系统主要由1个用于气相有机物去除的气相剥蚀模块、1个用于颗粒聚焦富集的空气动力学透镜模块和1个用于粒子相有机物提取的热解吸模块组成。气相剥蚀模块的气相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8.89%,295~375 nm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透过率为75.16%~91.15%。模拟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空气动力学透镜中,0.36~6.0μm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透过率可达90%以上。将本研究设计的进样系统与实验室自制的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联用,研制了1套空气动力学透镜-质子转移反应质谱装置,并通过模拟气溶胶样品(α-蒎烯和臭氧反应的产物)的检测,证实了该装置可实现亚微米至几微米级粒子相上有机物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相有机物 空气动力学透镜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 实时检测
下载PDF
从富含缺陷的碳载体到酞菁钴的质子供给用于增强CO_(2)电还原
8
作者 梅子雯 陈克军 +8 位作者 谭耀 刘秋文 陈琴 王其忧 汪喜庆 蔡超 刘康 傅俊伟 刘敏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90-197,共8页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因而备受关注.其中,一氧化碳被视为CO_(2)RR中最具经济效益的产物之一,可直接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其用于合成醛、酮、烃类等...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因而备受关注.其中,一氧化碳被视为CO_(2)RR中最具经济效益的产物之一,可直接利用费托合成工艺将其用于合成醛、酮、烃类等产品.酞菁钴(CoPc)作为单位点催化剂,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和高催化选择性能,在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然而,CoPc无法为CO_(2)RR中的质子化过程提供足够质子,导致其在工业大电流密度下的效率较低.因此,探索一种能够解决CO_(2)RR中质子供给不足问题的高效电催化剂对于提升CO_(2)RR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具有增强质子供给作用的缺陷碳纳米管(d-CNT),将其作为导电载体分散CoPc,用于制备CoPc/d-CNT电催化剂.通过引入富缺陷的碳纳米管(d-CNT),加速水解离进而增加CO_(2)RR的质子供给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结果表明,CoPc/d-CNT成功合成,同时保留了CoPc完整的Co-N4配位结构.透射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光谱共同表明,d-CNT表面缺陷相对于商用CNT明显增加.动力学实验和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含大量缺陷的d-CNT具有加速水解离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的质子供给,从而促进了CoPc_上CO_(2)活化生成*COOH.同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d-CNT表面缺陷位点上从吸附水(*H2O)到质子水(H3O+)的吉布斯自由能为0.74 eV,远低于CNT(超过2 eV),表明d-CNT促进了水解过程和质子传递,再次证实了d-CNT降低了水分子解离的势垒.通过实验和理论的共同验证,阐明了d-CNT中的缺陷能够促进水解离,改善CO_(2)RR反应过程中质子供给,增强CoPc高效催化CO_(2)RR的能力.因此,CoPc/d-CNT混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0 mA cm^(-2)的流动电池中,CoPc/d-CNT的CO法拉第效率(FECO)高达96%.相对而言,CoPc/CNT在200 mA cm^(-2)时FECO已经下降到90%以下.此外,在15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CoPc/d-CNT能够在20 h内维持FECO超过90%.综上,本文通过引入具有水解离能力的缺陷碳位点,解决了单位点催化剂CoPc在CO_(2)RR中质子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设计高性能催化剂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缺陷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酞菁钴 质子供给 电催化
下载PDF
Fe/N/C材料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宬志 冯骞 +1 位作者 李超 刘伟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995,共5页
从ORR反应的机理出发,结合Fe/N/C材料的制备方式,从活性位点角度分析了Fe/N/C材料高效氧还原电催化的机制,并针对在高性能Fe/N/C材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稳定性问题进行阐述。对于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 从ORR反应的机理出发,结合Fe/N/C材料的制备方式,从活性位点角度分析了Fe/N/C材料高效氧还原电催化的机制,并针对在高性能Fe/N/C材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稳定性问题进行阐述。对于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为今后Fe/N/C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C材料 氧还原反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活性位点 电催化
下载PDF
高电流密度PEM水电解OER催化材料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达 卢卓信 +5 位作者 史言 郭常青 谭弘毅 申丽莎 涂志明 闫常峰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因强酸性、高过电位以及强氧化环境等问题,商业化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析氧(OER)阳极需采用高载量的贵金属材料,且目前尚无替代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以高电流密度(HCD)提升功率密度是PEM水电解未来发展趋势,但随着电流... 因强酸性、高过电位以及强氧化环境等问题,商业化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析氧(OER)阳极需采用高载量的贵金属材料,且目前尚无替代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以高电流密度(HCD)提升功率密度是PEM水电解未来发展趋势,但随着电流密度升高,水电解反应过电位也近似线性增长,需要催化材料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快的物质运输,以降低电流和电解效率的损失。因此,开发高性能OER催化剂对推动PEM水电解制氢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介绍了PEM水电解与可再生能源的契合性,从OER四电子反应机理出发,揭示OER催化剂研究意义;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从形貌尺寸、表面结构、传电能力、电化学反应微环境等四方面,分析了高电流密度下OER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提高PEM水电解传输效率的原因;对高电流密度PEM水电解OER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高电流密度 析氧反应 阳极催化材料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致低钠血症1例分析
11
作者 李少强 孔旭东 李朋梅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致低钠血症不良反应及其代谢基因型和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80岁感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分析其用药后致低钠血症原因。结果患者CYP2C19慢代谢型且联合... 目的分析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致低钠血症不良反应及其代谢基因型和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80岁感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分析其用药后致低钠血症原因。结果患者CYP2C19慢代谢型且联合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低钠血症可能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有关,怀疑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发现难治性低钠血症时需考虑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可能性。对于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与肝药酶抑制剂应谨慎合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注射 伏立康唑 艾沙康唑 低钠血症 质子泵抑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化工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
12
作者 李诗浩 吴振华 +4 位作者 赵展烽 吴洪 杨冬 石家福 姜忠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2-1064,共13页
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相继提出与推进,化学工业逐步进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包含反应的化工过程有非常经典的“三传一反”理论,以反应动力学为核心,以动量传递... 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相继提出与推进,化学工业逐步进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包含反应的化工过程有非常经典的“三传一反”理论,以反应动力学为核心,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为基础,揭示了物质、能量传递与化学反应的协同强化规律,对化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近年来,由于光能、电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绿色生物制造、光电化学工程等新学科引入化工反应过程中,以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为代表的三类传递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为“三传一反”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尝试将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三类现象进行分析和介绍,针对不同化学反应的特点,初步总结了通过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过程的单独或协同强化,以实现传递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高度匹配,进而实现化学反应效率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递 质子传递 分子传递 化工过程 化学反应 生物催化 太阳能
下载PDF
碰撞激活诱导的双势阱势能面可以实现9-甲基-8-氧鸟嘌呤-9-甲基腺嘌呤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的质子转移
13
作者 May Myat Moe 刘剑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0-340,I0022-I0039,I0104,共30页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化的影响,本文报道了[9MOG·9MA]^(·+)碱華对阳离子自由基的形成.和碰撞诱导解离,该碱基对利用9-甲基8-氧鸟嘌呤(9MOG)和9-甲基腺嘌呤(9MA)模拟相对应的核苷酸.实验通过电喷雾产生Cu(Ⅱ)碱基复合物继之以氧化分离产生[9MOG·9MA]^(·+),并使用导向离子束串级质谱仪检测[9MOG·9MA]^(·+)的碰撞诱导解离、通过测量在不同碰撞能量下的解离产物和反应截面,可以得出[9MOG-H]+[9MA+H]^(+)(主要解离通道)和9MOG^(·+)+9MA(次要通道)的0 K解离阈能分别为1.8和1.65 eV.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9MOG·9MA]^(·+)的结构计算发现其所有重要构象都发生了质子转移生成[9MOG-H]^(·)·[9MA+H]^(+).另一方面,9MOG^(·+)+9MA的解离通道却需要9MOG^(·+)9MA作为中间体.看似矛盾的结果可以用碰撞活化后反应势能面上出现的双重势阱和由此触发的激发态质子转移平衡([9MOG-H]^(·)·[9MA+H]^(+))^(*)→←(9MOG6(·+)·9MA)^(*)来解释.本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这种生物学上重要的非规范碱基对如何在氧化和电离损伤时发生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 碰撞诱导解离 碱基对内质子转移 反应势能面 电喷雾电离质谱 导向离子束散射
下载PDF
1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亚兵 孔健健 +1 位作者 唐彩娥 高天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情况,以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警惕罕见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与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情况,以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警惕罕见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与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相关性及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原因。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结果的相关性,考虑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经治疗后,其过敏性休克症状好转。推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患者个体体质差异有关。结论:对于过敏患者及体质较差的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时,临床医生及药师需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合理选用PPIs,加强药学监护,并警惕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我院静脉滴注用PPIs的使用概况及医嘱审核注意事项分析
15
作者 李宝琴 王海亮 +5 位作者 徐兰霞 卜洪鹏 娄梅梅 谢增琨 付敏 李珊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34,共5页
目的通过检索质子泵抑制剂(PPIs)药品说明书、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汇总我院静脉用PPIs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我院PPIs类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及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我院2021年静脉用PPIs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品规数、支数... 目的通过检索质子泵抑制剂(PPIs)药品说明书、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汇总我院静脉用PPIs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我院PPIs类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及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我院2021年静脉用PPIs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品规数、支数及金额数等;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医嘱干预情况,汇总PPIs类药品的常见不适宜用药处方。结果我院静脉用PPIs类药品使用广泛,其中兰索拉唑类使用量最大,雷贝拉唑类使用金额占比最高;临床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溶媒选取有误、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PPIs类药品的使用管控,PIVAS药师应依据药品说明书、诊疗指南及规范等认真、严肃地审核用药医嘱,确保临床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不良反应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的苯环加氢度
16
作者 李富士 莫笑君 +3 位作者 彭红丽 杨帆 梁红文 姬相玲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78-382,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及其加氢反应产物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HSBC)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计算了HSBC的苯环加氢度,并与紫外光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紫外光谱法相比,核磁共振氢...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及其加氢反应产物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HSBC)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计算了HSBC的苯环加氢度,并与紫外光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紫外光谱法相比,核磁共振氢谱法具有步骤简单、快捷高效等优势,由其计算所得HSBC的苯环加氢度与紫外光谱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 加氢反应 苯环加氢度 核磁共振氢谱 紫外光谱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中物理模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剂量学的影响
17
作者 吴骏翔 邓力源 +2 位作者 何贞岑 孙钊 胡智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及3 MeV质子束轰击纯硼时的核反应产物数据。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一致性较好。FTFP物理过程获得的质子硼核反应产物与QBBC和QGSP物理过程相比差异较大。而QGSP物理过程得到的α粒子的产额、平均能量和能量范围与QBBC物理过程相比与实际情况吻合更好。综合评估三种物理过程中使用的非弹性散射模型以及模拟得到的核反应产物数据,Geant4中的QGSP物理过程更适用于PBCT的MC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硼俘获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剂量学 核反应产物
下载PDF
双金属Co/Fe-N-C催化剂合成及氧还原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俊 龙涛 +3 位作者 李广环 侯亚庆 许春乾 武云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3-8147,8169,共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其铂基催化剂昂贵和资源稀缺,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氮掺杂碳(M-N-C,M=Fe,Ni,Mn,Co)单原子催化剂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其中Fe-N-C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下具有较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成本...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其铂基催化剂昂贵和资源稀缺,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氮掺杂碳(M-N-C,M=Fe,Ni,Mn,Co)单原子催化剂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其中Fe-N-C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下具有较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成本低,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替代铂基催化剂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然而,大多数报道的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性能仍不如铂基催化剂,并且在酸性介质下稳定性差,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以ZIF-67为前驱体,在具有稳定高石墨化NC载体上构建Fe-N_(x)和Co-N_(x)双活性位点,得到的Co/Fe-N-C双原子催化剂实现了0.96V(vs.RHE)的起始电位(E_(oneset))和0.79 V(vs.RHE)的半波电位(E_(1/2)),对比Fe-N-C和Co-N-C催化剂有着更显著的稳定性和更优异的ORR活性,为提高Fe-N-C催化活性和耐久性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双金属催化剂 氮掺杂碳 活性位点
下载PDF
PEM水电解制氢研究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何壮 戚明睿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在绿色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因其作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转换的桥梁而备受瞩目。旨在全面阐述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应用进行前瞻性展望。通过对PE... 在绿色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因其作为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转换的桥梁而备受瞩目。旨在全面阐述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应用进行前瞻性展望。通过对PEM水电解制氢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水电解 质子交换膜电解法 析氧反应 电催化剂
下载PDF
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临床药学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徐军华 罗艳萍 陈清智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4年第3期176-179,197,共5页
目的分析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临床药学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为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常规干预方法,有150例患者纳入研究,设定... 目的分析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临床药学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为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常规干预方法,有150例患者纳入研究,设定组名为实施前;2022年8月到2023年2月,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临床药学路径方法,有150例患者纳入研究,设定组名为实施后。将两组干预效果对照分析。结果实施后止吐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人均药费、销售金额、使用强度、用药频度统计结果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以中度不良反应为主,而实施后更优,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实施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实施前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临床药学路径,有助于提升止吐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效果,患者不良反应更少,且严重程度更轻,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多积极作用,值得普及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路径 止吐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多拉司琼 雷贝拉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